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说
宋金元时期的文学批评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一些新的文献形式在此期形成并渐次成熟,并由此奠定明清以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基本文献形式。回顾中国文学批评史文献形态的产生与发展,先秦两汉尚属草创,文学批评文献大多依附在文史哲等各类文献之中。魏晋南北朝迎来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个高潮期,出现了一批象《文心雕龙》、《诗品》等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文学批评专著和专论,但类似的著作在隋唐五代并未得以沿续,初唐及晚唐五代的诗格类著作虽然也属文学批评的专门文献,但所论的范围及专书的份量均较有限,其余的文献大多还是以书信序跋等形式存在。但我们也注意到,隋唐五代虽未生成新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献形式,但诗格类文献对诗的格律声病的研讨及本事诗对诗本事的记录却成为宋代及其后明清诗话讨论的主要内容。因此,隋唐五代文学批评中的诗格、本事类文献虽然没有直接成为后世文学批评文献的稳定形式,但它为宋代文学批评新的文献形式的产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经过从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时间的发展,至宋金元,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基本文献形式可以说是众体兼备了。在保持原有的文献形式的基础上,此期新产生的诗话、词话、评点以及小说、戏曲批评,填补了以往文献不足的部分,使古代文学批评在文献形式方面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此期文献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众体兼备。宋以前的文学批评文献,从草创到逐步发展,先后形成了序跋书信、选本、疏注、专文、专书、论诗诗等文献形式。到了宋代,又新增了诗话、词话、评点等批评形式,与前此的文献相汇而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基本形式。可以说,宋以前,文学批评的文献形式是不齐备的,到了宋代才齐备。
二、诗话的勃兴显示出此期文学批评的全面繁荣。自魏晋六朝出现了专门的文学批评家后,文学批评的专门文献逐渐增多,唐五代诗格类著作的大量出现即是文学批评专门化的一个表现。自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创诗话的体例,司马光以《温公续诗话》推波助澜后,各类诗话著作便如雨后春笋,成为一时之盛。诗话的兴盛与宋诗的广受明清人批评,给后人带来一种错觉,以为宋诗的成就不如唐人,是诗话作祟的结果。所以明清时期的不少批评家对宋人诗话往往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广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是:“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于宋,而宋人于诗无所得”(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袁枚《随园诗话》更引为“西涯(李东阳)先生云’诗话作而诗亡‘”吴乔也说:“唐人精于诗而诗话少,宋人诗离于唐,而诗话乃多。”(《答万季埜诗问》)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仅就上述言论,已足见宋人诗话数量之多,影响之大。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宋代已成书的诗话专书有78种,《中国丛书综录》著录有82种。据今人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版),宋代诗话著作现存全本有42种,部分流传,或本无其书而由他人纂辑成之者有46种,有其名而无其书,或知其目而佚其文,又或有佚文而未及辑者有51种,再加上其中附及的数种,总数约有一百七十余种。罗根泽亦有宋诗话辑本,其《中国文学批评史》载宋人诗话书目近百种。仅由这些可考的部分,已可见宋人诗话之繁盛。宋诗话不仅数量多,对诗艺的研讨也并非如李东阳、吴乔等人所批评的一无是处。对此,清人钟廷英曾说过一段较为公允的话:“宋人诗十倍于唐,宋人之为诗话,其倍于唐也不可以数计。......为高论者曰:’诗话兴而诗亡‘岂其然哉?”(《全宋诗话序》,转引自顾易生等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第三编第二章)郭绍虞先生在《清诗话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也有相似之论:“后人每说唐人不言诗而诗盛,宋人言诗而诗衰。其实不然。唐人不是不言诗,而欧阳修的《诗话》,正是唐人论诗著作上提高一步的。”此说可谓持平之论。
三、文学批评范围的扩大与文献所涉及的文体增多。此期文学批评文献所涉及的文体,属于新增的有“词”,属于以前有零星涉猎而此期文献增多的有小说和戏曲。这些词话、小说评点、杂史笔记,以及以书信序跋形式存在的对词、小说、戏曲的批评文献,是此前批评家较少涉猎的领域。它们的出现,丰富了中国文学批评文献的形式,扩大了文学批评的领域。
四、专书的数量增多。随着宋代刻书业的发达,促使有宋一代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盖刻书业发达,自然有助于读书人的增多和书籍的传播,也由此增添更多有学识的人。就文学批评而言,它也有利于专门的文学批评文献的出现和传播,造成此期各类专书形式的批评文献增多。从印刷史来看,唐代中晚期虽已有印刷品出现,但基本上以佛象及年历为主,供人阅读的文史类书籍基本上仍靠抄本。自北宋始,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一般书籍可通过活字拼版多次印刷,由此降低了成本,在商业上也提供了盈利的机会,所以此时各种公私刻书非常盛行,并有了专门的书商,书成了商品。苏轼曾在《李氏山房藏书记》(《苏文忠公全集》前集卷32)中这样形容当时书籍的印行传播情况:“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其刻书情形大致是书商先募资,再雇刻工刻印,然后售卖。如宋初穆修曾刻韩、柳文集数百部在相国寺售卖,已可见当时一次性刻书数量的巨大。从这些情况可以想见,宋诗话凭藉书商得以大量印制,然后在读书人中广泛传播,传播的过程中又吸引更多的文人写作诗话,从而使得各类诗话类专书大量增加。这一现象是此前在印刷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是无法想象的。
五、文学批评的专门化倾向更加突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虽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就有了比较专门的文献形式,但如从文献及批评家的数量来看,均不及宋金元时期。这一情况不仅表现在此期出现了大量的诗话词话,还表现在此期出现的众多的单篇文献。比如象张耒的《韩愈论》,属于专门的作家论,李清照的《词论》(一名《论词》)、邓肃的《诗评》、范浚的《诗论》,杨万里的《诗论》、陈长方的《与友人论文书》,均是题旨及篇名均很显豁的文学批评专文,这一现象在以前的批评文献中是不多见的,它显示出文学批评日益成熟的专门化倾向。
此期文献的形式及来源:
一、专书专文。此期的专书最大量的是诗话、词话类著作。专文也是此期较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前此虽然也有文学批评的单篇文献,但从题名到内容均显示出专门文献的还是以宋人为多,如上文所举数篇即是显例。
二、书信序跋。(略)
三、诗文选本。诗的方面如方回《瀛奎律髓》,这是一部选、评、论合一的著作,它虽然是以选本的形式存在,但评论的成份也很多,所以与一般的文学读本不同。文的方面如谢枋得的《文章轨范》,此书既是文章选本,也含文章评点,与《瀛奎律髓》一样,文学批评的意味很浓。此外,象姚铉的《唐文粹》首设“古文”类别。祝尧《古赋辨体》选历代古赋以显流别,又用序说表达其批评意见,选评结合,对明人《文章辨体》一类的著作有直接影响。杨士宏《唐音》将唐诗分为始音、正音、遗音,对高棅《唐诗品汇》的思想和体例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四、诗文小说评点。现在学者一般认为,评点先起于诗文,后继以小说戏曲,其来源较早,有的追溯到汉儒注经(如吴承学《评点之兴》),有的追溯到唐宋以来的“说话”、科场考评试卷及唐人选本(顾易生等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在宋代的评点之中,诗文评点留存至今最早的当属南宋时期吕祖谦的《古文关键》、楼昉的《崇古文诀》、谢枋得的《文章规范》、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方逢辰的《批点止斋先生奥论》等。小说评点著名的有南宋刘辰翁的《世说新语》评点,该书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小说评点著作,时间大约是在宋亡之初。评点作为一种批评形式,是一种文本研究式的文学批评,具有短小灵活,贴近作品等优点。其不足的地方是限于篇幅,虽言简意赅,但有时也会失之于虚玄。如有的评语用“妙”、“绝妙”一类的语汇,并不能金针度人,反而有英雄欺人之嫌。
五、笔记杂说。现存宋人笔记多种,内容斑驳,宫中民间,山林市肆,举凡文人遗事,风俗旧闻,茶道米价,习学片言,......均为所记范围,其中有的笔记广涉文人趣事,或记其创作故事,成为文学批评文献。如释文莹所著《玉壶清话》、释惠洪《冷斋夜话》、计有功《唐诗纪事》、刘斧《青琐高议》、吴之良《荆溪林下偶谈》等,内中均有不少的批评史料,后代好事者更有从笔记中辑录论诗之语,以成诗话专书的,如佚名辑《玉壶诗话》,即由《玉壶清话》(一名《玉壶野史》)中辑出。这类笔记杂说,起源自然很早,《世说新语》为其前驱,但前此热衷于此道的文人并不太多。北宋以来,不惟此类专书增多,即便个人文集中,此类记事记趣短文也颇为多见,书中所记宋人遗事,往往有资于文学批评,与诗话类文献相映成趣。
六、史志书目。宋代学术昌盛,各类文献均较发达,书目作为问学之径,自然也为宋人所重。现存宋人此类文献,除正史中的《艺文志》外,各类书目也留存不少。著名的如《崇文总目》、《宋四库阙书目》、《中人馆阁书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这些书目,均有极高价值,素为学人推重。此外,[宋]郑樵所作《通志》,[元]马端临所作《文献通考》,也有专门记录文学批评的部分。这些史志书目,有的对文献略有辨析,有的从其分类可印证此期学术分类的意图及对文学批评类著作的看法,所以既有问学索骥之功,又可直接视为文学批评的材料。
七、论诗诗。自杜甫作《戏为六绝句》以来,以诗论诗为不少人所尝试,郭绍虞等编《万首论诗绝句》所收数量众多的论诗绝句即是明证。此期这类文献最为著称的大概要数梅尧臣的论诗诗、戴复古的《论诗十绝》及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
宋金元文学批评约可分为四期,分别是北宋、南宋、金、元。下面按时间顺序将此期有代表性的文献予以概述。
1、北宋文献概说
北宋大约有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前期从太祖到仁宗初,约有八十余年。
这一段时间的文学批评与当时文学创作的风气有密切的关系,与初唐一样,宋初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深感于晚唐五代靡风的不良影响,写了一系列的文章论述晚唐五代时文华而不实的弊端。因而此派批评家的言论主要集中在对当时流行的白体、晚唐体的批评方面,文献也多出自于提倡古文,反对时文的一批作家的文集当中,如柳开的《河东先生集》中有《上王学士书》四篇、《应责》、《昌黎集后序》等书序文章,他提出了与时文(或曰骈文、五代体等)相对的“古文”的概念,意在反对时文的绮靡华藻和无关乎政教。陶秋英辑《宋金元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下同不注)收录柳氏论文5篇,黄启方辑《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湾成文出版社1978年版,下同不注)中收录9篇。与柳开有相近思想的王禹偁也发表过一些对古文的意见,见于《小畜集》中的《答张扶书》二篇及《送孙何序》等文。柳氏及宋初其他文人如王禹偁等人虽然景慕韩愈,但其所说古文与韩愈所提倡的“文道合一”的古文仍有区别,此派批评家虽然也重视文章传道的功能,但对道的概念解说得较空泛。此外他们对韩文的“好古以戾”虽有警觉,如柳开曾说古文并不在“辞涩言苦,使人难诵读之”,主张古文应易读易晓,与其后开创宋代文学新局的欧阳修的思想相一致,但在实践上仍然有险怪的毛病,其中较明显的是受到欧阳修批评的石介。石介论文也提倡古文,对政教鼓吹尤力,其论文之语见于《石徂徕集》中的《尊韩》、《与裴员外书》、《上张兵部书》、《上蔡副枢书》、《怪说》、《上赵先生书》、《上范思远书》、《与士建中秀才书》、《上孔徐州书》、《答欧阳永叔书》等,黄启方《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收录石介文论16篇。
此期其他重要的批评家还有田锡、穆修等人,其对文章的看法也多见于文集中书信序跋一类的文字,如穆修《河南穆公集》中的《答乔适书》、《唐柳先生集后序》;田锡《咸平集》中的《贻陈季和书》、《贻宋小著书》等。田、柳、王、穆、石等人对古文的提倡虽然颇为集中,也有一定声势,但一时并未能完全改变风气。
在他们大力提倡古文的同时,反而又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的西昆体异军突起,影响文坛有三、四十年的时间,此派的出现虽然廓清了白体、晚唐体的芜鄙之气,但又以藻饰模拟造成新的弊端,是故此时又有姚铉编辑《唐文粹》,他在分类中首次列“古文”为一专类,并录韩愈《原道》等五篇文章为“五原”,倡导韩、柳等古文以与西昆体相抗衡的意图非常明确。此外穆修刊刻韩、柳文集,虽或有商业及经济上的考虑,但不选西昆而专选韩、柳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从仁宗中到哲宗末的约七十年间,是北宋文学批评繁盛的时期,产生了众多一流的批评家和批评文献,诗话这一新的文献形式也诞生于这一时期。与北宋前期批评家侧重于破除晚唐五代旧习相比,此期批评家则在树立新的审美观念和批评准则方面做得更好。为便于阅读,兹将此期文献分为三个阶段论述。
第一个阶段计有梅尧臣、欧阳修、苏舜钦三人,其中贡献最大的首推欧阳修。他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也是此期文坛公认的领袖,周围聚集着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日后其中的三苏、王安石、曾巩等,更成为北宋文坛的中坚力量。欧阳修不独奖掖人才,在理论与实践上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宋代诗文革新运动虽然起始于柳开、王禹偁等人,但最终完成于欧阳修。欧阳修有关文学批评的文献分两部分,一是见于《欧阳文忠公集》中多篇论诗析文的书信序跋(黄启方《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收录23篇),二是开创诗话体例的《六一诗话》。欧阳修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有关文章要关注生活“百事”,表达应简而有法的文章学理论,为宋代文人普遍接受,从而形成宋文富于生活情趣,明白晓畅的独特面目。他论诗应“穷而后工”,审美偏好在豪放雄奇,对宋诗风格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六一诗话》,不仅提出了一定的审美思想,而且开创了宋人诗话的基本体例,并引起后人仿效。欧阳修之外,生年稍前的梅尧臣,稍后的苏舜钦,在提倡宋诗面目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梅氏有《宛陵集》,其论诗之语主要存于他集中若干首论诗诗中。苏舜钦有《苏学士集》,他的《石曼卿诗集序》是一篇较为集中论述诗歌思想的专论,其中有关诗歌功用的看法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翻版,较有新意的是与欧阳修一样推崇劲健雄奇的诗风,反映出此期诗歌美学的好尚。与欧阳修大致同时的司马光,以其在政坛及文人中的影响,通过一部《温公续诗话》,进一步推动了诗话的写作,使诗话写作渐成燎原之势。
第二个阶段属于欧阳修后一辈的学者,如苏轼、曾巩、王安石等人,他们各有一些论诗之语,其中又以苏轼的数量为多。
苏轼有《苏文忠公全集》,集中有多篇论诗析文的书信及序文(黄启方《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收录18条、陶秋英《宋金元文论选》收录文论22篇[则],论诗诗3首),其中较重要的有《潮州韩文公庙碑》、《答谢民师书》、《范文正公文集序》、《江行唱和集序》、《答张文潜书》、《上欧阳内翰书》、《书黄子思诗集后》、《六一居士集叙》、《王定国诗序》等,从苏轼多篇书信序跋类的文学批评文献来看,其思想基本继承了欧阳修,但在吸取道家美学思想方面又较欧阳修突出,苏轼全面实践并超越了欧阳修的理论,是欧阳修之后又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
与苏轼同年的曾巩有《元丰类稿》,集中《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王子直文集序》、《王平甫文集序》、《寄欧阳舍人书》、《南齐书目录序》等篇对诗文尤其是文章表达了一些看法,但在理论上并无太大建树。
王安石有《临川集》,集中的《上人书》一篇较集中地表达了他对文章的看法,即以礼教治政,有补于世作为文的根本,反映出这位政治家对文章的一种较实用的看法,但总体而言,虽然王安石集子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篇章涉及到文学批评,但感觉上他在理论上的贡献远远不如他在创作上的贡献大。
宋代理学昌盛,所以不能不关注理学家的思想,以邵雍、周敦颐、二程、张载为代表的一批理学家,他们对文学的观念,且不论是否正确,却无疑是此期有特色的一派。邵雍的《伊川击壤集自序》(黄氏《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除此篇外另收论诗诗6首)、周敦颐的《文辞》(见《周子通书》)及《二程集》中收录的若干诗论片断,反映出理学家“文以载道”的主张以及“作文害道”、“玩物丧志”等轻视文学的观念。
在《六一诗话》的影响下,此期文人写作诗话也渐成风气,象王珪的《王禹玉诗话》(佚)、刘攽的《中山诗话》、潘兴嗣撰《诗话补遗》、王立之撰《王直方诗话》、蔡絛撰《西清诗话》等,是此期诗话较著名者。
第三个阶段包括苏门四学士及此期其他个别学者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及杨时、吕南公、陈师道等人。黄氏乃江西诗派创始人,有《豫章集》,他在诗文方面崇尚杜诗韩文,对前代文人的著述及写作技巧非常重视,曾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他所发明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方法,成为他本人及江西诗派的标志性理论。黄门一派诗论中还有一个较引人注意的倾向就是比较重视“温柔敦厚”的诗教,比如黄庭坚、杨时等人对此均有较鲜明的论述,这大概与苏轼乌台诗案一事有关。《豫章集》中重要的文献有《答洪驹父书》、《与王观复书》、《胡宗元诗集序》、《与秦少章书》、《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等。
“四学士”中的秦、晁二人在诗论方面没有特别突出的建树,在宗杜崇韩方面与黄庭坚是一致的,秦有《淮海集》,集中有《韩愈论》、《司马迁论》,除对二位前辈作褒扬外,别无新意。晁氏有《鸡肋集》,集中论文之语不多,亦大率因袭前代儒者之言,以事功及道德修养为作文根本。
四学士中除黄庭坚外,唯张耒较有特点。张氏有《柯山集》,写有《韩愈论》,值得注意的是张氏将古文派所说的“明道”发展为“明理”,并以为“理”与韩愈所说的“道”不同,可由中见出二程、周、张等理学家的影响。其论诗之语陶秋英《宋金元文论选》从其集中辑得6篇,论诗诗6首,黄启方《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录其诗论25条。其中《贺方回乐府序》、《投知己书》两篇较为重要,强调诗人的郁积及“穷而后工”,是韩、欧之说的承传。
四学士外的陈师道与黄庭坚亦颇有渊源,他在吕本中所列《江西诗社宗派图》中位列第三,“一祖三宗”之中与黄同属三宗之一。陈有《后山集》,学宗欧阳修、曾巩及黄庭坚,集中《王平甫文集后序》根基于欧阳修“穷而后工”之说,指王平甫“其穷愈甚,其得愈多”,《答秦观书》则力陈其诗学自于黄鲁直却未能超出其上,表其对黄氏之追慕。黄启方《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湾成文出版社1978年版,此书系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之《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之一种)录其诗论20条,陶秋英《宋金元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录其诗论2则,论诗诗5首。总体来看,北宋末的批评文献,大多笼罩在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阴影之下,除黄本人外,其他人则未能有大的建树。
在文献形式上,除传统的书信序跋外,此期诗话类的著作也能承继前期而有新的收获,可考的如陈师道《后山诗话》、陈辅之《陈辅之诗话》、吴幵《优古堂诗话》、洪刍《洪驹父诗话》、潘惇的《潘子真诗话》、范温的《潜溪诗眼》、蔡启的《蔡宽夫诗话》、魏泰的《临汉隐居诗话》、释惠洪的《冷斋夜话》吴可的《藏海诗话》、李颀的《古今诗话》、许覬的《许彦周诗话》唐庚《唐子西文录》及阮阅所编诗话总集《诗话总龟》等。
诗话外,词评在北宋时期也逐渐多了起来,如将五代后蜀欧阳炯所作《花间集序》视为最早的词评文献,在北宋初年之后,词评无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有一些新的突破。早期的词评仍是以集序的形式出现,如陈世修的《阳春集序》,晏几道的《小山词序》。但从晁补之的《词评》开始,便有了词评的专文。其后又有李之仪的《跋吴思道小词》,是以跋的形式出现。至北宋南宋之交,李清照的《论词》更受方家重视。
2、南宋文献概说
