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代文学批评文献

  一、 概说

  明代文学批评一向不大为研究者所重,原因大约在于其浓厚的复古情绪和创新性的缺乏,以及由此带来的批评著作及批评家的逊色。但如从另一面来看,明代文学批评也自有其成就。一是在戏曲、小说批评方面,明人全面超越前代,并奠定古代小说、戏曲批评的基本形式和范畴;二是在传统的诗文评方面,由于明代各类诗社文社很多,且明王朝向以文备著称,故而此期论诗品文的人较以往有显著增加,再加上明代著书及出版均较以前方便许多,所以有明一代保留下来的诗文评方面的典籍也较多。虽说期间鱼龙混杂,但毕竟还是有胜于前代者,如明人喜习汉魏古诗及唐诗,对古诗及近体诗均下了极大功夫,对《诗》、《骚》、汉魏古诗以来古典诗歌艺术的规律及诸多艺术技法进行了远较从前更为充分,也更为细密的研探。今人对唐诗及古典诗艺的认识,有很多也是借助于明人的研究。此外,明代党争剧烈,连带着文人中的派别及地域意识也显著增强,所以在明人著述中,对派别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对不同派别的体制研究也富有特色。可以说,文学研究中有意识地加强体、派研究,虽发端于严羽,而成就于明人。这些情况显示出明代的文学批评虽未能产生诸如《文心雕龙》、《诗品》、《二十四诗品》一类的成就卓著的著作,但其总体成就还是不应忽视的。
  明代文学批评文献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一是在传统诗文评类文献方面,如上所说数量明显多于前代,诗话词话类著作的篇幅也显著加大,诸如许学夷的《诗源辩体》、杨慎的《升庵诗话》、王世贞的《艺苑卮言》、胡应麟的《诗薮》,即是此类规模浩大的研究著作。而总集选本类的规模也比前代同类著作的规模大,如胡震亨的《唐音统签》,一千零三十三卷,收罗唐诗数量之多为以前所未有,虽然此书编完后并未能全部锓版印刷,但为此后清人编辑《全唐诗》奠定基础;二是印刷术的进步,使得出版及翻刻各类书籍更为便捷,诗文选本在明代有了更大的市场,并因此影响到文学批评,使得读书人从阅读诗文选本而获得有关诗文的理论和审美意识。诗文选本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比前代具有更为明显的作用,最突出的例子便是高棅的《唐诗品汇》和钟惺、谭元春的《诗归》,其影响一代文学观念殊为显著。此外,由一定时期的选本也可略知并印证此期文学观念的变迁与面目。于此方面颇堪举些例子予以说明,比如人皆知元明两代文人尊唐,如从选本来看,亦可见出这种风气。宋金元时期,唐诗选本,尤其是近体诗选本已有流行之兆端,三体诗及《唐诗鼓吹》的编选与发行,可知此期文人好尚。而至明代,尤其是明中期以前,各种唐诗选本多如牛毛,而宋诗选本则较为少见,一般诗文总集,由上古选至明代,中间所阙者,往往是宋诗,如李攀龙的《古今诗删》,名为古今,实缺宋,晚明的其他诸种诗选,所缺者亦惟宋诗,于此颇可印证时代之风尚。而由晚明所出数种小品文选本,如《皇明十六家小品》、《古文品外录》、《文致》等,亦可见出公安竟陵诗说的影响。又如,由编选体例中亦可见一时之风气。明人选本,嘉靖以前,较多以体分编者,其目的很明显,即为了便于分体揣摩,而嘉靖后始渐有人以编年的方式编排,说明风气之转移。诸如此类,数言不足以述之。三是在小说、戏曲批评文献方面,此期的文献形式及数量也超越前代,其中小说批评中评点,戏曲文献中的理论专著,最为引人注目,取得了前代文学批评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明代文学批评的文献形式,大致有七种来源及类型。
  一是传统的诗话、词话类著作。
  二是文人文集中的专文及书信序跋。
  三是各类诗文选本及附刻(写)于其中的评点文字。
  四是笔记杂著中的批评材料。
  五是依存于小说戏曲刊本中的评点文字。
  六是论诗诗。
  上述七种类型的文献,我们将着重叙述诗话专著、有特色的笔记及各类诗文总集选本。各类文人专集中虽然包含了大量的文学批评史料,但由于这类文字除少量外,多数篇目的成就及影响不如此期产生的诗文评专著,且这类文献较为琐碎,故本着愈往后期,对文献史料甄选愈严的宗旨,这类文献一般不作解题。论诗诗一般均包含在各部文集之中,后人也有辑有论诗诗的专书,故此类文献也不作解题。此外,书录解题与上述其他两种文献一样,也只将重要者列出书目及版本,方便读者查阅,而不作专门解题。

  明代文学批评约可分为三期,其文献亦可分为三期叙述。1
  前期从洪武1年(1368)年算起,至天顺13年(1464)年止,历时约96年。此期的文学批评尚处于一个断代过程中的酝酿阶段,一方面,它承继元人尊唐抑宋的风气,又试图革除元人学晚唐所带来的萎靡软熟的诗风,有的主张要务本求实,有的主张通过学习古人以求得文章根本,已显露出了一定的复古思想。此外,明人侈谈心性的习气也由此期发端。此期在诗文评方面,诗话尚不多见,主要以散见在文人别集中的书信序跋类文字为主,间有象高棅《唐诗品汇》、吴讷《文章辩体》一类的诗文选本,还有一些零星的影响不大的诗话类著作,如《归田诗话》、《存斋诗话》、《妙集吟堂诗话》等。此期文献作者中较为重要的人物有宋濂(《宋学士文集》)、方孝孺(《逊志斋集》)、刘基(《诚意伯文集》)、高启(《高太史大全集》)、高棅(《唐诗品汇》、《唐诗正声》)、吴讷(《文章辨体》)及陈献章(《陈献章集》、庄昶(《定山集》)等人,他们的论文倾向约可分为三类,一以宋濂、方孝孺、刘基、高启为代表,他们论文务本求实,在此基础上注重学习前人,尤其是上古周秦两汉之文,对风雅美刺的比兴手法也多重视,持此类看法的作者多为开国之臣或行政官员,其持论较平实,注重师法,与其身份地位相埒。此外,这部分诗论家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只不过不如七子讲得那么集中具体。一般文人中也有持此论调的,如高棅、吴讷,均有较鲜明的复古倾向和对唐诗的尊崇,而且由于他们的观念是通过选本的形式流传,较宋濂、方孝孺、刘基、高启诸人只是在书信序跋中表达意见,影响自然要大许多。第二种是以前期台阁作家为代表的文人,如习称之”三杨“(杨溥未见其文集,杨荣有《杨文敏公集》、杨士奇有《东里全集》)。”三杨“为台阁重臣,集中各有若干篇序跋,其基本倾向大致是主张诗应具有中正平和的格调和自然的诗风,反对雕凿,对前代诗文作家则以宋欧阳修为尚。台阁作家虽与宋濂等明初作家一样均为朝中重臣,但因生活环境及出身不同,故论文倾向表现出较大差异。宋、方等人系由元入明,加之开国之初,其思想多与当时环境相合,故而论文务本求实,重视风雅兴刺。而由开国至永乐年间,社会已趋稳定,升平气象初现,故此期台阁文人便由务本求实转而较多地写酒宴歌榭、君臣酬应,诗风雍容闲雅,其作品自然说不上有多大的价值。但台阁体成员的创作成就不一,文学批评观念也难以一概而论,且台阁体自身也有不容忽视的特点。关于这方面的情况,简锦松先生《明代文学批评研究--成化至嘉靖中期》(台北学生书局1987年版)一书,对台阁文人的身份之确定及对其创作和文学批评有较切实平允的说明,可参阅。第三种倾向是以陈献章为代表的心性派哲学家的诗论,陈有《陈献章集》,其弟子湛若水有《甘泉先生续编大全》,此派强调诗的个性及在诗中表达对自然性理的感悟,与另一派诗论家表现出不同的面目。可以看出,明代复古与性灵之争,在明前期的百余年中已初现端倪。
  与此期诗文评类文献缺乏力作相比,在小说戏曲批评文献中,却产生了一些较有价值及影响的著作,比如小说理论中有瞿佑的《剪灯新话》及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二书中保留的各类小说序跋有二十余篇,是小说理论的重要收获。戏曲批评中有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贾仲明的《录鬼簿》輓词八十首、不明撰人的《录鬼簿续编》等,也是重要的戏曲批评文献。
  中期从1465年起,至万历中期1590年(万历18年)王世贞去世止,大约有125年左右的时间。此期是明代复古思潮从酝酿发端,经过两次高潮又复至低谷,新的批评观念诸如心学影响下的性灵之说接着又开始崭露头角的时期。
  先是以李东阳(《怀麓堂集》)、王鏊(《震泽集》)、吴宽(《匏翁家藏集》)为首的后期台阁体作家主盟文坛,他们的主张并不完全相同,但于文倡导古文词还是一致的,对于历代古文家,则各有所好,或主欧阳修,或主曾巩,或主韩愈、柳宗元,在文风方面也似各有偏好,有的好欧阳修的平易雍容之风,有的喜韩愈的奇崛之象,不主一格,但于古文辞均极力提倡,其意或在纠正因科举文字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台阁诸老于诗则受严沧浪影响,如李东阳讲学诗当以识为主,力主学诗当先辨别诗的体制,因声求诗,虽说李东阳论诗不太讲唐宋之别一类的话,但他论诗喜辨体制,重格调,心目中的好诗依然是汉魏古诗及唐诗。这对其后李何的以古为尚的思想有很大的启发。虽说后来李何派中的不少人对李东阳等台阁重臣颇有微词,但其以古为尚的思想并无根本的区别。此期台阁文人中惟李东阳撰有专门的诗话著作《怀麓堂诗话》,其余的论文意见多见其文集中的各类序跋。在明初,文人似乎不大热衷于写诗话,故现存明诗话大多是中期以后的。《怀麓堂诗话》虽系专门撰写,但最初它只是《怀麓堂集》中的一卷,以后才单独刊行。
  继李东阳等台阁批评家之后,在成化、弘治年间,最为显著的批评现象是出现了七子较为系统的复古理论。他们提出的以汉魏古诗及盛唐近体诗为诗的样板,以先秦两汉古文为文的典范的主张,一方面是对明初以来渐渐形成的复古思潮的继承,一方面在理论的明确性及可操作性方面均较以前有明显的进步,所以李、何一出,文坛为之倾倒。复古派的批评家众多,成弘及嘉靖两次复古高潮,产生了大批的批评文献,除一般理论外,复古派诸子对古诗及唐近体诗的研究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复古派的价值在于他们对古典诗艺进行了前所未的研究,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固然不足取,但他们学习古典的态度是认真的,对古典诗艺的研究是精深的,今人对古诗及唐诗的很多认识,均来自于明人,不能说不是复古派的贡献。复古派文人中李何均无专门独立的论诗专著,他们的影响很大,但其批评主张主要见于其文集中的书信序跋,其中李有《空同集》,何有《大复集》。而谢桢、徐祯卿、杨慎、王世贞、王世懋、胡应麟等皆撰有专门的诗论著作,对历代诗歌源流及诗法诗艺的探究颇有可资之处,其中谢榛《四溟诗话》(一名《诗家直说》)、徐祯卿的《谈艺录》、胡应麟的《诗薮》对古诗艺的研究颇为精审,各有独到之处。杨慎的《升庵诗话》、王世贞的《艺苑卮言》则以博见长,但博中又有芜杂之病。杨、王二人的著述在明人中最多,尤其杨慎喜炫其博学,但或任心以逞博,或妄改前人诗句,或误言典故出典,故受到后人颇多批评。
  在嘉靖年间,约早于后七子活跃于文坛的还有唐宋派的古文理论家,其派中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他们早年都曾是李何的追随者,嘉靖年间王守仁心学开始传播,他们受其影响,对七子专事模拟有所厌弃,故主张于文当师唐宋八大家之文,易改其辙。但唐宋派虽说改弃了文必秦汉之说,并畅言”真精神“(唐顺之语)及”本色论“,但其作文,仍有一典范在,习文仍以章法结构为本,故其主张虽与七子有一些变化,但崇尚古文辞的心理依然根深蒂固。四人中王慎中著有《王遵岩先生文集》,唐顺之有《荆川文集》,并编选过先秦至宋的文章为《文编》,茅坤有《茅鹿门文集》,继唐顺之后又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专选八大家之文,使唐宋派的特点更趋明显。上述著作,是研究唐宋派思想的基本文献。
  唐宋派的理论如灵光一闪,稍纵即逝。其后复古派的势力又复居上风。故从明初开始,复古思想一直弥漫着文坛,直至万历中期以后,公安三袁崛起,才使得复古潮流在其后的几十年间为之不振。
  在批评活跃的同时,批评论著也相应大幅增加,各种书信序跋及诗话专著成为此期重要的文献形式。其中重要的诗文评文献有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李梦阳的《空同集》、何景明的《大复集》、徐祯卿的《谈艺录》、杨慎的《升庵诗话》、谢榛的《四溟诗话》(一名《诗家直说》)、李攀龙的《古今诗删》、徐师增的《文体明辨》、王世贞的《艺苑卮言》、王世懋的《艺圃撷余》、胡应麟的《诗薮》、许学夷的《诗源辨体》(按:此书虽完成于崇祯年间,但其写作时间较长,前后历时四十余年,其中相当多的部分系写成于此期,故归之于此。)及笔记《少室山房笔丛》等。词评有嘉靖年间陈霆的《渚山堂词话》、杨慎的《词品》及王世贞《艺苑卮言》论词二十余条,此外还有各种词集序跋若干篇等。小说批评在此期亦有较高成就,其中重要的如多篇附刻于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序文,还有对各种笔记演义小说的批评,依存于笔记中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的若干理论文字等。戏曲批评方面重要的文献有李开先的《词谑》、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的《词曲》三十二则、王世贞的《曲藻》等。从此期文献的特点来看,形式多样,既有诗话词话类的专著,也有书信序跋等传统的批评形式,还有诗文小说戏曲评点等较新型的批评形式,而此期若干种笔记也有不能小视的著作。如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田艺蘅的《留青日札》等。
  后期从王世贞卒后的万历18年(1590)开始,至崇祯17年(1644)明亡结束,共历时约55年左右。此期复古派的力量已基本消退,虽说复古思想一直贯穿于整个明代,如王世贞去世后有汪道昆、李维桢,晚明后期有陈子龙及复社诸子,但终究作为一派势力而言,已大势已去。在王世贞去世后五年,袁宏道写了《叙小修诗》,此文犹如公安派诗说的宣言,标志着公安派的正式成立。袁宏道卒于1610年,距他写《叙小修诗》仅有15年的时间,公安派的理论有着较大的片面性,其创作也多有庸俗无聊的成分,故在袁宏道生平的后期,公安派中人及其追随者已有离心倾向,袁宏道的弟弟袁中道对此已有论及,见其《珂雪斋集》。于此同时,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二人为校正公安派油滑之弊,提出”幽情单绪“的口号,并于1615年编成《诗归》一书,与其诗说相配合,一时为大江南北习诗者所崇尚。故公安派的理论大约在风行了15年左右的时间后,便被竟陵派诗说所取代。竟陵派的声势虽不及公安派来得大,但其流行的时间似长于公安派,钱谦益曾有”浸淫三十余年“之言(见其《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钟提学条),见其漫衍之久。
  此期文献多见于书信序跋,其中除屠隆《由拳集》中有《文论》、《与友人论文书》数篇专论、袁宗道写有一篇专论《文论》,陆时雍撰有《诗镜总龟》外,其余如袁宏道、袁中道、钟惺、谭元春、陈子龙等重要人物均无专门的理论著作。但此期钟谭所编《诗归》,张溥所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及其题辞)殊堪注意,前者在当时曾发生过重大影响,后者对辑录前代著作有巨大贡献,其所撰题辞也有较高参考价值。此期的小说戏曲批评有重要的收获,其中小说批评文献除了各种序跋书信以外,尚有多种章回小说刻本,如著名的《水浒传》容与堂刻本及袁无涯刻本,其中分别有李贽及叶昼二人的批点。还有两种《西游记》刻本,一为华阳洞天主人校本,一题李卓吾评本,二书分别有序、题辞、总评及批点。另有天启、崇祯间刻《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书中有眉批、夹批及圈点。笔记中谢肇淛的《五杂俎》、《文海披沙》中亦有重要的小说理论。戏曲批评文献此期也有重要收获,专著方面有徐渭的《南词叙录》(此书原未署作者姓名,清人姚燮《今乐考证》指为徐渭撰,后人便沿姚说,近有骆玉明认为非徐作,文见《复旦学报》1987年第6期。参考复旦本《中国文学批评史·明代卷》)、吕天成《曲品》,王骥德《曲律》、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等。评点方面有李贽批点《西厢记》、《琵琶记》、《幽闺记》、《玉合记》、《红拂记》;茅元仪、茅暎批点的《牡丹亭》;陈继儒评点的《琵琶记》、《西厢记》、《幽闺记》、《红拂记》等。总体来看,晚期文献以小说戏曲批评文献的形式较为多样,成绩也似乎要超过诗文评。

