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清代的诗歌

  
  ○一 绪说
  
  清代诗人,喜言宗派、康、乾期间,此风尤盛。作者大都各立门户,以尊唐宗宋相标榜。纳兰性德云:“世道江河,动成积习,风雅之道,而有高髻广额之优。十年前之诗人,皆唐之诗人也,必嗤点夫宋;近年来之诗人,皆宋之诗人也,必嗤点夫唐。万户同声,千车一辙。”(原诗)大抵尊唐者言神韵,言法度,言格调,言肌理,又有初盛、中晚之分。宗宋者,反流俗,尚奇崛,喜发议论,铺排典故,又有苏、黄、剑南之别。然亦有自抒性灵,不拘一格,但为数不多。以时代言,演变之迹更明。清初诗人,多故国之思。及于康、乾,封建政权,较为巩固,诗人多以复古为能事,各家所作,较少反映现实生活。自鸦片战争前后至於晚清,国势日非,在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帝国主义侵略极其深化的历史环境下,诗风求变求新,作者蒿目时艰,身经世变,发之於诗,多愤世哀时之音,爱国图强之意,时代精神,甚为显著。较之前期的诗歌,无论内容、形式,都有了变化。
  
  ○二 清初诗歌
  
  清初诗人,最早的是钱谦益和吴伟业。他们都是由明入清,而在当日诗坛,颇有声望。吴氏尊唐,钱氏由唐及於宋、元,故其影响不同。
  
  △钱谦益
  钱谦益(一五八二~一六六四),字受之,号牧齐,晚号蒙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福王时谄事马士英、阮大铖,为礼部尚书。清兵渡江,钱往迎降,后为礼部侍郎,未几去官。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
  钱氏原为东林党人,与温体仁、周延儒争倾轧,失败,被革职。明亡以后,失节仕清,士林讥为有才无行。袁枚有题柳如是画像诗云:“一朝九廖烟尘起,手握刀绳劝公死。百年此际盍归乎,万论从今都定矣。可惜尚书寿正长,丹青让与柳枝娘”,对他的贪生怕死的品质,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他死了以后,黄宗义有悼念他的七律一首(八哀之五),也只是反映出他暮年生活的和心情的一个片面。观其全年,他确是一个贪富贵、轻名节的文人。
  钱谦益论诗,反对明七子所标榜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对拟古主义作品攻击甚烈。他认为唐诗应成为一个整体,反对划分时代,对严羽、高秉之学,也深表不满。他在鼓吹新编序里,以牧女卖牛乳为喻,对明代诗歌进行了批判。“牧女卖乳,展转薄淡,虽无乳味,胜诸苦味。若复失牛,转抨驴乳,展转成酪,无有是处。今世之为七言者,比拟声病,涂饰铅粉,骈花丽叶,而不知所从来,此盗牛乳而盛革囊者也。标新犭鼠异,佣耳剽目,改形假面,而自以为能事,此抨驴乳而谓醍醐者也。”他在这里对於前后七子及公安、竟陵都作了批评。而对於拟古剽古,极为不满。他说:“近代之学诗者,知空同、元美而已矣。
  其哆口称汉、魏称盛唐者,知空同、元美之汉、魏、盛唐而已矣。自弘治至於万历,百有馀岁,空同雾於前,元美雾於后,学者冥行倒值,不见日月,甚矣两家之雾之深且久也。”(黄子羽诗序)他论李东阳的诗,说是本於唐之少陵、随州、香山,再以宋之眉山、元之道园兼综而互出之。可见其论诗的态度。冯班说:
  “钱牧翁学元裕之,不啻过之,每称宋、元人,矫王、李之失也。”(钝翁杂录)
  钱氏这种见解,给与当日很大影响。到了康熙年间,吴之振诸人编的宋诗钞,顾嗣立编的元诗选都先后问世了。
  钱谦益笺注的杜诗和编选的列朝诗集都有参考价值。在列朝诗集的小中,对明代诗人的评价,虽有偏激之处,但也有些较好的见解。他自己的诗歌,多应酬风月之作,不少流于浮薄。但投笔集中,颇有佳作。今举七律二首。
  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金银旧识秦淮气,€汉新通博望槎。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就浪花。(金陵秋兴之一次草堂韵)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后秋兴十三之一)
  
  △吴伟业
  吴伟业(一六○九~一六七二),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
  崇祯进士,官左庶子,福王时任少詹事。知国事不可为,又与马士英、阮大铖意见不合,辞官归里。明亡后,隐居不出,奉母家居者十年。最后仍不能保持名节,入清任国子监祭酒。一年后告退还乡。后以秦销案,几至破家。有梅村家藏藁。
  他是张溥的弟子,参加复社,对温体仁一派党羽,作过斗争。他自少聪敏,富于才学,工诗,亦善词曲。颇湄他说:“每以奖进入才为己任,谆谆劝诱,至老不怠,喜扶植善类,或罗无妾,识与不识,辄为营救,士林咸乐归之,而於遗民旧老高蹈岩壑者,尤维持赡获之惟恐不急也。”(吴梅村先生行状)可见他比起钱谦益来,还是有些不同的。
  吴伟业的仕清,表现他的软弱动摇的性格。在他很多诗篇里,反覆曲折地表达出由这种软弱动摇的性格中,所反射出来的矛盾复杂的感情。如自叹诗云:
  “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松筠敢厌风霜苦,鱼鸟犹思天地宽。”又过淮阴有感诗云:“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繇识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其怀古兼吊侯朝宗一章,也是抒写这种心情的。他死前曾说:
  “吾诗难不足以傅远,而是中之寄托良苦,后民读吾诗而知吾心,则吾不死矣。”
  (见陈廷敬吴梅村先生墓表)在这些诗和话里,表现出失节者心灵的阴暗和没落的感情。
  吴伟业的诗,辞藻美丽,尤长于七言歌行。及乎国变,身经丧乱,发之於诗,风格一变,暮年萧瑟,论者比之庾信。诗中多记明末史事,是其特点。他的长诗如鸳湖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圆圆曲、永和宫词、临淮老妓行、楚两生行、悲歌赠吴季子诸篇,反映出明亡前后的政治面貌,抒写士子、妇女、艺人的惨痛遭遇,风华宛转,很能表现他的诗歌风格。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尤富於艺术特色。再如直溪吏、临顿儿、董山儿、庐洲行、捉船行、马草行等诗,关怀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生活,是具有现实性的作品。
  驾鹅逢天风,北向惊飞鸣,飞鸣入夜怨,侧听弹琴声。借问弹者谁,云是当年卞玉京。玉京与我南中遇,家近大功坊底路。小院青楼大道边,对门却是中山住。中山有女娇无变,清眸皓齿垂明。曾因内宴直歌舞,坐中瞥见涂鸦黄。问年十六尚未嫁,知音识曲弹清商。归来女伴洗红妆,枉将绝技矜平康,如此缠足当侯生。万事仓皇在南渡,大家几日能枝梧。诏书忽下选蛾眉,细马轻车不如数。
  中山好女光徘徊,一时粉黛无人顾。艳色知为天下傅,高门愁被旁人妒。画道当前黄屋尊,谁知转盼红颜误。南内方看起桂宫,北兵早报临瓜步。闻道君王走玉,犊车不用聘昭容。幸迟身入陈宫里,却早名填代籍中。依稀记得祁与阮,同时亦中三宫选。可怜俱未识君王,军府抄名被驱遣。漫咏临春琼树篇,玉颜零落委花锚。当时错怨韩擒虎,张、孔承恩已十年。但数一日见天子,玉儿甘为东昏死。羊车望幸阿谁知,青冢凄凉意如此。我向花间拂素琴,一弹三叹为伤心。
  暗将别鹄离鸾引,写入悲风怨雨吟。昨日城头吹毕篥,教坊也被傅呼急。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们外卢家泣。私更装东边,恰遇丹阳下渚船。剪就黄施贪入道,携来绿绮诉婵娟。此地繇来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月明弦索更无声,山塘寂寞遭兵苦。十年同伴两三人,沙、董朱颜尽逼土。贵戚深闺陌上尘,吾辈漂零何足数。坐客闻言起叹嗟,江山萧瑟隐悲笳。莫将蔡女边头曲,落尽吴王苑里花。
  (听妇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此诗通过卞玉京的悲惨遭遇,真实地反映出南明王朝荒淫腐朽的政治环境和人民涂炭的社会情况。当时清兵当前,南明君臣,不以国事为重,只知榨取人民的钱财,徵选民间的美女,夺利争权,醉生梦死,当然是要土崩瓦解的。卞玉京的悲苦命运,正是当日南明黑暗政治所造成的悲剧。诗歌修辞精炼,华而不靡,抒情叙事,紧密融和,音律和谐,有急管繁弦、凄清感人之胜,是他的七古中的代表作。另有遇南厢图臾感赋八十韵五古一篇,写兴亡之感和兵马之乱,颇为真实。其一段云:“从头诉兵火,眼见尤悲怆。大军从北来,百姓闻惊惶。下令将入城,傅箭需民房。里正持府帖,佥在御赐廊。插旗大道边,驱遣谁能当。但求骨肉完,其敢携筐箱。扶持杂幼稚,失败呼耶娘。江南昔未乱,闾左称阜康。马、阮作相公,行事偏猖狂。高镇争扬州,左兵来武昌。积渐成乱离,记忆应难详。
  下路初定来,官吏逾贪狼。......今日解马草,明日修官塘。诛求却到骨,皮肉俱生疮。”可见当日人民在离乱中被剥削压迫的苦境。诗歌语言质朴,布局谨严,表现了善於叙事的笔力。
  四库提要评其诗云:“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事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说他的诗学四杰、学香山,那是很显然的,但其弊病在风华过多,藻饰过甚,而令人有繁花损骨之感。他自论其诗云:“吾于此道虽为世士所宗,然镂金错采,未到古人自然高妙之极地”(杜祭少詹吴公文引),这是颇为真实的。
  吴伟业亦工词。小令婉约,长词豪放,风格不一。小令中如生查子:旅思、临江仙:逢旧、西江月:咏别诸阕,则调贺新郎:病中有感一词,为其绝笔,道其失足愧恨之情。洪亮吉云:“人悲之,人无惜之者,则名义之击人,岂不重乎!”
  (北江诗话)这对于失节者的批评是深刻的。
  其次,我在这里还要提到的是宋琬与施闰章,他们在当日颇有诗名,王士祯称他们为“南施北宋”。(渔洋诗话)
  