南宋文学批评在理论的贡献及文献的种类数量方面有超过北宋的趋势,诗话一方面承继北宋诗话资闲谈的传统,一方面在理论性方面有所加强,从南宋前期的几种诗话中,这一重视理论的倾向即已出现,南宋末年严羽的《沧浪诗话》更成为宋诗话的集大成者,影响明清诗论至为深远。诗话以外,词评及小说评点、戏曲批评等文献也逐渐多起来,而笔记杂史中的批评史料,也成为此期一类不容忽视的文献史料,所有这些,均使南宋文学批评文献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此期文献约可分为三个时期。南宋初期以吕本中为代表的江西诗论、中期以陆游、杨万里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修正者、晚期以戴复古、刘克庄为代表的江湖派诗论及严羽的《沧浪诗话》。而在这些具有比较鲜明和相对成系统的理论之外,还有大量的诗话、词话、小说评点及戏曲批评,而南宋诗话,就现存的而言,在数量及影响方面均超过了北宋时期的诗话。由于各种原因诗话这种游离于主流派的批评文献,在过往的文学批评史研究中,往往只是将之作为印证某一理论或思潮的佐料,并没有将之纳入某一时期文学批评的主干,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有时甚至还比不上某一文集中的书信序跋。事实上,一些重要的诗话,其对文学创作及理论的影响并不为小,其容量及理论内涵也不会亚于一般的书信序跋。有鉴于此,本书将列专节胪列重要的诗话文献资料。
在南宋的初期,承接北宋末江西诗派盛行的余风,再加上此期多数文人系身跨北、南二代,故而批评意见多有相接。吕本中是此期最为重要的批评家,他原本并不是江西中人,但他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却提出了江西诗派的概念,并对江西诗派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总结,江西派在南宋仍饶有市场,吕本中应起了一定的作用。吕氏乃理学家,故其论诗兼取理学与诗学,但又认为理学与诗也有不同,在诗法方面重视孟韩文气之说,又承继江西诗说,主张诗要熟读,又取黄庭坚“活法”与“悟入”之说,故《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论诗不主一格。但详析之,吕氏虽言出多绪,但其根本旨趣似仍在江西一脉,故南宋末年刘克庄著《江西诗派小序》,列吕本中于宗派之中。吕有著述多种,与文学批评相关者有《童蒙诗训》(一名《童蒙训》,现存此书系后人所辑),另有《江西诗社宗派图》、《紫微诗话》(或称《东莱吕紫微诗话》、《东莱诗话》)等重要文献。三种文献均有单行本流传,写作的时间以《江西诗社宗派图》最早,大概是其十九或二十岁时所作(参考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309页,齐鲁书社1986年版),《紫微诗话》稍后于《江西诗社宗派图》,也在北宋末年,而《童蒙诗训》则作于其晚年(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以为此书作于《紫微诗话》前,此参考顾易生等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其对江西后学的弊端已有所认识。除上述三种文献外,吕还有一些论诗诗及书信序跋之类的文字,散见于《东莱诗集》及《苕溪渔隐丛话》等文籍。
此期除吕本中较重要外,被方回列为三宗之一的陈与义也有一些与江西诗论有一定关系的批评文献,但陈与义虽为三宗之一,但他对黄庭坚等江西诗论已有一些区别,比如他虽然仍重视诗律句法,杜诗仍奉为圭臬,但对自然及如何学习古人已与黄庭坚有明显的不同,而且从吕本中到陈与义,不再象黄庭坚那样言必称杜诗韩文,对李白及苏轼这类浪漫和充满豪气的作家也予以充分而积极的评价,与黄的无一字无来处及夺胎换骨的诗法相比,他们更重视活法及悟入,显示出江西诗论在南宋初年已有修正,为中期陆游、杨万里的诗论发出先声。陈氏有《简斋集》三十卷,外集一卷,有四部丛刊及中华书局点校本。
吕、陈之外,稍后的曾几也是南宋前期重要的江西诗论的继承者与革新者,他曾学诗于吕本中(一说韩驹),又传诗法于陆游(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茶山集》条),死后陆游为其作《墓志铭》,称其“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而诗尤工,以杜甫、黄庭坚为宗。”南渡时期一个重要的过渡性人物,有《茶山集》三十卷,四库全书本。
此期的诗话也有重要的收获,如叶梦得的《石林诗话》、张戒的《岁寒堂诗话》是其中的佼佼者,二书之外,还有严有翼《艺苑雌黄》、计有功《唐诗纪事》、吴聿《观林诗话》、佚名《诗说隽永》、张某撰《汉皋诗话》、周知和撰《垂虹诗话》、刘斧撰《青琐诗话》、黄彻撰《巩溪诗话》、佚名《环溪诗话》、吕本中《紫薇诗话》、周紫芝撰《竹坡老人诗话》、《诗谳》、张表臣撰《珊瑚钩诗话》等。与北宋末年以前的诗话相比,此期诗话尤其是叶、张二人的诗话已有较明显的理论化倾向,对于此后诗话的发展及理论的建构有重要的意义。
词评于此期也收获甚丰,其中王灼的《碧鸡漫志》内容广泛,既论上古以来声歌的发展,又评宋代诸家词风特色,并对许多曲调的缘起沿革进行了考订,所以被称为“宋代第一部有系统的论词专著”(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第三编第三章)。此外,还有曾慥的《乐府雅词》、杨湜的《古今词话》、鮦阳居士的《复雅歌辞》,其中后两部散佚严重,有今人辑本。
南宋中期的代表人物为陆游、杨万里。陆、杨、范、尤为中兴四大诗人,其中又以陆、杨有较多论诗之语。陆、杨均由江西派入手又自出机杼,其中陆游受诗法于曾几,南渡初如吕、陈、曾论诗均重豪气,陆游亦如之。江西人重诗律句法,陆游早期也是这样,他曾说:“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近尝示诗》)。江西派以韩杜为宗,陆游也曾对之下过功夫:“稍长诵公(指曾几)文,杂之韩杜编”(《别曾学士》),因此陆游是时所持仍是江西诗旨。但陆游能轶出群伦,更在其能由江西入而由江西出,他的名言“功夫在诗外”,是对黄庭坚斤斤于前人书本文字的反叛。他批评“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老学庵笔记》卷七),又说“区区圆美非绝伦,弹丸之评方误人”(《答郑虞任检法见赠》),前者批评黄,后者暗否吕,均表现出陆游渐从江西派中走出来的迹象。但陆游虽否定江西派的根本主张,但对江西派在诗法句律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否定,他自己的诗也受此滋养甚多,故而他一生对诗法的揣摩并未中止,他对曾几一直以师事之,均表现出陆游虽由江西派走出,但并未完全与江西派绝缘。陆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多种著作,其中均有一些论诗之语。今有标点本的诗文合集《陆游集》,由中华书局出版。
杨万里与陆游一样,也是由江西派入而从江西派出,他在《荆溪集序》中自叙其学诗经历,先后学过江西、后山、半山老人、唐人绝句诸家,而至戊戌(1238)年始自出机杼。杨万里自脱离江西诸子窠臼后,为诗极具个人风格,人称“诚斋体”,在理论上对江西派也有较多突破,比如江西诸子对晚唐诗多嗤之以鼻,杨万里则数称晚唐诗“工”,有国风小雅之遗(《黄御史集序》、《周子益训蒙省题诗序》、《唐李推官披沙集序》);江西派诸子在句律诗法等诗的形式方面下过很多功夫,杨万里则认为诗之工在味而不在形(《江西宗派诗序》、《习斋论语讲义》);与陆游一样,杨万里也非常重视自然兴会对诗人创作的作用,这方面的文献主要见于他的诗,如“此行诗句何须觅?满路春山总是题。”(《送文黼叔主簿之官松溪》),与陆游所说“功夫在诗外”及诗思“正在山程水驿中”的意见是一样的,是对黄庭坚等江西诗法注重取前人诗句做法的修正。杨万里有《诚斋集》,集中有相当多的诗序及诗作表达了他对诗的看法,陶秋英编《宋金元文论选》选入杨万里诗序十篇,另有论诗诗数首。此外,杨还著有《诚斋诗话》一卷。
此期文学批评文献,除陆、杨外,朱熹也曾发表过不少意见,其《晦庵先生朱文公集》中收录有若干篇书信,《朱子语类》中也有不少论诗之语,其中颇有可资借鉴者。还有汪藻、邓肃、王十朋、周必大等人的文集中也有一些有关文学批评的文献,虽然其倾向不一,但这类文献能反映出江西诗论之外的一些批评情况。
在诗话方面,就现存可考者而言,此期计有朱弁的《风月堂诗话》、佚名《桐江诗话》、曾季狸《艇斋诗话》、葛立方《韵语阳秋》、曾慥的《高斋诗话》、陈岩肖的《庚溪诗话》、陈日华的《诗话》、姚宽的《西溪丛语》、周必大的《二老堂诗话》、洪迈的《容斋诗话》、朱熹的《晦庵诗话》、题尤袤撰《全唐诗话》、陆游《老学庵诗话》、杨万里《诚斋诗话》、高似孙的《剡溪诗话》、张鎡的《诗学规范》、敖陶孙的《敖器之诗话》、何汶的《竹庄诗话》、蔡梦弼的《草堂诗话》及诗话总集《苕溪渔隐丛话》等。
此期的散文评点文献也值得注意,如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此后古文及小说评点之风。
南宋后期约七十年的时间是江湖派诗论占主流地位,其中以戴复古和刘克庄的理论最具代表性。在南宋后期的前段有“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他们受到永嘉同乡,又是当时著名理学家兼诗人叶适的赞许。但“四灵”并未留下完整的批评文字,从叶适(《徐道晖墓志铭》、《徐文渊墓志铭》、《题刘潜夫南岳诗稿》等)、刘克庄(《野谷集序》)等所引用的材料来看,“四灵”与江西派有诸多不同,他们崇尚晚唐,尤推姚、贾,不重书本,以致后人有“捐书”之讥,表现出对江西派的纠正。此外,他们多重视个人情境的抒发,也重视声律及字句的锤练。叶适虽然大力褒扬“四灵”,但在文学思想上却与“四灵”有着较大的距离。叶是一个理学家,是永嘉派及浙东派的集大成者(罗根泽语),虽然相较与浙东派其他成员及其他理学家,他比较重视文辞,集中有相当多的论诗之语,但从基本倾向上看,他代表的仍是浙东派一贯重事功的文学主张,叶有《习学记言》及《水心文集》传世。与叶同为浙东派的前后人物还有吕祖谦、陈傅良、陈亮等,他们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
在“四灵”及浙东派从事文学活动的同时及稍后,蕴酿自十三世纪初(张宏生先生认为应在嘉定二年即公元1209年,参见《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的江湖诗派在十三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开始左右诗坛,管领一代风骚”(张宏生语),前后参与过这一诗派活动的主要人物有刘过、姜夔、戴复古、刘克庄等,而成员据张著则勾出138位。关于江湖派,张宏生先生所著《江湖诗派研究》是一部全面研究江湖诗派的力作。江湖派诗人中的主要成员如戴复古、刘克庄等早年由陆、杨入,如戴复古《放翁先生剑南诗草》云“茶山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刘克庄《刻楮集序》亦云“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又兼取东都南渡江西诸老,上及于唐人”,可见戴刘二人先期习诗取径颇宽,当然也反映出当时尚无盟主的局面。此后当“四灵”诗在东南兴盛之时,他们由闽至浙,均先后追随过“四灵”,刘与赵师秀等还有很好的私谊,但江湖派其后又渐渐由“四灵”走出,对“四灵”诗论有继承的成分,也有更多改进的部分。在江湖诗派中,戴复古当是一个首先应注意的人物。顾易生等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指出“戴复古是江湖派中首开风气的人物,而刘克庄则是江湖诗论的集大成者。”而刘克庄则是一个领袖人物。成员中发表过重要文学批评著作的有姜夔,他著有《白石道人诗说》,戴复古有《石屏集》,其中论诗诗《论诗十绝》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创作主张及文学思想。刘克庄有《后村先生大全集》,集中重要的文章有《江西诗派序》、《戊子答真侍郎论选诗》、《竹溪诗序》、《赵寺丞和陶诗序》、《辛稼轩集序》、《刘坼父诗序》、《野谷集序》、《王子文诗序》、《韩隐君诗集序》、《信庵诗序》、《平湖集序》、《林子顯序》、《何谦诗集序》、《林合诗卷序》、《跋章仲山诗》、《答陈卓然书》等,后人由其文集的卷173至186中辑出《后村诗话》十四卷单行。刘还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二十二卷,撰有《江西诗派小序》。刘克庄论诗重温婉、主本色,既反对江西派的“资书”,也批评“四灵”的“捐书”,但在学晚唐诗的方面,刘克庄与“四灵”倒是一致的。
江湖诗人之外,此期涉猎过文学批评的还有楼钥(著有《攻媿集》),属理学家诗论,包恢(著有《敝帚稿略》),也属理学家诗论。
诗话词话类的著作有蔡正孙的《诗林广记》、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张炎的《词源》、沈义父的《乐府指迷》等。
南宋的小说批评及小说评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南宋中期开始,先后有一些笔记类的著作涉及了小说批评,其中重要的如赵彦卫的《云麓漫抄》、曾慥的《类说》、洪迈的《夷坚志》及《容斋随笔》、吴自牧的《梦梁录》及宋元之际罗烨的《醉翁谈录》,这些文献,对于小说的名称、小说的体制、小说的分类、小说的艺术特点等均作了程度不等的论述,其中又以洪迈的《夷坚志》及罗烨的《醉翁谈录》最具文献及理论价值。
南宋末年,刘辰翁对《世说新语》的评点是小说批评的另一重要收获,此前,在散文方面,已有南宋初期吕祖谦的《古文关键》,稍后又有楼昉的《崇古文诀》、南宋末谢枋得的《文章规范》、真德秀的《文章正宗》,这批评点著作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立文章之范式,以“取便科举”(罗根泽语),但在形式上却为刘辰翁的诗文及小说评点作了示范。刘辰翁原有《须溪集》100卷,收其诗文,后散失,清人汇刻为《须溪集》10卷,今人又增补为《刘辰翁集》15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段大林校点本)。刘另著有《三子口义》、《史汉异同》、《世说新语》评点等多种,明人汇刻各书为《刘须溪批评九种》,内容包括《班马异同评》、《老子》、《庄子》、《列子》、《世说新语》、《王摩诘诗评》、《杜工部诗集评》、《李长吉歌诗评》、《苏东坡诗评》九种,其中《世说新语》评点及《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均有单行本。而未收入九种中的还有《孟浩然诗集评》、《王荆公诗文评》、《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评》、《须溪评点简斋集》等(以上参考顾易生等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第二编第六章)。其中有些如孟浩然诗集评、评《史》、《汉》多篇也见收于其文集。刘的《史》、《汉》评点,多注重人物性格心理及形象,系以小说的眼光看《史》、《汉》,这与其《世说新语》评点相一致。刘氏评点《世说新语》除汇刻本外,现存有明、清刻本四种单刻本,书中有圈、点、批等多种形式。
此期文学批评文献的另一重要收获是严羽的《沧浪诗话》,此书不止是南宋文学批评的硕果,也是整个宋代乃至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重要收获。关于此书的情况我们将在下篇专文予以介绍,兹不赘言。
3、金代文献概说
金代有国一百二十年,历九主六世,文学批评基本承继北宋余绪,反映了与南宋并峙时期的北方诗学状况。金人诗学多宗东坡、山谷,尤以东坡最受欢迎。但也有一些批评家对黄山谷及其江西派表示不满的,如元好问在《中州集题词》中说:“北人不拾江西唾”。总体来说,金朝统治下的北方没有太多的人涉足文学批评,与当时南宋围绕着江西诗派较为热闹的诗学研究形成对照。此外,大概是由于金人统治的缘故,文人在思想上有两种明显不同的取向,一是回归传统儒学的倾向,二是非传统的倾向,二者看似矛盾,但背景则一,即在外族统治下汉族文人的特殊行为和心态。
金代文学及文学批评约可分为三期,一是由开国至海陵朝;二是由大定明昌至贞祐南渡;三、南渡以后至国亡(此据许文玉《金源的文囿》,见梁启超等著《中国文学研究》,台湾明伦出版社版)。第一期乃直承北宋,未有大的收获。自第二期开始,在承继北宋文化的同时,始具金人面目。尽管如此,金代文学批评在整体上并没有形成规模和热点,惟有少数几位批评家及数种文献值得介绍。
一是赵秉文,著有《滏水集》30卷(今存20卷)、另有《易丛说》10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卷、《文中子类说》一卷等。赵无专门的诗学论著,其论诗之语多见于其文集,集中较集中论述文学批评的有《中说》、《答李天英书》、《竹溪先生文集引》、《性道教说》、《跋东坡四达斋铭》等篇。陶秋英先生编《宋金元文论选》,收录赵秉文诗论2则,台湾林明德先生编《金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湾商务编译馆主编,成文出版社版),收录赵氏诗论23则,总的来说,其诗学以师古为指归,信奉“扶教传古”,故文宗《六经》、左丘明、庄周、太史公等汉人及韩愈,诗宗《三百篇》、《骚》、《选》、李、杜等。在美学风格上则以传统儒学“中和”之美为尚,表现出较鲜明的师古倾向。赵氏对宋人诗文也有所论,大抵文推欧阳修,指其能“不为尖新艰难之语,而有从容闲雅之态。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竹溪先生文集引》)于诗则推苏东坡,指其为“人中麟凤也”(《跋东坡四达斋铭》)。赵氏是儒家传统诗学的维护者,也是金代中叶“中流砥柱的文学理论家,他主盟文坛三十年,俨然为一代宗主。”(林明德《金代文学批评析论》,收《中国传统文学探索》,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81年版)
二是李纯甫,李亦为金中期大家,与赵秉文同年进士第,为赵氏忘年交,晚年喜佛。惜其著述多散佚,少量论诗材料分见于刘祁《归潜志》、元好问编《中州集》及《金文最》、《金文雅》中。其中《中州集》及《全金诗》录其诗29首,《金文最》及《金文雅》录其碑文赞序三篇、《中州集》卷2刘汲小传引李《西岩集序》、《归潜志》卷8、卷10记其论文之语三则。李在论诗主旨方面与赵秉文有相近之处,如同主师古,倡风雅,但二人也有分歧,比如于宋诗赵尊东坡,而李主山谷。此外,李的反传统意识似更强一些,比如他喜左、庄、柳、苏之文及卢仝、李贺乃至杨万里之诗,均以雄豪自然为特点。在师古的方法也较赵秉文通脱。
三是王若虚,王与赵秉文、李纯甫同时,但诗学倾向略有不同,诗学成就也远远超过赵、李二人。他诗文以唐宋人为法,元好问说他诗学白乐天,文宗欧、苏(见《遗山先生文集》卷19《内翰王公墓表》),又能自立而卓成一家。王若虚所著文编为《慵夫集》,今亡。现存《滹南遗老集》46卷(此据四部丛刊本,《金史·艺文志》著录为45卷),多数为文史之论,诗仅有41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在“金元之间,学有根柢者,实无人出若虚右”。王氏文集中文学批评专著有《诗话》3卷、《文辨》4卷,林明德《金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湾成文出版社1978年版,下同不注)从《文辨》及其他文史辨惑类中辑出144则,是今人辑录文论选中资料最全者。王若虚论诗重“真”重“意”,喜欢能写自然之趣,在诗文做法上反对拘于成法,重视独创。他论述历代作家甚多,包括扬雄、司马迁、刘伶、陶渊明、张融、庾信、杜甫、孟郊、白居易、韩愈、皮日休、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宋祁、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人(参考林明德《金代文学批评析论》)。此外,王氏承继李纯甫,提出“真诗”的概念,这对明人有关“真诗”的讨论有直接的启发。
四是金代后期刘祁的《归潜志》14卷,此书多为金末诸人小传,或纪有金一代遗闻趣事,内中也有一些有关文学批评的见解,比如倡言师古,尊崇唐人,对金代作家的评论等,刘氏在理论上虽无大的建树,但也可补一时文献。
五是元好问,元为金代后期大家,施国祁云:“遗山先生诗文大家,杰出金季,为一代后劲。上接杜韩、中揖欧苏,下开虞宋,其精光浩气,有决不可磨灭者。”(转引自林明德《金代文学批评析论》)《四库简明目录》云:“好问才雄而学瞻,其诗皆兴象深远,风格遒上,古文亦绳尺严密,根柢盘深,金元两代谈艺者奉为大宗,名下固无虚士也。”其论诗复归古学,重诚重真,在创作方法上综合东坡、黄山谷、严沧浪诸说,既主张熟参前人作品,又强调自然天机。其论历代作家上自汉魏,下迄宋金,共约三十五位作家(参考林明德说)。元好问勤于著述,其中《壬辰杂编》三卷、《锦机》一卷、《诗文自警》十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已亡。今存《中州集》十卷、《中州乐府》、《唐诗鼓吹》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其中《中州集》收录有金一代217人的诗作,并系以作者小传,序中称其意乃在以诗存人,以人存史,有较高价值。其文集中有《论诗绝句三十首》,做于28岁,另有《论诗三首》及《自题中州集后五首》,是自杜甫、戴复古以来最重要的论诗诗,也是金代最为重要的文学批评文献。今人辑录的元好问文论有陶秋英氏的《宋金元文论选》数则,但不及台湾林明德《金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的多,林从元著中辑录文学批评计209则。
金代没有专门的词学文献,仅有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二中论述苏轼词两则、元好问《新轩乐府引》一篇。小说批评文献则见于元氏《续夷坚志》。
4、元代文献概说
元人统一中国后,最初的三十余年,文学及文学批评尚承继宋金南北旧习,讨论的问题也多集中在唐宋之争或古典与时文的区别方面。自延祐元年恢复科举以后,元代文学始具自己的面目,文学批评也在数十年南北交融的情况下取得了新的成就,在诗文、小说及戏曲批评方面均各有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来说,元代文学批评与金代一样,文学批评的专书类文献较少,多数是收录在作家文集中的书信序跋一类的文献,至元代中后期,始有一批诗格类著作及辛文房《唐才子传》面世,为元代批评文献争得些许面子。
前期在诗文批评方面,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郝经,郝为晋人,金亡迁河北。曾充元国信使使南宋,为贾似道所沮留宋16年。郝虽曾任元人官员,但死于元朝立国前。郝有北人文化背景,故其论诗文亦具传统儒学观念及宋理学家色彩,他推崇六经,重“实”重“理”,反对藻饰无用之文。郝曾受业于元好问,集中有《遗山先生墓铭》一篇,对元氏为人、治学乃至诗文均有很高评价。其于诗重《诗》三百、汉魏古诗及李杜苏黄,于文重先秦两汉《语》、《孟》、《左》、《庄》及韩、柳、欧、苏之文,表现出较明显的正统思想及复古意识,有《郝文忠公集》,集中《遗山先生墓铭》、《文弊解》、《论八首》、《五经论·诗》、《答友人论文法书》、《内游》、《唐宋近体诗选序》、《文说送孟驾之》等均是文学批评专文。
与郝经前后同时的人如李治(有《敬斋古今黈》)、胡祗遹(有《紫山大全集》)、王恽(有《玉堂嘉话》)等人在文学观念上与郝经颇有相类似的地方,即都强调文学的实用功能,反对浮艳无用之文,反映了这一个时期共同的文学思潮。
