与北宋散文相比,南宋散文的成就稍为逊色,没有产生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那样的散文大家。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文体中,南宋作家对前人有所发展和超越,南宋散文的总体成就仍不可忽视。
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 陆游、范成大等人的笔记
南宋自始至终受到北方强敌的威胁,抗敌御侮是当时最重要的政事,所以南宋的政论文多以吁请抗敌、谋划复国大计为主要内容。这些文章的政治功利目的十分明确,大都秉笔直书,义正词严。它们不很注重文学技巧,然而气势磅礴,言辞恳切,在欧、苏、曾、王之外开辟了古文的新境界。
南宋初期,抗金将领和爱国志士在国势危急之际坚决要求抗敌,他们或誓师传檄,或伏阙上书,留下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政论文,如宗泽的《乞毋割地与金人疏》、《请驾还汴疏》,李纳的《论天下强弱之势》、《请立志以成中兴疏》,张浚的《论恢复事宜疏》,陈东的《上高宗第一书》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名将岳飞的《五岳盟誓记》和诤臣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五岳盟誓记》是岳飞在戎马倥偬中所作,文中说: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馀战。虽未能远入荒夷,洗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慷慨激昂,气壮山河,不愧是出自民族英雄之手的战斗檄文。
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作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当时秦桧为相,专主和议,副相孙近附和秦桧,王伦则数次出使金国求和。时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对南宋小朝廷的屈膝求和怒不可遏,奋不顾身地上书痛斥秦桧等人的卖国行径:
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天朝,相率而拜犬豕,曾童稚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耶?……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斩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措辞尖锐,气势凌厉,锋芒不但直指奸相秦桧,而且指向宋高宗。这是爱国军民声讨投降派的正义檄文。胡铨的上书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秦桧等人惊恐万状,爱国之士则将它刻印流传,金人也为之丧胆。
南宋中叶的政论文以替朝廷出谋划策为主要内容,陈亮和辛弃疾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和《九议》,全面、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提出了进取的方略,文笔酣畅,虎虎有生气,刘克庄评其“笔势浩荡,知略辐凑,有《权书》、《论衡》之风”(《辛稼轩集序》)。
陈亮自负有济世之才,多次伏阙上书,勇于言事。他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力主恢复中原,告诫孝宗不可苟安而痛失良机。文中还痛斥那些空谈性命的道学家:“始悟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见解深刻,笔锋犀利,一针见血。
南宋的政论文使散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意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气势之雄伟和逻辑之严密比北宋散文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南宋的笔记散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由于笔记具有长短不拘、形式灵活的特点,南宋作家很喜欢这种文体,许多人撰有笔记专集。比如陆游把他入蜀途中的见闻写成《入蜀记》六卷,范成大则把他出蜀东归途中的见闻写成《吴船录》二卷,两书描写沿江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清丽可诵。南更多的笔记具有丰富复杂的综合性内容,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这些笔记集中多数文章属于学术论著的性质,但也有不少是生动有趣的散文,像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洪迈的《容斋随笔》、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周密的《武林旧事》等,都有一些文学性很强的小品文,例如下面三则:
饶德操诗为近时僧中之冠。早有大志,既不遇,纵酒自晦,或数日不醒,醉时往往登屋危坐,浩歌恸哭,达旦乃下。又尝醉赴汴水,适遇客舟救之获免。(《老学庵笔记》卷二)
京师凡卖熟食者,必为诡异标表语言,然后所售益广。尝有货环饼者,不言何物,但长叹曰:“亏便亏我也。”谓价廉不称耳。(庄季裕《鸡肋篇》卷上)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史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鹤林玉露《卷四)
第一则记一位怀才不遇、佯狂避世的奇士,寥寥数语,既把其愤激矫诡的举止写得栩栩如生,真可谓满纸不可人意。第二则是都市中的一幅风俗画,小商贩的话只有一句,却宛肖市井声口,生动有趣。第三则首尾像是评诗,而中间一段写景抒情各臻其妙,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
笔记这种文体虽然在隋唐时已经产生,北宋欧阳修、苏轼已著有笔记专集,但笔记的广泛流行则是在南宋。南宋留下的笔记集有近百种,其中的小品文成就尤高,堪称晚明小品的先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