  △宋琬与施闰章
  宋琬(一六一四~一六七四),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顺治进士,任浙江按察使。后被其族子诬告得罪,下狱三年。他有诗寄怀施愚山少参云:
  “痛哭十年前,兹焉倍酷烈。百口若卯危,万端付瓦裂。”可见他精神上所受到的苦痛。后虽被释,而长期飘泊,晚年又任四川按察使。他善诗,亦能词,有安雅堂集。施闰章(一六一八~一六八三),字尚白,号愚山,号蠖齐,晚号矩齐。安徽宣城人。顺治进士,康熙举宏傅,官至侍读学士。工诗,与王琬齐名,有学馀堂集。
  宋琬因迭遭变故,仕途坎坷,穷愁贫苦,展转江湖。“中丁家难,晚遭逆变,燕、秦、越、蜀游历殆偏,仕进龃龉,卒未得如其志。”(彭启丰安雅堂未刻稿序)这样的生活和感情,成为他诗歌中的主要内容,故其所作多表现个人的愁苦和飘泊的哀伤。他的庚寅狱中感怀、纪怨诗、京口送房周坦北归、写哀、乱后入京喜晤米吉士赋赠诸诗,都是此类作品。但另有一些比兴的篇章,成就较高。例如:
  茅茨深入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道,莫将征税及桃花。
  (同欧阳令饮凤凰山下之二)
  登楼客半是高阳,酒政无苛约数章。南国山川悲庾信,大江烟雨忆周郎。桐馀深影留莺语,月下微痕试Η香。莫向尊前增感慨,汉京了已讳长杨。(赵五弦齐中谚集限郎字)
  七律暗寓故国之思,七绝意深远。再如渔家词,描写渔民的穷苦生活,较为优秀。宋琬的词,也有一些好作品,如蝶断花:旅日怀人、破阵子:关山道中等作,以雄浑见长,而无绮靡之病。
  施闰章论诗,尊唐抑宋。他说:“所谓诗家三昧,直让唐人独步。宋人要入议论,着见解,力可拔山,去之弥远。”又说:“一落宋贤,便多笨伯。”(蠖齐诗话)他主张作诗要有学力,注重修养,“譬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须就平地筑起。”(见王士祯渔洋诗话)同时又主张言之有物,反对虚华空泛。他说:
  “山谷言近世少年不肯深治经史,徒取助诗,故致远则泥,此最为诗人针砭。诗如其人,不可不慎,浮豹者浪子,叫嚎者粗人,窘瘠者浅,痴肥者俗,风€月露,铺张满眼,识者见之,直是一叶空纸耳,故曰,君子以言有物。”(蠖齐诗话)
  这些见解都很可取。
  施闰章的诗,比起宋琬多写个人愁苦的生活来,较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百丈行、冬雷行、牧童谣、湖西行、祀蚕娘、柳毛竹诸篇,较为优秀。他的五言律诗最为王士祯所推赏。观其所作,字稳句炼,以法度工力见长。
  上田下田傍山谷,三年播种一年熟。老牛乱后生黄犊,版筑将营结茅屋。催科令急畏租吏,室中卖尽牛办弃。今年逋租还有牛,明岁田荒愁不愁。前山吹笳后击鼓,杀牛食士如磔鼠,牛兮牛兮何土。(牧童谣)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阴€沉岸草,急雨乱滩舟。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氵存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舟中立秋)
  他另有湖西行诗,前有序云:“辛丑分守湖西,壤瘠岁饥,有司坐逋赋,失职相望。余奉檄按部督促,是时西南用兵,不逾时符牒三四至。史民后期者法无赦。乌乎!一官贬斥不敢辞,当奈民何?”可是他对於人民的同情态度。诗中有句云:“昨日令方下,今日期已逾。揽辔驰四野,萧条少民居。荆榛蔽穷巷,原田一何芜。野老长跪言,今年水旱俱。破屋复何有,永诀惟妻孥。肠断听此语,掩袂徒惊呼。所惭务敲扑,以荣不肖躯。”描写真实,反映清初吏治的黑暗,和人民被残酷剥削的苦痛生活。
  
  ○三 遗民诗
  
  宋琬、施闰章诸人,虽生於明代,但都做了清朝的官,不能称为遗民。在这一时期中,还有不少诗人,具有坚贞的气节,参加过抗清斗争,失败后,在清朝生活得相当长久,或削为僧,或流亡各地,发之於诗,或抒故国之冲,或写民生之苦,无不慷慨悲凉,虽无意求工,而给人以深切的感染力量。其中成就较高的,是顾炎武、吴嘉纪、阎尔梅、钱澄之、方以智、杜、屈大均、陈恭尹诸人。
  
  △顾炎武
  顾氏以学术著称,诗名意为所掩。其实他的诗歌创作,有很高的成就,风格高古,卓然大家。他论诗反对依傍古人,要独辟蹊径。他认为无论诗、文,必须有益世道,影响人心,风月应酬之作,最无意义。他自己作诗不多,态度极为严肃。他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遒劲的笔力,抒写坚贞不屈的品质和抗清斗争的生活感受,绝无叫嚣嚎杂之病。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沈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精卫)
  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燕山一别八年馀,再里行胜来九陌。君子如海不可量,奇正纵横势莫当。弹筝叩缶坐太息,岂可日月无弦望。为我一曲歌伊凉,挈十一州归大唐。奇材剑客今岂绝,奈此举日都茫茫。蓟门朝士多狐鼠,旧日须眉化儿女。生女须教出塞妆,生男要学鲜卑语。常把汉书卦牛角,独出郊原更谁与?自从烽火照桑乾,不敢官前问禾黍。子行西还渡蒲津,正喜秋气高嶙刚。华山有地堪作屋,相与结伴除荆榛。(蓟门送李子德归关中)
  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风孙。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
  (悼亡)
  在这些诗里,可以看出顾炎武政治上的寄托和艺术上的风格。前人称其诗,继承了潜、杜甫的精神。再如海上、怀人、赠朱监纪四辅、白下、秋山、感事、雨中送申公子涵光、潼关诸篇,都是动人之作。
  
  △吴嘉纪
  吴嘉纪(一六一八~一六八四),字宝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初事科举,后逐弃去,明亡后,与抗清人士交游。性孤狷严冷,甘心穷饥。工诗,有陋轩诗。
  泰州人多以煮监为业,他对於监民被剥削的悲惨境遇,有深切的体会。他自己的生活,也极为穷困,这在培养他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上,很有作用。“嗟哉我父逝不还,一棺常寄他人田。田中水阔波浪白,渚禽夜叫声凄然。敝庐去此地几尺,陌阡经岁无人迹。父在旷野儿在室,泪眼望望终何益。北邙土贵黄金少,毛{髟监}{髟参}儿已老。世人贱老更羞贫。寸草有心向谁道?”(七歌第一首)
  “去岁岁除夜,耀米十五斗。门外终朝谋食途,竟能旬日不趋走。北风暮起颓屋寒,老人欲眠眠何难。风集木,声益烈,吹下皑皑一天雪。痴儿对雪舞且悦,那知烟火来日厨头绝。”(去岁行)这类作品不但反映他的穷困生活的实际情况,而且艺术性也很高。再如他的破屋诗、郝羽吉寄宛陵棉布、逋监钱逃至六窃河作诸诗,写得非常沉痛,为了逃债,带着儿女,躲在野草业里,夜宿于霜露之间。
  “呼儿匿草中,叱咤债主来”,“北斗低照地,我在霜露间。贾子尔何人,使我夜不眠。”正由於他有穷困生活的实际体验,由于他长期地接近劳动的穷苦人民,他不但同情人民,而自己也身受剥削与饥饿的痛苦,所以他的生活、思想感情,更能同穷苦人民密切结合,这就大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扩大了他的诗歌的题材,加强了他的诗歌的现实意义。他的诗不仅是表现了民族感情,更多的是反映了阶级矛盾,对封建剥削阶级的罪恶,进行了真实的揭露和批判。正如陆廷抡所说:“数十年来,扬郡之大害有三:日监,日军输,日河患。读陋轩集,则淮海之夫妇男女,辛苦垫隘,疲于奔命,不遑启处之状,虽百世而下,了然在目,其矣吴子之以为史也!虽少陵赋兵车,次山咏春陵,何以过?......吴子诗自三事而外,怀亲忆友,指事类情,多缠绵沉痛,而於高岸深谷细柳新蒲之感尤甚。......少陵云:‘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而陋轩集中亦有‘往事不得忘,痛饮求模糊’之句,然则予之不尽言也,亦犹少陵之不忍问也,又若吴子之百觚千爵以祈模糊也,悲夫!”(陋轩诗序)有不少人替吴嘉纪的诗写过序,但以陆廷抡的序最为价值,他能着眼於诗歌的思想内容,而指出其特点在于题材广阔,现实性强烈,而具有杜甫、元结的精神。评吴嘉纪的诗,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扬州土。故交但有邱莹存,白杨催尽留枯根。昔游倏过五十载,江山宛然人代改。满地千戈杜老贫。囊底徒馀一钱在。桃花李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渔船。杯深颜热城市远,却展空囊碧水前。酒人一见皆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一钱行赠林茂之)
  扬州城外遗民哭,遗民一半无手足。贪延残息过十年,蔽寒始有数椽屋。大兵忽说征南去,万里驰来如疾雨。东邻踏死三岁见,西邻据去双鬟女。女泣母泣难相亲,城里城外皆飞尘。鼓角声闻魂已断,阿谁为诉管兵人?令下养马二十日,官吏出谒寒忄粟忄粟。入郡沸腾曾几时,十家已烧九家室。一时草死木皆枯,昨日有家今又无。自夫妻地上坐,夜深同羡有巢乌。(过兵行)
  在表现爱国思想的诗歌中,这两首诗可称杰作。后一首描写扬州屠城十年后的社会面貌,尚且如此悲惨,屠城时的情况可想而知。前一首的艺术技巧,尤为高妙,通过一枚钱币,写出深厚的故国之恸,具有短篇小说的手法,这在诗歌中是罕见的。再如难妇行、过史公墓、赠歌者、泊观音门诸篇,都是这类诗中的好作品。泊观音门十首,为五言律诗,其中多篇,很有特色。如“江山六朝在,天水一亭孤”,“年年禾与黍,食得骆驼肥”,“饥民春满路,米店画关门”,“东风吹不歇,草色出寒灰”,“深深建业水,欲饮畅伤神”,有的直写,有的暗托,非常精彩。再如哭妻五氏十二首,真实深切,为抒情佳作。
  吴嘉纪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大都采用乐府体的形式,如风潮行、朝雨下、凄风行、临场、江边行、邻翁行、海嘲叹,碾备歌、粮船妇、流民船、是上行、催麦村、挽船行诸篇,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再如绝句(白头灶户低草房)描写监民生活的劳苦的劳苦,河下、看雪行对当商奢侈生活的谴责,逋监钱至六灶河作揭露监商高利贷者剥削人民的罪行各诗,艺术成就也很高。
  邻翁皓首出门去,恸哭悔作造船匠。伴无故旧囊无钱,此去前途欲谁傍?闻道沿江防敲兵,造船日夜声丁丁。工师困备不得歇,张灯把姬波涛明。监使还嫌工弗速,如霜刀背鞭皮肉。肉烂肠饥死无数,抛却潮边饱鱼腹。力役人稀大将嗔,远近严控及老身。眼看同辈死亡尽,衰赢焉有生归辰?回望故乡妻与子,萧萧落木西风里。爨下连朝方断坎,柴门寂寞无邻里。常恁微技日图存,微技谁知丧一门!君不见船成荡漾虽举步,千樯万つ芦滩住。增金急募驾舟人,有司又派江南赋。(邻翁行)
  飓风激潮潮怒来,高如€山声似雷。沿海人家数千里,鸡犬草木同时死。南场尸漂北场路,一半先随落潮去。产业荡尽水烟深,阴雨飒飒鬼号呼。是边几人魂乍醒,只愁徵课促残生。剑钱堕泪送总催,代往运司陈此情。总催醉饱入官舍,身作难民泣阶下。述异告灾谁见怜,体肥反遭官长骂。(海嘲叹)
  吴嘉纪是清代杰出的诗人。其诗具有充实的社会内容,继承了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的优良传统;而以深厚的工力,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遒劲的风格,创造出他自己的艺术特色。其“所撰今乐府,尤凄急幽奥,皆变通陈迹,自立一宗。”(郑方坤陋轩诗钞小)王士祯评其诗古澹高寒,托寄萧远,推崇佣至。也有一些作品,因“与四方之士交游唱和,渐失本色”(王士祯语,见分甘馀话),这是相当真实的。另有少数诗篇,也宣扬了封建道德观点。
  顾炎武、吴嘉纪以外,其他遗民诗人值得我们介绍的,还有阎尔梅、钱澄之、方以智、杜、屈大均、归庄、陈恭尹诸人。他们都很有气节,在诗歌方面也具有成就。
  