元代前期最值得重视的是方回。方回生年与郝经相近,卒年则晚于郝经有30年,与胡祗遹、王恽卒年相近。方回有经、史、历法、谱谍、诗文、选本及诗话著述多种,明《徽州府志》记其有22种著作,其中与文学及文学批评有关者计为《桐江集》8卷,《桐江续集》36卷,集中有多篇书信序跋涉及到文学批评。方回另有《名僧诗话》及《文选颜鲍谢诗评》,还选评唐宋律诗近三千首,辑为《瀛奎律髓》,分类诠次。此书既是诗选,又有圈点评论,融诗话与评点为一炉,是元代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文献。方回在宋末元初尊晚唐而贬宋诗的风气当中,摒弃“四灵”、“江湖”以晚唐为尊的做法,提出“一祖三宗”,根基于杜甫,为宋诗张目,并细述江西派一黄二陈的诗法、诗艺,是一位极具独立精神的批评家。此外,方回对历代诗歌源流及格调声律句法等古典诗艺也有精到的分析,对于认识宋诗的特点有较高价值。方回之外,元代前期晚于方回十余年有一批江西文人如刘壎(有《隐居通议》)、吴澄(有《吴文正集》)等对江西诗派也颇有回护,《隐居通议》及《吴文正集》中的相关文章是此期宗奉江西派的文献资料。
元代前期还有一位在东南地区广有影响的散文大家戴表元,著有《剡源集》30卷,集中评论诗文的序跋有13卷之多。戴系由宋入元的文人,但能不拘门户之见,于宋代江西、“四灵”、“江湖”诸派,均能指出其病,表现出对宋诗的反思。与戴氏观点相近而年代稍晚的程钜夫(有《雪楼集》)、袁桷(有《清容居士集》),二人均由南入北,对南宋尤其是晚宋诗坛弊病多有触摸,故对宋诗的总结与反思颇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东西
刘将孙是前期另一值得注意的批评家,著有《养吾斋集》。刘将孙是南宋末刘辰翁的儿子,但治学论文所涉及的范围远不及其父。他有关文学批评的文献主要见于集中数十篇诗序当中,但文献数量在元人中算是较多的一家。其诗论多走中间路线,在文与道、唐人与宋人、古文与时文、气与辞、诗与禅诸方面均体现出了明显的综合性特点。
元代中后期文学及文学批评是以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科考为界线,此时距元人统一中国已有三十多年,元初沿袭宋金遗风的局面初步得到改变,新的一代文风渐次形成,批评家一方面继续着金元以来唐宋之争及回复古典的讨论,一方面也有了新的议题,即围绕着“师古”与“师心”、“尚今”的讨论(参考顾易生等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第四编第四章)。此期文献依然以批评家的文集为主,但较之金代及元代前期,此期也有了一些较为重要的专书、选本及诗法诗格一类的著作,尤其是诗法诗格类著作成为此期文学批评文献一个较突出的特点。
下面依照时间顺序将中后期文献予以介绍。
虞集是此期首位值得注意的批评家,对明人影响也较大。虞有《道园学古录》及《道园遗稿》二种。集中有《国朝风雅序》《庐陵刘桂隐存稿序》、《杨贤可诗序》、《会上人诗序》、《郑氏毛诗序》等多篇序文涉及到文学批评,其基本主张是以师古为途径,以雅正为依归,贬斥晚宋及元初的衰世之音。但其论诗过于依附于政教得失,说诗亦往往“井画而根掘之”(王夫之《薑斋诗话》语),故受到一些人批评。
与虞集大致同时的吴莱为浙东学派中人,与黄溍、柳贯同学于方凤,又传至明初宋濂,故吴莱在浙东学派演进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吴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主要在其对古乐府的研究方面,他著有《渊颖集》,编有《乐府类编》,集中多篇文章对乐府诗的演变进行了考察,对古乐府诗十分推崇,而对唐人乐府则提出批评,对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也提出质疑。吴有鲜明的复古倾向。
祝尧虽生卒年不详,但其为延祐五年进士,故生平活动时期应大致与虞、吴相近。祝撰有《古赋辨体》8卷,外集2卷,该书选录历代赋作,自《楚辞》以下,迄唐宋时期,每朝若干篇,辨其体格。外集则为拟骚及琴操、歌等,为赋之别体,以显其流别。此书有选文,有序说,明人吴纳的《文章辨体》、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中有关赋的部分多取资于此书。祝氏此书之撰,或与元代科考用古赋而不用律赋有关,但在序文中所说则较为堂皇:“其意实欲时代之高下而论其述作之不同,因体裁之沿革而要其指归之当一,庶几可以由今之体以复古之体云。”其所说之古,概指屈赋及汉赋之体。顾易生等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云:“祝尧《古赋辨体》一书将评与选密切结合,通过选来映证评,实是一部比较系统的文论著作。”
元末苏天爵编有《国朝文类》(即《元文类》),其编选此集旨在留存一代文物,有翼史氏,又能显见政教之得失,乃至文章雅制。故从其编选宗旨即可见出其对文章的意见,苏另有《滋溪文集》,集中亦有若干序跋一类的论文之篇。
元代也曾产生过一批文学批评专书,计分三类:
一是选本类专书。前述方回《瀛奎律髓》及祝尧《古赋辨体》不赘,杨士宏《唐音》是又一种,该书是此期一部有特色的唐诗选本,作者以正变之说为唐诗分期,计有“始音”、“正音”、“遗响”三期,以初唐为始音,以盛唐为正音,以晚唐为遗响,其目的明显在推崇盛唐。这一做法对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极有影响。
二是传记类专书。有辛文房《唐才子传》十卷,此书乃在元代宗唐风气中产生,作者为搜集唐诗人传记,博采兼收,共录得唐人398人,其中见于新旧《唐书》的仅一百多人,其余则是辛氏搜罗所得,此书虽称《唐才子传》,实则内容并不以记事为主,而以论文为主,故于文学批评甚有关系。
三是诗法诗格类著作。这类书籍在此期也出现有多种,计杨载《诗法家数》、《诗学正源》、范梈《木天禁语》、《诗学禁脔》、《诗格》、揭傒斯的《诗法正宗》、《诗宗正法眼藏》、傅若金的《诗法正论》、《诗文正法》等。此外,陈绎曾《文说》、《诗谱》乃为当时制举而作,王构《修辞衡鉴》乃撷取宋人诗话及其他别集说部而成,也
四是诗话类著作。诗话在金元时期均不够发达,金代有王若虚的《滹南诗话》,还是后人所辑。元代也仅有《吴礼部诗话》、《梅磵诗话》、《山房随笔》数种。
元代的词论也不够多,仅有专书一种,为陆辅之的《词旨》二卷。其他有零星的序文及诗话、笔记中的若干材料涉及到词学批评。今人施蜇存等辑录《宋元词话》(上海书店出版社版),其中有金元词话片断36篇。
元代戏曲取得了很高成就,但戏曲批评相对于戏曲创作则显得薄弱。台湾曾永义先生曾说:“元人不暇论曲,亦犹唐人不暇论诗,宋人不暇论词。”(《元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绪论》)但此期也还是有一些戏曲批评文献,如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燕南芝庵《唱论》、周德清《中原音韵》、钟嗣成《录鬼簿》、夏庭芝《青楼集志》等数种。此外也还有一些文集序言类的文献,如胡祗遹、杨维桢均有少量序文谈及戏曲。
宋金元时期文学批评的主要文献内容已如上述,此外,在此期的史志目录、正史文苑(艺)传、宋金元时期为数众多的笔记杂史中也有一些文献。至于一般文人别集中的文献就多至不可胜数,需要研究者披沙简金,做进一步的开掘。
关于宋金元时期文学批评文献的整理工作,自本世纪三十年代郭绍虞先生对宋诗话进行辑佚整工作以来,已有近七十年的时间,两岸三地也曾出版过一些选本或全编、辑佚的著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郭绍虞先生的《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版)、《宋诗话考》(中华书局版),陶秋英先生编选《宋金元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郭绍虞等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册有关诗话的辑佚,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中的北宋卷、南宋卷、金代卷、元代卷(台湾成文出版社),今人吴文治先生主编的《宋诗话全编》是近年最为浩大的文学批评文献整理工程,该书近日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所收不止全书,也包括从文人别集中辑录的诗论片断,是目前为止收录宋人诗话最全的一种。
二、单篇文献
由于宋金元时期的文学批评专书较少,而以文人书信序跋为主要文献形式,所以有必要介绍这类书信序跋式的单篇文献。虽然这样做百分之百是挂一漏万,但作为此期一种重要的文献形式,不做介绍就不能真实地反映此期文献的面目,故而只能勉而为之。介绍的方法依然如隋唐五代部分,只拣重要的文献,举其要目。如欲更全面深入地研读,则须检寻相关文选及文集。下列篇目源自陶秋英《宋金元文论选》、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北宋卷、南宋卷、金代卷、元代卷,原书无卷次的,予以补录,篇名及书目错误的径改,不另注。
《应责》,北宋柳开撰,《河东先生集》卷一,四部丛刊本。
《上王学士第四书》,同上卷五。
《昌黎集后叙》,同上卷十一。
《答张扶书》、《再答张扶书》,宋王禹偁撰,《小畜集》卷十八,四部丛刊本。
《唐文粹序》,北宋姚铉撰,《唐文粹》卷首,四库全书本。
《唐柳先生集后序》,北宋穆修撰,《河南穆公集》卷二,清述古堂影印宋钞本。
《上赵先生书》,北宋石介撰,《石徂徕集》卷二,四库全书珍本。
《怪说中》,同上卷五。
《记旧本韩文后》卷,北宋欧阳修撰,《欧阳文忠公集》,四部丛刊本。
《读李翶文》,同上。
《答吴充秀才书》,同上卷四十七。
《与乐秀才第一书》,同上。
《答祖择之书》,同上。
《论尹师鲁墓志》,同上。
《梅圣俞诗集序》,同上。
《上欧阳内翰书》,北宋苏洵撰,《嘉祐集》卷十一,四部备要本。
《仲兄字文甫说》,同上卷十四。
《伊川击壤集自序》,北宋邵雍撰,《伊川击壤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北宋曾巩撰,《曾南丰文集》卷七,四部备要本。
《王子直文集序》,同上卷四。
《程颢文论辑录》,北宋程颢撰,《二程集》中华书局排印本,陶秋英辑《宋金元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程颐文论辑录》,北宋程颐撰,同上。
《潮州韩文公庙碑》,北宋苏轼撰,《东坡七集》后集卷十五,四部备要本。
《答刘沔都曹书》,同上。
《答谢民师书》,同上后集卷十四。
《南行前集序》,同上前集卷二十四。
《谢欧阳内翰》,同上前集卷二十六。
《书黄子思诗后》,同上后集卷九。
《王定国诗集叙》,同上前集卷二十四。
《上枢密韩太尉书》,北宋苏辙撰,《栾城集》卷二十二,四部备要本。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同上卷二十三。
《与王观复书》,北宋黄庭坚撰,《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同上卷二十六。
《答洪驹父书》,同上卷十九。
《海陵集序》,北宋晁补之撰,《鸡肋集》卷三十四,四部丛刊本。
《题陶渊明诗后》,同上卷三十三。
《书鲁直题高求父扬清亭诗后》,同上。
《王平甫文集后序》,北宋陈师道撰,《后山集》卷十一,四部备要本。
《答秦觏书》,同上卷九。
《韩愈论》,北宋张耒撰,《张右史文集》卷五十六,四部丛刊本。
《送秦观从苏杭州为学序》,同上卷五十一。
《投知己书》,同上卷五十八。
《论词》,南宋李清照撰,《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江西宗派诗序》,南宋杨万里撰,《诚斋集》卷七十九,四部丛刊本。
《颐庵诗稿序》,同上卷八十三。
《诚斋荆溪集序》,同上卷八十。
《黄御史集序》,同上卷七十九。
《唐李推官披沙集序》,同上卷八十一。
《石湖先生大资政范公文集序》,同上卷八十二。
《沧洲精舍谕学者》,南宋朱熹撰,《朱文公全集》卷七十四,四部备要本。
《答巩仲至第四书》,同上卷六十四。
《朱熹〈朱子语类〉文论辑录》,南宋朱熹撰,陶秋英《宋金元文论选》辑录24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又台湾张健《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辑录260则,成文出版社1978年版。
《诗集传序》,《诗集传》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南宋楼钥撰,《攻媿集》卷六十六,四部丛刊本。
《诗说拾遗》,南宋吕祖谦撰,《东莱集》,金华丛书本。
《答傅当可论诗》,南宋包恢撰,《敝帚集》卷二,宜秋馆校刊本。
《书徐致远无弦稿后》,同上卷五。
《答曾子华论诗》,《南宋文范》,苏州局本。
《江西诗派序》,南宋刘克庄撰,《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瓜圃集序》,同上卷九十四。
《戊子答真侍郎论选诗》,同上卷一百二十八。
《竹溪诗序》,同上卷九十四。
《词源序》,南宋张炎撰,《词源》,榆园丛书本。
《答李天英书》,金赵秉文撰,《闲闲老人滏水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竹溪先生文集引》,同上卷十五。
《陶然集序》,金元好问撰,《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八,四部丛刊本。
《杨叔能小亨集引》,同上卷三十六。
《杜诗学引》,同上卷三十六。
《东坡诗雅引》,同上卷三十六。
《遗山先生墓铭》,元郝经撰,《陵川集》卷三十五,四库全书珍本四集。
《文弊解》,同上卷二十。
《答友人论文法书》,同上卷二十三。
《与撖彦举论诗书》,同上卷二十四。
《内游》,同上卷二十。
《送罗寿可诗序》,元方回撰,《桐江续集》卷三十二,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读楚辞杂言》,元胡祗遹撰,《紫山大全集》卷二十,四库全书本。
《卢威仲文集序》,元姚燧撰,《牧庵集》卷三,四部丛刊本。
《诗说》,元刘壎撰,《水云村稿》卷十三,四库全书珍本。
《答友人诗时文书》,同上卷十一。
《禁题绝句序》,同上卷五。
《李时可诗序》,元戴表元撰,《剡源戴先生文集》卷八,四部丛刊本。
《张仲实文编序》,同上卷八。
《刘仲宽诗序》,同上卷九。
《吴僧崇古师诗序》,同上卷九。
《庐陵刘桂隐存稿序》,元虞集撰,《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三,四库全书珍本。
《杨贤可诗序》,同上卷三十三。
《如禅集序》,元刘将孙撰,《养吾斋集》卷十,四库全书珍本。
《谭村西诗文序》,同上。
《九皋诗集序》,同上。
《萧达可文序》,同上。
《张北山和陶集序》,元杨维桢撰,《东维子文集》卷七,四库全书本。
《李仲虞诗序》,同上。
《赵氏诗录序》,同上。
《梧溪诗集序》,同上。
《曾御史文集序》,同上。
《录鬼簿序》,元钟嗣成撰,《录鬼簿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此期单篇文献数量很大,今人所作辑录,也只能是择要为之,不可能将所有的单篇文献全数收录。目前辑录较多文献的选本有两种,一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陶秋英所编《宋金元文论选》,是书计收北宋33位批评家文论127篇(含论诗诗若干首及论文若干则)、南宋30位批评家文论100篇(含论诗诗若干首及论文若干则)、金代3位批评家文论10篇(含论诗诗若干首及论文若干则)、元代19位文论批评家69篇(含论诗诗若干首及论文若干则)。二是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成文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北宋卷、南宋卷、金代卷、元代卷。其中北宋卷《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由黄启方编辑,计有99位批评家550余条、南宋卷《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由张健编辑,计有149位批评家2210余条、金代卷《金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由林明德编辑,计有27位批评家430余条、元代卷《元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由曾永义编辑,计有128位批评家1400余条。二书在体例上各有特点,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宋金元文论选》采用以人为纲,以篇为目,以时代先后为序,附有批评家传记的形式,故全书计有批评家小传与资料汇编两部分组成;成文出版社版也以人为纲,以篇为目,以时代先后为序,但不附批评家传记,而采用卷首绪论的形式综述此期文学批评的特色、流派及其成就,故而全书计有绪论及资料汇编两部分组成。此外,人文版选文基本上是全篇,而成文版则多节录核心部分,故成文版所选较精粹,而人文版则较能见出全貌。
三、诗话词话类文献
诗话是宋代文学批评的奇葩,撰述甚多,影响巨大,以下择其重要者予以题解,其他可考者则存目备查。有些采自笔记杂史中的诗话,虽历代书目时有列入“文史类”或“诗文评”者,因其体例并非纯粹的诗话,故一般放置在“笔记杂史类文献”中叙录。此外,凡做题解者,在存目中不再赘列。又词话在宋金元时期数量不大,亦附列于此。
(一)、两宋诗话、词话
《六一诗话》(原名《诗话》,另名《欧公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北宋欧阳修撰。有《全集》本、《百川学海》本、《津逮》本、《历代诗话》本、《萤雪轩丛书》本。
此书见著于多种书志,重要的有《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类,题《欧公诗话》,《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千顷堂书目》卷15、《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一卷,共28条,乃欧阳修晚年“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的著作,其内容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论诗艺,如“圣俞尝语余曰”条谈诗的意境,“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条析论梅尧臣、苏舜钦二家诗的特点,“诗人贪求好句”条解析“诗理不通”之句,“退之笔力”条论韩愈诗风等;二是记录诗本事,这类内容在《六一诗话》中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记及的著名诗人遗事有苏子瞻、郑谷、晏殊、杨亿、钱惟演等,另有其他一些不甚知名诗人的故事若干则。此书以轻松的笔调记录诗事,以漫谈的方式析论诗艺,此种形式在以往的批评家著作里并非完全没有,但象欧阳修这样有意识的而且是集中地以这种形式论诗,则创造了一种新的谈诗体裁,不愧为诗话类批评的开山之作。
《温公续诗话》(一名《司马温公诗话》,另名《续诗话》),北宋司马光撰。有《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一卷,主要见著于《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类,《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文史类,《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等。
此书乃司马光有意为《六一诗话》之续作,书前小引已明言之。也由此故,是书所记之事多与《六一诗话》内容有关,二书可相互参看。全书三十一条,在体例上也与《六一诗话》相近,除少数条目外,多采用以人为纲的形式,一人或较相近的二人为一则,分人记事,二书的体例,基本为后世诗话所沿用。
此书的内容与思想与《六一诗话》也相近,比如多记录唐及宋初人诗本事,在理论上重视诗的言外之意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所引证诗句进行的艺术品评,后出转精,堪称卓绝,《四库提要》评其论诗:“妙中理解,为他诗话所不及”,洵非谬誉。
《时贤本事曲子集》一卷(辑本),北宋杨绘撰。有《词话丛编》本。
是书于元代已佚,近人梁启超辑录其遗文五条,又有《记时贤本事曲子集》文,对此书考证颇详,谓此书体例于每条本事下具录原曲全文,“是实取古之宋词总集”(转引自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后赵万里又辑四条。今辑本内容分论李璟、林逋、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南蜀后主等数位词人。唐圭璋《词话丛编》所收为赵万里辑本。
《玉壶诗话》,北宋文莹撰。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本。
此书一卷,35条,系后人由文莹所著之《玉壶清话》若干论诗之语辑成,但辑成时间及辑者不详。现存《学海类编》约编成于清初,前此丛书中未见收录此书者,故此书之辑成最晚也当在清初以前。原书《玉壶清话》见著于《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及《四库全书总目》(作《玉壶野史》),均列入子部小说类。
作者文莹是位诗僧,长于诗歌,故《玉壶清话》虽不是专门的诗话之作,但书中多有论诗之语,由此辑成的《玉壶诗话》中收录了诸多文人诗友交往的情况及宋太宗、真宗时期君臣论诗之语,是珍贵的诗话文献。此书也是了解北宋初年诗人、诗僧文学活动与文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中山诗话》(一名《刘贡父诗话》),北宋刘攽撰。有《百川学海》本、《津逮》本、《历代诗话》本等。
据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此书《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作三卷,《宋四库阙书目》作二卷,《直斋书录解题》、《通志》作一卷,今通行本亦多作一卷。故郭先生以为此书在传录时因繁简不同,而有不同的卷帙,文字也有出入。
此书一卷,共66条。内容以记诗事为主,亦多涉考证,杂以诙谐,如有名的讥讽西昆诸家窃义山诗句为“我为诸馆职撏撦至此”的笑话即出自此书。此书虽也有若干评诗之语,如第8条论以意为主,第7条析严维等人的诗“其含蓄深远,殆不可模效”,另有不少摘句评论的条目,但总体而言,此书所长并不在理论,而在记事的方面,其对唐宋间诗人遗事及诗作背景,均有不少的记录,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此书在北宋早期诗话中属分量最大的一部,条目约为《六一诗话》及《温公续诗话》的总和。
《临汉隐居诗话》,北宋魏泰撰。足本有《知不足斋》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古今说部》,节本有《说郛》本、《古今诗话》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宋史·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一卷,七十条。论述的范围大多在唐宋诗人,内容亦以记事析辞为主,间或有一些理论阐述,虽不无价值,但创新的意见不多,多是沿袭前人论诗之语,如“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对诗体的特性辨析得较准确。此外,书中对苏、黄诗、妇女诗及前此的宋人诗话著作也有一定的分析,可供参考。