  二、诗话词话类批评文献
  明代诗话数量如从篇数来看,不如宋人多,但如从单篇的文字数量看,则超过宋诗话。明清以来的文献家对明诗话评价不高,《四库全书》收录的明诗话也仅数种而已。但明诗话也有胜于宋诗话者,如从诗话写作的内容看,宋诗话除少数如张戒《岁寒堂诗话》及严羽《沧浪诗话》较有理论性外,其他多数诗话以叙述文人趣事或摘记古人诗句为主,间有考证,非属严格理论著作。而明人诗话中虽也有上述内容,但有相当多的著作能较集中地研究诗法诗艺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故其理论较有系统,而在诗话体系的严密性方面,明诗话当也超出宋诗话。尤其是对汉魏古诗及唐近体诗的体制风格的辨析方面,明人的成就也不容小视。以下列举明人诗话之较有特色或地位较特殊者,并作简单的题解,其余则列入附录,不作题解。

  《菊坡丛话》二十六卷,单宇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版。
  是书见著于《绛云楼书目》、《四库全书总目》。
  是书内容,绝大部分乃收辑历代论诗之语而成,小部分为单氏自撰,凡自撰者,则注明菊坡二字,未注者则多为采撷前人论诗之语。是书体例仿类书及宋元以来若干选本及诗话体例,分门编辑,凡二十六门,二十六卷。其中论诗二十四卷,论四六及乐府各一卷。书中所采诗话,多数出自宋人,少数出自元人。而所采撷者,也多以记事为主。《四库提要》谓其”大旨欲配胡仔之书,故仍以丛话为名。“又谓其”论诗不甚当行“。

  《归田诗话》(又名《归田诗话录》、《存斋诗话》、《妙集吟堂诗话》)三卷,瞿佑撰。
  《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及《历代诗话续编》本。
  是书见著于《四库全书总目》、《千顷堂书目》及《孙氏祠堂书目》等。
  是书前有作者序,序称此书作于明洪熙元年,此前明人中尚未有撰写诗话者,故此书当为明人中最早自撰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一百二十则。书中内容以记事为主,偶涉理论问题。《绛云楼书目》及《千顷堂书目》载瞿氏另有《吟堂诗话》三卷。

  《怀麓堂诗话》(一名《麓堂诗话》)一卷,李东阳撰。
  《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是书见著于《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孙氏祠堂书目》等。
  此书乃《怀麓堂集》中的一卷,亦单行,凡一百三十余则。李东阳前,明人不甚撰写诗话,且前此《菊坡诗话》、《归田诗话》,或辑前人论诗之语,或以记事为主,少有个人创论。李东阳此书则以理论见长,其所论析者,兼诗之声与诗之格合而言之。又其祖述严羽,推重唐诗,主张师法乎上,为七子前一重要诗话著作耳。

  《颐山诗话》二卷,安磐撰。
  《四库全书》本。
  是书见著于《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共二卷54则,有品第,有考订。其论诗之旨大抵从气格韵致出发,故对汉魏六朝之诗,重风骨;对唐人诗,重韵味,由此出发,他对杜诗中寒苦一类的作品评价不高;对宋人诗则颇多考订辩析。磐能诗,受清初王士祯称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谓其书中”固有公论“。但对其考订中多用笔记传闻之材料则有批评。

  《南濠居士诗话》(又名《南濠诗话》)一卷,都穆撰。
  《历代诗话续编》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另台湾广文书局影印本名为《都玄敬诗话》,分上下两卷,卷末题琴川徐绾刻梓家塾。
  是书见著于《绛云楼书目》、《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孙氏祠堂书目》等。
  此书版本有四,《四库全书提要》举其三种,一为黄桓所刻之七十二则本,一为文璧所刻之四十三则本,三为清鲍廷博参校前两种版本而新刻之七十五则本(此即四库全书存目本),四为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本,有七十九则。
  是书内容以记古今诗人遗事佚诗为主,间涉理论。但其论诗既喜创言,又兼袭前人之语,所论与所引用前人语者不乏齟牾矛盾之处,如其提倡宋诗,却又引严羽论诗之语,不知严羽乃最诋宋诗者;又其反对无为而作,但又认为诗须苦吟,相反却未能相成,故《四库全书提要》谓其”刻意论诗,而见地颇浅“。惟其在明初一片宗唐风气中,倡言宋诗,亦可成一家之言,故录其于此。

  《谈艺录》一卷,徐祯卿撰。
  《格致丛书》本、《学海类编》本及《历代诗话》本等。
  是书见著于《绛云楼书目》、《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孙氏祠堂书目》等。
  是书二十四则,专论汉魏古诗,不涉杂事及考订,是明人诗话中较精粹之一种。其论诗以兴感性情为基础,以音、声、词、韵为诗体诸要素,因情而立格,由质而求文,所说皆为有得之言,诗学要津。
  徐祯卿是前七子之一,七子于古诗崇汉魏,故徐氏此书代表了七子一派对古诗的认识和要求,其意义不可谓小。

  《升庵诗话》十四卷,杨慎撰。
  《升庵全集》本(八卷)、《外集》本(十二卷)、《丹铅总录》本(四卷)、《函海》本(十二卷,补遗三卷)、《历代诗话续编》本(十四卷)。
  是书见著于《降云楼书目》、《千顷堂书目》(四卷,补遗三卷)、《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版本甚多已如上言,今有王仲镛氏《升庵诗话笺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另有杨文生《杨慎诗话校笺》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杨氏于明代文人中甚为博学,著述甚丰,早年曾因议大礼而被贬云南永昌,其所著书皆在贬地,条件艰苦,其著述凡资料不齐者全凭记诵,故书中间有误记之处,情可谅也(胡应麟曾著有《艺林学山》一书,对杨氏论诗词等疵漏进行了详细的考辩,见本章《诗薮》条)。《明史》本传称杨氏”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杨慎为第一。“杨除《升庵诗话》外,尚有《闲书杜律》(一则,收在《说郛》中)、《谭苑醍醐》、《千里面谈》等数种,是明代论诗大家。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是书”作于谪戍永昌之时,边地少书,惟凭记忆,故不免小有舛讹。然慎学有根柢,兼富词章,其所论说,究在明人诗话之上。“清人素诋明人空疏不学,此处称慎学有根柢,评价甚高。又谓其论诗在明人诗话之上,虽不必尽是,也可见四库馆臣对此书有较高评价。
  杨慎少时曾受李东阳赏识,而其生活之年代,又以七子派为炽盛,故他对李东阳以声说诗及七子诗必盛唐汉魏的主张无各采纳,也分别有所扬弃。他论诗虽在理论上无很多创建,但在对历代诗作的评骘上颇为公允。他论诗以性情为尚,故三百篇、汉魏古诗及唐人诗以性情为主者,皆给予较高评价。而对宋诗之主理及宋人所重视之杜诗,则有微词。盖杨慎言诗以情为标准,故杜诗中如《北征》、《赴奉先县咏怀》诸诗素以”诗史“著称,宋人推重者也多为此类纪事之诗,故杨慎于书中对”诗史“之说颇持否定态度。杨慎论诗基本观点同于七子派,略有不同者,其持论似未如七子那样绝对。于历代诗,杨慎取径较宽。七子论诗亦主”诗三百“及汉魏古诗,但其影响至大者,乃在其倡言之盛唐之说。杨慎则对古诗或曰”选诗“评价甚高,以为高妙不可及,而对盛唐诗,虽亦以为高不可及,但又以为盛唐诗实脱胎于六朝,六朝诗为盛唐老杜诗之先鞭。又如他以为宋诗虽主言理,不及古诗及唐人诗,但宋人诗中也并非没有好诗,唐人诗中也并非没有坏诗。这些言论,皆为持平之论。另此书尚校订保存散佚的历代乐府歌谣数首,也富有价值。
  杨另有《闲书杜律》一则,专论杜诗注本,其中对元虞道园杜诗注提出尖锐批评,其意见后为王夫之所采纳。《谭苑醍醐》乃系考证之作,中亦有可资借镜者。《千里面谈》,主要研讨近体七律。杨另有题为《诗话补遗》之著,见录于《四库总目提要》诗文评类存目,此书共三卷,而其内容实出于《升庵诗话》,《补遗》所有者,多见于《诗话》,惟个别文字略有不同。

  《逸老堂诗话》二卷,俞弁撰。
  《历代诗话续编》本。
  此书撰成于嘉靖二十六年,据书前自序,此书之作乃其平素读书有得,欣然提笔,久而成帙,故此书虽题为诗话,实为诗话札记。内容以考订记事传释为主,间有评论。其所涉及的门类也不限于诗,散文及书画一类也兼及之。

  《存余堂诗话》一卷,朱承爵撰。
  《历代诗话》本。
  是书见著于《绛云楼书目》、《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
  此书篇幅不大,计有二十九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二十六条。此书内容以评诗为主,兼有考订辨异。《四库提要》谓共离合参半,说明人诗多芜杂,辨前人之非则有可取。如云其”论《天厨禁脔》假借格之谬,辨《渔隐丛话》论琴、阮、琵琶诗之非,其说也确。“说明此书在考订方面也还有可取之处。