  △阎尔梅
  阎尔梅(一六○三~一六六二),字用卿,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举人。破产养死士,罗狱几死。后因参加抗清斗争,两次被捕,终不屈服。逐流亡南北各地。有白耷山人集。其诗以七律七绝见长,气势雄健。他因经历齐、楚、蜀、粤、秦、晋各地,多所登临,其诗多以吊古咏古为题,抒发其黍离之感。如歌风台、东城怀古、大同览胜、题昭烈朝、重过竞州有感、庐州见传奇有史阁部劝王一阕感而志之、芜湖吊黄将军、陶靖节墓、题余阙祠诸诗,感情强烈,意在言外,都是托古伤今的佳作。今举重过问竞州有感为例。
  亭长台西旧酒徒,疏狂名姓满江湖。常从世外寻高蹈,不避人间有畏途。季札重来周乐散,奚斯一去鲁宫芜。南楼极目谁同醉?正月愁听是蟪蛄。
  
  △杜
  杜(一六一一~一六七八),原名绍先,字于皇,号茶村,湖广黄冈人。
  崇祯时太学生。少负才名,慨然有用世之志。甲中国变,南至金陵,见马士英、阮大铖用事,朝政紊乱,遂绝意仕进。明亡后,隐居鸡鸣山之右城,生活贫困,常至断炊。而益以文章气节自历,决不与世俗同流。他有今年贫口号诗多首,其一云:“饥来但契梅花片,寒至惟烧黄熟香。彩笔一枝书数卷,何人信道是空肠。”
  又复王於一书云:“承问穷愁何如往日,大约弟往日之穷,以不举火为奇;近日之穷,以举火为奇,此其别也。”可见其穷苦自甘的态度,真是沉痛诙谐,兼而有之。当日的官绅,可以免房租;杜住屋无钱付租,其友人王东皋欲代为申请免租,他耻居官绅之列,坚决拒绝。(见与王东皋辞代优优免房号银书)另外,他与孙枝蔚相交三十年,互以名节;后孙将北上仕清,他写信劝孙说:“今所效於豹人者,质实浅近,一言而已。一言谓何?曰:毋作两截人!......深愿豹人坚匹夫之志,明见义之勇,毋为若人所笑。”(与孙豹人书)在这里表现出他的品质和气节。
  杜论诗,推尊杜甫。贵真、重质,强调诗与人的统一。“其患不在真衰,而在假盛;真衰可起,而假盛不可为也。......盖真衰自觉其非,故有转移之机;而假盛自以为是,故无扫更之术。”(喻先生诗序)这些意见,都很精到。他所指的对象,是那些拟古派的诗歌。他自己的作品,沈郁顿挫,语言朴茂。爱国之情,多出於含蓄蕴藉,深能动人。有变雅堂集。
  上有关山月,下有陇头水。月照行人不记年,流水无情流不已。月凄清,水呜咽,非秦非汉肠断绝。(关山月为客曾无故,登楼亦偶然。古城延落景,秋草上青天。野火风吹尽,平沙月照圆。马嘶今夜苦,归梦战场边。(楼夕)
  数尺霜根几载移,一枝深赏向南枝。平生只是知惭愧,逢着梅花不作诗。
  (梅花)
  其他如扬州春、归不得行、次团江、送五舅归黄州、清明客瓜渚、别兴三十首诗,都是佳作。清初诗人如朱彝尊、王士祯、陈维崧等,都很推尊他。黄周星有秋日与杜子过高座寺登雨花台诗,最能描绘出他的思想感情。诗云:“被何时下大荒,河山举目共凄凉。客来古寺谈秋雨,天为幽人驻夕阳。去国屈原终幸直,无家李白只佯狂。百年多少恁高泪,每到西风洒几行。”(见变雅堂集附录)
  
  △钱澄之
  钱澄之(一六一二~一六九三),原名秉镫,字饮光,后号田间。桐城人。
  崇祯诸生。通经学,工诗。其人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与陈子龙、夏允彝友善,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甲申国变后,奔走浙江、闽粤等地,坚持抗清斗争。桂林失陷后,削归田。有田间诗学、田间集、藏山阁集等作。钱氏为人孤耿,嫉恶如旧。方苞在田间先生墓表里,叙述他说:“先生生明李世,弱冠时,有御史某逆阉馀党也。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了朝,观者如堵;诸生方出迎,先生忽前扳车而揽其帷,众莫知所为,御史大骇,命停车,而溲溺已溅其衣矣。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驱从数十百人,皆相视莫敢动,而御史方自幸脱于逆案,惧其声之著也,漫以为病颠而舍之,先生由是名闻四方。”通过这一件事,很能看出他的品质和崛强的性格。
  钱澄之的诗,学白居易、陆游,题材宽广,富於社会内容和故国之情。获稻词、水夫谣、乞儿行、捉船行、空仓雀、田家苦、捕匠行诸等,描写农民疾苦,可称佳作。晚年所作田园杂诗、田间杂诗,则颇多闲恬澹之趣。在延平感怀、江程杂感、还家杂感、金陵即事这些诗歌里,抒写其怀念故国和流亡生活的感受,激越苍凉,甚为沈痛。今各录一首。
  女蹋碓,儿扫仓,我家今日稻登场。获稻上扬打稻毕,拂还租稻叉手立。往时入仓缠输官,今年只在场上看。晚禾乾死田无膏,又下官符催马草。买草纳官官不收。千堆万堆城南头。风吹雨打烂欲尽,饿杀兰中子母牛。(获稻词)
  宿汀洲逾十年,水禽烟树各依然。烽尽旁署新军府,汛地旗更旧战船。估客暮占风脚喜,渔家画逆浪头眠。江天事妻浑如昨,回首平生独可怜。(江程杂感之一)
  
  △方以智
  方以智(一六一一~一六七二),字密之,号曼公,桐城人。崇祯进士,授检讨。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诸人参加政治活动,一时齐名。南明诗,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明亡后为僧,称无可大师,又字药地。康熙时被捕,放逐粤西,病卒途中。他学识渊博,通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医学、音韵、百家之学,又工诗善画。有浮山集、通雅、物理小识等作。其诗以五律见长,抒情真挚,多用白描手法,而又极见工力。看月、闻雁、独往、戊子元旦诸诗,抒写怀抱,悲歌慷慨,尤为动人。今录二首。
  一片锺山月,那从岭外看。青常临北阙,今独照南冠。万里天难指,三更影易寒。梦中儿女路,莫忆旧长安。(看月)
  同伴都分手,麻奚独入林。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独往)
  
  △屈大均
  屈大均(一六三○~一六九六),初名绍隆,字介子、翁山。广东番禺人。
  明末诸生。清兵入广州时,曾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削为僧,字一灵。后还俗,漫游各地,与顾炎武、朱彝尊交游。工诗善文,有道援堂诗集、文集。他的诗富於民族意识,也有关怀人民疾苦之作。大都气势纵横,悲歌慷慨,令人有闻鸡起舞之感。孤竹吟、过涿州作、大同感叹、秣陵、摄山秋夕作、八月、钦州、€州秋望、高流遇欧阳先辈赋僧、塞下曲、居庸有感诸诗,无不没郁整练,感染人心。
  其代州歌,王士祯评为“不减李益”。
  牛首开天阙,龙冈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怀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秣陵)
  秋林无静树,叶落乌频惊。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摄山秋夕作)
  