《龟山先生语录》,北宋杨时撰。四部丛刊续编本。
此书四卷,四部丛刊续编本并附有《后录》二卷。是书《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儒家类,《郡斋读书志》卷五下集部语录类、《四库全书》收于集部别集类。
此书并非专门的诗话类著作,但多有论诗之语,并广为蔡正孙《诗林广记》、魏庆之《诗人玉屑》及阮阅《诗话总龟》所称引,故而影响还是很大的。杨时是一名理学家,其论诗虽不无迂腐成分,但也有不少足资借鉴者。如重视“情”在诗中的作用和地位,与一般道学家更多地注意文字义理不同。又论诗的格调,主张传统儒家的“温柔敦厚”之说,尚谲谏,重收敛,反对怒骂,与其后黄庭坚论诗有相合处。在诗法方面,不主张文辞的雕琢,而强调诗的“气味”,并由此对陶诗做出较高评价,资助了宋人对陶诗的理解和传播。总之,此书作为一个理学家的论诗著作,在宋人诗话中是较有特色之一种。
《后山诗话》,北宋陈师道撰。有《百川学海》本、《津逮》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见著于《郡斋读书志》子部小说类、《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文史类、《宋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15卷、《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
此书一卷,七十余条。关于其内容及地位,郭绍虞《宋诗话考》评价极高:“此书虽仍是随笔体裁,但与以前诸家诗话有所不同。一、所论不限于诗,兼及古文、四六,扩大文学批评之范围,为此后《诚斋诗话》诸书之所祖。二、即其言诗不偏于论事,而论辞又不限于摘句,则又为《沧浪诗话》、《对床夜语》诸书之所出,使诗话之作由说部而进入理论批评,则其关系甚巨,正不必以依托病之矣。”
陈氏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故其论诗尊杜甫及黄庭坚,主张学诗者由黄入杜,对黄氏诗法也深信不疑,提出“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字僻毋俗”之说,进一步充实了江西诗论。此书对诗学的贡献还表现在他从本色论出发,主张诗文各自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又以为苏轼以诗为辞,也非本色。此外,书中对诸家诗文的评析也有不少精彩的论述。
《许彦周诗话》(一名《彦周诗话》),北宋许顗撰。《百川学海》本、《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文史类,《千顷堂书目》15卷、《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现存本及诸书志均著录为一卷,焦竑《国史经籍志》作二卷,不知所据为何种版本。全书现存137条,内容大致有评论、考释及记事。许氏自序云:“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这是在欧阳修“集以资闲谈”之后更明确地论述诗话的特性及路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许氏此书“宗元祐之学者,所引述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语,其宗旨可想见也。”又说许“议论多有根柢,品题亦具有别裁,......论其大致,瑕少瑜多,在宋人诗话之中,犹善本也。”
此书在理论上如《四库提要》所云乃宗苏、黄,其论苏轼诗如长江大河,飘沙卷沫,无一点尘滓,颇能体会苏诗特点;论黄诗出人意表,精妙明密,也为有根之论。他评前人诗,也多以苏、黄之语为根据,显示其论诗宗向。许氏在对前代诗的分析方面有一些过人之处,如将元微之《李娃行》、韩退之《华山女》、东坡《芙蓉城》等诗的女性描写做比较分析,指出各诗所写人物风神面目,不可相互移易,说明人物的描写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是为有得之见。另将小说品评之法用之于诗歌鉴赏,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又如书中对一些诗句句法的分析,也时见精微。另外,此书在论诗的范围上较宽,虽仍以唐宋诗为主,但也兼及《诗经》及汉魏六朝诗。但此书也有一些弱项,罗根泽先生谓此书并不能如其自序所说兼具众长,“较重要的不过描写与用事两种”。其考证也多附会,如《四库提要》指出其论李商隐《锦瑟》诗为无稽之谈,而评杜牧《赤壁》亦过于拘泥,不能从诗体特征方面对咏史诗作出正确判断。
《藏海诗话》,北宋吴可撰。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本、《函海》本、《七子诗话》本、《萤雪轩》本、《历代诗话续编》本等。
此书一卷。据郭绍虞氏《宋诗话考》,原书久佚,今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后被收入多种丛书得存。通行本乃《历代诗话续编》本。
此书论诗多宗苏、黄,主张“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在创作理论方面,讲求以意为主,重视气格,对用字、用韵也颇为重视,持论大致不出江西诗论范围。苏轼论诗曾说过“每逢佳处辄参禅”,吴可在这方面的论述更鲜明,也更集中一些,如说:“凡作诗如参禅,须有悟门”,又曾作《学诗诗》,集中阐述“学诗浑似学参禅”,此说虽不出宋人一般习气,但却是其中较多关注诗与禅关系的一个,对其后严羽以禅喻诗有一定的影响。又吴可虽主苏、黄,但认为仍要学诸家之诗,“与诸体俱化,若只守一家,则无变态。”这些看法,虽没有太多的创新意义,但在宋代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中,仍是重要的一环。
《石林诗话》,北宋叶梦得撰。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历代诗话》本、《萤雪轩丛书》本。
此书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文史类、《文献通考·经籍考》文史类、《千顷堂书目》卷15、《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约完成于靖康(1126-1127)年间,传本有一卷本、三卷本两种,据郭绍虞《宋诗话考》,《直斋书录解题》文史类作一卷,至《百川学海》始分作三卷,是南宋时已有一卷、三卷两种刊本。又《文献通考·经籍考》及《浙江通志·经籍志》作二卷,郭绍虞先生觉得不好判别。现通行本《历代诗话》本分上、中、下三卷,90条,另附《拾遗》三则。
叶氏曾依附于蔡京,故前人多指其论诗有党派习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盖梦得出蔡京之门,而其婿章冲则章惇之孙,本为绍述余党,故于公论大明之后,尚阴抑元祐诸人。”所谓抑元祐诸人,即方回《瀛奎律髓》所说(叶氏):“专主半山,而阴抑苏、黄,非正论也。”但叶论诗并非完全一党之私,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云:“至其对元祐诸人,谓为竭力推尊,固不尽合事实,但谓其蓄意阴抑,似亦未然。平心而论,书中论议尚属公允,正不必从党争角度视之。”是为持平之论。
此书内容有评论,有记闻,但以记闻记事为主。其涉及到理论的部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气格与用意,代表了宋代主流派诗论的观点,如书中对欧阳修、杜甫及王安石等人的论述即是如此。二是强调悟入,重视自然造化,如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句为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会,所以高妙,他反对苦思,这种思想与晚明王船山非常接近。三是讨论诗法如用事、练字、属对等内容。《石林诗话》是宋代诗话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郭绍虞先生以为此书与严羽《沧浪诗话》的宗旨颇为相合,如以禅喻诗为严沧浪所自出,又论欧阳修“专以气格为主”一段乃严沧浪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相一致等,郭著对此书与《沧浪诗话》之间之关系还有其他一些论述,可参看。叶氏除《石林诗话》外,尚有题为《避暑录话》(一题《避暑录》)二卷,此书成书约在《石林诗话》之后,内容也较驳杂,但其中也有一些考述诗事的片断,其中论到前代诗作,思想与《石林诗话》相近。可相互参看。
《紫微诗话》(一名《东莱诗话》、《东莱吕紫微诗话》),南宋吕本中撰。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萤雪轩》本、《历代诗话》本。
此书著录于《郡斋读书志》子部杂说类、《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
此书多寡不一,以《百川学海》及《萤雪轩》本为最足本。书分一卷,凡98条。
此书内容兼具诗论、记闻及叙录宋代诗人轶事,而尤以江西诗人为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此书之旨“大致以论诗为主,其学出于黄庭坚”,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则云其“其学源出豫章,而所论不主一家,亦不主一格。”郭绍虞氏《宋诗话考》则从其既主黄庭坚,又推李义山,“西昆西江,其渊源所自与流变所极,正须于此处辨之,是则是书论诗虽谓其专于一家,主于一格可也。”
《童蒙诗训》,南宋吕本中撰。有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本。
是书系出《童蒙训》,《童蒙训》乃吕氏家塾训课之本。吕氏论学祖苏、黄,后苏氏之说不行,吕氏《童蒙训》中论诗之语亦全遭删削,至明代始有人专将被删部分辑起,名《童蒙诗训》,但此书后又亡佚,见著于《箓竹堂书目》及《文渊阁书目》。今人郭绍虞据多种诗话及诗话丛书辑出75条,收在《宋诗话辑佚》一书中。
此书与《紫微诗话》较多记事叙闻相比,多谈诗艺,其论诗祖述黄庭坚,重视熟读与悟入,又在学古的基础上主张出新。由于此书系家塾教本,为发蒙之书,故所论不甚艰深,又较切实,故历来为多种诗话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竹庄诗话》等所称引。如郭辑本中郭先生所拟的一些条目:“学者先读古诗及曹诗”、“李白诗气盖一世”、“前人文章句法”,均可见出此书的特点。
《碧鸡漫志》五卷,南宋王灼撰,有《知不足斋丛书》本、《词话丛编》本、《四库全书》本(一卷)。
是书著录于《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内容大抵详述曲调源流,尤其是综论上古至唐宋声歌的递变发展,历评宋代诸家词风,对许多曲调的缘起沿革予以考订,被称为“宋代第一部有系统的论词专著”(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语)。其书卷一为总论,卷二论唐五代及宋代诸家词作,卷三至卷五大体论词曲之缘起变迁。
《竹坡诗话》(一名《周少隐诗话》、《竹坡老人诗话》),南宋周紫芝撰。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历代诗话》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及《萤雪轩》本。
此书见著于《遂初堂诗话》(作《周少隐诗话》)集部文史类、《宋史·艺文志》集部诗文评类、《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有一卷本、三卷本,但均为80余条。郭绍虞先生以为其不过是卷数分合之异,与内容之完缺无关。
此书内容兼具记事、评论与考证,而以评论的分量为多。其论诗主江西,讲求诗法及煅炼,对黄庭坚所说学古及点化深为护惜,但时有争一字之奇的毛病。其次,周氏论诗也主自然平淡,以绚烂归于平淡为贵,其与宋人普遍喜欢陶诗之平淡、谢灵运诗之自然有一定关系,因与黄庭坚刻意出奇制胜有所不同。但《竹坡诗话》对古今诗人的品评则遭人贬责,郭氏《宋诗话考》指王楙《野客丛谈》、《历代诗话考索》、《秋窗随笔》、《石遗室诗话》等均批评其去取失当,郭更云其“人品既污,识亦随之,固其品评之鲜当矣”。其考证部分也为人诟訾。
《艺苑雌黄》,南宋严有翼撰。有《说郛》本(节本)、《宋诗话辑佚》本。
此书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子部杂家类、《宋史·艺文志》集部文史类、《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存目。
此书原有二十卷,久佚,《说郛》仅录八条,《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作十卷,但内中颇多舛误,《四库总目提要》辨之甚详,郭绍虞先生以为十卷本乃伪作,系明人杂纂而成。郭氏《宋诗话辑佚》从宋人诗话中辑得84条,罗根泽辑得81条。
此书内容如《直斋书录解题》所云:“大抵辨证伪谬,其目子史、传经、诗词、时序、名数、声画、器用、地理、动植、神怪、杂事,卷为二十,条凡四百”,可见此书原本为一部杂家笔记类著作,评诗仅是其中一项内容。今郭氏辑佚本的内容多记诗事,间有评诗析艺及考证一类的条目。从其论诗倾向看,大致仍属江西诗论一派。
《岁寒堂诗话》,南宋张戒撰。有《学海类编》本、《武英殿聚珍版》本、《四库全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今人有陈应鸾《岁寒堂诗话笺注》本,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此书南宋及元诸史志书目均未见著录,自明清始见大量著录,如《澹生堂书目》、《文渊阁书目》、《千顷堂书目》、《读书敏求记》、《孙氏祠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均予著录。
据陈氏《笺注》,是书版本有两大类,一为一卷本,如《学海类编》本,二为二卷本,如《武英殿聚珍版》本、《四库全书》本等。而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是现存本中最全的,《历代诗话续编》本即本此分为上、下两卷。
此书是南宋初一部较重要的诗话,与宋代一般诗话多叙诗及诗人故实或记轶闻不同,此书评论的文字较多,因而是宋诗话中理论性较强的一种。通行本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多涉理论,兼评历代诗人诗作;下卷则集中论杜诗。张氏论诗,主言志为本,重风雅之婉约含蓄之旨,不喜苏、黄豪劲奇崛的诗风,他说:“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张氏诗说,表现出南宋诗学由初年的多宗江西诗派到追随陆、杨之变体的前奏。此外,书的上卷还将历代诗人分为五等,这一做法,既是钟嵘《诗品》的后续,也对严羽以下迄至明清分等论人及诗源辨体的做法有影响。关于是书的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通论古今诗人,由宋苏轼、黄庭坚上溯汉、魏、《风》、《骚》,分为五等。大旨遵李、杜而推陶、阮,始明言志之意,而终之以无邪之旨,可谓不诡乎正者。”又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吾于宋人诗话,严羽之外,只服张戒《岁寒堂诗话》为中的。”。张宗泰《鲁岩所学集》卷十四《跋张戒岁寒堂诗话》认为此书之“持论,”远出诸家评诗者之上“。林昌彝《海天琴思录》亦云:“宋人诗话以《岁寒堂》为较胜”(转引自郭绍虞《宋诗话考》)。
《唐诗纪事》,南宋计有功撰。有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王仲镛校笺本(巴蜀书社1989)、上海古籍(1987)、中华书局(1965)排印本。
是书始刻于南宋初年,见著于多种地方文献及私家书志(见郭绍虞《宋诗话考》),《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集部诗文评类。
是书收录唐初至唐末1150位诗人部分诗作,依时代先后编次,又自撰诗本事及评语,兼及诗人谱系,故此书内容丰富,既是唐诗选本,又兼具文学批评,并为后世纪事一类著作开山。此书初刻本王禧序云:“世之君子欲观唐三百年文章人物风俗之隆污邪正,则是书不为无助。”(转引自郭绍虞《宋诗话考》)又孔天胤序称:“夫谓诗为事,以史为诗,其义怃哉!然自性情之说拘,而狂简或遂略于事,则犹不穷水木,而徒迷骛乎津涉,蔽亏乎林丛,其于流鬯盖已疏矣。故孔父言知,在乎格物;孟子诵诗,必论其世。”郭绍虞先生谓“由其采撷之富,搜辑之勤,网罗散佚,足资研究,正如《提要》所谓’张为《主客图》独籍此编以见梗概‘,则其功亦不可没也。上引三则指出此书之史料价值,除此之外,此书在理论方面也有贡献,如书中多摘前人评诗之语,虽仅只言片语,但一可作校勘之用,二来自身也是批评史料,足资借镜。
《韵语阳秋》(一名《葛立方诗话》、《葛常之诗话》),南宋葛立方撰。有《学海类编》本、《历代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宋刻本等。
此书见著于《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二十卷,成书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系葛氏晚年之作。《韵语阳秋》为其初名,自序云:“昔晋人褚裒为皮里阳秋,言口绝臧否,而心存泾渭。”此书体分二十卷,每卷内容有较明显的区别,一、二卷总论诗法诗格;三、四卷记诗本事;五、六卷重考证;七、八、九卷记史事;十、十一、十二分论亲情、仕宦、生死;十三卷论地理;十四卷论书画;十五卷论歌乐;十六卷述花木鸟鱼;十七卷记医卜杂技;十八卷论识鉴;十九卷记岁时、风俗、饮食、妇女;二十卷记诗人遗事。内容虽多,但分类大体清晰,便于读者翻览。
是书有关文学批评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前十卷,其主要理论包括对诗人德行修养的重视,认为人品决定文品;又强调诗人应以创新为务;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葛立方也有较独到的认识。此外,在历代诗人中,葛氏最喜杜甫与陶渊明,对二人诗作有较集中的论述。其他各卷虽旁及其他内容,但也多是与诗有关者,如卷十六述诗中所涉花木鸟鱼,多引历代花木鱼虫之诗及诗人评语,有些更涉及诗人创作心理,如云:“人之悲喜,虽本于心,然亦生于境。心无系累,则对境不变,悲喜何从而入乎?渊明见林木交阴,禽鸟变声,则欢然有喜,人以为达道。余谓尚未免著于境者。”接着历举欧阳永叔两篇《啼鸟》诗所表达之不同情感,说明“心中有中外枯菀之不同,则对境之际,悲喜随之尔。啼鸟之声,夫岂有二哉?”此说论创作心理,精密入微,超越前人,也是重要的批评史料。
《老学庵诗话》,南宋陆游撰。《萤雪轩丛书》本。
此书系由日人近藤元粹于日本明治25年(1891)所辑中国历代诗话丛书《萤雪轩丛书》时所辑,系由前此日本人黑琦璞斋、饭村岳麓从《老学庵笔记》中辑出的《放翁诗话》又加以补充而成的。陆氏《老学庵笔记》在《宋史·艺文志》中著录于史类传记类,《四库全书总目》收在子部杂家类。今排印本有中华书局1979年本,有校点,收在《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
此书多记录宋代文坛掌故及陆氏论诗之语。陆氏论诗,重气格,主自然,对江西诗所倡导的“无一字无来处”的诗法予以修正。他以为诗人可以征引变换前人诗句,但要以气格为主,如袭用前人诗句,能够以气格胜,便无须避,但如仅在文字上因袭,则指为恶诗。如其评唐宋诗人之咏蝉,从白乐天、晏元献直至王荆公,他以为是愈引愈工。故云:“气格乃过本句,不谓之剽可也”。这就较之江西诗人只讲来处,而不问气格要好得多。又其论诗,颇重事理、义理,对诗中所涉地理、人文甚至是生活琐事,均讲求合乎实际,反映出宋人论诗的学理倾向。
《诚斋诗话》,南宋杨万里撰。《四库全书》本、《萤雪轩》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是书原附《诚斋集》,但也有单行之本,见著于《千顷堂书目》、《铁琴铜剑楼书目》、《四库全书总目》,《宋诗纪事》卷45也曾言及《诚斋诗话》。
据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此书约成书于作者晚年。
是书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此编题曰诗话,而论文之语乃多于诗。”从其论诗之语看,表现出因袭与自创并存的情形,一方面他重师心与自得,一方面仍多沿袭江西诗说,如对黄庭坚的夺胎换骨及“活法”均有较多的文字论述,表现出诗学观念过渡时期的特征。其诗论虽仍不脱江西影响,但由于杨氏乃一成功的诗人,故论诗颇中肯綮,《四库提要》云:“万里本以诗名,故所论往往中理。”是为有得之言。《诚斋诗话》中较引人注目的是它对四六文有较集中的论述,宋人本有专门的论四六文的著作,如王銍的《四六话》、不著撰人之《四六谈麈》(《直斋书录解题》及《四库总目提要》以为乃谢伋撰)等。而在一般的诗话中也时见论及四六文的,但象《诚斋诗话》这样集中谈论四六文的在一般诗话中也还是较为少见的。
《全唐诗话》,旧题南宋尤袤撰。有《津逮秘书》本、《历代诗话》本。
是书作者旧题曰尤袤,书前并有托名遂初堂的序文,详述其书成之状。但今人皆以为其误,但作者谓谁,诸家所说不同。《四库总目存目提要》指其为贾似道作,且假手廖莹中之笔,后人改题袤名,今人郭绍虞先生支持此说。而丁福保则考证为尤袤之孙尤焴撰。
是书的内容与《唐诗纪事》颇有相同,故有人指其乃后人从中刺取影射,其卷数也颇为淆乱,有二卷、三卷、五卷、六卷、十卷诸本。体例系以人为纲,以时为序,多记传闻轶事,或评析诗句,虽不无参考价值,但在编排上难如人意,如书中诸诗人颇多相重者,《历代诗话》本卷二、卷三白居易条两见,而李、杜大家则未有条目。故虽据《唐诗纪事》,但增删也似无根据。
《后村诗话》,南宋刘克庄撰。《后村大全集》本、《适园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王秀梅点校本。
见著于《千顷堂书目》、《读书敏求记》、《四库全书总目》等。
《后村诗话》包括前集二卷、后集二卷、续集四卷、新集六卷,共14卷近600条。其中前集二卷有单行本,余则收入《后村大全集》中。《后村诗话》的写作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据刘氏自跋,前、后集为其六十至七十岁时(约1247-1257)作,续集作于八十岁(1266),新集则作于八十二岁(1268)。
此书的内容,前、后、续集综论汉魏至宋历代诗,而以唐宋诗为多,新集则集中论唐诗,体例以摘句录篇品第为主,兼记史实,间或考证。其摘录前人诗作甚广,所载宋代诸诗,在诗人别集中失收的,幸赖此书得以保全。