  《四溟诗话》(一名《诗家直说》)四卷,谢榛撰。
  《四溟山人全集》(卷21至24,题《诗家直说》,万历24年刊)本、万历39年邢琦等校刊《诗家直说》单行本、续说郛本(名《诗家直说》)、清乾隆耘雅堂刊本(名《四溟诗话》)、海山仙馆丛书本(名《四溟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名《四溟诗话》)等。今人有李庆立等《诗家直说笺注》,齐鲁书社1987年版。
  是书见著于《绛云楼书目》、《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
  此书为后七子代表性论著之一。明代文坛至后七子,虽其复古思想仍承继前七子之说,但又有明显变化,其中较著者如后七子虽亦主盛唐之诗,但对盛唐诗人的认识较之前期要更为清晰,故所论既言其境界之高妙,也能识别盛唐诸公有瑕疵者。又其论学习唐人诗,不再象李梦阳固守法式,而更注重习诗者自身的领悟和对盛唐诗兴象风神的学习。谢榛此书及其后王世贞、胡应麟诸人均不同程度地论及于此。至于谢氏此书,其有价值者,除上述之外,还在于其对情景关系的论述较为精细,对诗歌创作的即兴之法也富有创见,上述二者对明末清初王夫之诗论有明显影响。因而《四溟诗话》是明代不可多得的有创见的诗话著作。

  《文脉》三卷,王文禄撰。
  《百陵学山》本、《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是书见著于《四库全书总目》。
  是书杂论古今之文,卷一题总论,卷二题杂论,卷三题新论。其主旨乃认为文章无论古今,皆自成一脉,故曰”文脉“。观其论文,以《文选》之文为尚,于唐则申柳宗元而贬韩愈,表现出与时人不同的看法。在明代不多见的文话当中,是书尚有可观之处。

  《艺苑卮言》十二卷,王世贞撰。
  《弇州山人四部稿》本、《谈艺珠丛》本、新安程荣刻《增补艺苑卮言》16卷本、《历代诗话续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著丛刊《艺苑卮言》本及罗仲鼎《艺苑卮言校注》本,齐鲁书社1992年版等。
  是书见著于《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原载《弇州山人四部稿》中,题为《艺苑卮言》,有十二卷,其中论诗文八卷,另有附录四卷论词曲书画。据是书后记,王氏动笔于嘉靖37年,写成于隆庆六年,历时14年,为王世贞中年时期完成的重要文论著作。书前序文称:“余读徐昌谷《谈艺录》,尝高其持论矣,独怪其不及近体,伏习者之无门也。杨用修搜遗响,钩匿迹,以备览该,如二酉之藏耳,其于雌黄曩哲,橐龠后进,均之乎未暇也。......独严氏一书,差不悖旨,然往往近似而未核,余固少所可。......余所以欲为一家言者,以补三氏之未备者而已。”由其自叙,一者见其自负,二者也可进而窥其作书之来由。全书有较为严密的体系和结构,其中卷一为总论,卷二评《诗》、《骚》及汉人诗赋,卷三评秦汉唐宋文及魏晋六朝诗,卷四评唐人诗,偶涉宋诗,卷五、六则专论明代诗文。卷七、八为杂论及纪事补遗。其弟王世懋评此书云:“自钟嵘《诗品》以来,谈艺者无虑数十百家,前则严沧浪,徐迪功二录,近则余兄《艺苑卮言》,最称笃论。”(《王奉常集》卷八《诗测序》)
  是书代表了王世贞中年时期的文学思想,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推崇汉魏盛唐诗及秦汉文的观点,一方面对其偏狭又有所修正,如主张“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以文人才思为写作前提,较之前七子多注重外在格式,临摹其体貌声调要更合乎艺术创作的根本。又其重法而又反对为法所累,也确乎为艺苑卮言。但此书也不脱明人标榜之习,党同伐异也时而有之,是其不足。
  此书而外,王氏诗论著作尚见存的还有《全唐诗说》、《明诗评》、《国朝诗评》、《文章九命》等数种。

  《艺圃撷余》一卷,王世懋撰。
  《王奉常集》本、万历《宝颜堂秘集》本、《说郛》本、《历代诗话》本、《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本。
  是书见著于《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
  此书以论诗为主,其时复古派诗论的弊端已有显露,复古派的势力也成强弩之末。故王世懋于书中对复古派的诗论有较多的修正,如讲才情、性灵、漫兴、意兴等,对历代诗的发展,也能从时代的变化角度去进行观察,故而不象前期复古派那样胶柱鼓瑟。但王世懋处于一个前后交替的时期,故而书中理论并不统一,即有上述新的诗学观点,又夹杂着复古派格调说的尾巴,故而时有矛盾龃牾之处。但尽管如此,王世懋论诗毕竟比王世贞要通脱一些,故而受人批评的也较少一些。《四库全书总目提本》评云:“大旨宗其兄世贞之说,而成书在《艺苑卮言》之后,已稍觉摹古之流弊。......论诗较世贞谨严,厥后《艺苑卮言》为世口实,而《艺圃撷余》论者乃无异议,高明沉潜之别也。”

  《诗的》一卷,王文禄撰。
  《百陵学山》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是书见著于《四库全书总目》。
  此书撰成于万历3年,其自序称:“天下作诗者众而中的者少,......予乃不计僭妄,表而书之,所以示之的也。”是时后七子复古思潮虽成强弩之末,各种修正复古论调的诗说各逞其能,但尚未有一种理论能为众人所认同,故王氏此书虽不取七子之说,也未见有独立之创见,书中多取前代各家诗说,综而述之。如于先秦取“诗言志”及“养气之说”以阐扬杜诗之所长与后代之所短,又取宋明道学家如陆象山、陈白沙言,以性气悟入谈诗,虽其中不乏吉光片羽,终未能成有体系之诗的。

  《豫章诗话》六卷,郭子章撰。
  《豫章丛书》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是书见著于《绛云楼书目》、《千顷堂书目》(六卷,补遗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是一部有特色之诗话,其内容专论有关豫章一地诗人或他乡诗人作于豫章的作品。盖明人地域文化意识很强,今存明人典籍中,颇多以地域为范围的总集选本,豫章外,其他象金华、吴中、南粤、闽中、蜀中等地均有一地诗文之选。诗话方面,稍晚曹学佺也编有《蜀中诗话》。
  是书时间断限较长,上起古初,下迄于明。但或由于资料所限,或为逞博,兼之编者所资者多出自郡县志书,故有相当多的内容并不属于诗话也一并采入书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未免芜杂”,确为的评。

  《诗薮》二十卷,胡应麟撰。
  日本贞享三年覆刊明本、清广雅书局本(不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等。
  是书见著于《绛云楼书目》、《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
  是书分为内、外、杂、续四编。其中内编六卷,分论古体、近代诗;外编六卷,分论周至元代各体诗;杂编六卷,计有遗逸、闰余各三卷;续编二卷则专论明洪武至嘉靖时期诗作。全书体例明晰,结构严整,是一部精心结撰的诗话。今人陈国球氏有《胡应麟诗论研究》(香港华风书局出版)一书,其中对《诗薮》有重点研究,颇可参考。
  胡应麟是末五子之一,故其所师乃王世贞一路。但胡应麟的思想与王世贞晚年的思想及其弟王世懋一样,都处于一个变化的时期,对前七子以来的复古理论已有不少修正。其中胡应麟的变化最为明显,也最为系统。其中如能以变化的观点看待历代诗的发展,提出“体以代变”、“格以代降”;又如提倡诗的兴象风神,重视诗的神韵境界等,均不同于七子,而与后来性灵派理论有接近的地方。
  又胡应麟有《艺林学山》(载胡著《少室山房笔丛》,中华书局1958年排印本)一书,主要内容是对杨慎诸种诗话、词话、杂记等疏漏之处进行考订,全书共有八卷,其中卷一卷二评杨氏诗话,卷三评《词品》,卷五卷六卷七评杂记,卷六考订杨氏所撰序跋,末卷为杨著题解,颇有价值。

  《雪涛诗评》一卷,江盈科撰。
  《说郛续》本。
  江氏与公安三袁有较多接触,思想也接近。是书乃其杂评历代诗歌总汇,其中有论诗歌体制,有评历代诗人,其所推重者为李杜白三人。江氏另有《闺秀诗评》,专论女性诗人,也收在《说郛续》中。

  《诗源辨体》三十八卷,许学夷撰。
  万历刻16卷本,陈所学崇祯刻本38卷本、杜维沫标点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是书见著于《千顷堂书目》总集类、《四库全书总目》、《孙氏祠堂书目》等。
  是书卷帙浩繁,计前集36卷,论先秦至晚唐五代诗歌;后集纂要二卷,论宋元明诗;又有总论三卷,摘评前代诗论及诗歌选本。
  许氏此书撰写历时四十余年,虽最终完成于崇祯年间,但大部分篇幅则写于启祯以前,故全书的基本思想仍属七子一路。全书论诗虽由先秦至明,各代均有所论,但重点仍在唐诗,计有21卷,颇能反映许氏好尚。此书最为突出者乃在其提出的诗歌源流正变说,并以之衡量历代诗作,由于能以正变观点论诗,故对诗之变体能以较通达的观点视之,所以对宋诗能指出其滑稽议论的特点。又其摘论历代诗话选本,对其优劣短长一一指出,于文学批评史也有突出的意义。

  《唐音癸签》三十三卷,胡震亨撰。
  清金陵刘凤鸣刻本、《四库全书》本、周本淳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唐音统签》见著于《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
  此书为胡氏所编《唐音统签》的一部分。全书按天干之序分为十签,由甲至癸共计十签,前九签主要辑录有唐一代之诗,全书偶有校刊,备有小传,有的诗后附有评论。癸签则以汇评为主。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但因卷帙浩繁,编成后并未能全部锓版。清康熙乙丑,其孙成之,曾孙颀始以戊签刊行,并尚欲继刊全书,后卒未果,是故未有全书。笔者见过刺经堂《唐音统签》残本(陈伯海《唐诗书录》未见著录),计有甲签1至7卷,乙签8至50卷,丙签87至103卷及121至171卷,戊签553至562卷、573至582卷、596至666卷、682至703卷、715至740卷、755至784卷、801至814卷,共计三百卷,余则厥略。癸签约刻于清顺治15年,题金陵刘凤鸣刻,新版有周本淳校点本,可资参阅。
  《唐音癸签》计有三十三卷,卷一为“体凡”,总论诗体变迁及声律问题。卷二至卷四为“法微”,论各体诗及字法俪对等诗法。卷五至卷十一为“评汇”,论诗人及诗作优劣得失。卷十二至卷十五为“乐通”,论唐诗与声乐的关系。卷十六至卷二十四为“诂笺”,诠释词语及典故。卷二十五至卷二十九为“谈丛”,辑录唐诗人遗闻趣事。卷三十至卷三十三为“集录”,著录唐诗别集、选本、诗话,间叙部分唐诗墨迹石刻等。
  此书虽主要为汇编历代诗评,但也有题为“遯叟”的自撰文字,其对前人诗话及论诗著作的评价及对历代唐诗选本的批评,具有较高的价值。

  《国雅品》五卷,顾起纶撰。
  《历代诗话续编》本。
  《国雅》见著于《千顷堂书目》总集类,《四库全书总目》
  此书为著作所编《国雅》之首卷,题曰《品目》,单行则称《国雅品》。《国雅》有二十卷,后又编《续国雅》四十卷,专录明诗。其体例受钟嵘《诗品》启发,以人系品,但并不以品显示优劣,而是按照诗人身份分为“士品”、“闺品”、“仙品”、“释品”、“杂品”五目。其标目颇类明代小品选辑之目。每品之中,大约按时代先后,上起自洪武,下迄于隆庆,共录明诗人237人。对于入选诗人,大部分做了品评,有74人未做品评。
  由书中评论文字,可看出顾氏的思想大致沿袭严羽以来至明代七子的路数,书中对严羽、徐祯卿、谢榛、王世贞及杨慎等人较为推崇,是复古派诗论的余响。

  《文章薪火》一卷,方以智撰。
  《文学津梁》本、《昭代丛书》本、《通雅》本。
  《通雅》见著于《四库全书总目》。
  是书专论文,尤以八大家之文为主。其论文持宋明道学家之说,以道为本,以文为枝叶,他还比喻性道为春,文章为花,俱可见道学家思想的印记。是书虽有上述迂腐之论,但其对文章技法的研究,对唐宋散文家如韩愈欧阳修等人的文风体制的辨析,还颇有可取之处。《通雅》中还有一卷专门论诗,名《诗说》。

  《诗镜总论》一卷,陆时雍撰。
  《历代诗话续编》本。
  是书见著于《四库全书总目》。
  是书乃陆氏所编《诗镜》之卷首。《诗镜》共九十卷,选录汉魏至晚唐诗,分为《古诗镜》(36卷)《唐诗镜》(54卷)两集。陆氏是选于每首诗之前后多有评语,也富有价值。《诗镜总论》则是卷首的绪论,摘评历代诗人及诗作,体例与顾氏所选《国雅》相类,只是在编排上未如顾氏分品而已。
  陆氏乃晚明评论家,其思想也出入于各家,兼采众长。其中如对汉魏古诗的尊崇、对中晚唐诗的贬斥,对摹写古法的不屑,对杜诗及元白诗的批评等,约略可见李东阳、七子、杨慎及公安派的影子。但总体而言,陆氏由于对明代各立门户的习气颇有不满,故其论诗能自树立,不依傍前贤或时人,论诗自成一家。其所强调者,曰情,曰真,曰空灵,曰神韵,曰自然,均有承上启下之功。

