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反思小说

  1、反思小说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答:概念:
  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张炜的《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反思小说的主要类型:1、干部问题反思小说。代表作家王蒙。2、知识分子问题反思小说。--张贤亮、谌容(《人到中年》)。3、知青问题反思小说--梁晓生、史铁生、张承志、王安忆等。4、农民问题反思小说--茹志娟、张一弓、高晓声。
  2、如何理解茹志娟、张一弓、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答:一,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反思小说开山之作)。表现从农民的历史曲折中反思干群关系的变化。结论:部分干部随着形势的变化与地位的变化严重脱离群众的倾向,这是导致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是交粮、砍树,但在两年时代却有了显著不同的内涵。2、开拓新的叙述方式:(1)交错叙述与强烈的对比效果。(2)意识流与幻觉。老寿的幻觉。
    二,张一弓的反思小说。一是展示历史的非理性状态。具有新历史主义色彩。如作品:《张铁匠的罗曼史》、《黑娃照相》及《远方的驿站》。二是从农民的历史苦难中反思极左路线的危害。如作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三,高晓声的反思小说,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1)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头骗走或抢走。(3)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年,终圆造屋梦。
  其小说的艺术特点表现为:(1)叙述从容,笔调幽默;(2)白描手法写人物简洁传神;(3)语言朴素。
  3、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答: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改革最终失败,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冬天的话题》:荒诞与中国问题透视。沐浴学权威朱慎独与海(加拿大)归派赵小强的争论。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静珍:守寡与性压抑;受虐与施虐。倪吾诚形象。《恋爱的季节》:理想时代的爱情故事。所谓少女情怀。《失态的季节》:反右斗争中知识分子的人生塌陷。是钱文(有作者自己影子)等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人生经历的变奏。《踌躇的季节》:失态的季节的续篇。写62年后阶级斗争扩大化以后钱文等的人生经历或国家形势。《狂欢的季节》:文革叙事。对文革的书写,钱文远走新疆。改革类:《春之声》:改革的春之讯息。
  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3、气势之美。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4、幽默、反讽等。《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
  4、张贤亮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
  《灵与肉》:永不割弃的民族之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知识分子的奇特情感历程;等。
  二,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与文体样式。第一人称(潜对话)叙事。《肖尔布拉克》:司机自叙--向一个虚设的搭车的记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元小说叙事:《浪漫的黑炮》。注释体叙事。《我的菩
  提树》。3、哲理思辨。张贤亮:“没有思考和分辨,作家就无法驾御他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思考和分辨能力,只能来自学习。”《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与宋江的对话、与庄子对话、与马克思的对话。
  5、如何理解张炜的《古船》和《九月寓言》
  答:《古船》:解放前后四十年中国历史进程的寓言。古船:象征着中国,如一条古老的航船。隋抱朴:粉丝厂的传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代表,先进管理方式与先进技术的代表。四爷爷赵炳:解放后山东半岛洼狸镇的实际掌权者、土皇帝式的人物。革命胜利后的阿Q。赵多多:赵炳的爪牙。打手。一个无恶不作、天良丧尽的农民流氓。隋含章:资本家小姐,隋抱朴的妹妹。时代的祭品,被赵炳以保护为名,强占16年。
  二,《九月寓言》:对田园乡村文明的向往与挽歌。1、乡村愚昧与落后的故事。如第六章“首领之家”,写村长赖牙在乡村的无限权威或淫威。同赖牙老婆大脚肥肩虐待儿子、媳妇的惨剧--大脚肥肩虚待儿媳三兰子致死;金友虐待妻子小豆。全村生活的极端贫困,所吃或赖以活命的食物,就是地瓜糊。2、小村的浪漫与传奇故事。如流浪汉露筋与瞎眼女闪婆浪漫野合的故事,农民金祥千里买鏊子改变了小村的食物方式的故事,独眼义士三十年寻妻的传奇,庆余要饭被金祥收留。对乡村那种自由、充溢生命力、执着的生命形态的张扬。3、小村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故事。而当小村边煤矿的开发后,小村便不存在了。体现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所谓乡村文明的挽歌。
  (注:其作品:《秋天的愤怒》等。长篇:《古船》、《九月寓言》、《家族》、《柏慧》、《外省书》。散文代表作《融入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