此书在理论上以儒家传统诗说为依归,主张温厚含蓄,以《诗》、《骚》及建安、黄初诗为典范,不喜六朝诗。唐人中推重陈子昂、李白、杜甫,宋人中以梅尧臣为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论诗则其有条理,......大旨皆精核,固迥在南宋诸家诗话上也”,刘氏论诗不拘于宗派门户,评诗多就诗论诗,虽无鲜明的诗论主张和创新体系,但所作评语均较公允,故其人虽属江湖中人,但并未全以晚唐诗人为宗。张宏生先生在其《江湖诗派研究》中对刘克庄从晚唐、四灵入又能跳出晚唐体,反江西诗派又能汲取江西诗的长处,做了精采的论述(详参张著第一章及第七章,中华书局1995年版),恰好说明刘克庄是一个善于综合,不拘一格的理论家。郭绍虞《宋诗话考》云:“沧浪之长在识,后村之长在学。重在识,故锋芒毕露而或失之偏;重在学,则不拘一格,而转若无所见其长。《后村诗话》之不及《沧浪诗话》者在此。然而网罗众作,见取材之博,评衡惬当,见学力之精,......则又《后村诗话》之长,而为《沧浪诗话》所不能及者。”
《后村诗话》外,刘克庄还有《江西诗派小序》一卷,此序原附于《后村先生大全集》95卷中,清人鲍廷博编《知不足斋丛书》,将之附在张泰来《江西诗派宗社图录》后,丁氏据之收入《历代诗话续编》。
《竹庄诗话》,南宋何汶编,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点校本。
见著于《宋史·艺文志》、《读书敏求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是书二十四卷,原不署撰者,钱曾《读书敏求记》作竹庄居士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宋史·艺文志》“何溪文《竹庄诗话》二十七卷”,著为何溪文撰。近人郭绍虞《宋诗话考》则据元方回《桐江集》卷七《竹庄备全诗话考》,考订其作者当为何汶,成书于宁宗朝,亦非如《提要》所云成书于宋末。
是书虽题曰诗话,但内容却既有诗话,也有诗选。其中卷一《讲论》、《品题》两节系诗话。而卷二至卷十,则为汉魏以迄唐宋诗选四百零三首,选诗的部分于朝代、作家或作品前面亦选附若干诗话。卷十一至卷二十为杂编,以题材或诗风分类选编不同时代诗作,作品前亦时附有诗话。卷二十一、二十二乃分“方外”、“空门”、“闺秀”三类选诗。最后两卷则选摘警句。此书的体例实为元人方回《瀛奎律髓》的雏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名为诗评,实为总集,使观者即其所评与原诗互相考证,可以见作者之意旨,并可以见论者之是非。”所说合乎实际。另外,此书征引宋人诸本诗话,有些今已亡佚,故又有校勘之用,《四库总目提要》言之甚详。
《对床夜语》(一作《对床夜话》),南宋范晞文撰。有《学海类编》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萤雪轩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是书见著于《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万卷精华楼藏书记》等。
书前有冯去非序,称范于景定三年(1262)赠此书于他,则知书成于此前。《万卷精华楼题跋》云范氏:“非如江湖诗人仅以风雅自命而已。所著《夜话》一编,词约理胜,得说诗之旨。”此书在内容上非如前此诗话那样杂驳,全书五卷,大体以时为序,摘句论诗,是较纯粹的诗论著作。范活动于南宋末年,但并不入江湖、四灵窠臼,非惟如此,范氏对四灵及晚唐体颇多批评,指其“尖纤浅易”、“万喙一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当南宋季年诗道陵夷之日,独能排习尚之乖。......于诗学多所发明。”总体而言,他的思想与严羽较为接近,推尊《诗》、《骚》、汉魏古诗及李杜,以忧深思远,浑朴含蓄为宗,反对江湖及四灵诗人诗境仄逼,诗风纤弱的毛病,欲以《诗》、《骚》、汉魏古诗及李杜二家为典范。此外,与严羽一样,范氏也强调诗人立志要高,作诗要有领悟。范氏在指斥四灵、晚唐体的同时,对此派人物也并非完全抹杀,如他还说到“七言......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许浑的价值也所认识。还有,在论诗体大旨的同时,他也注意诗文的法度及技法,书中广泛地讨论了联句、生字、比字、体制、用韵、用奇、情景、虚实等字法句法问题,反映出时代风尚的影响。
《词源》二卷,南宋张炎撰。有《词话丛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夏承焘《词源注》本(与蔡嵩云注沈义父《乐府指迷笺释》本合刊)。
是书上卷论音乐,下卷论创作。有《音谱》、《拍眼》、《制曲》、《句法》、《字面》、《虚词》、《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离情》、《全曲》、《杂论》等目。夏本只录下卷,并删去首列《音谱》、《拍眼》两条。
《乐府指迷》一卷,南宋沈义父撰。有《花草粹编》本、《词话丛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蔡嵩云注本。
此书内容较偏重理论及讨论用字用句曲调等技法之得失,条目有《论作词之法》、《作词当以清真为主》、《康柳词得失》、《姜词得失》、《吴词得失》、《施词得失》、《孙词得失》、《论起句》、《论过处》、《论结句》、《论咏物用事》、《要求字面当看唐诗》、《咏物不可直说》等。此书与王灼《碧鸡漫志》、张炎《词源》一起被称为宋代论词三大著作。
以上是宋代诗话、词话中较有影响的几种,此外,宋人尚编有几种诗话总集,今人也有一些对宋诗话的整理辑佚,下面将这些重要的宋诗话总集予以绍介。
《诗话总龟》(原名《诗总》),旧题宋阮阅编。有月窗道人刊本、四部丛刊本(据月窗道人本影印)、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等。
是书著录于《遂初堂书目》、《天禄琳琅书目》、《也是园书目》、《万卷堂书目》、《澹生堂书目》等。
此书广搜宋人诗话及小说笔记,并创为分门别类的方法,故材料虽庞杂,但按门类索取,颇合读者需要。其自序云:“余昔与士大夫游,闻古今诗句,脍炙人口,多未见全本及谁氏所作也。宣和癸卯(1123)春,来官郴江,因取所藏诸家小史、别传、杂记、野录读之,遂尽见前所未见者。至癸卯秋,得一千四百余事,共二千四百余诗,分四十六门而类之,......以便观阅,故名《诗总》。”在阮阅编《诗总》之前,已有如《古今诗话》一类的总集,但前此的诗话总集,虽广搜前人或时人诗话,但一来不注出处,二来未能以类相从,故而读者不便,且不利于喜欢獭祭的宋代文人炫博学问,故阮氏此书一出,便以钞本的形式在文人中流传。据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此书约在绍兴年间有了刻本,并易名为《诗话总龟》。此书的版本及著者情形非常复杂,早期的版本为十卷本,后来相继出现过几种本子,一是保存原阮著十卷之卷,又补后集五十卷;二是增补原书,变十卷为四十八卷,仍题阮阅撰;这两种本子的增补部分的编者不知何人。宋末元初另有七十卷本,明代有前集四十八卷,后集五十卷的刻本,也有前、后集均为五十卷的刻本。今传本为嘉靖年间明宗室月窗道人刊刻的前集四十八卷,后集五十卷的本子,其余的本子均未流传下来。今传月窗道人的本子,前集四十八卷,当为原书之旧,而后集五十卷,“基本上是《苕溪渔隐丛话》、《巩溪诗话》、《韵语阳秋》三书的杂凑”(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周本淳前言)。
此书的价值在于其搜集了丰富的诗学资料,仅前集就引书近一百种,《天禄琳琅书目》称其“在诗话中荟萃最为繁富”,诚非虚言,其有用的部分,一则在于占全书大半篇幅的诗话或与诗话相关的材料,二则在于书中收录了不少前人诗句,可补别集之阙。而其分类编辑的体例,为研究相关诗题,提供了方便。此体例一出,即广受欢迎,其后方回作《瀛奎律髓》,也仿阮著,对历代诗作也分门别类,可见出其影响。
《苕溪渔隐丛话》,南宋胡仔编撰。有海山仙馆本、四部备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廖德明标点本。
是书见著于《遂初堂书目》文史类、《直斋书录解题》文史类、《千顷堂书目》15卷(分载《苕溪诗话》及《渔隐诗话》两种)、《四库全书总目》、《万卷精华楼藏书记》等。
是书一百卷,分前、后两集。前集六十卷,撰成于绍兴18年(1148),后集四十卷,撰成于乾道3年(1167)。据其自序,此书的编纂乃有意继阮阅《诗总》之后,“凡《诗总》所有,此不复纂集,庶免重复。”在体例上,此书以人为纲,以时为序,与《诗总》以诗题分类的做法不同。此外,是书与《诗总》以资料丰富,网罗诗话乃至小说杂史笔记诸类群书不同,而是在理论及考证方面胜于《诗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备矣。然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率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严谨。阅书分类编辑,多立名目;此则唯以作者时代为先后,能成家者列其名,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晰。阅书惟采摭旧文,无所考证;此则多附辩证之语,尤足以资参订。故阅书不甚见重于世,而此书则诸家援据多所取资焉。”《提要》所说,大抵将二书短长做了详明的论述。
与《诗话总龟》仅录前人诗话而缺少个人论断不同,《苕溪渔隐丛话》通过“苕溪渔隐曰”的形式,发表作者对诗的意见,所以在文学理论的建树方面,《苕溪渔隐丛话》的价值要高于《诗话总龟》。郭绍虞先生在《宋诗话考》中说:“阮书仅有排比之劳,胡著则有撰著之功,难易迥殊,效用亦大有径庭。”胡氏的论诗主张,与江西诗论颇有合处。如其推重杜诗,“师少陵而友江西”,对“开元之李杜,元祐之苏黄”津津乐道,表现出他的好尚。而其他如主张诗要“创新”,要有“意趣”,重视用典等,均可见出黄庭坚诗论的痕迹。此外,胡仔的诗学研究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性,与一般诗话多记故实,叙轶闻不同,他论诗喜将同类之诗或同种题材之诗放在一起比勘,如咏花诗、题画诗、析柳曲等,这一做法,或受《诗话总龟》以类相从编辑诗话著作的启示,但胡氏的贡献在于他不仅将相类的诗放在一起,而且还进行了比照说明,这在文学研究方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书在考证的方面也广受行家好评,如周伟濂指出其考证《江南逢李龟年》非为杜甫所作,既系首次指出此诗作者真伪问题,也同时受到古今学者赞同(参考《中国诗话辞典》第303页,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诗人玉屑》,南宋魏庆之编。有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本、古松堂重刻宋本、日本宽永十六年刻本、中华书局1961年校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重印)等。
是书见著于《千顷堂书目》、《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丁氏善本室藏书志、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四库全书总目》、《万卷精华楼藏书记》等。
是书版本有两个系统,一是二十卷本,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本、古松堂重刻宋本均为二十卷;日本宽永刻本有二十一卷,此书经王国维1911年以宋本校雠,比宋本多《中兴词话》一目,是现存最完整的版本,中华书局校印本即是这一系统的本子。
此书辑录自梁钟嵘《诗品》以来一百五十余家尤其是宋人诗话短札,以门目分类的形式编排,采摭甚广;其评论的对象,起自《诗》、《骚》,迄南宋诗,时间跨度也很长。其内容安排,大致一、二卷分论“诗辨”、“诗法”、“诗评”、“诗体”等;三至七卷论“句法”、“口诀”、“命意”、“造语”、“下字”、“用事”、“压韵”、“属对”等名目;八、九卷谈“锻炼”、“沿袭”、“点化”、“托物”、“讽兴”、“规戒”等技法;十卷论风格;十一卷论诗病;十二卷以后评论历代诗人诗作。此书由于是一部总集类的诗话著作,内容均为辑录前人之作,故其中的论旨时有抵牾之处。但此书最富特色的是它所辑录的论诗之语,不求全篇,只求精核,故短札谈片,时见精妙。
宋人三部著名的诗话总集,在时间断限及内容编排上,互为补充,相互参看,可成全璧。旧时文人对三部总集的看法略有轩轾,《玉屑》黄升序云:“《总龟》最为疏驳,其可取者惟《苕溪丛话》,然贪多务得,不泛则冗;求其有益于诗者,如披沙简金,闷闷而后得之,故观者或不能终卷。”评价最高者为《诗人玉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有类似看法,但较之黄升,稍显公允:“宋人喜为诗话,裒集成编者至多。传于今者,惟阮阅《诗话总龟》、蔡正孙《诗林广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及庆之是编,卷帙为富。然《总龟》芜杂,《广记》挂漏,均不及胡、魏两家之书。......二书相辅,宋人论诗之概,亦略具矣。”三部总集,从时间断限上看,《诗总》多录元祐前材料,《苕溪渔隐丛话》则补录了元祐苏黄等人的诗话文献,二书主要内容在北宋诗话的部分,《诗人玉屑》所取虽不限于南宋,但收录的诗话中南宋的部分却占了相当的分量。故而学者多以为三部总集在手,两宋诗话之大概已可领略八、九分了。
《吟窗杂录》五十卷,旧题陈应行编。有明嘉靖刻宋刊本、明抄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版)。
此书收录历代诗格类著作二十五种,以唐诗格为主,兼有题梅尧臣等宋人诗格类著作。此外,另有《历代吟谱》及不著撰者的门类凡三十九类。《四库全书》列此书入存目,其提要云:“前列诸家诗话,惟钟嵘《诗品》为有据,而删削失真。其余如李峤、王昌龄、皎然、齐己、白居易、李商隐诸家之书,率出依托,鄙倍如出一手。而开卷魏文帝《诗格》本卷,乃盛论律诗,所引皆门朝以后之句,尢不足排斥,可谓心劳日拙者矣。”此说确指出其书弊端,但若撇开其作者真伪不论,其集录诸多诗格类著作,既有保全文献之功,又可资文字校勘,并非一无是处。
《萤雪轩丛书》,日人近藤元粹编,日本明治年间嵩山堂刊本。
是书收录自梁钟嵘《诗品》至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历代中国诗话58种(其中有署名同人所辑者三种),其中收录最多的是宋、明诗话,少量的唐、元、清人诗话。据该书自序:“故平生浏览之际,其适我好者往往净写抄录,编纂之,以便于披阅。而其系诗话者,殆一百种,命曰’萤雪轩丛书‘”,但现存书中未足一百种,不知何故。除收录诗话成书外,编者还对一些诗话做了整理辑录,如在日人黑琦璞斋、饭村岳麓所辑《放翁诗话》的基础上,又补辑成《老学庵诗话》,在中国流传甚广。又自欧阳修《试笔》、《归田录》二集中辑出论诗之语19条,作为附录附在《六一诗话》后。又从《志林》中辑出一卷,附在《东坡诗话》后,题为《东坡诗话补遗》;从苏集中辑出三卷论诗文之语,成《苏诗纪事》等,均有功于学界。但对有些知名诗话如杨慎《谭苑醍醐》等则注云“厥名”,显其不足。
附《萤雪轩丛书》书目:
卷一:《二十四诗品》、《诗式》、《六一诗话》、《同附录》、《温公诗话》、《沧浪诗话》、《对床夜语》
卷二:《诗品》、《中山诗话》、《后山诗话》、《藏海诗话》、《文录》、《归田诗话》
卷三:《巩溪诗话》、《临汉隐居诗话》、《秋星阁诗话》、《二老堂诗话》、《艺苑雌黄》、《谭苑醍醐》、《竹林诗评》、《谢氏诗源》
卷四:《许彦周诗话》、《竹坡诗话》、《履斋诗说》、《白石道人诗说》、《滹南诗话》、《沧浪诗话纠谬》
卷五:《老学庵诗话》、《石林诗话》、《珊瑚钩诗话》、《南濠诗话》
卷六:《紫微诗话》、《庚溪诗话》、《山房随笔》、《麓堂诗话》、《漫叟诗话》、《金玉诗话》、《徐而庵诗话》
卷七:《东坡诗话》、《东坡诗话补遗》、《苏诗纪事》、《吴礼部诗话》
卷八:《诗病五事》、《杜诗笺》、《诚斋诗话》、《弁阳诗话》、《谈艺录》、《艺圃撷余》、《榕城诗话》
卷九:《侯靖诗话》、《冷斋夜话》、《岁寒堂诗话》、《西清诗话》
卷十:《存余堂诗话》、《夷白斋诗话》、《挥麈诗话》、《寄园诗话》、《说诗晬语》
(二)、诗话、词话整理文献
《宋诗话辑佚》,近人郭绍虞撰。中华书局排印本。
宋诗话是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宋代已成书的诗话专书有78种,《中国丛书综录》著录有82种。据今人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版),宋代诗话著作现存全本有42种,部分流传,或本无其书而由他人纂辑成之者有46种,有其名而无其书,或知其目而佚其文,又或有佚文而未及辑者有51种,再加上其中附及的数种,总数约有一百七十余种。对宋诗话的辑佚自宋人开始便已有之,近人中罗根泽先生、郭绍虞先生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钩沉索隐,在宋诗话的整理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罗著辑佚本《两宋诗话辑校》较稀见,所著《两宋诗话年代存佚残辑表》及《两宋诗话辑佚叙录》收录在自著《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三册中。而郭著则流传较广。
此书分上、下两册,初版未见,今据1980年9月中华书局重印本予以说明。此书补辑整理宋人诗话残篇34种,增订本又调整增加两种为36种。其主要的工作如自序所说,一为补辑,二为全辑。其中上卷为补辑者,下卷为全辑者,但也有兼具补辑全辑二便者,如《蔡宽夫诗话》。另有附辑一例,系笔记一类著作,非为纯粹论诗之著,但因明人已有辑本,且附列于诗话类中,故郭著将新补辑的文字集中作附辑处理,列于篇后。此书前有郭序,对该书纂辑的情况及诗话的渊源流别及体性进行了精彩的说明。全书的体例以诗人及其诗作为纲,分条编目,便于参览。又对收录的各本诗话作了校记,纠正了不少错误。此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受到今人的重视。另郭著有《宋诗话考》,可与此书相参看。
《中国历代诗话选》,今人王大鹏等主编。岳麓书社1985年版。
是书虽题为《中国历代诗话选》,五分之四以上的内容则为宋金元诗话。该书分四卷、上下两册,上册第一卷为南北朝至唐五代(35家),第二卷为北宋(91家),下册第三卷为南宋(116家),第四卷为金元(25家)。全书共1106页近四十万字。其体例大约是以时代为序,以书名为目次,每卷书名下有解题,列该书作者小传、版本及该书的文学思想。解题之下为文选,该书选文多为节选,无注。此书的文献来源,除诗话外,还包括了诗格、笔记、野史、小说等其他文献中保存的诗话材料。此书在八十年代中期是一部水平较高的收罗广泛、选录精审、且校对严谨的诗话类著作,有比较大的影响。
《宋诗话全编》,今人吴文治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是书规模庞大,有十二巨册,收录宋诗话近六百家,近七百余万字。此书除辑录现存诗话一百七十余种外,又新辑近四百家原先无诗话传世的辑本,而原一百七十余种传世诗话,又新补充了一些散见的诗话,使之更为充实。
新辑录的诗话,来源于各类诗文集、笔记、史书、类书,诸书中有论诗之语的,一并摘出辑入,并注明出处及版本。在编排上,以人立目,原先有诗话成书的,将成书列前,补辑者附后。每位诗话作者名下列作者小传,便于读者阅读。
《词话丛编》,近人唐圭璋编。中华书局排印本。
是书原编于1934年,名《词话丛编》,辑录历代词话60种,线装二十四册,印行二百部。其后唐先生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多次修订,篇幅增加到85种,付中华书局印行,但由于“文革”担搁近二十年,至八十年代初始得面世。是书所收范围,始于北宋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终于近代陈匪石《声执》,历代重要词话均罗列其中。据书前例言,是书所收,大抵以言本事、评艺文为主。若词律、词谱、词韵诸书,以及研讨词乐之书,概不列入。又非专论词者,亦不录入。
《词籍序跋萃编》,今人施蛰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此书共十卷,收录卷一唐五代词别集序跋、卷二宋词别集序跋(一)、卷三宋词别集序跋(二)、卷四宋词别集序跋(三)、卷五辽金元词别集序跋(附高丽)、卷六明词别集序跋、卷七清词别集序跋、卷八总集选集序跋(一)、卷九总集选集序跋(二)、卷十词话词谱词律及其他序跋。是书所收序跋的作者少量为元人所作,多数为明末至近代词家或目录学家所撰。虽则其作者多属晚近,但其中有些材料则取资较早,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金元时期诗话
《滹南诗话》,金王若虚撰。有《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四部丛刊》本、《历代诗话续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霍松林校点本。
是书原无单行本,王氏《滹南遗老集》四十五卷中有三卷是诗话,共九十条,单行本的《滹南诗话》即由《滹南遗老集》中辑出。此书内容多为评论,对象以唐宋诗为主,其中卷一所论多为唐诗,后两卷则多为宋诗。关于此书的论诗倾向,《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说:“其论文宗苏轼,而不甚取韩愈;论诗宗杜甫,而不甚取黄庭坚。盖主于浩浩直达,而不尚劖刻锻炼也。”故其书中对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颇多非议,反映了金代诗人对宋诗的反省。
《瀛奎律髓》,元方回撰。有清嘉庆侯官李氏校刻本、扫叶山房本、中国书店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李庆甲汇评本。
是书见著于《天禄琳琅书目》、《万卷精华楼藏书记》等多种书目。
是书约成书于至元二十年,体例乃合选诗评诗为一,其中评论的部分可作诗话看。其书共选唐宋两代作家385家,诗三千余首,编排按题材分为49类,每类又按时间为序。其自序云:“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所选,诗格也。所述,诗话也。”几句概括了其选诗论诗之主旨。一者认为律诗为诗之精者,故此书专选律诗;所选之诗,代表了方氏所推尊之律诗的标准;而述评的部分,则为诗话。故此书体现了选、评结合的特征。方氏论诗尊崇杜甫、黄庭坚及江西诗,曾创“一祖三宗”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排西昆而主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为江西诗派张目。在理论上方氏倡导格高,重视用意,推崇瘦硬、粗豪的风格,对诗法讲求炼字,多讲诗眼,这一系列的主张,实为江西诗法的总结。与此相应,方氏论诗不喜宋季江湖、四灵等晚唐体,认为其格卑调弱,属“小结裹”。
《修辞鉴衡》,元王构编。有《指海》本、《文学津梁》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见著于《千顷堂书目》文史类、《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等。