  《钟伯敬硃评词府灵蛇》四集,钟惺撰。
  台湾广文书局影印明抄本。
  是书实际上是一部诗话,共分精集、气集、神集、骨集四集。分论汉魏古诗、乐府及唐人诗。另钟与同乡谭友夏合编有《古诗归》、《唐诗归》,中亦有评语,可相较参看。

  《诗话类编》三十二卷,王昌会编。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版、台湾广文书局影印万历刊本。
  是书见著于《千顷堂书目》(题《诗话汇编》)、《四库全书总目》。
  是书前有凡例,称“编名诗话,义取兼资”,兼资者,谓诗与话兼之耳。但阅此书,仅为杂编前人诗话凡32卷,计卷一体格,卷二、三名论,卷四、五帝王,卷六忠孝,卷七节义,卷八凤慧、科第,卷九神仙,卷十鬼怪,卷十一方外,卷十二宫词,卷十三闺秀,卷十四、十五妓,卷十六、卷十七题咏,卷十八、十九考订,卷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品评,卷二十三、二十四诗赏,卷二十五诗遇,卷二十六诗穷、诗禅,卷二十七诙谐,卷二十八感慨,卷二十九高逸,卷三十吊古、哀挽,卷三十一梦幻、规讽,卷三十二杂录。
  是书价值不高,主要在于其体例虽为丛书性质,但编排混乱,标目怪诞,且引书大多不注出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其为“博而不精之学也”,洵非谬评。

  《石室谈诗》二卷,赵士喆撰。
  民国永厚堂《东莱赵氏楹书丛刊》本。
  赵氏为明末人,是书据作者自署作于崇祯十六年,亦即明亡的前一年。
  是书上下两卷,上卷总论,下卷分论各体诗及诗人,并间及前人诗话。是书可贵者乃在其对有明一代诗论之反思,对七子公安竟陵诸派优劣短长的评析不乏中肯之言。

  《诗源撮要》一卷,张懋贤撰。
  《夷门广牍》本、《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本。
  是书实际上是一部杜诗话,全书专论杜甫五七言律诗,将之分为34格,计有“结上生下格”、“拗句格”、“抑扬格”、“接项格”、“交股格”、“纤腰格”、“双蹄格”、“单蹄格”、“比兴格”、“连珠格”、“藏头格”、“句应句格”、“牙镇格”、“兴兼赋格”等。

  《艺苑闲评》二卷,支允坚撰。
  崇祯阊书林刊《梅花渡异林》本。
  《艺苑闲评》乃支允坚《梅花渡异林》之一部分,全书共十卷,其第九、十卷为《艺苑闲评》。由书中所记,知此二卷乃作者读经史之余,积案而成之札记,内容兼涉诗文二者。

  《渚山堂词话》三卷,陈霆撰。
  八千卷楼抄本、《四库全书》本、吴兴丛书本、《词话丛编》本等。
  陈氏另有《渚山堂诗话》,但他工于词,故其词话亦“较胜其诗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此书内容丰富,涉及词的起源、声律、品评及辑佚、纪事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爰园词话》一卷,俞彦撰。
  《词话丛编》本。
  是编篇幅短小,仅17条。内容包括论词之流变、词与乐的关系、间或考订词作因袭祖述等。

  《词品》(一名《升庵词品》)五卷,杨慎撰。
  明嘉靖六卷本、清《函海》五卷本、《词话丛编》本等。
  杨慎另有诗学著作多种,见前《升庵诗话》条所述。《词品》一书的内容清李调元刻《函海》曾作《升庵词品序》,文称:“凡曲名所由,流品所自分,罔不了然在备。”对其评价颇高。观此书内容,有论词之缘起、声律、词评、考订等。与陈霆《渚山堂词话》不同者,乃在于此书在品词的方面胜于陈霆,盖因陈氏之作从引述而少品第,杨氏此书则以品第见长。

  附明诗话文话词话目录:
  《诗家一指》一卷,释怀悦编,《格致丛书》本。
  《琼堂诗话》二卷,蒋冕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诗话》十卷,杨玉成撰。同上。
  《余冬诗话》三卷,旧题何孟春撰,有《学海类编》本。
  《梦蕉诗话》二卷,游潜撰,《学海类编》本。
  《诗谈》一卷,徐泰撰,《百陵学山》本、《说郛续》本、《学海类编》本、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娱书堂诗话》一卷,佚名撰,《说脬续》本。
  《松石轩诗评》一卷,朱奠培撰,明成化刻本。
  《全唐诗说》一卷,《诗评》一卷,旧题王世贞撰,《学海类编》本。
  《诗文原始》一卷,旧题李攀龙撰,《学海类编》本。
  《过庭诗话》二卷,刘世伟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冰川诗式》十卷,梁桥撰,《四库全书总目丛书》本。
  《香竽诗谈》一卷,田艺蘅撰,《说郛续》本。
  《兰庄诗话》一卷,闵文振撰,宛委山堂《说郛》本。
  《诗法》(一名《黄氏诗法》)一卷,黄省曾撰,《格致丛书》本、《诗学指南》本。
  《唐诗品》一卷,徐献忠撰,朱警辑《唐百家诗》附,明嘉靖十九年刻本。
  《谭苑醍醐》九卷,杨慎撰,宛委山堂《说郛》本、《丛书集成》本。
  《千里面谈》一卷,杨慎撰,《说郛续》本。
  《文评》一卷,题王世贞撰,《学海类编》本。
  《文章九命》一卷,王世贞撰,《闲情小品》本、《说郛续》本。
  《全唐诗说》一卷,王世贞撰,《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明诗评》四卷,王世贞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国朝诗评》一卷,王世贞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说诗》三卷,谭浚撰,谭氏集本。
  《言文》三卷,同上。
  《玉笥诗谈》二卷续一卷,朱孟震撰,《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艺薮谈宗》六卷,周子文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冷邸小言》一卷,邓运霄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谭氏集》六卷(内含言文三卷,说诗三卷),谭浚撰,明万历刻本。
  《文通》三十一卷,朱荃宰撰,明天启刻本。
  《唐诗摘句》一卷,庄元臣撰,《庄忠甫杂著》本。
  《文诀》一卷,庄元臣撰,《庄忠甫杂著》本。
  《行文须知》一卷,庄元臣撰,《庄忠甫杂著》本。
  《挥麈诗话》一卷,王兆云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敬君诗话》一卷,叶秉敬撰,《说郛续》本。
  《沧浪须溪评点李杜诗》,明闻启祥辑,明万历刊本。
  《李杜诗通》,胡震亨辑,明永历四年刊本。
  《闺秀诗评》一卷,江盈科撰,《绿窗女史》本、《说郛续》本。
  《诗谭》十卷,叶廷秀撰,《叶润山辑著全书》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续诗谭》一卷,叶廷秀撰,《叶润山辑著全书》本。
  《藕居士诗话》二卷,陈懋仁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古今诗话》八卷,题陈继儒编,崇祯刻本。
  《佘山诗话》三卷,陈继儒撰,《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艺活甲编》五卷,茅元仪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文通》三十一卷,朱荃宰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艺圃伧谈》四卷,赫敬撰,《山草堂集》本。
  《夷白斋诗话》一卷,顾元庆撰,《说郛续》本、《历代诗话》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骚坛秘语》三卷,周履靖撰,《夷门广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诗文浪谈》一卷,林希恩撰,《说郛续》本。
  《西园诗麈》一卷,张蔚然撰,《说郛续》本。
  《尧山堂偶隽》七卷,蒋一葵编,《丛书集成续编》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
  《雅论》二十六卷,费经虞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诗品汇函》四卷、《赋品舄函》二卷、《逸品绎函》二卷、《书品同函》二卷、《启品有函》二卷,陈仁锡选,明末刻本。
  《新刊诗法源流》一卷,附诗法源流体意声三字注解,题明怀悦编,朝鲜尹春年刊。
  《文章一贯》二卷,高琦、吴守素编,[日]宽永21年刊
  《文章纲领》,徐师曾编,[日]小野长愿编,大谷元和、辰岛知藏校,明治10年刊。
  《新刻张太史手授初学文式》,张溥撰,杨廷枢校,[日]享保一六刊。
  《归震川先生文章体例》,归有光撰,[日]古田梵仙、太田大俊校,明治15年刊。
  《名贤诗评》六卷,明俞允文编,李仲芳删,[日]鹈饲真昌点,[日]宽文9年刊。
  《古今文评》,王守谦撰,[日]小隐窝爽言本,享保13年刊。
  《诗评集解》,蒋一蔡编,[日]良(野)芸之注,宝历12年刊。
  《书式》二卷、《文式》二卷,左培编,[日]享保3年刊。

  《明诗话全编》,吴文治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是书十册,共辑录明人论诗之语726家。全书以人立目,按生平先后为序,生平失考者居后。是书并非专录诗话,除诗话成书外,更多的是录自诗文别集、随笔、史书、类书、论诗诗、评点本中的论诗之语。据编者凡例,所收录的文字,尽量采用善本,并作必要的校正。每位诗话作者名下,均列有小传,方便读者。

  附今人整理之文献:
  《明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叶庆炳、邵红编辑,台北国立编译馆主编,1978年成文出版社印行。
  《明代文论选》,蔡景康编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1999年第一次印刷。
  《中国古代文论类编》,贾文昭、程自信编,海峡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2册,郭绍虞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百种诗话类编》,台静农等编纂,台湾艺文印书馆1974年版。该书主要来源于《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惟去掉《原诗》,增加《瓯北诗话》及《石洲诗话》两种,共使用诗话101种。全书三册,分前编、后编两编,前编为作家类,后编为诗论类,为历代诗评论,另有体制类、作法类、品藻类、辨证类、论文类、杂记类等。全书虽资料取自他书,但经重新编排,方便有需要的读者使用。
  《丛书集成新编》,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印行。
  是书第78、79册收录历代诗文评、诗学、诗话著作84种,其中有多种明人所著诗话诗评成书,系由各种丛书中辑录影印。
  是书第80册辑有作诗法、文话、文体、作文法等各类著作36种,来源同上。
  是书第81册辑有词话15种。来源同上。
  《词籍序跋萃编》,施蜇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三、选本评点类批评文献

  明代前期,印刷业未臻发达,各类书籍的获得较为不易,但自成化弘治以来,由于印刷业的进步及商业利益、科考需要等诸种因素的驱动,书籍面世日多2,各类经史子集尤其是诗文总集选本日见其多。比如高棅《唐诗品汇》,编成于洪武26年,但并未能刊刻,直至靖嘉年间始付印(参陈国球文)。至明代中后期,不仅书贾刻书,即便家刻社刻也成常事,只要有人出资即可。诗文选本的增多,对文学观念及文学批评的影响甚为巨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大概除了《毛诗》、《文选》外,能左右一定时期文学风尚,引导读诗人趣味的,历代以来,惟明代为最。在明代,颇有几种诗文选本起到引领风尚的作用,如高棅《唐诗品汇》、李攀龙《古今诗删》、钟惺、谭元春《诗归》,均对一段时期文学观念产生影响。此期的不少诗文选本,是选评结合,尽管体例不同,但都或多或少地有总评或夹批,其与选诗相配合,对于普及一定的文学观念,起到明显的作用。此期的总集选本以唐诗选最多,次之为古诗、明诗,宋诗选本聊聊可数,也表现出鲜明的取向。诗文之外的小说戏曲,也有专门的评点本。在小说戏曲评点方面用力较多的人有李开先、徐渭、冯梦龙、李贽、叶昼、袁宏道谢肇制、陈继儒等人,虽说其间良莠不齐,但作为批评文献,也是不容小视的。而杨慎、陆梦龙、屠隆、钟惺等人则在诗文的编选评释方面有较突出的成绩。以下择要题释若
  干选本及批点本,余则著录其目录版本。

  《唐诗品汇》九十卷、拾遗十卷。高棅编。
  明代刻本有十余种,见陈伯海《唐诗书录》。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汪宗尼校订本。
  是书共录得唐诗人620家,录诗5769首。卷首有总序、凡例,卷中诗人姓名及所录诗后,间有评语。
  全书计分五古24卷、七古13卷、五绝8卷、七绝10卷、五律15卷、五言排律11卷、七律9卷,共七类,每类大约以时代为序编排。又随类定其品目,凡例称:“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傍流。间有一二成家特立与时异者,则不以世次拘之。”其做法大致是将上述七类诗依时代的先后分为初、盛、中、晚四期,每期之中按其体格分为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傍流九格。再将入选唐诗人的作品按其时代先后及体格之优劣分别纳入九格之中,而所称特立自异者,则不以世次拘之,如将陈子昂、李白列于五言古正宗,陈李属不同世次,同列于正宗,便是高氏所说不以世次拘也。其意在显示各体诗的高下优劣,使读者既能知诗史之变迁,又能晓得各体诗体制的要求与诗格之高下。
  是书刊行以后,影响巨大。《明史·艺文志》云:“终明之世,馆阁以此书为宗,厥后李梦阳,何景明等摹拟盛唐,名为崛起,共胚胎实兆于此。”清初王士祯《香祖笔记》云:“宋元论唐诗,不甚分初、盛、中、晚,故《三体》、《鼓吹》等集,率详中晚而略初盛,览之愦愦。杨士弘《唐音》始稍区别,有正音、有余响,然犹未畅其说,间有舛误。迨高廷礼《品汇》出,而所谓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皆井然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平心而论,唐音之流为肤廓者,此书实启其弊。唐音之不绝于后世者,亦此书实衍其传。功过并立,不能互掩。后来过毁过誉,皆门户之见,非公论也。”是为持平之论。
  棅另有《唐诗正声》二十二卷传世,系约选《唐诗品汇》而成,《百川书志》云:“《唐诗正声》二十二卷,棅成《品汇》,又虑其浩繁,复采取声律纯正九百二十九首,以正唐音。”有明刻本。