  △归庄
  归庄(一六一三~一六七三),一名祚明,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
  归有光的曾孙,年十四,补诸生,十七岁时,参加复社。为人豪迈尚气节,工诗文。与顾炎武齐名,时有归奇顾怪之目。清军渡江,南京陷落,他在昆山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改为僧装亡命。后隐居乡野,穷困以终。擅长书画,尤工狂草和墨行,醉后挥洒,旁若无人。晚年以卖文鬻画为生。其诗以豪逸的笔调和悲怆的感情,表现了亡国之恸。对清军的暴行有所揭发,对谄事清朝的新贵,也进行了讽刺。
  乱后他乡总是家,此身未肯痼烟霞。人方悔过呼司命,天自为媒匠女娲。纸上山河划有戒,胸中兵甲静无华。树头乌鹊飞难定,矫首€天万里霞。(和锡山友人无家诗次韵二首之二)
  其他如述怀、避乱、落花诗、赠杜于皇诸篇,都是佳作。他还有谷曲万古愁叙术古史过程,对於前代圣贤君相,信笔嘲讽,对南明政权的腐败荒淫,尤表不满,但对于李自成也多诬蔑。此曲亦有题为王思任作。据魏禧的归玄恭六十序,似为归作,全祖望亦信此说。
  
  △陈恭尹
  陈恭尹(一六三一~一七○○),字元孝,号半峰,广东顺德人。布衣,自幼有异才。博学工诗,亦善书法。其父因抗清牺牲。后仕桂王,明亡后隐居不出。有独漉堂集。其诗与屈大均、梁佩兰齐名,并称岭南三家。梁启会应清试,不在遗民之列。陈诗感情真挚,工力深厚,律诗尤为奇警。例如:
  未到问沽酒,早投城北。莫令亡国月,得照渡江人。世薄名士,秋销战伐尘,馀生付樽杓,留醉上车轮。(次凤阳逢中秋)
  黍苗无际雁高飞,对酒心知此日稀。珠海寺边游子合,玉门关外故人归。半生岁月看流水,百战山河见落晖。欲洒新亭数行泪,南朝风景已全非。(秋日西郊谚集......时(屈)翁山归自塞上)再如送梁器圃归顺德、送何不偕之桂林、人日新晴节事、雨后登楼迟孔樵岚梁器圃不至、读秦纪、雨夜怀屈翁山诸诗,都为优秀之作。
  上述诸家的作品,在当日民族矛盾的剧烈斗争中,表现了诗人们的气节和感情,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部分诗篇反映了人民被剥削的悲惨生活,在艺术方面都很有成就。在诗歌历史上,我们应当充分重视他们的地位。在这一方面,清人卓尔堪所编辑的遗民诗,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书中收集遗民作者四百馀人,诗千首,很有参考价值。书中除在上面叙述过的几位诗人以外,瑞雪中申涵光(字凫盟,广平人,有聪山集),李沂(字子化,号壶庵,江苏兴化人,有莺啸堂集),邢(字孟员,高淳人,有石臼集),李业嗣(字杲堂,浙江鄞县人,有杲堂集)
  诸人,选诗较多,其中也很有些好作品。
  
  ○四 康雍年间的诗歌
  
  康熙年间,清朝的封建政权,日益巩固。遗民诗人以外,在一些新起诗人的作品里,民族感情渐渐淡薄,他们论诗作诗,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尊唐宗宋,相互标榜。当日声誉隆、影响大的是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诸人,也有名於时,赵执信尤有成就。
  
  △王士祯
  王士祯(一六三四~一七一一),原名士祯,后因避讳,改为士正,乾隆时诏命改为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进士,由扬州司理累官至刑部尚书。有带经堂全集、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渔洋诗话等作。
  王士祯曾叙述他学诗的变化过程说:“吾老矣。还念平生,论诗凡屡变,而交游中,亦如日之随影,忽不如其转移也。少年初筮仕时,惟务博综该洽,以求兼长,文章江左,烟月扬州,人海花场,比肩接迹。入吾室者,俱操唐音......中岁越三唐而事两宋,良由物情厌故,笔意喜生,......争相提倡,远近翕然宗之。
  既而清利流为空疏,新灵寝以佶屈,焉心忧。于是以太音希声,药淫哇锢习,唐贤三昧之选,所谓乃造平淡时也。”(俞兆晟渔洋诗话序引)可见王士祯虽一度染指两宋,但认为流弊甚多,只有尊唐,始可医沼治淫哇锢习,才能走上诗歌的正道。不过他的尊唐,并不是尊杜甫、白居易,而是尊王维、孟浩然。他是不欢喜杜甫,而又鄙薄白居易的。赵执信说:“阮翁酷不喜少陵,特不敢显攻之,每举扬大年‘村夫子’之目以语客。又薄乐天,而深恶罗昭谏。余谓昭谏无论已,乐天秦中吟,新乐府而可薄,是绝小雅也,若少陵有听之千古矣,余何容置喙。”
  (谈龙录)这段话在理解王士祯的文学思想上,有重要意义。杜甫、白居易的作品,都具有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强烈精神和政治意义,罗隐一部分作品也有这种倾向,王渔洋却表示不喜、鄙薄巴深恶,而他所追求的是王维、孟浩然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清远、淡的意境。他在旁的地方,虽也说过杜诗“集古今之大成”的话,其实是不足为信的。
  王士祯论诗,本司空图、严羽之说,鼓吹妙悟,创为神韵一派。他说:“昔司空表圣作诗品凡二十四,有谓冲澹者曰:‘遇之匪兴,即之愈稀’;有谓自然者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有谓清奇者曰:‘神出古异,澹不可收’,是三者品之最上。”(鬲津草堂诗集序)又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香祖笔记)他为了宣扬这种理论,选了唐贤三昧集,以王维、孟浩然的作品为主。他说:
  严沧浪论诗云:“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卦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司空表圣论诗亦云:“味在酸咸之外。”康熙戊辰春杪,自京师居定翰堂,日取开元、天宝诸公篇什读之,於二家之言,别有会心,录其尤隽永超诣者,自王右丞而下四十二人,为唐贤三昧集,为三卷。(唐贤三昧集序)
  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他论诗的来源、选诗的准则以及对盛唐诗的态度。
  他有论诗绝句云:“会听巴、渝里社祠,三闾哀怨此中遗。诗情合在空ぎ峡,冷雁哀猿唱竹枝”,更可见其旨趣。这种境界,寓之於自然小景,可以造成动人的画意,之个人的抒情,可以形成蕴藉不尽的韵味。不宜于用长篇,而宜于用短体,正如赵翼所说:“专以神韵胜,但可作绝句。”因此,在王士祯的集子里,较能实践他的理论,表现神韵的特色的,大都是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的七言绝诗。其他各体,不少犯了铺陈、用典的弊病。他的神韵说,作为一种风格,固无不可,若以此要求各种诗而成为诗的正宗,那就太狭窄了。并且这种诗风的提倡,势必贬低反映社会生活和富於现实意义作品的价值,而使诗歌脱离实际。创造出来的作品,不过如四库提要所指出的“范水模山、批风抹月”而已,而容易形成规模狭小、内容贫乏、气势虚弱的缺点。他的诗就正有这种观点。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江上)
  青草湖边秋水长,黄陵朝口暮烟苍。布帆安稳西风里,一路看山到岳阳。
  (有骇赴长江)
  危栈飞流万仞山,戍楼遥指暮€间。西风忽送潇潇雨,满路槐花出故关。
  (雨中渡故关)
  翠羽明尚严然,湖€祠树碧于烟。行人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再过露筋祠)
  这些诗,都很有他自己的特色;他所欣赏的古澹自然、清新蕴藉的风致,在这些诗里,大略可以体现出来。再如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桥礼吉、秦淮杂诗、寄陈伯玑金陵、真州绝句等篇,其中也有些优秀作品。短篇七言古诗如南将军朝行、京江夜雪、甓湖舟夜读渭南集偶题长句,尚不失为佳作。
  王士祯在康熙年间,声望满天下,饮誉之隆,一时无与伦比。推其原因,约有数端:一,当日喜言宋诗,未流所趋,确有“清利流为空疏,新灵寝以佶屈”
  之弊。神韵说也,一新耳目。二,在封建政权日益巩固的当时,这种神韵妙悟之说,清远平淡的境界和情调的欣赏、追求,正合封建士大夫的口味。三,王士祯位高望重,地位优越,片言双语,容易影响人心;加以门徒故旧,广为宣扬,其势益盛。由于这些原因,使王士祯成为一代诗坛的盟主,但就他的全部作品来看,是名实不符的。袁枚批评他的诗:“主修饰,不主性情”;“性情气魄,俱有所短”;并云:“一代正守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仿元遗山论诗)这见解是相当深刻的。
  当王士祯领导诗坛,神韵说风磨一时的时候,在创作上与之抗衡、在理论上与之辩驳的是赵执信。
  