是书属诗文评汇编,所录均为宋人论诗析文之语,惟最后结语系王构所撰。全书共二卷,上卷论诗,下卷论文。其中上卷百余条,系由近三十种宋人诗话、笔记中辑出,并逐条注明出处。其中有的如《诗宪》、《蒲氏漫斋录》等已失传;有些有辑本的如所引《童蒙诗训》中的31条,今本也不存;其他引自宋人诗话中的条目还有一些今仅存辑佚本的,可据以校勘文字错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此书虽摘引前人诗文评论,但较之《诗话总龟》,胜出不少。
《诗法家数》(一名《杨仲弘诗法》),旧题元杨载撰。有《格致丛书》本、《诗学指南》本、《历代诗话》本等。
是书一卷,有序论、诗学正源、作诗准绳、律诗要法、古诗要法、绝句及篇末总论等几个部分。是书似为初学者所作,其中如论赋比兴,诗有十戒,语贵含蓄等,均为说诗者所常言。故《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论多庸肤,例尤猥杂”,并疑为“坊贾依托”,甚有道理。张伯伟《元代诗学伪书考》(刊《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也认此书为“他人之杂纂伪托”。清顾龙振辑《诗学指南》,将《诗法家数》序论部分题作《诗法家数》,而将“诗学正源”以下部分另题作《诗学正源》,一书分为二种,导致此后一些书目著录错误(参考《中国诗话辞典》母庚才文)。
(四)、宋金元诗话词话要目
《梅氏诗评》一卷,北宋梅尧臣撰,格致丛书本。
《续金针诗格》一卷,北宋梅尧臣撰,格致丛书本。
《中山诗话》(一名《刘贡父诗话》)一卷,北宋刘攽撰,《历代诗话》本。
《东坡诗话》一卷,旧题北宋苏轼撰,《说郛》本。
《东坡诗话补遗》(辑本)一卷,北宋苏轼撰,日人近藤元粹辑,《萤雪堂丛书》本,日本明治25年至29年嵩山堂刊。
《诗病五事》,北宋苏辙撰,《栾城集》本、《说郛》本。
《黄山谷诗话》(辑本),北宋黄庭坚撰,《宋诗话全编》本。
《秦少游诗话》(辑本),北宋秦观撰,《宋诗话全编》本。
《侯鲭诗话》(辑本)一卷,北宋赵令畤撰。《萤雪轩丛书》本。
《唐宋名贤诗话》(辑本)一卷,撰者不详,原书已佚。郭绍虞认为此书为宋代汇辑诗话之最早者。《宋诗话辑佚》本。
《陈辅之诗话》(辑本),北宋陈辅撰,《宋诗话辑佚》本。
《潜溪诗眼》(辑本),北宋范温撰,《宋诗话辑佚》本。
《蔡宽夫诗话》三卷(辑本),北宋蔡居厚撰,《宋诗话辑佚》本。
《李希声诗话》一卷(辑本),北宋李錞撰,《宋诗话辑佚》本。
《潘子真诗话》(辑本),北宋潘淳撰,《宋诗话辑佚》本。
《洪驹父诗话》(辑本),北宋洪刍撰,《宋诗话辑佚》本。
《优古堂诗话》一卷,北宋吴幵撰,《四库全书》本。
《王直方诗话》三卷(辑本),北宋王直方撰,《宋诗话辑佚》本。
《西清诗话》三卷(辑本),北宋蔡絛撰,《宋诗话辑佚》本。
《漫叟诗话》一卷(辑本),不知撰者,《宋诗话辑佚》本及《宋诗话全编》本。
《古今诗话》七十卷(辑本),北宋李颀撰,《宋诗话辑佚》本。
《珊瑚钩诗话》,北宋张表臣撰,《百川学海》(二卷)本、《历代诗话》(三卷)本、《四库全书》(三卷)本。
《汉皋诗话》(辑本),张姓作者撰,不知卷数,《宋诗话辑佚》本。
《三莲诗话》(辑本),北宋逢原撰,《宋诗话辑佚》本。
《风月堂诗话》二卷,南宋朱弁撰,《四库全书》本。
《观林诗话》一卷,南宋吴聿撰,《四库全书》本。
《巩溪诗话》十卷,南宋黄彻撰,《历代诗话续编》本。
《环溪诗话》三卷,南宋吴沆撰,《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1981年校点本。
《艇斋诗话》一卷,南宋曾季狸撰,《历代诗话续编》本。
《桐江诗话》(辑本),不知撰者及卷数,《宋诗话辑佚》本。
《庚溪诗话》二卷,南宋陈岩肖撰,《历代诗话续编》本。
《休斋诗话》(辑本),南宋陈知柔撰,《宋诗话辑佚》本。
《诗论》一卷,南宋释普闻撰,《说郛》本。
《诗说隽永》,不知撰者及卷数,《宋诗话辑佚》本。
《二老堂诗话》一卷,南宋周必大撰,《历代诗话》本。
《诗学规范》五卷,南宋张镃撰,《仕学规范》本。
《敖器之诗话》(一名《臞翁诗评》),南宋敖陶孙撰,汲古阁《南宋六十家集·臞翁诗集》本。
《白石道人诗说》(又名《白石诗说》、《姜氏诗说》)一卷,南宋姜夔撰,《历代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校点本(与《六一诗话》、《滹南诗话》合刊)。
《草堂诗话》二卷,南宋蔡梦弼编,《历代诗话续编》本。
《履斋诗说》一卷,南宋孙奕撰,[日]近藤元粹辑,《萤雪轩丛书》本。
《娱书堂诗话》(又名《赵威伯诗余话》、《赵威伯诗话》)一卷(或作二卷、十卷),南宋赵与虤撰,《历代诗话续编》本。
《沧浪诗话》五卷,南宋严羽撰,人民文学出版社郭绍虞校释本。
《玉林诗话》(辑本),南宋黄升撰,《宋诗话辑佚》本。
《吴氏诗话》二卷,南宋吴子良撰,《学海类编》本。
《弁阳诗话》一卷,南宋周密撰,《四库全书》本。
《诗林广记》前集十卷、后集十卷,南宋蔡正孙编,中华书局1981年常振国、降云点校本。
《谢枋得诗话》(辑本,原名《谢叠山诗话》),原书久佚,《诗林广记》录存26条,今本有《宋诗话全编》本。
《李君翁诗话》(辑本),原书佚,不知撰者及卷数,有《宋诗话辑佚》本。
《雪溪诗话》(辑本),原书佚,不知撰者及卷数,有《宋诗话辑佚》本。
《诗谈》,原书佚,不知撰者及卷数,辑本见《宋诗话全编》第十册《阙名〈诗谈〉》。
《谢氏诗源》,原书佚,不知撰者及卷数,《说郛》(宛委山堂本)正集卷80录十七条,《中国历代诗话选》(王大鹏编选,岳麓书社1985年版)录三条。
《迂斋诗话》,原书佚,不知撰者及卷数,《说郛》(宛委山堂本)正集卷81录五条,《中国历代诗话选》(王大鹏编选,岳麓书社1985年版)录三条。
《师氏诗说》,宋师氏撰,不知名字及卷数。佚文见《竹庄诗话》卷十一录三条,又《中国历代诗话选》从《竹庄诗话》卷六及《诗林广记》前集卷二录三条(据《中国诗话词典》)。
《刘宽夫诗话》,宋刘宽夫撰,原书佚,不知卷数,《中国历代诗话选》辑其佚文。
《西林诗话》,原书佚,不知撰者及卷数,《中国历代诗话选》辑其佚文。
《纪诗》,原书佚,不知著者及卷数,《宋诗话全编》辑佚本
《闲居诗话》,原书佚,不知著者及卷数,《宋诗话全编》辑佚本
《诗宪》,原书佚,不知著者及卷数,《中国历代诗话选》、《宋诗话全编》辑其佚文。
《柳溪诗话》,原书佚,不知著者及卷数,《中国历代诗话选》辑其佚文。
《林下谈诗》,原书佚,不知著者及卷数,《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三十八收录七则。
《比红儿诗话》,宋冯曾撰,原书佚,不知卷数。《说郛》(宛委山堂本)卷八十四录十则。
《玄散诗话》,原书佚,不知撰者及卷数,《说郛》(宛委山堂本)卷八十一录三则。
《茅斋诗话》,宋赵舜钦撰,原书佚,不知卷数,《宋诗话辑佚》录其一则。
《胡氏诗评》,宋胡氏撰,不知名字及卷数,《宋诗话辑佚》录其二则。
《藜藿野人诗话》,原书佚,不知著者及卷数,《宋诗话全编》辑《阙名〈藜藿野人诗话〉》佚文。
《粟斋诗话》,原书佚,不知著者及卷数,《宋诗话辑佚》录其一则。
《刘辰翁批点三唐人诗集》,刘辰翁批点,明凌蒙初刻套印本。
《古今词话》一卷,宋杨湜撰,《词话丛编》本。
《复雅歌词》一卷,宋鮦阳居士撰,《词话丛编》本。
《能改斋词话》二卷,宋吴曾撰,《词话丛编》本。
《苕溪渔隐词话》二卷,宋胡仔撰,《词话丛编》本。
《拙轩词话》一卷,宋张侃撰,《词话丛编》本。
《魏庆之词话》一卷,宋魏庆之撰,《词话丛编》本。
《浩然斋词话》一卷,宋周密撰,《词话丛编》本。
《莲堂诗话》,元祝诚编,《丛书集成》本。
《梅磵诗话》三卷,元韦居安撰,《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标点本。
《木天禁语》一卷,题元范梈撰,《历代诗话》本。张伯伟先生认为系伪书,见其《元代诗学伪书考》,刊于《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
《诗学禁脔》一卷,题元范梈撰,《历代诗话》本。张伯伟先生认为系伪书,同上。
《诗法正宗》,题元揭傒斯撰,《格致丛书》本。张伯伟先生认为系伪书,同上
《诗宗正法眼藏》,题元揭傒斯撰,《格致丛书》本。张伯伟先生认为系伪书,同上
《诗法正论》一卷,题元傅若金撰,《格致丛书》本。张伯伟先生认为系伪书,同上
《诗文正法》,题元傅若金撰,《格致丛书》本。张伯伟先生认为系伪书,同上
《吴礼部诗话》一卷,元吴师道撰,《历代诗话续编》本。
《吴礼部词话》一卷,元吴师道撰,《词话丛编》本。
《诗谱》二卷,元陈绎曾撰,《历代诗话续编》本。
《诗词余话》一卷,元俞悼撰,《说郛》(宛委山堂本)。
《诗话隽永》一卷,元喻正巳撰,《说郛》(宛委山堂本)。
《作义要诀》一卷,元倪士毅撰,元刻本。
《文选颜鲍谢诗评》四卷,元方回撰,清乾隆翰林院抄四库底本。
《诗文轨范》一卷,元徐骏撰,清抄本。
《学诗管见》一卷,元俞远撰,明弘治刻本。
《名贤诗旨》,元代无名氏撰(据宋隆发《中国历代诗话总目汇编》),《诗学指南》本。
《词旨》一卷,元陆辅之撰。《词话丛编》本。
四、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一卷,南宋严羽撰。有《百川学海》(重辑本)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历代诗话》本等。
此书是宋诗话中最具理论性、且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最大的一种,历来的诗评家,无论是批评的,还是赞扬的,均很重视此书,甚至当此书刚出世不久,魏庆之编《诗人玉屑》,即将《沧浪诗话》全文收录。其他赞扬的如曾刊刻此书的明末著名刻书家毛晋跋语:“诸家诗话,不过月旦前人,或拈警句,或拈瑕句,聊复了一段公案耳。惟沧浪先生《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诗证》(指《考证》)五则,精切简妙,不袭牙后。”批评的如清初冯班曾写《严氏纠谬》一书,逐篇纠订此书的毛病。但无论如何,《沧浪诗话》是宋诗话中最具影响力和一部书。
(一) 关于作者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邱,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
其生平资料很少,清人朱霞撰有《严羽传》,大约三百余字,是迄今记载其生平最多的一种,但于其生卒年失载,记其生平事迹亦颇粗略。其余还有《全闽诗话》卷四引《闽书》中一段论严羽的文字,《福建通志·文苑传》卷四所载严羽传记,但均较粗略。今人考其生年,约有1192(见王士博《严羽的生平》、陈定玉《严羽考辩》[以上两文载《严羽学术研究论文选》,鹭江出版社1987年版]、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严羽〈沧浪诗话〉》一节)年、1197(陈伯海《严羽身世考略》,载《上海师院学报》1984年第3期)年两种说法;关于其卒年,则有1241年左右(陈伯海《严羽身世考略》,载《上海师院学报》1984年第3期)、1245年左右(王士博《严羽的生平》、陈定玉《严羽考辩》)、1255年左右(蔡厚示《严羽卒年及行踪略考》,文载《严羽学术研究论文选》,鹭江出版社1987年版)、1265年左右(王运熙《严羽和他的诗歌创作》,文载王著《中国古代文论管窥》,齐鲁书社1987年版)四种说法,前后相差二十多年。
从今人研究整理出的资料看,大约知道严羽的远祖为唐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氏一门为诗书传家,至严羽时,家族中有不少人有诗名,号称“九严”。其先祖于唐末因战乱迁至福建,家于樵川莒溪之上,遂为邵武人。青少年时期于家乡读书,曾师事包扬,与其子包恢为师兄弟。严氏从小不喜科名,壮年之后外出游学,先到过豫章、抚州、浔阳、吉安等地,又远涉吴越、江淮、江汉、潇湘,最后到四川。还乡后隐居以终。
(二)、著作及版本
严羽的著作有《沧浪先生吟卷》二卷,内有《沧浪诗话》一卷,诗一卷,计有诗146首,词2首。此书有明正德本、明嘉靖本、明天启本、清光绪《樵川二家诗》本、民国张钧衡《适园丛书》本等,而以后者较为通行。《沧浪诗话》亦有单行本,计《百川学海》(重辑本)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诗学指南》本、《诗法萃编》本、《历代诗话》本等多种。从清代开始,《沧浪诗话》有了注本,如胡鉴《沧浪诗话注》、王玮庆《沧浪诗话补注》、近人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今人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诸注本中以郭氏校释本最好,该书校考精核,收罗宏富,释义圆通,最有益学者。
二书见著于《百川书志》、《读书敏求记》、《四库全书总目》、《拜经楼藏书记》等。
(三)、体例与内容
是书分五部分,计《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其中《诗辨》为总纲,阐述理论;《诗体》阐述各体诗的体制、风格、流派;《诗法》历举各种诗歌写作方法;《诗评》评历代诗人诗作;《考证》系对一些诗篇的文字、篇章、写作年代及撰人的考证。
严羽在书中主要提出了有关诗的“兴趣”说、“别材别趣”说、“以禅喻诗”说、“妙悟”说、“熟参”说等。他提出的古诗以汉魏为尚,近体以盛唐为宗的主张,对明代复古诗派产生了极大影响;他提出的“兴趣”说及“以禅喻诗”说则对清初王渔洋的诗论产生极大影响。明清两代诗学多笼罩于严羽《沧浪诗话》所构造的体系当中。
(四)、历代评价及影响
朱霞:
先生生于宋末,隐居不仕,遂自号沧浪逋客。为人粹温中有奇气。......(论诗)评辨考主,种种诣极,至今谈诗者尚焉。
《严羽传》,转引自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附辑》,下同不注。
胡应麟:
仪卿识最高卓,而才不足称。
《诗薮》
都穆:
作诗难,论诗尤难。古人之论诗者多矣,然皆泛略不同,鲜有定识,求其精切简妙,不袭故常,足以指南后学,如《沧浪先生吟卷》者,岂非诗家之至宝乎?
正德刻本序。
和春:
沧浪,九严之一也。顾所著仅存若此,则散逸宜多矣。惜哉!《诗辨》等作,其识精,其论奇,其语峻,其旨远,断自一心,议定千古。至于指妙悟为入门,取上乘为准则,陋余子为声闻,评辨考证,种种诣极,故谈者尚焉。
王蒙溪刻本跋
许印芳:
诗话之作,宋人最伙,后学奉为圭臬者,群推沧浪严氏书。严氏辨诗明晰,《诗评》、《诗法》,大较的当,胪列《诗体》,《考证》事实,亦较详核。其借禅喻诗,道贵妙悟,因言“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此正从妙悟,指示学者,非教人废学,故又云:“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致。”学人胸中书理既多,因疑而悟,愈疑愈悟,妙绪旋抽,别材别趣,缘此而有。......严氏虽知以识为主,犹病识量不足,辟见未化,名为学盛唐,准李杜,实则偏嗜王孟冲谈空灵一派,故论诗惟在兴趣,于古人通讽谕,尽忠孝,因美刺,寓劝惩之本义,全不理会,并举文字才学议论而空之。
《诗法萃编》本跋
冯班:
以禅喻诗,沧浪自谓亲切透彻者,自余论之,但见其漫漶颠倒耳。
沧浪论诗,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见,其实脚跟未曾点地。
沧浪一生学问最得意处,是分诸体制。观其《诗体》一篇,于诸家体制浑然不知。
《严氏纠谬》
五、文章学文献
宋代出现了一批专门的有关文章学方面的文献,其中有的是带评点的文章选本,有的是论文专书。兹列其影响较大者附后:
《古文关键》二卷,南宋吕祖谦编撰。《四库全书》本、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此书见著于《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等。其中《宋史·艺文志》载其二十卷,但《直斋书录解题》以下载其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宋史·艺文志》所载卷数有误。
是书取唐宋时期著名古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张耒之文六十余篇,并标举其命意、结构、语句、用字等范式,以示初学者作文门径,故谓之关键。是书卷首有若干看诸家文法,如“论作文法”、“看文字法”等短文总述其论文宗旨,又于各篇对上述命意语势文字等进行评点,融选文、论文、评文于一炉,颇有心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于《东莱集》提要中指吕氏“所撰《文章关键》(即《古文关键》)于体格源流,具有心解”。此书对后世文章学尤其是宋元时期的文章学影响深远。
《崇古文诀》三十五卷,南宋楼昉撰。《四库全书》本。
此书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及《四库全书总目》等,惟《直斋书录解题》谓此书为五卷,四库馆臣猜测乃传写者误脱“三十”二字。
是书选古文凡二百余篇,陈氏《直斋书录解题》谓其如《古文关键》,但在选文范围上,此书自秦汉至于南宋,断限及篇数均较吕氏选本宽得多。其中卷一为先秦文,卷二至卷六为两汉文、卷七为三国六朝文、卷八至卷十五为唐文,卷十六至卷三十五为宋文。在所选篇目上,吕氏《古文关键》所选多为议论文,而《崇古文诀》则兼收记事文、抒情文甚至一些滑稽类杂文。又吕氏书不选王安石,楼氏此选则选入王安石古文七篇,显示出楼氏的眼光较之吕祖谦更圆通,更富文学性。《四库提要》亦谓其:“发明尤精,学者便之”。又谓宋人古文选本:“存于今者不过三四家,真德秀《文章正宗》以理为主,如饮食惟取御饥,菽粟之外,鼎俎烹和,皆在所弃。......持论不为不正,而其说终不能行于天下。世所传诵,惟吕祖谦《古文关键》、谢枋得《文章轨范》及昉此书而已。而此书篇目较备,繁简得中,尤有裨于学乾。盖昉受业于吕祖谦,故因其师说,推阐加密,正未可以文皆习见而忽之矣。”是书在体例上采取选文加评点的方式,但其评语更注重艺术分析,整体看,此书价值不在《古文关键》之下。
《文章正宗》二十卷,南宋真德秀编,有《四库全书》本。
是书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天禄琳琅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不是专门的文章选本,还有选诗。计分辞令、议论、叙事、诗歌四类。其选文自《左传》、《国语》始,《四库总目提要》按语云“总集之选录《左传》、《国语》,自是编始,遂为后来坊刻古文之例。”其大旨主于说理,析文论艺极少。
《古赋辨体》十卷,元祝尧撰。有《四库全书》本。
是书选辑战国以迄宋末61家共计129篇古赋,编排以时为序,正集八卷分为楚辞体、两汉体、三国六朝体、唐体和宋体。外录二卷则别选五类赋体之变格如拟骚、琴操等。而对每一种体类、每一位作家,均有评论,是总集与选评相结合的体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评价颇高,谓其“采摭颇为赅备,其论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谓问答之体其源出自《卜居》、《渔父》,宋玉辈述之,至汉而盛。”赞其“于正变源流,亦言之最确。”是书乃宋元时期最有成就的赋学著作。今人邓国光撰有《祝尧〈古赋辨体〉的赋论》一文(载其《文原--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一书,澳门大学出版中心1997年版。
其他有关文献还有:
《文则》二卷,宋陈骙撰,《四库全书》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点校本。
《文章精义》一卷,宋李涂撰,《四库全书》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点校本。
《古文集成》七十八卷,南宋王霆震辑,《四库全书》本。
《文章轨范》七卷,南宋谢枋得辑,《四库全书》本。
《文说》一卷,元陈绎曾撰,《四库全书》本。
《赋门鱼钥》十五卷,马偁撰,见著于《宋史·艺文志》,已佚。
六、笔记类批评文献
宋代笔记类的著作发达,仅传世的宋代笔记小说就约有三百多种(据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许多笔记中有专门的篇幅论诗谈艺,其中有的被后人专门辑出成为诗话,有些则径被史志书目归在诗文评类,还有一些虽未被辑出或未被列入诗文评中的也有不少文学批评的材料,兹将其中份量较多或较重要者依次做题解,余者选择部分较有代表性者著其版本出处,以备参览。
《归田录》二卷,北宋欧阳修撰。有《欧阳文忠公全集》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源》本、《四部丛刊》本等。
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
书中对北宋初诗人活动及诗作有所记录,所涉及的诗人有韩子华、王禹玉、范景仁、梅公仪、杨大年、宋祁、林逋、晏殊、石曼卿等,对于了解此期文人交游、诗文创作等有较高参考价值。
《湘山野录》三卷、《续录》一卷,北宋诗僧文莹撰。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与《玉壶清话》合刊)。
是书见录于《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铁琴铜剑楼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
全书以记载北宋前期杂事为主,兼记诗文家活动,还有一些论诗之语。书中记录的文人创作及交游所涉及的有欧阳修、杨大年、苏舜钦、寇准、晏殊、柳开、范仲淹、石曼卿等,对于了解此期文人活动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书中记载的诗人改诗及载录李白《菩萨蛮》词的写作情况,系最早记录此词的文献。
《玉壶清话》(一名《玉壶野史》)十卷,北宋诗僧文莹撰。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与《湘山野录》等合刊)。
是书见著于《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多记太宗、真宗朝文人交游赋诗及谈诗论艺之语,其中与诗文相关者已被辑出单行,名《玉壶诗话》,一卷,详可参看本章诗话文献类“《玉壶诗话》”条。
《青箱杂记》十卷,北宋吴处厚撰。有《四库全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见著于《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记事兼析诗,其中记事多受人批评,论诗则被肯定。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举数例谓其记事多有失实。书中论诗的部分及记载文人交游却有足资参考者,其论诗重视诗人胸襟怀抱与创作的关系,并列举前代诗人创作实际予以分析,是其诗论中较突出的一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论诗往往可取。”即指其持论公允,虽无创见,但也少有偏颇。此外,该书对北宋初年文坛现状也有若干记录,其中涉及到的文人有王禹偁、宋祁、林逋、寇准及此期部分诗僧,对于了解北宋前期文学状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北宋沈括撰。有《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排印本。