  《文编》六十四卷,唐顺之编。
  《四库全书》本。
  是书选录自周至宋之文,分体编排。是书乃针对七子文必秦汉之说而编,意谓秦汉以下非无文,而由唐宋之文上溯至周秦,由唐宋之文法上求于周秦之文法,是为正途。故其自序云:“不能无文,即不能无法,是编者文之工匠,而法之至也。”编者于书中标举文章脉胳章法,显示唐宋文之门径,为学唐宋文者提供一方便法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故是编所录,虽皆习诵之文,而标举脉胳,批导窾会,使后人得以窥见开阖顺逆,经纬错综之妙,而神明变化,以蕲至于古。学秦汉者当于唐宋求门径,学唐宋者,固当以此编为门径矣。”是书之出,与其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一起奠定唐宋派文论基础。

  《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冯惟讷辑。
  明嘉靖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
  是书分四集,计前集10卷,录古逸诗;正集130卷,录汉魏以下陈隋以前之诗;外集4卷,附录仙鬼之诗;别集12卷,录前人论诗之语。
  是书于文学批评有关系者,一在于别集附录之历代诗评,有参阅之价值;二在于其书体例,亦颇为后人所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上薄古初,下迄六代,有韵之作,无不兼收。溯诗家之渊源者,不能外是书而别求。......厥后臧懋循《古诗所》、张之象《古诗类苑》、梅鼎祚《八代诗乘》,相继而出,总以是书为蓝本。......至今惟惟讷此编为诗家圭臬。”评价相当之高。但是书也有谬误,清初冯舒撰《诗纪匡谬》一卷,对书中的纰漏进行了校正,考证甚是精核,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诗学权舆》二十二卷,黄溥编。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书兼收众体,各为注释,定为名格、名义、韵谱、句法、格调诸目,复杂引诸说以证之。然采摭虽广,考证多疏。”虽然,是书所收罗前人之说,当也有资于文学批评之研究,而是书之体例名目,亦颇可反映作者之用心,也是可以利用的批评资料。

  《六艺流别》二十卷,黄佐编。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是书体例亦颇为独特,编者选取汉魏以下诗文,分别以六经统领,分类编叙。其中《诗经》之流有五,其别有二十一。《尚书》之流有八,其别有四十九。《礼记》之流有二,其别有十六。《乐记》之流有二,其别有十二。《易经》之流有十二,无别。黄氏是编看似迂腐,而据其自序,亦自有源流,即其实欲承挚虞《文章流别》而作。但以六经为各体文章之源,腐儒之论,且置不论。而前有刘勰《宗经》篇,谓某某源自某经,已为识者所弃。故黄氏此书,于学无甚增益,略备于此,概见此期批评观念之一端耳。

  《古今诗删》三十四卷,李攀龙辑。
  有明汪时元刻本及托名钟惺、谭元春评本,《四库全书》本等。
  是书辑录古逸、汉魏、南北朝、唐、明历代之诗,而不录宋元诗,每代各自分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盖自李梦阳倡不读唐以后书之说,前后七子率以此论相尚,攀龙是选犹是志也。”托名钟、谭评本者据《中国善本书提要》:“评点皆宗钟、谭,然不闻钟、谭评点是书,盖刻者就《古唐诗归》内相同篇什,摘其评语,而移植是书之内耳。”
  是书所录唐诗部分,后为人重辑为《唐诗选》七卷,有蒋一葵笺释本及高江批点本、王稚登评点本等多种。

  《唐诗解》五十卷,唐汝询辑释。
  明万历43年杨鹤刻本、清顺治16年万笈堂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是书系由高棅《唐诗品汇》、李攀龙《唐诗删》二书节选而来,对二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加以订正,又对选诗的文字典故等予以笺释汇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书影》语云:“唐汝询五岁而瞽,默坐听兄占毕,而暗识之。久遂淹贯。尝解唐诗,掇拾古文,以为笺注,溯流从源,蒐罗略尽。必先经后史,不少紊淆。虽诗赋之属,亦从年代序之。如某字某句,秦汉并用,则必采秦人,不以汉先,其推挹之甚至。”然所注实多冗芜,不尽得古人之意。亦不尽得其所出。徒以幼而失明,乃口授耳治,博通群籍,且能著书,实为亘古所稀有,故世以为异,至今传之耳。
  是书虽有诸多弱点,但亦非仅以人奇而传,间中也颇有可观者。

  《唐诗训解》七卷,李攀龙选,袁宏道校评,余应孔梓。
  日人田原勘兵卫翻刻明刻本、明万历居仁堂刻本(名《新刻李袁二先生精选唐诗训解》七卷)。
  是书录五言古诗一卷,七言古诗一卷,五言律诗一卷,五言排律一卷,七言律诗一卷,五言绝句一卷,七言绝句一卷。
  卷首有袁宏道序一篇,初盛中晚唐诗人姓氏爵里一部,读唐诗评一部,未知何人所做。观《读唐诗评》,有辑者自撰文字,首论唐人得风人之体,续论初盛中晚唐诸诗人诗作,以为唐人取六朝为精,专工律诗,而歌行则不逮古,又谓今人学唐人太过等等。观其叙论,无甚高明。又引唐宋迄明诸家诗话,多称名而未言篇名。最末论近体诗诗法等。
  在编排上,略以时代先后为序,分初盛中晚四期,首帝王,次公卿名士。各卷选诗,于诗后均有注释评语,释其字词典故,评其艺术优劣,间有可资取者。
  为便于日人阅读,是书加有日文片假名注音。
  日人服之乔在叶玄之所编《唐诗选掌故》(日本和刻本)一书的序文中认为此书可能是书贾闾师资二家(指李、袁二人)声誉为譸张之具。观明代书贾素来之所为,此说未尝没有道理。又《中国善本书提要》:“《新刻李袁二先生精选唐诗训解》七卷卷首一卷。明万历间刻本,五册。原题:’济南沧溟李攀龙选,公安石公袁宏道校,书林献可余应孔梓。‘卷末有’万历戊午孟夏月居仁堂余献可梓。‘牌记,书衣又题’书林三台馆梓‘,则是集与钱太史《选玉》同刻于建阳书林,刘龙田既托之钱太史矣,余献可遂托之袁宏道,其祖本则当同为唐汝询、蒋一癸注解也。”

  《文体明辩》八十四卷,徐师曾编。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作者在卷前自序中言及编纂此书“大抵以同郡吴文恪公讷所纂《文章辩体》为主而损益之。”观此书卷次,其中正集101类,较前此吴讷《文章辩体》50类增51类;外集26类,较吴讷《文章辩体》增17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于此书颇多批评,以为吴书已将前代文格约略已备,“师曾欲以繁富胜之”,方有上述增补,而其所补,有的是新增,有的是再细分,其间混淆不清之处,《四库提要》已予指摘。但此书并非一无是处,一者此书及前此吴讷的《文章辩体》乃专论文体,在文体学方面具有他书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此书纲领一卷,摘录前人论述,有备存前代文献之功。而各体之前所撰小序,陈述该体源流体用,也富参考价值。

  《诗体明辩》二十六卷,徐师曾纂,沈芬、沈骐笺。
  台湾广文书局1972年影印台湾中央图书馆珍藏善本书稿本。
  是书卷前有丘民瞻、沈芬、沈骐所作三篇序文及十经楼主人所撰《诗体凡例》,《凡例》称是书所载,“惟取澹远雅正”,以为竟陵说诗甚为精密。又辩诗文赋及各体诗体制,言其分体之由。卷前另有《论诗》一目,乃摘引自周卜商至明杨慎诸家论诗之语,并附明人论诗余两则。
  是书分体编排,计第一卷《古歌谣辞》,收歌、谣、讴、诵、诗、辞、谚、四言古诗(又分正体四言古诗及变体四言古诗)诸体;第二卷至第六卷《乐府》,收祭祀乐歌辞、王礼乐歌辞、鼓吹歌辞(又分黄门鼓吹、骑吹、横吹、短箫铙歌、警严)、乐舞歌辞(又分文武舞、杂舞)、琴曲歌辞、相和歌辞(又分相和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侧调曲、琴调曲、楚调曲)、清商曲歌辞(又分吴声歌、西曲、江南美)、杂曲歌辞、新曲歌辞等;第七卷至第九卷为古诗及近体歌行,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古诗及近体歌行(包括歌、行、吟、辞、曲、篇、咏、谣、叹、哀、怨、别等);第十卷至第十二卷为律诗,计为五言律、五言三韵、七言律、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等;第十三卷为绝句,分为五言绝及七言绝;第十四卷至第十五卷为六言(包括六言律诗、六言三韵、六言绝句)、和韵诗(含和韵五言排律、和韵七言排律)、联句诗(含联句三言古诗、联句五言古诗、联句七言古诗、联句五言排律)、杂句诗(含三句诗、五句诗、促句诗)、杂言诗、杂体诗(含拗体--又分为拗体五言律诗、拗体七言律诗、拗体五言绝句、拗体七言绝句--蜂腰体、断弦体、隔句体、偷春体、首尾吟体、盘中体、迴文体、仄起体、叠字体、句用字体、稿砧体、两头纤纤体、三妇艳体、五杂俎体、五仄体、四声体、双声叠韵体、问答体)、杂韵诗(含颠倒韵体、平仄两韵体)等;第十六卷为杂数诗、杂名诗、离合诗、诙谐体(有俳谐体、风人体、诸言体、诸语体、诸意体、字谜体、禽言体)等;第十七卷为诗余(含歌行题、令字题、慢字题、近字题、犯字体、遍字题、儿子题、子字题、天文题、地理题、时令题、人物题、人事题、宫室题、器用题、花木题、珍宝题、声色题、数目题、通用题、二字题、三字题、四字题、五字题、七字题)等。
  全书无作者小传及注,有圈、点及眉批。眉批的内容大体是指出该诗的题旨、用意、做法等,并无太大的价值。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张溥辑纂。
  《四库全书》本、台北文津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
  是书系诗文总集,选录西汉至隋一百零三家文集,计西汉9家,东汉11家,魏12家,晋22家,宋8家,齐6家,梁19家,陈5家,北魏2家,北周2家,隋5家。
  卷首有张氏叙文一篇,其后每家卷首均有张氏所撰题辞一篇,卷后则列该诗人之本传。此书一方面是一部总集,另一方面一百余篇题辞也是较重要的批评文献。人民文学出版社专抽出其中的题辞,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著作丛刊,标点后出版,题为《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

  《唐诗归》36卷,钟惺、谭元春辑评。
  明万历刻本、明末三色套印本、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张国光《诗归》点校本。
  是书为钟、谭合编之《诗归》中唐诗的部分,《诗归》共计51卷,其中古诗15卷,唐诗36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大旨以纤诡幽渺为宗,点逗一二新隽字句,矜为玄妙。又力排选诗惜群之说,而连篇之诗随意割裂,古来诗法于是尽亡。”观《诗归》选诗及评语,确有如《提要》所说者。但是书除标举真性灵,以幽渺孤峭为尚,有时不免强为诗说,甚至误读误解外,在选诗的方面还是较为公允,评诗也不能说一无是处。
  《唐诗归》依初盛中晚之例编排,计初唐5卷,盛唐19卷,中唐9卷,晚唐3卷。所占比例以盛唐为最,次中唐,最少者为晚唐。观其所选唐人诸家之诗,选杜诗最多,占6卷,而且杜诗中公认的名篇基本上予以选录。次之为李白,有2卷,余则多与他人合卷。中唐诗人中元白诗选录较少,白居易仅有7首,这与白诗所存数量(唐人中存诗最多)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但白诗不为人所喜,大概也不限于钟、谭,所以也不能苛责。因此,如果从选诗数量比例上看,是书并无大的问题。
  是书有圈点,有眉批、夹批、总评,批评者均注明姓氏。是一部选评合一的选本。