  △赵执信
  赵执信(一六六二~一七四四),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人。自少颖悟,九岁能文。康熙进士,授编修,官至左赞善。抱异才,负奇气,好饮酒,喜谐谑,有狂士之名。后因国丧期间,观演洪所作的长生殿,被革职。逐一蹶不起,飘泊江湖,故其诗多抒写悲愤,而部分诸篇,揭露贪官酷吏剥削人民的罪行,极为优秀。有饴山堂集、谈龙录、声调谱等作。又能词。
  赵执信论诗,多本冯班、吴乔之学,对王士祯的神韵说,甚为不满。他本是王士祯的甥婿,初甚相得,后因竟见不合,逐互相诟病。前人谓其不和之原因,由于赵氏求王士祯为他的观海集作序,王一再迟延,因而诟厉,此说实不可信。
  余幼在家塾,窃慕为诗,而无从得指授。弱冠入京师,闻先达名公诸论,心怦怦焉每有所不能惬。既而得常孰冯定远先生遗书,心爱慕之,学之不复至于他人。新城王阮亭司寇,余妻党舅氏也。方以诗震动天下,天下士莫不趋风,余独不执弟子之礼。......余自惟三十年来,以疏直招尤固也,不足与辨,然厚诬亡友,又卢流傅过当,或致为师门之辱。私计半生知见,颇与师说相发明,向也匿情避谤,不敢出,今则可矣,乃为是录。(谈龙录序)
  读了上面所录的序文,可见他与王士祯的辩驳,主要是坚持自己对於诗歌的意见,并与师说相发明,又为亡友辩诬。他们所争论的主要如下:一、王士祯认为“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中露一爪一鳞而已。”赵执信对这种缥缈玄虚之说,表示不赞同;二、王士祯崇奉司空图诗品,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为极则;赵执信认为二十四品,设格甚宽,何能限於一品;三、王士祯本严羽之学,专主兴会,赵执信认为唐人修养很深,博观约取,其内容是讲讽怨谲,兼而有之,鸸五专以风流相尚,其实是“诗中无人”,“而蔽於严羽呓语”。可见这些争论,决非出於个人意气,而具有原则性的意义,赵执信的意见又是比较正确的。
  赵执信的诗,能自抒怀抱,力去虚华绮丽之病。气势豪放,风格深峭。吴民多、两使君、入城行诸诗,表示人民对於贪官污吏的反抗,并揭露那些作威作福的横暴官僚的罪行。“攫金搜粟恨民少,反唇投牒愁民多”(吴民多);“侬家使君己二年,班班治绩惟金钱。可怜一与髓俱尽,万姓吞声暗望天。”(两使君)在沉痛的语言里,表达出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入城行一篇尤为杰出。他的律诗、绝句,如出都、秋暮吟望、晓过灵石、山行杂诗、感事、咏江岸拒霜花、冷泉关、寄洪思一类作品,抒情写景,笔力遒劲,很能表现他的艺术特色。
  村终岁不入城,入城怕逢县令行。行逢县令犹自可,莫见当衙据案坐。但闻坐处已惊魂,何事喧轰来向村?银铛丑械从青盖,狼顾狐嗥怖杀人。鞭笞榜掠惨不止,老幼家家血相视。官私计尽生路无,不如就城中死。一呼万应齐挥拳,胥隶奔散如飞烟。可怜县令究何处,眼望高城不敢前。城中大官临广堂。颇知县令出赈荒。门外声忽鼎沸,急傅温语无张皇。城中酒浓专好,人人给钱买醉饱。醉饱争趋县令衙,撤扉毁阁如风扫。县令深宵匍匐归,奴颜囚首销凶威。诘朝去城中定,大官咨嗟顾县令。(入城行)
  小高栖老一枝,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秋暮吟望)
  戟矜底事各纷纷,万事秋风卷乱€。谁信武安作黄土,人间无恙灌将军。
  (感事二首之二)
  霜凝疏树下残叶,马踏寒€穿乱山。十月行觉衣薄,晓月吹送冷泉关。(冷泉关)
  入城行表现了人民斗争力量的强大,感事暗写他的政治遭遇,寄寓愤世嫉俗的嘲讽。秋暮吟望、冷泉关二诗,善於造景抒情,意境高远。王士祯、赵执信在康熙诗坛,论诗不同,风格亦异。王诗以才情胜,其流弊伤于卢郭;赵矫以深峭,诗宗晚唐。四库提要说:“王以神韵缥缈为宗,赵以思想雕刻为主”,是论其不同的风格的。
  在当日诗人中,朱彝尊也很有名,赵执信称王士祯、朱彝尊为二大家。)谈龙录)
  
  △朱彝尊
  朱彝尊(一六二九~一七○九),字锡匕,号竹,秀水(今浙江嘉兴)
  人。他少逢丧乱,家境贫困,然刻苦自励,肆力古学。后弃科举,入幕府,依人远游。“南逾五领,北出€朔,东泛沧海,登之罘”(王士祯曝书亭集序),经受过长期的飘泊生活。“长贫谋半菽,几日且兼珍”;“卜筑仍无地,来归转自怜。”(还家即事)“谋生真凶莽,中岁益艰虞。”(永嘉除日述怀)可见其生活的贫苦。他是一位渊博的学者,治经史尤有心得。后以市衣除检讨,充史馆纂修官,纂修明史。其诗文俱有名,尤以词著。有曝书亭集、经义考、日下旧闻等作;又辑有明诗综、词综等书,为士林所重。
  朱彝尊论诗崇唐,尤鄙薄南宋。他说:“陆务观剑南集句法稠叠,读之终卷,令人生僧。......诗人多舍唐学宋,予尝嫌务观太熟,鲁直太生,生者流为萧东夫,熟者降为杨廷秀,萧不傅而杨傅,效之者何异海畔逐臭之夫耶?”(书剑南集后)
  查慎行说他作诗:“句酌字斟,务归典雅,不屑随俗波靡,落宋人浅易蹊径。”
  (曝书亭集序)
  朱诗以学力、辞藻见长,务求典雅,并喜用僻典险韵。集中不少追求形式的长篇联句和咏物诗,极无意义。其描写个人穷困、愤懑以及登临吊古之作,较有佳篇,永嘉杂诗二十首,尤为写景名作。捉人行、马草行二时,反映人民疾苦,也颇优秀。
  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角声呜呜满街道,县官张灯徵马草。阶前野老七十馀,身上鞭扑无完卢。里胥扬扬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横行叫骂呼盘飧,兰牢四顾搜鸡豚。归来输官仍不足,挥金夜就倡楼宿。(马草行)
  寂寞复寂寞,四壁归来竟何!男女不肯学干时,终当饿死填沟壑。布衣甘蹈湖海滨,饥来乞食行负薪。不然射猎南山下,犹胜长安作贵人。(寂寞歌)
  清初诗坛,在尊唐同时,也有不少人标榜宋诗。王士祯说:“近人言诗,辄好立门户,某者为唐,某者为宋,李、杜、苏、黄,强分畛域,如蛮触氏之斗于蜗角而不自如其陋也。”(黄湄诗选序)王士祯虽同样陷在蜗牛角里,但这批评是正确的。当日在宋诗派中,成就较高的前有查慎行,后有万鹗。
  
  △查慎行与宋诗派
  查慎行(一六五○~一七二七),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今名,字悔馀,号初白。浙江海宁人。自幼聪敏,早年能诗。康熙赐进士出身,授编修。曾受学於黄宗羲。有敬业堂集、苏诗补注等作。他体质清癯,弱不胜衣。来自民间,颇知民生艰苦。他有诗云:“我从田间来,疾苦粗能言。东东南事,约略得其端。
  ......私租入富室,公税输县官,所馀尚无几,未足偿勤拳。况逢水旱加,往往多颠连。逃亡等无地,刍牧肯见怜?”(悯丰诗和朱恒齐比部)这说得很真实。他早期从军黔楚,中年漫游中州,游踪所至,见之于诗,故多写旅途感受和自然景色之作。
  查慎行宗宋诗,对於苏轼尤有研究。积一生之精力,补注苏诗五十卷。当日宋牵刊行施注苏诗,因急遽成书,很多臆改窃乱之处。查慎行“勘验原书,一一正,又于施注所未及者,悉采诸书以补之,其间编年错乱,及以他诗泗入者,悉考订重编,凡为正集四十五卷,又补录帖子词致语口号一卷,遗诗补编二卷,他集互见诗二卷,别以年谱冠前,而以同时倡和散附各诗之后。”(四库提要)
  其中虽仍有一些不同漏误,但在苏诗注本中,要算是较完备的了。因为他治苏诗如此勤苦,故其所作,大抵得诸苏轼为多,而参以陆游的情调。评者每病其诗少蕴藉风神之致,这是一面受了神韵、格调诸说的影响,同时由于尊唐宗宋的门户之见,看不到他的“意无勿申,辞无不达”的艺术特点。在他的集子中,不少反映现实、描写时事的诗篇,如芜湖关、偏桥田家行、白杨堤晚泊、麻阳运船行、飞蝗行和少司马杨公、养蚕行、夹无秋行、淮浦冬渔行、秦邮道中、夜宿洲镇诸诗,都是优秀之作。
  麻阳县西催转粟,人少山空闻鬼哭。一家丁庄尽从军,老稚扶携出茅屋。朝行派米暮俱船,吏胥点名还索钱。辘轳转ㄌ出井底,西望提溪如到天。麻阳至提溪,相去三百里。一里四五滩,滩滩响流水。一滩高五尺,积势殊未已。南行之众三万馀,樵爨军装必由此。小船装载缠数石,船大装多行不得。百夫并力上一滩,邪许声中骨应折。前头又见奔涛泻,未到先愁泪流血。脂膏已尽正输租,皮仅存犹应役。君不见一军坐食万民劳,民气难士气骄。虎符昨调思南戍,多少扬摩白日逃。(麻阳运船行)
  在清初宋诗派中,查慎行的成就较高。他的特点是: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连尊唐派的主角王士祯也不得不称赞他,说他的古体和律诗,“然使起放翁、后山、遗山诸公于今日,夏重操蝥绵以陪敦,亦未肯自安鲁、郑之赋也。”
  (敬业堂诗集序)其见重如此。然其弊病,在於所作过多,读者须善取之。至于赴召集、随辇集、直庐集中诸诗,对於封建帝王,尽谄媚歌颂之能事,极为鄙俗。
  在宋诗派中,我们还要提到的是宋牵和厉鹗。宋牵(一六三四~一七一三),字牧仲,号漫堂,河南商邱人。官至吏部尚书,有西陂类稿。王士祯池北偶谈记其尝绘苏轼像,而己侍立其侧,可见其对於苏轼之敬重和在於苏诗之爱好。又施元之所注的苏诗,久无傅本,他在苏州以重价购其残帙,并为棱雠补缀,刊行问世。他平日论诗,虽也推尊杜甫,而所学者实偏于苏轼。他说:“七言古诗,上下千百年,定当推少陵为第一。......后来学杜者,昌黎、子瞻、鲁直、放翁、裕之,各自成家,而余於子瞻,弥觉神契,岂所谓来自华严境中者,余料有少夙缘耶?”(漫堂说诗)可见他对於苏轼的态度。
  宋荦的诗,工力变化,虽不如查慎行,然其佳者,亦为当代所许。王士祯寄宋荦诗有云:“尚书北阙霜侵鬓,开府江南雪白头。当日朱颜两年少,王扬州与宋黄州。”今录一首。
  远道频傅薤露歌,人琴此日奈愁何?宋中耆旧伤心尽,吴下风流逝水多。尘箧怜馀翰墨,荒坟欲拜阻关河。黄昏铃题诗处,忍见空梁夜月过。(数月来闻汪钝翁王勤中恽正叔刘山尉相继谢世洒泪赋比)
  厉鹗(一六九二~一七五二),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康熙举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报罢南归。工诗,词名尤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等作。他时代较晚,为了诗派叙述的方便,也放在这一节里。他家境贫苦,赋性孤直,喜游山水,落落不与人合。但刻苦自励,纵览群书,学问极为渊博。他有诗云:“青镜流年始觉衰,今年避债更无台。......敝裘无恙还留住,好待春温腊底回。”(典衣)又云:“岁兰百事不挂眼,惟有借书聊自怡。灯ㄠ风宵亲勘处,篝香霜晓手抄时。里中今得小历卷,贫甚我惭无一。旧史临潢新注就,不知谁肯比松之。”(借书)一为“典衣”,一为“借书”,结合起来说明一件事,他如何在贫困生活中,全心全意,研究学问。这种贫贱不移、坚持自学的精神,很令人钦佩。后馆於扬州马家,马氏藏书极富,遗文秘芨,无所不窥,所见宋人集最多,再求之於诗话、说部、山经、地志,为宋诗纪事一百卷,博洽详赡,为士林所重。其论诗不愿为门户派别所限,而其心香所在,实在宋人,并兼学王、孟,自成面目。他自序樊榭山房续集说:“自念齿已衰,日力可惜,不忍割弃,辄恕而存之。幸生盛际,赖迂多疾,无所以自见,惟此区区有韵之语,曾缪役心脾,世情不以格调派别绳我者,或位置仆於诗人之末,不认为仆之桓谭者谁乎?”但我们读他的诗,仍为宋派。故沈德潜说他:“尚宋习败唐风者,自樊榭为厉阶。”(随园诗话卷九)厉鹗不仅喜用代字,近於宋人,更重要的是在於语言风格以及用典用韵的各方面。由於他才力富健,修养深厚,所以吐语修辞,清远洁炼,富有特色,绝无南宋江湖派的气味。他虽欢喜使用冷僻的典故,但他的好诗,都在於白描。至於樊榭末流,专以、ㄎ扯为能事,那就反映其真了。
  厉鹗的诗,很少直接反映社会民生的作品,但写景诸作,很有特色。从艺术技巧方面说,古诗、七律,成就较高。悼亡姬十二首,其中有几篇写得悱恻缠绵,抒情较为真实。今举二例如下:
  九龙之山山九峰,峰峰晚秀凝€松。我见青山辄心喜,青山见我如为容。廿年来往梁溪道,可怜不见青山老。茧约题诗此际同,竹炉煮茗当时好。三面看山暝色催,旧游零落使人哀。依稀第二泉边船,半在苍烟半叶堆。(晚过梁溪有感)
  旧隐南湖渌水旁,稳双栖处转思量。收灯门巷タ微雨,汲井廉尼早凉。故扇在尘漠漠,遗钿何在月苍苍。当时见惯惊鸿影,缠隔重泉便渺茫。(悼亡姬十二首之十二)
  当日宗宋的诗人还有不少,论其成就,则不如查、厉诸人,所以不再叙述了。
  