见著于《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通志》、《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是宋人笔记中一部有名的著作,共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门,计六百余条。内容大多以记录杂事、掌故及天文、历法、工艺等自然科学类的内容为主,但也兼有诗文评及艺术之类的内容。其论诗多及唐宋时期王之涣、杜甫、白居易、王安石等人的诗,在方法上多求实证,虽然其中有些批评不一定合乎艺术创作规律,但反映出一个精于科学的文人对诗的一种独特视角。此外,此诗对音乐美术方面的记录及评论也值得参考。
《麈史》三卷,北宋王得臣撰。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标点本等。
见录于《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书·艺文志》、《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等。
是书分44门,凡284条。此书颇受历代藏书家重视,评价也很高,《郑堂读书记》谓其记宋事为“实录”,《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云其:“在宋人说部中为最醇。”该书卷中《诗话》乃专门论诗之语,以记事为主,文中对杜审言、杜甫、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有评析,对杜诗评价很高,谓其为实录,是充分认识到杜诗成就的评论家。
《春渚纪闻》十卷,北宋何薳撰。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是书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等。
全书计有《杂记》、《东坡事实》、《诗词事略》、《杂书琴事》、《墨说》、《记研》、《记丹药》等章节。其中《杂记》多引仙鬼报应,亦及谈谐琐事。《东坡事实》记述苏轼的遗文轶事及与秦少游、刘贡父、黄庭坚、陈无己、张文潜等北宋文人的交往,是研究苏轼及其诗友的重要史料。《诗词事略》卷收录了唐宋诗人诗句,间附评语,如“作文不惮屡改”,载多位唐宋诗人改诗的轶事,有补于文学史的记载;又载他人论诗之语,如引《后山诗话》,再加以己意,可见出他本人的诗学观念。又必多位诗人诗作,间附有记事及简短评语,亦足参考。《杂书琴事》则保留了一些古乐的材料,间或考证,是有用的有关古代乐曲的材料。他如《墨说》、《记研》对墨、砚的记录,也是有用的古代工艺史的资料。
《冷斋夜话》十卷,北宋释惠洪撰。有《稗海》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见著于《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论诗内容丰富,体例介于笔记与诗话之间,属于宋人笔记中较多论诗的一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书杂记见闻,而论诗者居十之八。论诗之中称引元祐诸人者又十之八,而黄庭坚语尤多。盖惠洪犹及识庭坚,故引以为重。”书中最有价值的在其评诗的方面,惠洪工诗,对诗的看法虽多为人所习知,但其分析较细致,符合诗的创作规律。比如他主张写诗要自然,反对苦吟,喜欢陶渊明诗那种散缓自然的诗风;又主张诗要含蓄,反对深刻见骨。在这方面,惠洪与黄庭坚的诗学趣味并不一致。此外,惠洪在书中还详论诗的动静、虚实、正变,对黄庭坚所说“夺胎换骨”及讲求句法又表赞赏。说明惠洪的诗学思想不主一格,所认为符合诗歌创作规律的,便予采纳。此书在条目的撰写、依传闻所记载的史实及个别诗句的考订方面,有不少舛误之处,《四库总目提要》谓其中不少谬误系后人所加,故“其托于闻之某某,置而不论可矣。”
惠洪另有《石门洪觉范天厨禁脔》三卷,有《四库全书》本,书中也有不少论诗之语,可参看。
《邵氏闻见后录》三十卷,北宋邵博撰。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等。
此书兼及经义、史论、诗话,虽内容琐杂,但三十卷中从十四卷到二十七卷共计十四卷亦即近半篇幅论诗,故对习诗者而言,仍是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集中记录有北宋一些著名诗人如苏轼、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辙等人的轶事,是重要的文学史料。其次,书中亦论自楚辞迄北宋诸家诗文,所论多能自出新意,尤以论文的部分为此期诗话中所少接触者,如说:“韩退之之文,自经中来;柳子厚之文,自史中来;欧阳公之文,和气多,英气少;苏公之文,英气多,和气少。”体会得颇为准确。其论诗,能超脱江西诗论,尊杜甫,但并不重其“无一字无来处”。这些,都是邵博论诗文的高妙处。此外,邵博此书在考证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绩,他对诗文的生词僻典,能择要考辩,也有资于治文史的学者。
《鸡肋篇》三卷,北宋庄绰撰。有《琳琅密室丛书》本、《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见录于《文渊阁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
此书多记异闻、政事,《四库总目提要》以为可与周密《齐东野语》相比美。书中有价值者在其考证的方面,其对唐宋人诗中所涉及的部分典故、人物、音韵,进行了扎实的考证,其结论不啻为文史研究者有益,对古音韵学也有可参考的地方。
《宋朝事实类苑》(一名《事实类苑》)六十三卷,南宋江少虞编。有《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点校本。
是书作者乃北宋末南宋初人,他历时14年,将诸家记录中有关宋代的朝野事迹,汇集一起,选择类次,编纂成书。是书引书50余种,辑录了朝野各类人物事迹,包括诗人词人事迹,是珍贵的诗论词论材料。尤为可贵的是该书引用的几种北宋诗话如《名贤诗话》、《三山居士诗话》,其他各书均未见引用,而《李希声诗话》、《汉皋诗话》、《西清诗话》等,也可补《苕溪渔隐丛话》的脱讹。此外,书中所引尽北宋版书,其中文字也可据以纠正现传一些笔记杂史的讹误。
《扪虱新话》(一作《扪虱新语》)上下两集八卷,南宋陈善撰。有《儒学警悟》本,他本残缺。
见著于《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读书敏求记》、《四库全书存目》、《郑堂读书记》等。
是书上集一百条,下集一百条,上集成于前,名《窗间纪闻》,下集完成后合称为《扪虱新话》。对此书的评价贬者甚多,《四库提要》及《郑堂读书记》均以为此书一者党附王安石,对欧阳永叔及苏氏父子不能有持平之论;二者以为此书多摘经史子集,评论亦多空言,少实际。并以为此书乃南渡之际借以抒愤之作,非为有得之书。如就此书所载论诗之语而言,实有不少有得之见。陈氏对诗人创作颇有会心,于前人论诗求证太过予以指正,如沈括《梦溪笔谈》批评杜诗“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失真,陈氏则以为如此论诗则“束缚太过”,不能理解“诗人之意”,并盛赞王维雪里芭蕉、渡水罗汉等画能“玩意笔墨之外”,可通于诗,均为善诗者始能言。又论做诗不尚雕刻,主高格气韵,可佐证宋人审美趣味,也不无用处。又论诗文相通,说“文中有诗”,“诗中有文”,也颇能反映宋人意识。这些,都可以看出此书在宋人笔记诗话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能改斋漫录》十八卷,南宋吴曾撰。有武英殿聚珍本、《四库全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词话丛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是书见著于《郡斋读书附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等。
此书成书时为二十卷,分事始、辨误、事实、沿袭、地理、议论、记诗、记事、记文、类对、方物、乐府、神仙鬼怪、诙谐戏谑等十四类。光宗时删去诙谐戏谑类,成十八卷。其中卷一、卷二为事始,卷三至卷五为辨误,卷六、卷七为事实,卷八沿袭,卷九地理,卷十议论,卷十一记诗,卷十二、卷十三记事,卷十四记文、类对,卷十五方物,卷十六、卷十七乐府,卷十八神仙鬼怪。
书中论诗的内容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强,据《中国诗话词典》张涤云文,今本中1459条文献中,直接涉及诗人诗作者共915条,说明此书为宋人笔记中极重要的文学史和批评史文献。
此书论诗,以考证和记事为主,同时辨析诗文典故来源,辑录前代诗词佚文,间或评价作家得失,是一部资料与评论兼擅的著作。诸卷之中,“辨误”、“事实”、“记诗”论诗较为集中,内容多涉诗句、典故、诗文地理及典章制度的辨析,间评诗句艺术。其考证部分,多有精意,如辨“青女”一典,确凿难移,证张继《枫桥夜泊》“夜半钟声”,也令人信服。其他考证,难以一一细说。如论其评诗,亦多有胜意,如评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历代相关诗句,指出其意境差异,显其优劣,使读者举一而反三。“沿袭”则对历代诗作的因袭与流变予以考辨,并能辩证地看待因袭与新变的利弊,指出“诗人有因袭而不失为佳者”。其他论诗如贵自然,重炼字炼意,可与陈师道诗论相比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曾记诵渊博,故援据极为赅洽,辨析亦多精核。当时虽恶其人(按:指其党附秦桧权奸),而诸家考证之文,则不能不征引其说。几与洪迈《容斋随笔》相埒。置其人品而论其学问,弃其瑕类而取其英华,在南宋说部之中,要称佳本,则亦未可竟废矣。”评骘至为允当。
《夷坚志》,南宋洪迈撰。有宛委别藏本七十九卷、《笔记小说大观》本五十卷,《丛书集成》初编本八十卷,上海商务印书馆《新校辑补夷坚志》二百零六卷,中华书局1981年何卓校点本。
见著于《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卷数不一,《宋史·艺文志》著录甲、乙、丙志六十卷,丁、戊、已、庚志八十卷。现存各类版本少则五十卷,多则二百余卷。其中上海商务印书馆版系据涵芬楼本,收录篇目最多,而何卓校点本以涵芬本为底本,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28条,最为完备。
是书乃记神仙鬼怪、异闻杂录及宋人遗闻轶事,是宋人志怪小说之巨著。其中所记宋人遗闻也有与宋代作家有关者,而各志序文则是珍贵的小说批评材料。如乙志序文、丁志序文、夷坚支癸序中均曾表达作者自己的小说观及对小说体制、艺术的看法。
《容斋随笔》七十四卷,南宋洪迈撰。有树来堂刊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续编本等。
是书见录于《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等。
是书除《五笔》为十卷外,其余若《随笔》、《续笔》、《三笔》、《四笔》均为十六卷。初刻于宁宗嘉定初年,后人从全书中辑其论诗之语,另成《容斋诗话》六卷,有《学海类编》本、《永乐大典》本、《四库存目》本等。
是书亦精于记事及考证,对历代诗人诗作尤其是唐宋诗人诗作多有记考,对古人创作故事也有记录,有名的如《续笔》卷八“诗词改字”条所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黄庭坚“诗归燕略无三月”等炼字经过,颇有益于初学者。卷中亦间有论诗析文之语,如《随笔》卷二评白居易《长恨歌》道开元间宫禁事,最为深切,又评元稹《行宫》诗写宫女幽怨,指出其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卷七又论诗人在有所本的基础上要别出机杼,均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当然,此书的价值主要还在其记录诗人活动、交游、创作故事、诗文典故以及对上述内容的考订辨证等方面,其理论虽时有吉光片羽,但终非所长。
《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南宋朱熹撰,黎靖德编。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排印本等。
是书编辑了朱熹死后七十年间保存的朱熹语录,今传本乃黎靖德于理宗景定四年根据当时传世的多种《朱子语录》、《朱子语续录》、《朱子语类》、《朱子语续类》、《朱子语别录》编辑而成的,刊行于度宗咸淳六年。
是书的内容,《四书》占51卷,《五经》占29卷,讲述哲学理念、理学家及个人治学的占40卷,论述历史、政治、文学的约占20卷。其中与文学批评相关者有卷10、卷11《读书法》上、下;卷81论《诗经》;卷92论《乐》;卷139、卷140《论文》上、下。朱熹虽是一个哲学家,但其论诗文颇有独到之处。《读书法》卷是重要的鉴赏学文献。《诗经》卷可清楚地看到他对《诗经》研究的过程,有助于研读《诗集传》,如他曾对学生说:“某旧时看《诗》数十家之说,一一都从头记得,初间那里便敢判断那说是,那说不是。看熟久之,方见得这说似是,那说似不是。”既可由中知道朱熹治《诗》的经历,也可了解其治《诗》的方法,可贵的是其中讲到此类问题的说法很多,是非常珍贵的文学研究的文学批评的材料。另其论诗,也别具只眼,往往能在短小的语句中,切中要害,发人深省。如《论文》卷中对陶渊明的评论,成为后世不易之论:“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后人学他平淡,便相去远矣。”又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这些话,均为有得之言。
《习学记言》五十卷,南宋叶适撰。有《四库全书》本、敬乡楼丛书本、中华书局校点本。
是书见著于《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
叶适为理学家,是书内容乃辑录经史百氏之言,各为论述。其中经十14卷,诸子7卷,史25卷,文鉴4卷。《直斋书录解题》对此书颇多批评,大旨谓其“文刻峭精工,而义理未得为纯明正大。”《四库总目提要》在指出此书在义理方面的未当的同时,也认为此书在考证《诗》、《国语》、子思生卒年等方面“确有所见”。
是书有关文学批评者主要集中在卷6《毛诗》及卷47至卷50《吕氏文鉴》四卷中,此四卷乃叶氏摘录吕祖谦及他人论诗析文之语,间或加以己意,显示出其诗学主张。其论述的范围,从《诗》、《骚》、汉赋、古诗迄于唐宋诗人诗作,所论均能追源溯流,显露出一定的历史意识。他虽是一位理学家,但对理学诗并不感冒,如卷47论宋代文风演变“初,欧阳氏以文起,从之者虽众,而尹洙、李觏,王令诸人,各自名家。其后王氏尤众,而文学大坏矣。独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始终苏氏,陈师道出于曾而客于苏,苏氏极力援此数人者,以为可及古人。世或未能尽信,然聚群作而验之,自欧、曾、王、苏外,非无文人,而其卓然可以名家者,不过此数人而已。”所说颇符合实际。并认为邵雍以诗为玩物之道“非是”。又其论历代诗赋变迁,根柢于《诗》,以风雅为宗,将历代诗分为三家,对《诗》以后迄至汉魏以来诗作持否定态度,以为其乃“文人浮靡之作也。”显示其路向偏于正统诗论。对历代作家,其所肯定者陶潜、杜甫、李白、韦应物、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此外,书中论文学与经学关系、论史学与文学关系,亦有较高价值。
《野客丛书》三十卷,南宋王楙撰。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笔记丛书》本。
是书见著于《宋史·艺文志补》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越缦堂读书记》、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中国善本书提要》等。
是书历七年三易其稿而成,书成得范成大等赏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指出此书种种失实处后说:“其余则多考辨精核,位置于《梦溪笔谈》、《缃素杂记》、《容斋随笔》之间,无愧色也。”《郑堂读书记》谓其“极为详明精确,虽卷帙繁富,不免时有舛误,然于经史大端,多所釐正。在南宋说部之中,惟《容斋五笔》可与对垒,他家终不逮也。”评价甚高。
是书以考论经史为主,兼论诗文。其论诗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考证诗体源流,对五言、拗句、药名、鸟名诸体详加考辩,求其始出。二是品诗,品诗也多以考证之法为之。如他对一些有争议之诗句往往能结合实境予以合理的解释,而在解释中又往往能表达一定的诗学观念,卷五《二公言宫殿》条:“诗人讽咏,自有主意,观者不可泥其区区之词。《闻见录》曰:’乐天《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岂有兴庆宫中夜不点烛,明皇自挑灯之理?《步里客谈》曰:‘陈无己《古墨行》谓:’睿思殿里春将半,灯火阑残歌舞散。自书小字答边臣,万国风烟入长算。‘’灯火阑残歌舞散‘,乃村镇夜深景致,睿思殿不应如是。二说甚相类。仆谓二词正所以状宫中向夜萧索之意,非以形容盛丽之为。固虽天上非人间比,使言高烧画烛,贵则贵矣,岂复有长恨等意邪?观者味其情旨,斯可矣!”所说能从诗人主观动机,读者所应取之态度两方面着眼,非常合乎诗歌创作规律,也藉此表达了诗歌鉴赏的理论,为有得之言。此书论诗之语虽不算多,但较精粹,对研究唐宋诗地理、名物及辨析典章故事,是值得参考的文献。其论文之语较之诗更少,但卷19论退之之文,亦颇有见。
《梁溪漫志》十卷,南宋费衮撰。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学海类编》本、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标点本。
此书见著于《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等。
此书内容多载朝廷典故,考证史传,兼评诗文。其中前二卷言朝廷典故,第三卷述杂事,第四卷记东坡事,第五卷考证史传,后五卷评论史事及诗文。其中又以卷四记东坡文事、卷七论历代诗文与文学史研究及文学批评关系最大,资料也最为集中。《郑堂读书记》谓“此书所载旧典遗文,皆考证精确,足以订他书之谬误伪,非寻常说部之可比也。
《云麓漫抄》十五卷,南宋赵彦卫撰。有《四库全书》本、《涉闻梓旧》本、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稗海》本等,其中前三种为足本,后一种为残本。
见著于《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四库总目提要》等。
是书原非一本,《宋史·艺文志》及《文献通考》均作二十卷,续二卷。朱彝尊《曝书亭》抄宋本为十卷,今《四库全书》本则为十五卷。
是书长于名物考证,《四库总目提要》谓其”书中记宋时杂事者十之三,考证名物者十之七“。其对历代诗句所涉名物考证颇多,如论杜诗《故武卫将军挽词》的”赤羽“、《诗经·晨风》中的”六驳“、《离骚》中的”筳篿“、李白诗中的”压酒“、梅尧臣诗中的”河豚“、黄山谷诗中的”蜡梅“等,均做有详细考证,其说虽未必成定论,但亦可聊备一说。考证以外,此书对北、南宋之际江西诗派的研究,亦有可取资之处。
《鹤林玉露》十八卷(一为十六卷),南宋罗大经撰。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等。
是书《宋史·艺文志》及《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著录。见著于倪灿《宋史·艺文志补》、《通志·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
是书版本较多,自明以来,大致分为十八卷与十六卷两个系统。十八卷本分甲、乙、丙三编;十六卷本则不分编。据中华书局版王瑞来点校说明,在中国本土流行较广的是十六卷本,十八卷本则流行于日本。十八卷本较接近原貌,十六卷本是原十八卷本散佚后重编之本,故现存十八卷本比十六卷本要多出四十条,中华书局版即十八卷本,分甲、乙、丙三编。
关于是书体例,《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谓:“体例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学、山人之间。大抵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全书十八卷,较之宋代其他笔记,不以记述和考证为主,而是以议论为主。尽管如此,书中对宋代政治、军事、经济、贸易、礼制甚至中日交往等史实也有颇多记录。在内容的编排上,记事及论诗混杂在一起,卷次没有特意的区分安排。书中记载了不少文人遗事,丙编卷五“二老相访”条记杨万里与周必大晚年亲密交往,可补正史之不足;又若甲编“诚斋谒紫岩”记杨万里、“仕宦归故乡”记欧阳修、丙编卷五“苏黄迁谪”条记苏轼、黄庭坚遭贬时的趣闻等,均有资于文学史及批评史的研究。其次,书中还有不少精彩的诗话,如丙编卷六“文章性理”条论作文须胸中有万卷书为根柢,乙编卷五“一联八意”条析杜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中含八意,所析精微。又其中主张“文以贯道”、“忠厚雅正”,对诗境的要求要“浑然天全”,要“自然流出”等,均为有得之见。明人叶廷秀曾专门从此书中辑录近四十条诗话,编成《诗谭续集》,说明此书在文人中还是有较广泛影响。
《困学纪闻》二十卷,南宋王应麟撰。有丛书楼刊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
是书见著于焦氏《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等。
是书当作于入元以后,乃王氏读书有得,以笔札辑编而成的考据之作。其中卷一至卷八为说经,卷九为天道、历数,卷十为地理、诸子,卷十一至卷十六为考史,卷十七至卷十九为评诗文,卷二十为杂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郑堂读书记》谓其“凡考据评证,皆出己意,发前人之所未发,辞约而明,理融而达,渊奥精实,非博极群书,卓然有识者,何以能之?亦可为宋一代说部之后劲矣。”评价特高。其论诗文的部分亦以考证诗史故实、地理名物以及辨析诗体句法渊源为主。考据中较有影响的如考杜诗《石壕吏》的“石壕村”为陕州陕县石壕镇;考回文诗非始于苏蕙。其评诗多重诗人胸襟怀抱与诗作的关系,如论陶诗、杜诗,均指出其人品胸怀与诗句的对应的关系,尤其是指出“陶靖节之读《山海经》,犹屈子之赋《远游》也。”,发微抉隐,以为其《读山海经》一诗为“悲痛之言,可为流涕”,在宋人多谓陶诗平淡之潮流中,少有地指出其悲痛慷慨之心,可与朱子论陶诗相发明。又其论诗主自然,反雕凿,强调创新,均反映出宋人诗学趣味。
《醉翁谈录》十集二十卷,题庐陵罗烨撰。罗烨或宋人。有历代笔话集本、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排印本等。
今本乙集卷二《吴氏寄夫歌》及《王氏诗回吴上舍》的作者均为元人,故此书约刊于元代,并经增饰。此书国内不见传本,日本流传有宋本,1941年影印出版。今国内全本即据此影印本又参校《太平广记》等书而排印。
此书所载多传奇及杂俎,卷首《舌耕叙引》为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收录,并认为此文乃论述话本小说的重要叙文,对话本的分类、存佚有参考价值。
《归潜志》十四卷,金(元)刘祁撰。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武英殿聚珍版》本、中华书局崔文印校点本。