  《石仓历代诗选》(一名《石仓十二代诗选》)506卷,曹学佺辑。
  明崇祯刻本、《四库全书》本。
  是书诸本卷数不一,《明史·艺文志》著录888卷,明崇祯刻本为924卷,《四库全书》本则为506卷。全书共辑录由古诗至明诗十二代诗选。依《明史·艺文志》记载,计有古诗13卷,唐诗110卷,宋诗107卷,元诗50卷,明诗一集86卷,二集140卷,三集100卷,四集132卷,五集50卷,六集100卷。《四库全书》所收卷数古诗相同,唐诗相同,宋诗相同,金元诗相同(《明史·艺文志》未注明金诗),明诗数量《四库全书》仅分初集86卷,次集140卷,明显少于《明史·艺文志》著录的版本。
  是书仅辑诗,无传记、评语等,偶有署名曹学佺或能始(曹氏字)的题识,多记有关诗集编辑情况或其他杂事。编排大体古诗以诗体为别,唐以后诗以时为序,先帝王,后大臣名卿文士。其中唐诗部分亦按初盛中晚编排。而各家诗则大体按五古、七古、歌行、近体的顺序编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所选虽卷帙浩博,不免伤于糅杂,然上下二千年间,作者皆略存梗概。又学学佺本自工诗,故所去取,亦大都不乖风雅之旨,固犹胜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者。
  此书选诗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选录宋金元诗,尤其是宋诗。明人多以宋诗为劣,故断代之选,多选唐诗或古诗,宋诗选甚少,仅数种而已(其中佼佼者如隆庆间李蓘编《宋艺圃集》22卷,历时十八年,编录宋诗人237人。王士祯颇许之,见其《香祖笔记》)。而明人所编历代诗选则往往于宋诗略去,如李攀龙《古今诗删》、王夫之历代诗评选等。比较而言,曹氏是选,选入宋诗多达107卷,略少于唐诗,曹氏在是书自序中称宋诗:“取材广而命意新,不剿袭前人一字。”指出宋诗特点与价值,是其有识见处。其后吴之振,吕留良诸人编辑《宋诗钞》,虽称不满于李、曹两种宋诗之选,以其多选宋诗之近于唐者,但李、曹的开创之功是无庸置疑的,上引曹氏对宋诗的评价也是中肯的。

  《诗镜》九十卷,陆时雍辑。
  明刻本、《四库全书》本。
  是书分《古诗镜》、《唐诗镜》两部分,其中《古诗镜》36卷,《唐诗镜》54卷。
  卷首有《诗镜原序》、《诗镜总论》两篇重要的理论文字。选诗则以时为序,分体编排,先古体,后近体。选诗后多有评语,有夹批,有总评。其中多为艺术分析,如对诗的结构、章法、句法、字法的分析,另有对诗体的辨析,诗的释意等,间或引述前人论诗之语,杂引前代笔记杂史中如《唐诗纪事》、《唐新语》等书中的论诗条目等。《古诗镜》卷19评梁武陵王纪《初春》一诗云:“语色娇浅,却近词家,诗须得雅。”此虽为常谈,于初学者也不无裨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此书云:“其大旨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如云:’诗须观其自得,古人佳处不在言语间。‘又云:’气太重,意太深,声太宏,色太厉,佳而不佳,反以此病。‘又云:’诗不患无材,而患材之扬;不患无情,而患情之肆;不患无言,而患言之尽;不患无景,而患景之烦。‘所言皆妙解诗理。其间如《孔雀东南飞》一诗,讥其情词之纰缪,而于储光羲、孟浩然辈亦俱有微词,盖其时王李余波,相沿未息,学者方以吞剥为工,古于蹊径易寻者,往往加之排斥,欲以此针砭流俗,故不免于惩羹而吹韮。然其采摭精审,评释详核,凡运会升降,一一皆可考见其源流,在明末诸选之中,固不可不谓之善本矣。”对是书评价甚高。

  《采菽堂古诗评选》三十八卷,补遗四卷,陈祚明纂。
  清乾隆刻本。
  是书选由汉至隋古诗三十六卷。卷三十七、三十八则为古逸诗辑佚,编者从先秦两汉经史子书中辑出古逸诗两卷三百多首。是书编排大体以时为序,然后按体编入。全书对古诗作者均撰有小传,除记其生平外,酌录前人评语及自撰评语附列于后。又选录之诗,大多于篇末撰有数量不等的评语。由评语看,陈氏较重视从情感、神思、体格、意脉、章法、句法及用字方面去评诗,所撰评语,大多有自得之见,非耳食之言,且发论往往切中肯綮,有较高的水平。
  是书卷首有乾隆十三年杭世骏序,康熙丙戍年翁嵩年序及陈氏撰凡例一篇。由其凡例看,作者于前代诗多有不满,“今选者多挟持己意,豫有所爱憎,引绳斤斤用一切之法绳之,合吾意则登,不则置,不足以观变,尽众长。夫衡所以平,无重也已,则实有所重,因缘衡物,莫不重其所重,重非重,轻非轻。合之论诗,论古文辞者,何以异是?故于是选,无专旨,有美必录。”又论诗云:“诗之大旨,惟情与辞。曰命旨、曰神思、曰理、曰解、曰悟,皆情也。曰声、曰调、曰格律、曰句、曰字、曰典物、曰风华,皆辞也。曰神、曰气、曰才、曰法,此居情辞之间,取诸其怀而术宣之致其工之路也。”所说也可聊备一家之言。

  附明代部分选本、评点本目录:
  《评林文章指南》五集,归有光编,[日]清评佐蒐订,川岛浩编,明治十八年金港堂刊。
  《诗坛合壁》十六卷,李洪宇辑,明金陵书坊刻本,内附诸家诗评一卷。
  《杜律》四卷,孙镀评点。明刻本。
  《唐诗绝句类选》三卷、《补唐诗绝句》一卷,敖英选批,明吴兴凌氏刻朱蓝墨套印本。
  《蛟峰批点止斋论祖》四卷,《论诀》一卷,宋陈傅良撰,明方逢辰批点,明正德刻本。
  《李杜诗选》十一卷,张含辑,杨慎等评。明朱墨套印本。
  《唐诗绝句精选》四卷,张含辑,杨慎批点。明嘉靖刻本。
  《李杜诗选》十二卷,顾明编,史秉直评释,明嘉靖刻本。
  《唐音》(一名《唐诗批点正音》)十三卷,《始音》一卷,元杨士弘编,明顾璘批点,嘉靖二十年洛阳温氏刻本。
  《空同诗选》一卷,李梦阳撰,杨慎评,明万历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
  《精选唐诗分类评释绳尺》(存七卷),徐用吾编,附《诗谭要语》一卷,明万历刻本。
  《唐二家诗抄评林》十二卷,梅鼎祚辑,屠隆集评,明万历刻本。
  《新刻翰林考正京本李诗评选四卷杜诗评选四卷》,何火圭 辑,李廷机评,明万历刻本。
  《杜诗钞评》八卷,梅鼎祚辑评。明万历刻《唐二家诗钞》本
  《订补坡仙集抄》三十八卷,陈继儒评定,明万历刻本。
  《徐文长文集》三十卷,徐渭撰,袁宏道评点,明万历刻本。
  《三苏文钞选》五十八卷,茅坤评,明刻本。
  《宋大家苏文定公文抄》二十卷,茅坤批评,明刻本。
  《东坡禅喜集》十四卷,冯梦祯批点,明天启凌氏朱墨套印本。
  《韦孟全集》七卷,宋刘辰翁批点,题袁宏道评,明刻本。
  《嘉乐斋选评注三苏文范》十八卷,杨慎评注,明天启二年刻本。
  《明文奇赏》四十卷,陈仁锡评选,明天启三年刻本。
  《唐十家诗》五十一卷,李之桢辑,明天启刻本。(此书有圈点,附各家世爵,著其仕历,间杂诗话评语等)
  《嘉乐斋三苏文范》十八卷,杨慎选,袁宏道评释,明刻本。
  《镌李相国九我先生评选苏文汇精》六卷,李廷机评选,陈继儒参评,明末师佥堂刻本。
  《静观室三苏文选》十六卷,钱榖选批,明刻本。
  《韩文杜律》二卷,郭正域辑。明套印本。
  《杜子美七言律》一卷,郭正域批点。明崇祯三色套印本。
  《韩柳合刻》八卷,陆梦龙辑评。明崇祯刻本。
  《四家宫词》二卷,林志尹辑,杨慎评。明刻《词坛合璧》本。
  《李杜诗通》六十一卷,胡震亨评注。清顺治刻本。
  《批选杜工部诗》四卷,郝敬批选。明刻《山草堂集外编》本。
  《镌国朝名公翰藻超奇》六卷,徐宗夔批选,明唐廷仁刻本。
  《鼎镌诸方家汇编皇明名公文隽》八卷,袁宏道选,丘兆麟补,吴从先释,陈万言汇评,明金陵奎譬堂郑思鸣刻本。
  《诗删》二十三卷,李攀龙编,题钟惺、谭元春评。(按《中国善本书提要》:“《诗删》二十三卷,明朱墨印本,......评点皆宗钟、谭,然不闻钟、谭评点是书,盖刻者就《古唐诗归》内相同篇什,摘其评语,而移植是书之内耳。兹以闵刻《诗归》校之,十七八皆同,而卷内反时有钟、谭互误之处。”)
  《钟伯敬评注〈唐诗选〉》七卷,附录一卷,李攀龙辑,钟惺评注,刘孔敦批点。明末刻本。(按:未闻钟评注过此书,抑亦伪托)
  《唐诗选》七卷,李攀龙辑,王稚登评。明万历朱墨套印本。
  《李于麟唐诗广选》七卷,李攀龙编,凌宏宪集评。明朱墨套印本。
  《朱批唐诗苑》七卷,附录一卷,李攀龙编,孙鑛评点。明朱墨套印本。
  《琬琰清音》十二卷,黄凤翔、詹仰庇辑,朱梧批点。明万历刻本。
  《删补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六十卷,周敬、周珽编,陈继儒评点。明崇祯刻本。
  《新镌名公批评分门释类唐诗隽》四卷,李维桢辑评。
  《删订古今文致》二卷,刘士麟编,王宇删补,[日]盐谷世弘删订,庆应 拥翠楼三刊。
  《正文章规范百家评林注释》七卷、《续文章规范百家批评注释》七卷,李廷机辑评,[日]万治 津田氏二刊。
  《皇明诗选》,陈子龙、李雯合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影印明平露堂刻本。
  《虞初志》,汤显祖辑,石公袁宏道参评,赤水屠隆点阅,明万历刻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题李贽评点(实为叶昼),明万历容与堂刻本。
  《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不分卷,李贽评点,杨定见增编,明万历袁无涯刻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120回,题明罗本撰,李贽评,清嘉兴九思堂藏板。
  《钟伯敬先生批评三国志》二十卷120回,题景陵钟惺伯敬父批评,长洲陈仁锡明卿父校阅,明刊本。(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疑为伪托)
  《华阳洞天主人校本西游记》,明万历刻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明天启刻本。
  《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题元杨景元著,明杨东来评,[日]昭行三年刊本(活版)。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明天启崇祯间刻本。
  《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不分卷),清溪道人编次,心心仙侣评订,明刊本。
  《禅真后史》十卷,清溪道人编次,冲和居士评校,明刻本。
  《石点头》十四卷,天然痴叟著,墨憨主人评,明刊本。
  《批点牡丹亭》,茅元仪、茅暎批点,明万历刻本。
  《独深居点定玉茗堂集》,沈际飞批点,明崇祯九年刻本。
  《清晖阁批点牡丹亭》,著坛刊刻本。
  《陈眉公批评琵琶记》,明万历刊本。
  《陈眉公批评西厢记》,同上。
  《陈眉公批评出闺记》,同上。
  《陈眉公批评红拂记》,同上。
  《牡丹亭》,汤显祖撰,王思任评。《四大名剧传抄本导读》本,江天编校,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版。

  明代伪书较多,尤其是选本、评点本中的伪书甚多,其中有的是编书的人自己作伪,有的是书贾为了赚钱而将书稿依托某位有名望的大家而作伪。因此,参考此类书籍,应格外小心,一是通过查阅各类书志,运用版本校勘等各方面的知识去进行辨别;二可借助于辨伪一类的书籍。如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知不足斋丛书本)、谢国桢先生的《增订晚明史籍考》(中华书局排印本)、张心澂《伪书通考》(上海书店重刊商务印书馆1939年影印版)、郑良树《续伪书通考》(台湾学生书店本)、王冠英《中国伪书综考》(黄山书社1998年版)等书。

  四、文集中的批评文献
  明代有些广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大家并未撰批评专著,其批评文献主要见于各篇书信序跋中,这些文献均收录在其本人的文集当中,如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而有些撰有批评专著的,也往往并录入其文集,如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杨慎的《升庵诗话》、王世贞的《艺苑卮言》、谢榛的《四溟诗话》、陆时雍的《诗镜总论》等。所以从明人文集中往往可以找到丰富的文学批评史料,这是诗话类文献、选本类文献之外,明代文学批评文献的又一大宗。
  明人文集数量很多,但未有确切统计。据《中国古代史料学》一书统计,《明史·艺文志》著录有九百多人一千一百八十九部。在《千顷堂书目》中,著录有明代四千九百多人的别集。现存明人文集,《四库全书》收有二百三十多种,《丛书集成》初编近百种,其他收录较多的《乾坤正气集》中有明人文集七十二种,但大多不是足本。《四部丛刊》初编十二种,续编一种,《四部备要》四种。此外,在《吴兴丛书》、《武林往哲遗著》、《四明丛书》、《豫章丛书》、《岭南遗书》等丛书中也收有少量数量不等的明人文集。日本学者山根幸夫、小川尚1966年曾编有《日本现存明人文集目录》,著录明人文集一千多种,1978年又出增订本《增订日本现存明人文集目录》,收入一千七百多人的文集和不明撰者的文集四十多种,在补遗和再初遗中另辑入一百多人的文集目录,为查找明人文集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线索。其中有的明人文集在中国大陆已较难找到的,在日本则存有多个版本,如晚明张溥的《七录斋集》,在大陆只有中科院图书馆中藏有一套刻本,而在日本则有明刊本四种,诸如此类尚不止一例。近年台湾地区陆续影印出版了一部分明人文集,其中有些刊本是不易寻得的,如上说《七录斋诗文合集》、《天傭子集》等,近年在台湾均得以影印出版。台湾出版的明人文集较集中的丛书有四库珍本丛书二至十集,《明代艺术家汇刊》、《明人文集丛刊》、《明代论著丛刊》等。
  以下叙录的部分,除个别较重要且批评专著并未能包含其全部批评文献者外,如有专书已在诗话或选本类文献中出现者,不再另做题解,而仅存其目录版本。而所做题解,也仅指出其卷次,不详列其内容。

