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改革小说

  1、 蒋子龙改革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
  答:1、蒋子龙改革小说的主要内容。《乔厂长上任记》:吹响工业现代化与改革的口角(乔光朴形象)。告别政治衰老症(石敢),走出文革历史怪圈(郗望北)。集权管理模式。《赤橙黄绿青蓝紫》:交心模式。(女队长解净批评刘思佳义气、骄傲、内心孤独等)《拜年》:行为管理模式。总调度室主任冷占国只讲数字与任务,车间主任等不服。副主任胡万通春节后扫厂门拜年。注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胡万通因此被选为副厂长。
  2、蒋子龙改革小说的艺术特点:(1)理想主义色彩。《乔厂长上任记》。(2)注重改革家形象塑造。乔光朴:雷厉风行的改革家。解净: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改革者。(3)豪放悲壮风格。
  (注: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陈奂生出国》等
  2、李向南形象分析
  答:李向南是小说家柯云路小说《新星》中的主人公。其形象主要表现为:(1)向官僚主义者宣战的勇士。将顾荣的干将--横岭峪公社代理书记潘苟世就地免职。第28章:“在政治上查处潘苟世这些人的专横无能,打击顾荣在古陵县盘根错节的势力。”(2)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解决横岭峪小学危房。
  (3)胸怀大志的改革家。用人:起用被顾荣压制的黄庄水库副主任朱泉山,让其进常委抓渔业。任用胡小光为政研室主任、兼横岭峪公社书记。雷厉风行的作风:一天内解决十四起积压案件。一天开十几个会。开发全县五万亩水面养鱼。
  3、高加林形象分析
  答:高加林是路遥的改革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人生》表现了农村青年人生道路选择及其复杂矛盾。
  (1)高加林进城:农村青年人生道路的选择。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回到乡里当了一个民办教师。不久又被人挤回家里当了农民。刘巧珍对他的关爱。到县委宣传部任通讯干事。接受中学同学黄亚萍的追求,断绝与巧珍的爱情。取消公职,重回到农村;黄亚萍与他分手。孑然一身回村,流下了痛苦、悔恨的泪水。
  (2)农村青年人生道路选择的复杂矛盾:一方面他留恋乡村的淳朴,更留恋与巧珍的感情;另一方面又厌倦农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向往城市文明,希望能在那里实现自己新的更大的人生价值。
  4、现实主义冲击波写作特点
  答:从作品内容上分析。
  如:谈歌《大厂》:改革阵痛的展示;何申《年前年后》:乡镇干部的艰难处境;关仁山《九月还乡》:农村改革中的新矛盾;刘醒龙《分享艰难》:乡镇经济发展的历史困境;李佩甫《学习微笑》:破产企业职工的生存艰辛,等。
  (改革小说的概念:新时期以来,反映时代改革生活或反映改革变化、矛盾(困境)与出路的小说,叫改革小说。与时代变革保持同步关系是其突出的特点。二、改革小说的主要发展阶段:70年代末期--80年代中期:改革小说的第一次浪潮。代表作品:蒋子龙小说。何士光《乡场上》:冯幺爸--责任制带来的农民人格的独立性。(敢于仗义执言)铁凝《呵,香雪》:香雪--山村少女对新事物、现代文明生活的向往。(上火车,用鸡蛋换文具盒)90年代中期:“现实主义冲击波”或“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品:河北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湖北刘醒龙的小说。特点:关注低层群众的生存命运,体现社会关怀精神。世纪交替时期:政治小说或官场小说。代表作品:张平《诀择》涉及国企集体腐败。周梅森《至高利益》、《苍天在上》。王跃文《国画》。特点:触及一些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腐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