是书见著于倪灿、钱大昕《元史·艺文志补》,《四库全书总目》、《读书敏求记》等。
是书卷一至卷六为金末诸人小传,卷七至卷十为杂记琐闻轶事(其中卷八、卷九专记诗评及诗人轶事,为典型之笔记体诗话),卷十一记哀宗亡国事,卷十二记崔立作乱劫群臣立碑事,卷十三、十四载其语录、诗文及同时人投赠诗文。《郑堂读书记》谓此书“编次极有条理,实非随得随书者也。后来修金史者,亦颇取裁于是。然此书乃小说体,不可以入杂史,惟其论金一代之盛衰兴亡,实为确当,足以备后世之殷鉴焉。”前六卷所撰金人小传,有不少为金代著名诗人,如赵秉文、李纯甫、雷渊、李天英等。卷八、卷九亦多有记金诗人轶事及论其诗作者,卷末则多录诗文。绾合此三部分内容,实可视为金源诗坛风云录。除金诗外,此书也偶涉唐宋诗文的评价,表现出他的诗论观点。
《隐居通议》(一作《隐居通义》)三十一卷,元刘埙撰。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海山仙馆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等。
是书见著于钱氏《元史·艺文志补》,《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等。
全书内容分作理学三卷、古赋二卷、诗歌七卷、文章八卷、骈俪三卷、经史三卷、礼乐、道化、地理、鬼神、杂录各一卷,共计十一门,三十一卷。全书如多数宋人笔记,于每条各有标目,便于参览。是书论学及考古均受人批评,但其论诗析文,则受人褒奖。《郑堂读书记》谓:“其论学既堕虚无,考古亦颇饾饤,惟说诗论文之二十卷,文献有足征者。”书中记录了大量宋元诗人轶事佚诗,间有评论,除史料价值极高外,也有理论方面的意义。澳门大学邓国光撰有《刘埙〈隐居通义〉的赋论》(原刊《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后收入邓著《文原》一书,澳门大学出版中心1997年版),专论其中的赋学。其论诗文的部分,迄今未有全面讨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每多征引此书论诗析文之语,足见其非泛泛之论,邓著亦称其“颇有神解”。查此书“诗歌”一类,专记诗评、诗论及宋元间诗史资料,有较高文学史及批评史价值。由于作者乃江西人,故是书论诗,多推尊江西诗,以杜甫为宗,以黄、陈为法。但刘氏可贵处在于他虽以江西诗为宗,但对黄庭坚诗学中的弱点也能指出,如谓黄氏宁核毋疏、宁苦毋俗,宁拙毋弱犹“佛氏之禅,医家之单方剂”,与唐诗相抵轧;又对江西后续也做了批评。如卷十谓“江西学山谷不至,则曰理论何可差,学力何可诿”为“一偏之论”等,说明此书持论尚属公正。
《唐才子传》十卷,元辛文房撰。有《四库全书》本、[日]《佚存丛书》本、中华书局1987年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本。
是书见录于钱氏《元史·艺文志补》、《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补逸》等。
是书原十卷,自明以来佚失,后由《永乐大典》中辑出者为八卷本,仅记287人。后从日本得十卷本,共二百八十一篇,专传二百七十八人,附录一百二十人,分载于各专传之末,共计唐诗人三百九十八家。由此或见,是书采有唐一代诗人至多,并详载其逸事及著作,以时为序编次。此书虽题为“传”,但却“以论文为主,不以记事为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郑堂读书记》谓其“较之计氏《唐诗纪事》,为得体裁,传后所载论断,其于诗家利病,指摘亦多中理焉。”因此,是书之价值,一在文学史料方面,二在诗歌理论方面。其传后所载评论,是极珍贵的诗论资料。此书最好的本子为傅璇琮先生主编之《校笺》本,此书原四册,近又经陈尚君先生检校,修订了原书的一些错漏,补充了一些新的材料,共计三十万字,成《校笺》第五册。
《南村辍耕录》(一名《辍耕录》)三十卷,元陶宗仪撰。有《津逮秘书》本、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本。
是书见著于《明史·艺文志》、焦氏《经籍志》、钱氏《元史·艺文志补》、《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等。
是书乃南村于元末所作,大部分条目乃抄录前人或同时代人的著作如《国朝文类》、《癸辛杂识》、《山居新语》等,其内容也较驳杂,凡元代掌故、典章、文物、时事及至神仙鬼怪、民间琐事、历史地理、小说杂史、诗词戏曲,均有涉猎。其中论诗有涉元代名人如虞集、揭傒斯、杨载、范梈等,论诗本事有涉及《归妇吟》、《寄衣诗》等。论戏曲有《院本名目》、《杂剧曲名》等。总之,作为了解元代诗歌、戏曲、小说及文学批评者,是书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
以上是宋金元时期具较多诗论材料的笔记,此外,还有一些笔记中也包含有若干文学批评文献,兹将其书名及版本著录于后,以便查阅。
《法藏碎金录》10卷,北宋晁迥撰。《四库全书》本。
《五代史补》5卷,北宋陶岳撰,《四库全书》本。
《郡阁雅言》2卷,北宋潘若同撰,《说郛》宛委山堂本。
《茅亭客话》10卷,北宋黄休复撰,《四库全书》本。
《南部新书》10卷,北宋钱易撰。《四库全书》本。
《宋子京笔记》3卷,北宋宋祁撰。《四库全书》本。
《东坡志林》5卷,北宋苏轼撰。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校释本(与《仇池笔记》合刊)
《青琐摭遗》(一名《青琐高议》)前集10卷,后集10卷,北宋刘斧撰。《四库全书》本。
《谈薮》7卷,北宋庞元英撰。《说郛》涵芬楼本。
《东轩笔录》15卷,北宋魏泰撰。《四库全书》本。
《孙公谈圃》3卷,北宋孙升撰。《百川学海》本。
《明道杂志》2卷,北宋张耒撰。《四库全书》本。
《瑶溪集》(一名《瑶池集》、《郭思诗话》)10卷,北宋郭思撰。原书佚,佚文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竹庄诗话》、《能改斋漫录》等,今有吴文治《宋诗话全编》本(题《郭思诗话》)。
《闻见前录》20卷,北宋邵伯温撰。有《学津讨源》本。
《雪浪斋日记》(辑本),不明撰者。今存40条,分见于《说郛》、《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诗林广记》等。王大鹏等编《中国历代诗话选》本录其14条(岳麓书社1985年版)。
《晁氏客语》1卷,北宋晁说之撰。有《四库全书》本。
《缃素杂记》10卷,北宋黄朝英撰。有《四库全书》本。
《唐语林》8卷,北宋王谠撰。有《四库全书》本。
《萍洲可谈》3卷(辑本),北宋朱彧撰。《四库全书》本。
《道山清话》1卷,不明撰者。《四库全书》本。
《遁斋闲录》14卷(辑本),北宋陈正敏撰。原书久佚,今存佚文见《说郛》、《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草堂诗话》、《竹庄诗话》、《诗人玉屑》、《诗林广记》、《宋诗纪事》、《能改斋漫录》,去其重者,共得73条,王大鹏等编《中国历代诗话选》本录其14条(岳麓书社1985年版)。
《懒真子》5卷,北宋马永卿撰。《四库全书》本。
《玉涧杂书》1卷,北宋叶梦得撰。《说郛》涵芬楼本。
《东观余论》2卷,北宋黄伯思撰。《四库全书》本。
《默记》3卷,北宋王铚撰。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本。
《鸡肋篇》3卷,北宋庄绰撰。中华书局《唐宋笔记史料丛刊》本。
《唐子西文录》1卷,北宋唐庚述,强行父记。《历代诗话》本。
《栾城先生遗言》1卷,苏籀记。《四库全书》本。
《墨庄漫录》10卷,北宋张邦基撰。《四库全书》本。
《五总志》1卷,北宋吴坰撰。《四库全书》本。
《陵阳室中语》,不明卷数,北宋韩驹言,范季记录。原书已佚,《中国历代诗话选》辑录28条。
《诗事》,不知卷数,不知撰者。《宋诗话辑佚》本。
《密斋笔记》5卷,北宋谢采伯撰。《四库全书》本。
《爱日斋丛钞》5卷,北宋叶寘撰。《四库全书》本。
《抒情录》,宋卢怀撰,原书佚,不明卷数。佚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却扫编》3卷,南宋徐度撰。《四库全书》本。
《过庭录》1卷,南宋范公偁撰。《四库全书》本。
《步里客谈》2卷,南宋陈长方撰。《四库全书》本。
《萤雪丛说》2卷,南宋俞成撰。《四库全书》本。
《西溪丛语》2卷,南宋姚宽撰。《四库全书》本。
《独醒杂志》10卷,南宋曾敏行撰。《四库全书》本。
《瓮牖闲评》(辑本)8卷,南宋袁文撰。《四库全书》本。
《演繁露》16卷,续编6卷,南宋程大昌撰。《四库全书》本。
《清波杂志》12卷,南宋周煇撰。《四库全书》本。
《芥隐笔记》1卷,南宋龚颐正撰。《四库全书》本。
《宾退录》10卷,南宋赵与时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校点本。
《耆旧续闻》10卷,南宋陈鹄撰。《四库全书》本。
《云谷杂记》4卷,补编2卷,南宋张淏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张宗祥汇校本。
《山家清供》2卷,南宋林洪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贵耳集》3卷,南宋张端义撰。《四库全书》本。
《吹剑录》4卷,南宋俞文豹撰。《四库全书》本。
《学斋占毕》4卷,南宋史绳祖撰。《四库全书》本。
《深雪偶谈》1卷,南宋方岳撰。《古今诗话丛编》本,台北广文书局1971年影印本。
《颖川语小》2卷,南宋陈昉撰。《四库全书》本。
《佩韦斋辑闻》4卷,南宋俞德邻撰。《四库全书》本。
《过庭录》,南宋楼昉撰,原书佚,不知卷数。上海古籍出版社《说郛三种》涵芬楼100卷本,卷49。
《离经》,宋郑景韦撰,原书佚,不明卷数。佚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谢氏诗源》,宋无名氏撰,原书佚,不明卷数。佚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苍悟杂志》,宋无名氏撰,原书佚,不明卷数。佚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笔墨间录》,宋无名氏撰,原书佚,不明卷数。佚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孔溪谈苑》,宋无名氏撰,原书佚,不明卷数。佚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李白酒楼记》,宋沈光撰,原书佚,不明卷数。佚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小园解后录》,宋无名氏撰,原书佚,不明卷数。佚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漫斋语录》,宋无名氏撰,原书佚,不明卷数 。佚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蒲氏漫斋录》,宋无名氏撰,原书佚,不明卷数。佚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湖湘故事》,宋陶岳撰,原书佚,不明卷数。《说郛》宛委山堂本卷30。
《林下诗谈》,宋无名氏撰,原书佚,不明卷数。《说郛》宛委山堂本卷88。
《敬斋古今黈》,元李冶撰,原目40卷,今有辑本8卷。《四库全书》本。
《困学斋杂录》1卷,元鲜干枢撰。《四库全书》本。
《齐东野语》20卷,元周密撰,商务印书馆刊涵芬楼藏元刻明补本。
《癸辛杂识》6卷,元周密撰,《津逮秘书》本。
《闲居录》1卷,元吾邱衍撰。《四库全书》本。
《雪履斋笔记》1卷,元郭翼撰。《四库全书》本。
《霏雪录》2卷,刘绩(生卒年不详)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其为明代人,王大鹏等编《中国历代诗话选》编入于元代,今从之。《四库全书》本。
《山房随笔》,元蒋正子撰。《历代诗话》本。
七、其他类文献
宋金元时期的文学批评除上述较为专门的批评文献形式外,还有散见在史志书目、文人别集、诗文总集、文人传记中的若干文献。兹录之如下,以备查阅。
(一)、解题类书目文献
宋代有不少以解题为名的典籍,如《通志·艺文略》类书类所录郑齐编《群书解题》、周识编《注疏解题》、张孟纂《韵类解题》、楼郁编《唐书解题》等。书目中的解题类文献也有一些,此类文献不只著录书目,还对所著书目作题解,其内容或具作者身世,或论书中要旨,或指书中疵漏,或详学术渊源,或校篇章次第。其中有关笔记小说、诗文总集、别集或文史类文献的解题,往往有资于文学批评者。以下所录只记书名、作者、版本,不作解题。
《郡斋读书志》4卷、“后志”4卷、“附志”1卷(一本为20卷),南宋晁公武撰。有《四库全书》本。
《直斋书录解题》23卷,南宋陈振孙撰。有《四库全书》本。
《文献通考·经籍考》76卷,元马端临撰。有《四库全书》本。
(二)、诗文总集类文献
《三体唐诗》(一名《唐三体诗》)6卷,南宋周弼编,有《四库全书》本。
是书在编排体例上分三体,计为七绝、五律、七律。篇首载选例,七言绝分七格,计实接、虚接、用事、前对、后对、拗体、侧体;七律分六格,计四实、四虚、前虚后实、前实后虚、结句、咏物;五言律分七格,其中前四格与七律同,后三格计为意、起句、结句。是书完成于宋末,文人多不习古体,而以近体为习尚,如《众妙集》、《瀛奎律髓》等所论均为近体。其与文学批评相关者,在其所分诸格以显示其诗格好尚,此与文学批评无疑是有联系的,也可与方回《瀛奎律髓》一书相比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之作“盖以救江湖末派油腔滑调之弊,与《沧浪诗话》各明一义,均所谓有为之言者也。
《月泉吟社》一卷,南宋吴渭编。有《四库全书》本。
是书首载社约、题意、誓文、诗评;再列六十人之诗,并各为评点;次为摘句;次为赏格及送赏启;次为诸人覆启。此种体例既可揭出其社事活动之内容及过程,也可由中见出诗社组织者一定的批评方式及批评观念,比如由《题意》及《诗评》中的只言片语中可见对诗作的意趣。
其他诗文总集还有:
《宋文鉴》150卷,南宋吕祖谦编,《四部丛刊》本。
《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110卷,南宋魏齐贤、叶棻编。
《全宋文》,四川大学古籍所编,巴蜀书社排印本。
《金文最》120卷,清张金吾编,广雅书局本。
《国朝文类》70卷,元苏天爵编,《四部丛刊》本。
《中州集》10卷,金元好问编,《四部丛刊》本。
(三)、部分文人别集
《河东集》15卷,柳开撰,《四部丛刊》本。
《小畜集》30卷、外集7卷,王禹偁撰,《四部丛刊》本。
《宛陵先生集》60卷、拾遗1卷、附录1卷,梅尧臣撰,《四部丛刊》本。
《范文正公集》20卷、别集4卷、补编5卷,范仲淹撰,《四部丛刊》本。
《景文集》62卷,宋祁撰,《湖北先正遗书》本。
《徂徕集》20卷,石介撰,《四库全书》本。
《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欧阳修撰,《四部丛刊》本。
《直讲李先生文集》37卷、年谱1卷、外集3卷,李觏撰,《四部丛刊》本。
《元丰类稿》50卷,曾巩撰,《四部丛刊》本。
《温公文正司马公文集》80卷,司马光撰,《四部丛刊》本。
《临川集》100卷,王安石撰,《四部丛刊》本。
《东坡七集》109卷,苏轼撰,《四部备要》本。
《栾城集》50卷、后集24卷、三集10卷、应诏集12卷,苏辙撰,《四部丛刊》本。
《豫章黄先生文集》30卷,黄庭坚撰,《四部丛刊》本。
《张右史文集》76卷,张耒撰,《四部丛刊》本。
《后山集》24卷,陈师道撰,《四库全书》本。
《龟山集》42卷,杨时撰,光绪重刊本。
《简斋集》16卷,陈与义撰,《四库全书》本。
《斐然集》30卷,胡寅撰,《四库全书》本。
《陆游集》,陆游撰,中华书局排印本。
《诚斋集》133卷,杨万里撰,《四部丛刊》本。
《范石湖集》,范成大撰,中华书局排印本。
《周益国文忠公集》200卷,周必大撰,道光刊本。
《晦庵集》100卷,续集5卷,别集7卷,朱熹撰,《四部丛刊》本。
《江湖长翁文集》40卷,陈造撰,万历刊本。
《东莱吕太史文集》36卷,吕祖谦撰,《续金华丛书》本。
《攻女鬼 集》112卷,楼钥撰,《四部丛刊》本。
《水心集》29卷、别集16卷,叶适撰,《四部丛刊》本。
《鹤山大全文集》110卷,魏了翁撰,《四部丛刊》本。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55卷,真德秀撰,《四部丛刊》本。
《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刘克庄撰,《四部丛刊》本。
《叠山集》16卷,谢枋得撰,《四部丛刊》本。
《闲闲老人滏水文集》20卷,赵秉文撰,《四部丛刊》本。
《滹南遗老集》45卷,王若虚撰,《四部丛刊》本。
《遗山先生文集》40卷,元好问撰,《四部丛刊》本。
《桐江集》8卷,方回撰,宛委别藏本。
《桐江续集》36卷,方回撰,《四库珍本丛书初集》本。
《水云村泯稿》20卷,刘壎撰,道光爱余堂刻本。
《剡源先生文集》30卷,戴表元撰,《四部丛刊》本。
《道园学古录》50卷,虞集撰,《四部丛刊》本。
《金华先生文集》43卷,黄溍撰,《四部丛刊》本。
《清容居士集》50卷,袁桷撰,《四部丛刊》本。
《柳待制文集》20卷,柳贯撰,《四部丛刊》本。
《揭文安公全集》14卷,揭傒斯撰,《四部丛刊》本。
《渊颖集》12卷,吴莱撰,《四部丛刊》本。
《滋溪文稿》30卷,苏天爵撰,《适园丛书》本。
《东维子文集》31卷,杨维桢撰,《四部丛刊》本。
《宋文宪公全集》53卷,宋濂撰,《四部丛刊》本。
有关宋人文集,还可查阅《现存宋人著述总录·附索引》,巴蜀书社1995年复制版;《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巴蜀书社1990年版;篇目索引有[日]佐富伯编《宋代文集索引》,京都大学东洋史研究会1970年刊。
(四)论诗诗文献
宋金元时期的论诗诗非常丰富,除藏于各家诗文别集之外,近人搜集整理出一些较为集中的论诗诗文献。其中有的收录在各种文论选或诗话选一类的选本中,如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宋金元卷,均收录了一批论诗诗文献,后者所收数量还相当巨大。而大陆郭绍虞、钱仲联、王遽常先生编选的《万首论诗绝句》,是专门收集论诗诗类文献的著作,其中收录有自北宋至元论诗诗作者99人,选诗290余条约500余首论诗诗。
(五)诗文批点类文献
《批点分格类意句解论学绳尺》十集、《诸先辈论行文法》一卷,宋魏天应编选,林子长笺解,明游明重辑校,明成化游明刻本。
《世说新语》八卷,刘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宋刘辰翁等批,明吴兴凌氏三色套印本。
《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二十卷,宋刘辰翁批点,元大德七年刻本、明刻本。
《须溪批点选注杜工部诗》二十四卷,宋刘辰翁批点,元虞集解、赵汸评,明云根书屋刻本。
《李长吉歌诗》四卷、外集一卷,附《孟东野诗集》五卷,宋刘辰翁评点,明刻朱墨套印本。
《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题宋王十朋集注,刘辰翁批点,元刻本、明刘氏安正书堂刻本。
《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十四卷、宋陈与义撰,刘辰翁批点,[日]重刻嘉靖朝鲜本。
(六)、后人搜集整理之文献
《宋诗纪事》100卷,清厉鹗编,有樊榭山房刊本、中华书局校点本。
是书乃继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之后裒集宋代诗歌规模最为宏大的一部著作,编者自言其费力二十余载。编者从宋人文集、诗话、笔记甚至山经地志等各种典籍中辑录成书。此书入选的作家计3812人,每家名下附小传,并缀以评论,标出作品出处,是一部难得的宋诗及宋代文学批评的参考资料。后来陆心源又作《宋诗纪事补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宣古愚、罗以智、屈弹山等人也作有补遗、拾遗一类的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全宋诗研究资料丛刊》中收有孔凡礼标点本《宋诗纪事续补》,这些著作又对《宋诗纪事》做了大量的补充,可作参考。
《宋人轶事汇编》二十卷,近人丁传靖编,有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中华书局1980年版。
是书乃编者从宋元明清约五百余种著述中辑录宋代六百余人的材料编辑而成,搜集的资料包括笔记、诗话、文集、方志、杂史等,且以宋人所作居多。其中除各类人物外,还包括了诗人、词人、书画家的资料,颇足参览。
《宋人诗话外编》,程毅中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宋文纪事》,曾枣庄、李凯、彭君华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宋元词话》,施蜇存等辑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
《宋词纪事》,唐圭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唐宋词集序跋汇编》,金启华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宋代词学资料汇编》,张惠民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黄启方编,台湾成文出版社1978年版。
《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张健编,同上。
《金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林明德编,同上。
《元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曾永义编,同上。
《百种诗话类编》,台静农等编纂,台湾艺文印书馆1974年版。该书主要来源于《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惟去掉《原诗》,增加《瓯北诗话》及《石洲诗话》两种,共使用诗话101种。全书三册,分前编、后编两编,前编为作家类,后编为诗论类,为历代诗评论,另有体制类、作法类、品藻类、辨证类、论文类、杂记类等。全书虽资料取自他书,但经重新编排,方便有需要的读者使用。
《中国古代文论类编》,贾文昭、程自信编,海峡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2册,郭绍虞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黄霖、韩同文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丁锡根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蔡毅编,齐鲁书社1989年版。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崔令钦编,台北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3年版。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研究院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