  ○五 乾嘉诗风
  
  乾嘉诗风,在诗歌思想斗争中,表现出转变的趋势。一方面,或主格调,或言肌理,追求雅正,以温柔敦厚为归,复古倾向较为显著。另一方面,想摆脱束缚,标榜性灵,破唐、宋门户之见;所谓才人代有,各领风骚,不拘一格,比较富于革新精神。前者有沈德潜、翁方网,后者为袁枚、郑变、赵翼诸人,而黄仲则则以清才秀笔,抒其穷愁落寞之感,又自有面目。他们的作品,虽各有些特色,但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一般并不很高。
  沈德潜(一六七三~一七六九),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苏州)
  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沈归愚诗文全集、说诗ㄧ语。又编选诗源、唐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流傅较广,颇有影响。
  沈德潜论诗,尊盛唐,主格调,对明七子多加偏袒,而於公安、竟陵、钱谦益及王士祯,俱表不满。他的论点,以儒家正统思想为基础,具有复古倾向,但有些见解,尚有特色,非明七子所能及。
  一、在内容方面,他强调言之有物。他说:“诗必原本性情,关乎人伦日用及古今成败兴坏之故者,方为可存,所谓其言有物也。若一无关怀,徒辨浮豹,又或叫号撞搪以出之,非风人之指矣。尤有甚者,动作温柔乡语,如王次回疑雨集之类,最足害人心术,一概不存。”(清诗别裁凡例)又说:“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秦、汉以来,乐府代兴,六代继之,流衍靡曼,至有唐而声律日工,兴渐失,徒礼为嘲风雪、弄花草,游历燕ぅ之具,而诗教远矣。学者但知尊唐而不上穷其源,犹望海者指鱼背为海岸,而不自悟其见之小也。”(说诗ㄧ语卷上)他要求诗歌言之有物,要反映古今成败兴坏之故,反对专以嘲风雪、弄花草为能事的作品,这是对的,但他所强调的内容,实际是圣道伦常和封建道德,因而得到最高的封建统治者的欣赏。
  二、在风格方面,他强调温柔敦厚之说:“唐诗蕴藉,宋诗发露;蕴藉则韵流言出,发露则意尽言中。愚未尝就宋诗,而趋向旧在唐诗,故所选风调音节,俱近唐贤,从所尚也。”(清诗别裁凡例)可见他尊唐贬宋,是由风格和表现方法而言,因为唐诗蕴藉,宋诗发露,在蕴藉和发露之中,表现出不同的格调。他提倡温柔敦厚,也不完全否认讽刺,他认为用含蓄的手法进行讽刺,更能增加艺术力量。他说:“讽刺之词,直诘易尽,婉道无穷。卫宣姜无复人理,而君子偕老一诗,止道其容饰衣服之盛,而首章末以‘子之不ㄈ,云如之何’二语逗露之。
  ......苏子所谓不可以言语求而得,而必深观其意者也。诗人在往如此。”(说诗ㄧ语卷上)他并且进一步从诗歌的艺术特点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物连类以形之。郁情欲舒,天机随触,每借物引怀以抒之,比兴互陈,反覆唱叹,而中藏之观愉惨戚,隐跃欲傅,其言浅其情深也。倘上敷陈,绝世蕴蓄,以无情之语而欲动人之精难矣。”(说诗ㄧ语卷上)他认为富于含蓄而有馀味的诗,言浅情兴,易於动人;“质直敷陈、绝无蕴藉”的作品,缺少感染力量。他这些意见,不能说没有一些理由,所谓含蓄蕴藉,在抒情诗方面确有其重要意义;但作为诗歌中的抨击黑暗、讽刺时弊的社会功能来说,就不能限于温柔敦厚了。但由于他过于强调这一点,因而当日从其学者,只取其格调之说,正如洪亮吉所云:“从之游者,类皆摩取声调,讲求格律,而真意渐漓。”(西溪渔隐诗序)
  沈德潜的诗,如民船运、刈行、挽船夫、夏日述感、晚秋杂兴诸篇,还值得我们重视。
  县符纷然下,役夫出民田。十亩雇一夫,十夫挽一船。挽船劳力声邪许,赶船之吏猛于虎。例钱缓送即嗔喝,似役牛羊肆鞭楚。昨宵闻说江之滨,役夫中有横死人。里正点查收藁葬,同行掩泪伤心魂。即今水深泥滑行不得,身体挞辱悲辛。不知谁人归吾骨,拼将躯命随埃尘。茫茫前路从此去,泊船今夜在何处?
  (挽船夫)
  身世空搔首,茫茫总不堪。多金高甲第,无食贱丁男。救弊须良策,哀时感戏谈。傅闻鸿雁羽,肃肃去淮南。(夏日述感六首之一)
  蓬户炊常断,朱门廪亦空。已判离骨肉,无处鬻儿童。井邑征求里,牛羊涕泪中。谁能师郑监,绘图达深宫。(晚秋杂兴之一)
  这些诗是沈氏集中的佳作。但他的作品,一般模拟汉魏、盛唐,多有卢廓空疏之弊;又由於他过于强调温柔敦厚的诗教和封建伦常,他的诗常是一面写民生疾苦,一面总是歌皇帝,把希望寄托在皇帝的身上,因而削弱了诗歌的积极意义。
  其次我要提到的是翁方网。翁(一七三三~一八一八),字正三,号覃溪,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有复初齐集。翁氏为经史、考据及金石专门学者,故其诗质实充厚。论诗喜言神韵,又病其流於卢廓,对於沈德潜的格调说,亦病其空疏,故别倡肌理说以救之,一时与性灵说抗衡。
  所谓肌理,想用学问做根底,增加诗的骨肉。但翁氏的作品,因为强调学问,结果是金石考证,杂错其间,成为一种学问诗。洪亮吉云:“先是又误傅翁阁学方网卒,余亦有挽诗云:‘最喜客谈金石例,略嫌公少性情诗’,盖金石学为公专门,诗则时时欲入考证也。”(北江诗话)在当日的朴学盛期,作诗喜言学问,成为一种风气。钱大昕、孙星衍诸人的诗,也都有这种倾向。
  当日与沈德潜争论的主要是袁枚。袁枚论诗,鼓吹性灵,关於他的理论和作品,我在前面已作了介绍。在这里还要提到他和沈行潜辩论的要点。他有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再与沈大宗伯书两篇,都是他讨论诗歌的重要书信。第一、袁枚认为“诗有工拙,而无今古”,驳沈德潜的尊唐之说,而主张诗歌演变的必然性。
  “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学唐变唐,其变也,非有心于变也,乃不得不变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莫不善于明七子,何也?当变而变,其相傅者心也;当变而不变,其拘守者迹也。”(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他处处从“变”字立论,批驳了沈德潜的复古思想。其次,是关于温柔敦厚的诗教、人伦日用以及艳体诗的问题。袁枚说:“至所云诗贵温柔,不可说尽,又必关系人伦日用,此教语有褒衣大裙气象,仆口不敢非先生,而心不敢是先生,何也?孔子之言,戴经不足据也,惟论语为足据。子曰:可以兴,可以群,此指含蓄者言之,如柏舟、中谷是也。曰:可以观,可以怨;此指说尽者言之,如‘艳妻煽方处’、‘投畀豺虎’之类是也。......”(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又说:“闻别裁中独不选王次回诗,以为艳体,不足垂教,仆又疑焉。未关雎即艳诗也。以求淑女之故,至于展转反侧,使文王生于今,遇先生,危矣哉!?”(再与沈大宗伯书)在随园诗话里,这类的意见还有不少。关於这些问题,从理论上说,他们各有是处,也各有所偏。
  作者不分清讽刺的对象,不表现鲜明的态度,要求作诗都要温柔敦厚、含蓄蕴藉,一概而论,那就错了。但含蓄蕴藉,确是一种表现方法,尤其在抒情诗中具有它的特点,也不能完全否定。袁枚主张诗有可说尽者,有不可说尽者,那是完全正确的。诗要关系人伦日用,自然不错,但要看人伦日用的内容如何?反对嘲风雪、弄花草是对的,要反映“古今成败兴坏之迹”更是对的,如果中限于圣道伦常,为封建制度服务,不许写男女爱情那就错了。但是,如果又只强调男女闺房的艳体,那当然也是不正确的。从总的倾向来说,沈德潜守旧的万分多,袁枚较有反传统的革新意义。
  赵翼是袁枚的诗友,理论方面比较与袁枚接近。
  赵翼(一七二七~一八一四),字€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
  乾隆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后辞职家居,从事讲学、著作。他学问渊博,长於史学、考据,尤以诗名。有瓯北诗集、瓯北诗话、二十二史记等作。
  赵翼对於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俱表不满。他论诗力反摹拟,强调创新,不主专尊一代之说。他的瓯北诗话,选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十家,不仅唐、宋,而及于元、明、清各家,可见其旨趣。“有明李、何学,诗唐文必汉。中抹千馀年,不许世人看。
  毋怪群起攻,加以妄庸讪。”(读史二十一首之末首)这是他对李梦阳、何景明的批判。“人面仅一尺,竟无一相肖。人心亦如面,意匠戈独造。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题文,各自擅其妙。......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居读书作六首之五)这是他提出性灵,强调独创的竟见,和袁枚很相近。他有论诗绝句云:“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李杜诗篇万口傅,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为才人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又论诗五古云:“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古疏后渐密,不切者为陈。”在这里表达出他对于诗歌永变求新的积极精神。但他的政治态度,表现了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
  赵翼作诗虽不以宋诗标榜,但其精神和风格,深受宋诗的影响,而又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在诗中喜发议论,时带诙谐,不雕饰字句,不讲格调、宗法,如讲话、作文一般,随意抒写,给人一种清新明畅的感觉,但有些诗也有流于浅露之病。他的五古如读史二十一首、居读书作六首、园居四首、后园居诗、杂题八首诸篇,其中有些作品,富有这种特征。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恁槛,刘桢方平视。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楼上人闻之,不觉笑贲欠鼻。(居读书六首之六)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吾卿以为戏,如其意所须,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此文倘傅后,谁复知贤愚。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后园居诗)
  这些诗确有特色。比之吴伟业、五士祯、沈德潜诸人的诗来,无论语言、意趣,固很不同,即与袁枚之作,也很有区别。因此,当日很多人对他的诗从各方面表示不满。有的说他“不合唐格”(见袁枚序),有的说他“好见才”,也有的说他“好论、好诙笑”(见祝德麟序),其实这些地方,正是构成赵翼诗歌特色的因素,也正是他不同于神韵派格调派的地方。
  还有蒋士铨,长于戏曲,也工,与袁枚、赵翼齐名。有忠雅堂诗文集。他论诗有些地方与袁枚相近,反对规摹调和遮拾藻绘,而主张“文章本性情,不在面目同”。其七古大都表面雄豪,骨力不厚;律诗较能表现他的性情。例如: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铖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岁暮到家)
  我将在下面戏剧一章里,将对他作较详的论述。
  