  《宋学士全集》(一名《文宪集》)三十六卷,宋濂撰。
  《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宋另有《宋学士诗集》五卷行世,故是书编排较其他文人别集有明显区别,诗赋少而文章多,且文置于书前,诗辑于其后。其中与文学批评较有关系的文献大多保存在卷2至卷4的记,及卷5至卷9的序中。余则为碑传题跋墓志铭行状论说等杂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其学问渊源云:“元末文章,以吴莱、柳贯、黄溍为一朝之后劲。濂初从莱学,既又学于贯与溍,其授受具有源流。又早从闻人梦吉讲贯五经,其学问亦具有根柢。”

  《怀麓堂集》(一名《怀麓堂稿》)一百卷,李东阳撰。
  明正德刊本、《四库全书》本。
  是书凡诗二十卷、文稿三十卷、诗后稿十卷、文后稿三十卷,又杂稿十卷七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章究为明代一大宗。自李梦阳、何景明崛起宏正之间,倡复古学,于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才学足以笼罩一世。天下亦响然从之。茶陵之光焰几尽。逮北地、信阳之派转相摹拟,流弊渐深,论者乃稍稍复理东阳之传,以相撑拄。盖明洪永以后,文以平正典雅为宗,其究渐流于庸肤。庸肤之极,不得不变而求新。正嘉以后,文以沈博伟丽为宗,其究渐流于虚憍,虚憍之极,不得不返而务实。二百余年,两派互相胜负,盖皆理势之必然。平心而论,何李如齐桓晋文,功烈震天下,而霸气终存。东阳如衰周弱鲁,力不御强横,而典章文物尚有先王之遗风。殚后来雄伟奇杰之才,终不能挤而废之,亦有由矣。”

  《空同集》六十六卷,李梦阳撰。
  《四库全书》本、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明代论著丛刊1976年影印明刊本。
  是书明代论著丛刊本有黄省曾嘉靖六年撰《空同先生文集序》,四库全书本无此序。
  是书前37卷为诗赋,卷38至卷49为族谱、上书、状疏、碑文、志铭、记等,卷58为传、卷59至卷61为杂文、卷62至63为书、卷64为祭文、卷65至卷66为外篇。其中保存批评文献较集中的是卷50至卷57的序及卷62至卷63的书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又倡言复古,使天下毋读唐以后书,持论甚高,足以竦当代之耳目。故学者翕然从之,文体一变。厥后摹拟剽贼,日就窠臼,论者追原本始,归狱梦阳,其受诟厉亦最深。考明自洪武以来,运当开国,多昌明博大之音。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多台阁雍容之作,愈久愈弊,陈陈相因,遂至啴缓冗沓,千篇一律。梦阳振起痿庳,使天下复知有古书,不可谓之无功。而盛气矜心,矫枉过直。......同时若何景明薛蕙皆梦阳倡和之人,景明论诗诸书,既齗齗往复,蕙亦有’俊逸终怜何大复,粗豪不解李空同‘句。则气类之中,已有异议,不待后来之排击矣。平心而论,其诗才力富健,实足以笼罩一时,而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句拟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

  《大复集》三十八卷,何景明撰。
  《四库全书》本。
  是书前29卷为诗赋,卷30《何子》为摹仿诸子书,卷31《内篇》,卷32疏、书,卷33记、问、说,卷34至卷35序,卷36至卷38为碑文、墓志、行状、诔、祭、等。其中与李梦阳论辩之书集见于卷32,另卷34、35之序也有与文学批评有关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与李梦阳的辩难:“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径稍异,故集中与梦阳论诗诸书,反覆诘难,齗齗然两不相下。平心而论,摹拟蹊径,二人之所短略同。至梦阳雄迈之气与景明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正不妨离之双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

  《升庵集》八十一卷,杨慎撰。
  《四库全书》本。
  是书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记41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其为张士佩编杨氏集时将慎《丹铅录》、《谭苑醍醐》诸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而成者),其《升庵诗话》有八卷,收录在卷52至卷60。其他卷次如卷2至卷3为序,卷6为书,也有一些文学批评方面的文献。此外,卷61论乐府词曲,卷62论书画,也与文学批评有关。是集之长,在于将杨著多种辑录合一,较易翻检。但杨氏因早年被贬至边地,故其书中论说考证的部分,包括对诗文的考订等均存在许多不检核原书,致多疏舛的毛病,其后胡应麟等人对杨著颇多批评修正。其论诗方面的情况可参考本章诗话部分。

  《四溟山人全集》二十四卷,谢榛撰。
  明人论著丛刊本。
  是书卷21至卷24为《诗家直说》(一名《四溟诗话》),其中卷21有129条,卷22有127条,卷23有75条,卷24有85条。余卷皆为古近体诗。
  又《四库全书》本《四溟集》十卷,《诗家直说》列于卷首。《提要》评谢氏云:“案榛诗足以传而论诗之语则多迂谬。”有关谢氏论诗可参阅本章诗话部分。

  《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二百零七卷,王世贞撰。
  《四库全书》本、明代论著丛刊本(无续稿,续稿由台湾文海出版社刊行)。
  是书所云“四部”者,为赋部、诗部、文部、说部。续稿仅有赋、诗、文三部。其说部有七种,为札记内篇、札记外篇,左逸,短长,艺苑卮言,卮言附录,宛委余编。王世贞为明世学问最博之人,其对古代典籍掌故甚为熟稔,但由于自负渊博,著书也存在不暇检点的毛病。虽然,“世贞才学富赡,规模终大,譬诸五都列肆,百货俱陈,真伪骈罗,良楛淆杂,而名材瑰宝,亦未尝不错出其中,知末流之失可矣,以末流之失而尽废世贞之集,则非通论也。”(《四库总目提要》评语)又王有《读书后》八卷,书中多反映王氏晚年变化后了的思想,可与其前期著作相参。

  《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胡应麟撰。
  《四库全书》本。
  胡氏有《诗薮》,已见前。是书前80卷为诗赋。81卷至86卷为序。87卷至100卷为传、记、墓志铭、论、史论、辩、策问等。101卷至105卷为读书后,多涉史、子之书,间有题唐宋文集者。卷106至卷110为题跋。卷111至卷120为书牍,内中不乏论诗之语。
  胡应麟为王世贞所题末五子之一,甚受王氏赏识,王氏曾为胡应麟作过一篇传《石羊生传》,附在是书之前。胡应麟亦为博学之人,其为学涉及经史子集各个门类,论诗则大体宗述王世贞,但有所变化,其著《诗薮》,是文学批评名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应麟虽仰承余派,沿袭颓波,而记诵淹通,实在隆万诸家之上。”

  《钟伯敬增定袁中郎全集》四十卷,袁宏道撰。
  明人论著丛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袁宏道集校笺》标点本。
  是书卷1至卷2为序,卷3为引,卷4为传,卷20至卷25为尺牍,卷17为碑,卷18为志、铭、文赞等,卷19为启、书。袁氏无批评专著,其论诗文之语,大致包括在是书之中。书信序跋中所记与诸人交往,也有资于研究此期文学批评活动。

  《江盈科集》江盈科撰,黄仁生辑校。
  岳麓书社1997年标点本。
  江氏著作传世少,不易见,其集《雪涛阁集》14卷乃明万历刻本,一般读者不易读到。黄氏辑校本集成《雪涛阁集》14卷、《雪涛诗文辑佚》2卷,《雪涛谈丛》1卷,《谈言》1卷,《雪涛诗评》1卷,《闺秀诗评》1卷,《谐史》1卷,《皇明十六种小传》4卷,江氏现存著作收罗几近。江盈科为晚明公安派骨干,其与公安三袁及竟陵钟、谭均有交往,是研究晚明文学批评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

  附明人部分文集目录:
  《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刘基撰,四部丛刊本。
  《逊志斋集》,方孝孺撰,四部丛刊本,明人论著丛刊本。
  《东里全集》,杨士奇撰,清康熙刊本,《四库珍本》七集。
  《杨文敏公集》,杨荣撰,明刊本,《四库珍本》四集。
  《枫山章先生集》,章懋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康对山先生全集》,康海撰,清乾隆刊本。
  《渼陂集》、《渼陂续集》,王九思撰,《四库全书》本。
  《王文恪公集》,王鏊撰,明嘉靖刊本。
  《匏翁家藏集》,吴宽撰,四部丛刊本。
  《祝枝山全集》,祝允明撰,民国石印本。
  《见素集》,林俊撰,万历刻本。
  《王氏家藏集》,王廷相撰,明刻本。
  《薛敬轩先生文集》,薛瑄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陈献章集》,陈献章撰,中华书局标点本。
  《湛甘泉先生文集》,湛若水撰,清刊本。
  《何翰林集》,何良俊撰,明刻本、《明代艺术家集汇集》续集影印本。
  《李开先集》,李开先,中华书局标点本。
  《重刊荆川先生文集》,唐顺之撰,四部丛刊本。
  《茅鹿门先生文集》,茅坤撰,明刊本。
  《沧溟集》,李攀龙撰,《四库珍本》八集。
  《王阳明全集》,王守仁撰,中华书局标点本。
  《焚书》,李贽撰,中华书局标点本。
  《陈眉公先生全集》,陈继儒撰,明刊本。
  《太函集》,汪道昆撰,明刊本。
  《震川先生集》,归有光撰,四部丛刊本。
  《大泌山房集》,李维桢撰,明刊本。
  《青藤书屋文集》,徐渭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澹园集》,焦竑撰,《金陵丛书》本。
  《白苏斋类稿》,袁宗道撰,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
  《珂雪斋集》,袁中道撰,北京中国书店影印世界书局本。
  《汤显祖集》,汤显祖撰,中华书局标点本。
  《隐秀轩集》,钟惺撰,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
  《谭元春集》,谭元春撰,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
  《天傭子集》,艾南英撰,清刊本。
  《七录斋诗文合集》,张溥撰,明代论著丛刊本。
  《楼山堂集》,吴应箕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浮山文集前编》,方以智撰,清刻本。
  《通雅》,方以智撰,《四库全书》本。
  《稽古堂文集》,方以智撰,桐城方氏七代遗书本
  《霜红龛集》,傅山撰,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影印丁宝铨刊本。
  《祁彪佳集》,祁彪佳撰,中华书局标点本。
  《陈忠裕公全集》,陈子龙撰,《适园丛书》本。
  《琅嬛文集》,张岱撰,清刊本。

  明代文章总集:
  《明文海》,黄宗羲编,《四库全书》本。
  《皇明经世文编》陈子龙、徐孚远、宋征壁等编,中华书局影印本。
  《皇明文衡》,程敏政编,四部丛刊本。
  《全明文》(部分)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五、笔记传记杂著类批评文献

  自宋代以来,笔记杂著渐渐多起来,因其体例较灵活,也可包容更多的内容,所以一般文人都乐意将平日读书所得用较为轻松的笔墨将其记录了下来,日后再编辑起来,便成为笔记杂著。旧时代的文人大多都能诗善文,故在笔记中谈文析艺是大多数此类著作中常有的内容,因此,宋代以来的笔记,往往包含了数量不等的文学批评文献。明代笔记数量更多,全祖望曾说明代野史,不下千家。这些文献,有单独刊行的,也有收录在各类丛书中的。中华书局陆续编辑出版了宋元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及明清笔记丛刊。为查找这类文献提供了方便。以下将与文学批评关系较大的书目择要予以题释,传记类文献及其他笔记类文献则录其书目于后。

  《春雨杂述》一卷,题解缙撰。
  《宝颜堂秘笈》本,台湾艺文印书馆1966年影印线装本。
  是书中有较集中的文学批评文献,其中主要论作诗与书学。如论到学诗当除五俗,极三来等。书中内容多录前代诗话,《四库全书提要》疑此书乃出于依托。

  《损斋备忘录》二卷,梅纯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是书上卷分纪事、纂言、知人、格物四类,下卷分说诗、论文、补阙、拾遗、辨疑、刊误等六类。其说诗论文的部分对诗艺文理颇能切合,有一定参考价值。

  《绿雪亭杂言》一卷,敖英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是书篇幅不大,有议论,有随感,有杂记。其中后半部分有涉及文学批评者,如对《文选》选诗的议论,虽迂阔,但也不失为一种意见。