  △郑燮与黄景仁
  郑燮与黄景仁虽不能完全归于性灵派,但很接近性灵派。他们的诗歌内容和风格虽有不同,但所作大都能直抒性情,不为格调所拘,而表现出他们自己的精神。
  郑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乞病扬州,卖画为生。有郑板桥集。他颖悟过人,家贫好学,赋性旷达,不拘小节。喜臧否人物,有狂名。善诗,工书画,称为“三绝”。他的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别开生面,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特工兰竹,随意挥洒,笔趣横生。与李鳝、金农、高翔、汪士祯、黄慎、李方应、罗聘,被称为“扬州八怪”。郑燮的政治态度,基本上属于儒家思想,但他的文学艺术创作,无不洋溢着反抗传统的浪漫精神。
  郑燮出身贫困,又只做几任小县官,他比较接近人民生活,理解人民疾苦,认识到“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故主张作诗,必须反映社会民生,而对司空图、王士祯、沈德潜诸人之学深表不满。他说:“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左、史、庄、骚、杜诗、韩文是也。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非六君之本色。而世间足足纤小之夫,专以此为能,谓文章不可说破,不宜道尽,逐訾人为刺刺不休。夫所谓刺刺不休者,无益之言,道三不着两耳,至若敷陈帝王之一,歌咏百姓之勤苦,剖析圣贤之精义,描摹英杰之风猷,岂一言两语所能了事?岂言外有言、味外取味者,所能秉笔而快书乎?吾知其必目昏心乱,颠倒拖沓,无所措其手足也。王、孟诗原有实路不可磨来处,只因务为修洁,到不得李、杜沉雄。司空表圣自以为得味外味,又下于王、孟一二等。至今之小夫,不及王、孟、司空万万,专以意外言外,自文其陋,可笑也。”(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在这里主要表现出郑燮要求诗歌必须重视社会内容的见解,批判了司空图的“言外有言、味外取味”、王士祯的神韵说以及沈德潜所鼓吹的温柔敦厚的诗教,而称他们为“小夫”。他又说:“古人以文章经世,吾辈所为,风月花酒而已。逐光景,慕颜色,嗟困穷,伤老大,虽刳形去皮,搜精抉髓,不过一骚坛词字尔,何与於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
  (后刻诗序)他的自我批评非常深刻。“衙齐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团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这一首诗,更说明了他的创作态度。
  在郑燮的集子里,有不少描写人民生活、暴露封建政治黑暗的优秀作品。如逃荒行、还家行诸篇,描绘了在严重灾荒后,农民逃散和农村破产的荒凉景象。
  孤儿行、姑恶、悍吏、私刑恶诸诗以及潍县竹枝词中一些篇章,或写封建家庭的罪恶,或写封建官吏压迫人民的虐政,或写贫苦人民的惨痛生活,都富于现实意义,而具有乐府民歌的精神。他的七律学陆游,但词句较嫩,味不深厚。七绝较多精采之作。
  绕郭良田万顷赊,大都归并富豪家。可怜北海穷荒地,半篓监挑又被。
  (潍县竹枝词)
  泪眼今生永不乾,清明节候风寒。老亲死在辽阳地,白骨何曾负得还。
  (同上)
  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赫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四首之一)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八大山人山水小幅、并白丁墨兰共一卷)
  随园诗话卷六云:“郑板桥爱徐青藤诗,尝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童二树亦重青藤,题青藤小像云:抵死目中无七子,岂知身后是中郎?又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从这里很可看出郑燮的反传统求革新的文学艺术思想,同徐渭、袁宏道诸人的精神联系。
  黄景仁(一七四九~一七八三),字汉镛,一字仲则,江苏武进(今常州)
  人。屡试不第。曾任四库全书馆滕录。议叙县丞,未及选。后卒于蒲州,得毕沅、王昶、洪亮吉诸人资助、经理,始归葬于乡。有两当轩集。他家庭穷困,努力自学。年未弱冠,即有诗名。因长年飘泊江湖,寄人篱下,怀才不遇,贫病交加,形成一种多愁善感的气质,发之于诗,多愤世悲凉之音,呈现出浓厚的感伤情调。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表现了他的落拓生活和孤寂心情。在他的全部作品里,都贯穿着这样的精神和情调,使人们体会到在封建社会中,诗人们所受到的压抑和悲苦的遭遇。他作诗不追求格调,直抒怀抱。对于古人,尊奉李白,在他的太白墓一诗里,表达出他对李白的景仰之情。他的七古确有些近似李白的风格,但究因生活基础不厚,才力不足,总缺少李白那种豪迈雄奇的气魄和纵横飘逸的神韵。他的七律、七绝较能表现他的精神面貌和艺术特色。但其主要倾向,是才华有馀,而沉郁不足。但如春兴、秦淮、江行、山塘杂诗绪绝,堪称佳构。今举七律二章。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寒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都门秋思四首之三)
  岁岁吹箫江上城,西园桃便浮生。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剧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杂感四首之三)
  在这一时期,以诗名的还有张问陶、舒位、王昙诸人。
  张问陶(一七六四~一八一四),字仲治,号船山,四川遂宁人。生于山东馆陶。乾隆进士,官至莱州知府。逾年以病免,侨居吴门。有船山诗草。他论的意见,与袁枚大略相同。“文场酸涩可怜伤,训姑艰难考订忙”(论文),“写出此身真阅历,强於古文书”(论诗),这是他对于当日那些讲学问、喜堆砌的诗人的不满。他又说:“诗中无我不如删,万卷堆床亦等闲。莫学近来糊壁画,图成刚道仿荆关。”(论文)“文章体制本天生,让通才识性情。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论诗)他的态度非常明显。反对学诗标榜唐、宋,反对讲格调、宗法,反对讲学问考据,主张诗中有我,抒写性情。他寄袁枚诗有云:“陡峡开神斧,香€解妙鬟。世人争格律,谁似此翁。”又云:
  “考订公能骂,圆通我不知”,可见他对袁枚思想态度的同情。
  张问陶的诗,语言明畅,典故不多,是其长处;但内容贫乏,骨格不高,很少富有特色的作品。比较起来,还是以七绝为胜,例如:
  丁字帘前奏官弦,薰风殿里聚婵娟。秀才复社君听曲,如此乾坤绝可怜。
  (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十绝句)
  一声檀板当悲歌,笔墨工于阅历多。几点桃花儿女泪,洒来红遍旧山河。
  (同上)
  舒位(一七六五~一八一五),字立人,号铁€,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
  人。幼承家学,工诗文,也能戏曲。乾隆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境穷困,以幕僚为生。有瓶水齐诗集、瓶笙馆修箫谱。其诗奇博闳肆,独成一格。深得龚自珍的赞赏。“诗人瓶水与谟觞,郁怒清深两擅场。如此高材胜高第,头衔追赠薄三唐。”(己亥杂诗)他以郁怒许舒位的诗,甚为确切。
  舒位一生坎坷,怀才莫展,其诗多愤世嫉俗之音,言穷道苦之作,如感遇诗、典裘诗及阮嗣宗、陶渊明诸篇,大都抒写其胸中不平之气。芦沟桥行及杭州关纪事二诗,对贪官污吏的丑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七言歌行,较能表现出他的郁怒恣肆的风格。兹录其梅花岭吊史阁部为例:
  一寸楼台谁保障?跋扈将军弄权相。已闻北海收孔融,安取南楼开庾亮。天心所坏人不支,公於此时称督师。豹皮自可留千哉,马革终难里一尸。平生酒量浮于海,自到军门惟饮水。一江铁锁不遮拦,十里珠帘尽改。譬如一局残棋收,公之生死与劫谋。死即可见左光斗,生不愿作洪承畴。东风吹上梅花岭,还几分明月影。狎客秋声蟋蟀堂,君王故事胭脂开。中郎去世老兵悲,迁客还家史笔垂。吹箫来唱招魂曲,拂藓先看堕泪碑。
  王昙(一七六○~一八一七),一名良士,字仲瞿,浙江秀水人。乾隆举人。屡试进士不第,贫困而终。有烟霞万古楼集。又善戏曲,有回心院及葛花录。
  他好游侠,善弓矢,并信法术。因当日川、楚教民起义,左都御史吴省钦荐王昙于和坤,谓其能作掌中雷,可落万夫胆。后和┞诛,王昙从此不齿于士列。乃益放纵,而有狂怪之名。与龚自珍为忘年交,死后,由龚氏料理丧葬,并替他写了一篇墓表。“其为人也中身,沈沈芳逸,怀思恻悱;其为文也,一往三复,情繁而声长;其为学也,溺於史,人所不经意,累累心口间;其为文也,喜胪史;其为人也,幽如闭如,寒夜屏人语,絮絮如老妪,匪但平易近人而已。其一切奇怪不可迩之状,皆贫病怨恨,不得已诈而遁焉者也。”(王仲瞿墓表铭)这篇文章与一般的谀墓文字不同,既非请,也无润笔,完全出於作者自动,所以比较真实地写出了王昙的遭遇和他的精神面貌。他的奇奇怪怪的行径,皆由於贫病怨恨而来,这不仅说明了他的生活态度,而且也说明了他的诗歌风格的精神。他的诗歌虽未能反映现实生活,但多以纵横奇幻的笔势,对传统观点表现了不同的意见。
  如对於杨贵妃,他有诗云:“伤心最是美人身,承得君王多少恩。朝廷不办干戈事,轻把兴亡罪妇人。......细取唐书读,何关杨太真。君不见晚唐九朝无皇后,也有朱温杀犭或狲。”(骊山烽火楼故扯怀表华清遗迹)其他咏史诸篇,大都兴古事,来发泄他自己的悲愤。如祭西楚霸王墓(诗题节录)诗云:“江东馀子老王郎,来抱琵琶哭大王。如我文章遭鬼击,嗟渠身手竟天亡。”其心境可见。
  由於他的贫病生活的遭遇,对于读书科举等等,采取否定、嘲讽的态度。例如:
  阿爷四岁识千字,一一形书晓其义。儿今三岁字二百,他日为文定奇特。人间识字天上嗤,阿爷自误还误儿。儿莫学阿爷,知书娘道好,至今饿死无人保。
  夷、齐庙里要香烟,谁捧藜羹到门祷。阿爷配食两庑去,赖尔门庭求酒扫。秦王烧书黑如炭,豫让吞之不当饭。鱼监作相盗作将,天下功名在屠贩。儿不闻苍颉作字鬼神哭,从此文人食无粟。又不闻轩辕黄帝不用一字丁,风后力牧为公卿。
  (善才生二十五月矣、计识得二百五十馀字、示以诗云)
  他在另一首弄书行示善才中云:“但愿吾儿读书读书上下古,不愿吾儿一科一甲呼吾父。”可见其重学问而薄科第的态度。他的作品,既无盛唐格调,也与神韵、性灵诗派不合,而自有其特点;正如龚自珍所指出的“一往三复,情繁而声长”,正因如此,他作品中虽具有恣肆纵横的气质,往往流於夸诞,故其成就不如舒位。
  