  《七修类稿》五十一卷,郎英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是书共计七门,其中第五为辨证诗文,其中有可取者,也有疵缪处,清人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对此书的失误屡有指正。

  《四友斋丛说》三十八卷,何良俊撰。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书》本。
  是书共计十六类,其中第六论文、第七论诗、第八论书、第九论画、第十六论词曲,皆是较为直接的文学批评文献。何氏论文,虽未见高明,但其所纪诗文书画词曲诸事,内容丰富,剔其糟粕,亦仍有资于文学史及批评史研究。

  《留青日札》三十九卷,田艺蘅撰,明万历刻写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田氏另有《香竽诗谈》,已著录。
  是书为抄补刻本,前33卷为刻本,若干缺页及坏蚀处则予以抄补。后6卷则全数抄写。
  是书用琐语杂谈一类的消闲书,多记各地风俗、服饰、饮食、音乐、车船、历法等物,间或谈诗。如卷1有“文穷诗穷”、“诗用之乎助语”等条,卷2有“柏舟”、“采葛”、“古诗重出”、“三言诗”、“水仙诗考”等条,卷4有“人情怀土”,卷5的“诗谈初编”及卷6的“诗谈二编”则专为谈诗者。此外,卷4还有论历代诗画,卷38论声律,卷39论三叠诗等,也有一定价值。

  《少室山房笔丛》正集三十二卷,续集十六卷,胡应麟撰。
  《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标点本。
  胡氏另有《诗薮》,已著录。
  是书卷帙浩繁,为其生平考据杂说之汇编。其存书16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括其内容云:《经籍会通》4卷,皆论古为藏书存亡聚散之迹。《史书占毕》6卷,皆论史事,《九流绪论》3卷,皆论子部诸家得失,《四部正伪》3卷,皆考证古来伪书,《三坟补遗》2卷,专论《竹书纪年》、《逸周书》、《穆天子传》3种,以补三坟之阙,曰《二酉缀遗》3卷,皆采摭小说家言,《华阳博议》2卷,皆杂述古来博闻强记之事,《庄岳委谭》2卷,皆正俗说之附会,《玉壶遐览》4卷,皆论道书,《双树幻钞》3卷,皆论内典,《丹铅新录》8卷、《艺林学山》8卷,则专驳杨慎而作。又云此书:“征引典籍,极为宏富,颇以辩驳自矜。”
  书中与文学批评相关者甚多,粗略言之,卷4评冯惟纳《诗纪》:“嘉隆间冯汝言辑《诗纪》,甚精详。时李伯华号畜书,人有谈者,冯笑曰:’是尝假吾书八部,今未归也。‘陈晦伯亦嘉隆间人,所为《正杨》,博核可观。”卷11《九流》语及诸子文风,指庄周之文恣肆雄放,但非其凌侮先哲。卷13论及小说。卷16《四部正伪》(下)论及《山海经》、《列仙传》、《洞真记》、《汉武内传》、《潇湘录》、《开元天宝遗事》、《白猿传》等。卷16《四部正伪》(下)又语及历代诗话之伪。卷20《二酉缀遗》(中)论古今志怪小说。卷21《二酉缀遗》(下)研究小说中的诗。卷22《华阳博议》(上)论及科举制度与诗和经学的关系。卷25《庄岳委谈》(下)论词曲。

  《焦氏笔乘》正集六卷,续集八卷,焦竑撰。
  粤雅堂丛书本。
  是书正集卷3多有论诗赋者,其所论及者有《楚辞》、《子虚赋》、《三都赋》、《汉李夫人歌》、何逊、王建、王维、张乔、韩愈等,又有辩订《华清宫诗》之作者。卷4有辨析历代诗语出处,订正前人用事用典之误,其中多涉及杜甫、韦应物、苏轼、黄庭坚等人之诗。续集卷5亦论杜诗,卷8记宋濂、谢鲲、江淹、温庭筠等人诗事。焦氏另有《玉堂丛语》(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本),中亦有许多与文学批评相关者,颇可参考。

  《五杂俎》十六卷,谢肇淛撰。
  明万历刻本,日本和刻本(两函八册,片假名注音)、中华书局《中国文学参考资料丛书》本。
  是书前有李维桢撰序篇。全书计分天、地、人、物、事五类,其中卷一、卷二为天部,卷三、卷四为地部,卷五至卷八为人部,卷九至卷十二为物部、卷十三至卷十六为事部。书中内容驳杂,其中物部、事部多记历代典章制度及掌故,兼记各地趣事轶闻、文人交往及轶事。而事部中多有论及小说戏曲者,如卷15中说:“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又云:“戏与梦同”,可贵的是本卷还记录有观戏的场景,并认为观众为戏而泣是正常的等。书中也有少量诗文评。

  《笔记》二卷,陈继儒撰。
  《丛书集成新编》本。
  是书中所涉及的历代文人有李白、韩愈、范仲淹、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杨铁崖、李梦阳、王元美、文征明等人。又论吴地诗学源流,由晚唐皮陆始,至宋仲温、徐幼文、陈惟寅等。

  《宝颜堂秘笈》,陈继儒撰。
  明万历陈继儒辑刊本、民国十一年文明书局石印本、台湾艺文印书馆1966年影印线装本。
  是书具丛书性质,前有万历间李日华所撰序文一篇。全书分正集、续集、广集、普集、汇集及眉公杂著六集。内容除了第六集为陈继儒自撰外,其余均为收录前代笔记、小说、杂史及诗文评等书籍多种。其中诗文评有沈义父《乐府指迷》、严羽《沧浪诗话》等,笔记中包含诗文评的如王楙《野客丛谈》等。此外,书中还收录了部分古代画论及书论作品,而《酒史》一书类聚历代写酒之诗,也别有趣味。

  《明诗纪事》,[清]陈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
  此书计分甲至癸签十部。其中甲签30卷,乙签22卷,丙签12卷,丁签17卷,戊签22卷,己签20卷,庚签30卷,辛签34卷,壬、癸两签当时未刻,故现存《明诗纪事》并非全本。据推测壬、癸二签未刻的原因大约是因刻资不足,由以往此类书籍的惯例,未刻的两签当是方外、闺秀之诗。
  陈氏于光绪甲签自序中称,此书之辑,历时17年,收录明代近四千家诗。此书既是纪事总编,又有总集的性质,材料丰富,甚有资于明代文学及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附部分笔记杂著类文献书目:
  《水东日记》,叶盛撰,中华书局《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本。
  《震泽长语》,王鏊撰,《借月山房汇钞》本。
  《野记》,祝允明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升庵外集》,杨慎撰,明刻本。
  《觚不觚录》,王世贞撰,《涵芬楼秘笈》本。
  《万历野获编》,沈德符撰,《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本。
  《敝帚轩剩语》,沈德符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文海披沙》,谢肇淛撰,《申报馆丛书续集·谈艺类》本。
  《广东新语》,屈大均撰,花城出版社《屈大均全集》本。
  《陶庵梦忆》,张岱撰,《丛书集成》本。
  《蜀中广记》,曹学佺撰,《四库全书》本。
  《笔精》,徐火勃  撰,《四库全书》本。
  《霏雪录》,镏绩撰,《四库全书》本。
  《胡文穆杂著》,胡广撰,《四库全书》本。
  《南园漫录》,张志淳撰,《四库全书》本。
  《画禅室随笔》,董其昌撰,《四库全书》本。
  《六研斋笔记》、《二笔》、《三笔》,李日华撰,《四库全书》本。
  《禅寄笔谈》,陈师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河上楮谈》,朱孟震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朱秉器全集》本。
  《异林》,支允坚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牖景录》,徐三重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涌幢小品》,朱国桢撰,《明清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读书杂录》,胡震亨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眉公杂著》,陈继儒撰,《宝颜堂秘笈》本。

  六、其他类文献
  以下所录为小说戏曲类批评文献、与文学批评相关的传记文献、书目文献类目录。

  甲:小说戏曲类文献
  《虞初志》,汤显祖辑,石公袁宏道参评,赤水屠隆点阅,明万历刻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题李贽评点(实为叶昼),明万历容与堂刻本。
  《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不分卷,李贽评点,杨定见增编,明万历袁无涯刻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120回,明罗本撰,李贽评,清嘉兴九思堂藏板。
  《华阳洞天主人校本西游记》,明万历刻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明天启刻本。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明天启崇祯间刻本。
  《陈眉公批评春秋列国志传》,明万历刊本。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丁锡根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批点牡丹亭》,茅元仪、茅暎批点,明万历刻本。
  《独深居点定玉茗堂集》,沈际飞批点,明崇祯九年刻本。
  《清晖阁批点牡丹亭》,著坛刊刻本。
  《陈眉公批评琵琶记》,明万历刊本,
  《陈眉公批评西厢记》,同上。
  《陈眉公批评出闺记》,同上。
  《陈眉公批评红拂记》,同上。
  《录鬼簿续编》,无名氏撰,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下同。
  《太和正音谱》,朱权撰,同上。
  《南词叙录》,题徐渭撰,同上。
  《词谑》,李开先撰,同上。
  《曲论》,何良俊撰,同上。
  《曲藻》,王世贞撰,同上。
  《曲律》,王骥德撰,同上。
  《顾曲杂言》,沈德符撰,同上。
  《谭曲杂剳》,凌濛初撰,同上。
  《衡曲麈谭》,张琦撰,同上。
  《曲律》,魏良辅撰,同上。
  《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祁彪佳撰,同上。
  《曲品》,吕天成撰,同上。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黄霖、韩同文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丁锡根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蔡毅编,齐鲁书社1989年版。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崔令钦编,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版。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研究院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乙:人物传记类文献
  《莆阳文献》,郑岳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昆山人物志》,方鹏编,同上。
  《毗陵人品记》,叶夔编,同上。
  《广州人物传》,黄佐编,《丛书集成》初编本。
  《金华先民传》,应廷育编,《续金华丛书》本。
  《闽学渊流》,杨应诏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毗山人物传》,张大复编,同上。
  《吴中人物志》,张昶编,同上。
  《国朝献征录》,焦竑编,同上。
  《明词林人物考》,王兆云编,同上。
  《东越文苑》,陈鸣鹤编,同上。
  《姑苏名贤小记》,文震孟编,《心矩斋丛书》本。
  《金华征献略》,王崇炳编,《率祖堂丛书》附。
  《太常遗著常州府志人物志》,唐鹤征纂修,《武进唐氏所著书》本。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台湾中央图书馆编,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版。
  《明代名人传》(英文版),房兆楹等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

  丙:丛书类文献
  在明代刊行的一部份丛书中,也收录有不少诗文评及笔记等杂著,其中所收书有不少是唐宋旧书,明人著作也有部分。清人所编丛书中收录明人著作更多,兹一并录其书目如下,以便翻检:
  《百陵学山》,明隆庆王文禄辑刊本。
  《夷门广牍》,明万历周履靖辑刊本。
  《稗海》,明商濬校刊本。
  《汉魏丛书》,明程荣何允中清王谟辑刊本。
  《津逮秘书》,明崇祯毛晋校刊本。
  《学海类编》,清曹溶辑,陶越增订,六安晁氏排印本。
  《正谊堂丛书》,清康熙张伯行编,同治左宗棠增刊本。
  《聚珍版丛书》,清乾隆刊本。
  《抱经堂丛书》,清乾隆卢文弨校刊本。
  《知不足斋丛书》清乾隆鲍廷博校刊本。
  《艺海珠尘》,清乾隆吴省兰辑校本。
  《函海》,清乾隆李调元辑刊本。
  《学津讨源》,清嘉庆张海鹏辑刊本。
  《借月山房汇钞》,清嘉庆张海鹏辑刊本。
  《湖海楼丛书》,清嘉庆陈春辑刊本。
  《指海》,清道光钱熙祚校刊本。
  《海山仙馆丛书》,清道光潘仕成辑刊本。
  《粤雅堂丛书》,清咸丰伍崇曜校刊本。
  《琳琅秘室丛书》,清咸丰胡珽校刊本。

  丁:书目类文献
  《明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补编·明史艺文志附编》,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箓竹堂书目》,叶盛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百川书志》,高儒撰,《观古堂书目丛刻》本。
  《万卷堂书目》,朱睦桔撰,同上。
  《世善堂藏书目录》,陈第撰,《知不足斋丛书》本。
  《澹生堂藏书目》,祁承火業   撰,《绍兴先正遗书》本。
  《绛云楼书目》,钱谦益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文瑞楼藏书目录》,金星轺撰,《丛书集成》新编本。
  《稽瑞楼书目》,陈揆撰,《丛书集成》新编本。
  《孙氏祠堂书目》,孙星衍撰,《丛书集成》新编本。
  《清代禁毁书目四种》,《丛书集成新编》本。

  戊:书目提要题识类文献:
  《千顷堂书目》,[清]黄虞稷编,《四库全书》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撰,中华书局影印本。
  《读书敏求记》,[清]钱曾撰,中华书局影印《文选楼丛书》本。
  《郑堂读书记》,[清]周中孚撰,中华书局影印吴兴丛书本。
  《万卷精华楼藏书记》,[清]耿文光撰,中华书局影印山右丛书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