  ○六 鸦片战争前后的诗歌
  
  道光、咸丰年间,由於封建统治集团的日益腐败和残酷剥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反映出人民普遍要求改革政治的强烈愿望,和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巨大力量。在这国势危急,社会剧变的历史环境下,诗歌的内容和倾向,都发生了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
  诗人大都鄙弃前一时期诗歌上关于形式、格律的空谈,和尊唐、宗宋的派别成见,而能以爱国伤时的情怀,正视现实,表现出人民的疾苦和当日政局的具体内容。
  龚自珍、姚燮、贝青乔诸人的作品,更富於这种特色。
  
  △龚自珍
  龚自珍的散文成就,已在前面叙述过了。他的诗和散文一样,也是求变求新,而其精神,是对当日的黑暗现实,表示强烈不满,从多方面透露出他对光明、理想的渴望和追求。在那个历史转折点的大时代里,由於深化的阶级矛盾和国势日非的感受以及腐败政治的刺激,他认识到国计民生的危机,在他的诗歌里,反映出当日进步知识分子对於这一时代的苦闷、傍徨的感情。“中年何寡欢?心绪不缥缈。人事日龌龊,独笑时颇少。”(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宗周若蠢蠢,嫠纬烧为尘。所以慷慨士,不得不悲辛。看花忆黄河,对月思西秦。贵官勿三思,以我为杞人。”
  (同上)这都是作者关怀国事、感慨悲辛的诗句,而时人不识,反笑他为杞人忧天。“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尊,未肯附儒术。后代儒益尊,儒者颜益厚。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中又如何?”(同上)他对於那些沉迷考据、不问政治和不识时务、厚颜高位的儒生,作了强烈的谴责。而这些人竟然洋洋朝野,自鸣得意,怎不令人感到气愤。
  “晓枕心气清,奇泪忽盈把”;“姑将谲言之,未言声又吞。”(同上)他的心情感到极大的苦痛。因而在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时代里,他渴望新人才的出现。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杂诗)他期待狂风和春雷的冲击,来展开一个新的局面。不满旧的,追求新的,正是龚自珍诗歌的主要倾向,正是浪漫主义精神的表现。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里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图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箸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咏史)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秋心三首之一)
  忽筮一官来阙下,从中俯仰不材身。新知触眼春€过,老辈填胸夜雨沦。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阵。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秋心三首之二)
  在这些优美的诗歌艺术中,描绘出诗人的灵魂,全被窒息、腐烂的政治空气所包围,一举一动为“文字狱”与“稻梁谋”所压迫,冠盖京华,不过是团扇才人一类的名流而已。箫官东南,田横何在?秋心如海,魂不可招,唯有仰望着斗大的灿烂星光,暗送长天一月的下坠。心情沉重,感慨万端,而语言瑰丽,风格高昂,形成他的抒情诗歌的特点。
  寥落吾徒可奈何!青山青史两蹉跎。乾隆朝士不相识,无故飞扬入梦多。
  (寥落)
  美人清妙遗九州,独居€外之高楼。春来不学空房怨,但折梨花照暮愁。
  (美人)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同上津梁条约偏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厨护阿芙蓉。
  (同上)
  不论监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同上)
  在这些诗篇里,或是抒写悲愤之意,或是描绘傍徨之情,或是揭露统治者的剥削,或是谴责外国侵略者的毒害人民,有的是意,有的是直写,无不清俊动人。
  龚自珍论诗,主张“平易”、“天然”而有“感慨”。他说:“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下自持。”(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又说:“万事之波澜,文章天然好。”(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又说:“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我论文章恕中晚,略工感慨是名家。”(歌筵有乞书扇者)在这些诗句里,表达了他的文学见解。
  他的作品,尤其是古诗,虽喜用典故、难字、险韵和拗句,形成晦涩和奇僻,但律诗、绝句中的优秀作品,大都纯用白描,或是典故很少,具有吸引人心的艺术力量,而是符合平易“、”天然“和富有”感慨“的意旨的。特别是绝句,他运用得更为纯熟,己亥杂诗三百多首,记行程,述旧事,批评政治、反映现实,写怀抱,评论诗文,以及平生出处、著述和交游等等,藉以考见。内容丰富,倾向鲜明,成为他一生的史传,而以象征、比兴的手法和奇峭宛转的风格,对黑暗的政治、社会进行了讽刺和批评,表现出他在绝句诗体上的独创性和卓越成就。
  他对于古代诗人,最尊屈原、李白和陶潜,从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热情,从愤世嫉俗、不肯同流合污的品质,从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歌风格来说,他们在精神上都有相通之处。
  龚自珍的不满现状,要求改革,敢于向黑暗政治作斗争,在近代思想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从其思想体系上来说,仍存在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由于找不到改革的正确道路,而陷於徨苦闷,正因如此,在他的诗歌里,在积极一面的背后,透露出感伤、消极的感情。己亥杂诗的最后一首,在这方面作了鲜明的反映。诗云:“吟罗江山不灵,万千种话一灯青。忽然阁笔无言说,重礼天台七卷经。”
  龚自珍除诗文外,又善于词。小令长调,运用自如,抒情尤为佳胜。点绛唇云:“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关山绝,乱€千叠,江北江南雪。”(十月二日马上作)又减兰云:“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十年千里,风痕雨点烂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造意遣辞,笔力深厚,而其风貌,和他的绝诗较为相近。长调则佚宕飞扬,别具风格。
  龚自珍死於一八四一年,正当鸦片战争时期。英帝国主义发动的这一侵略战争,延长三年之久。英国侵略军队,自广州到天津,骚扰东南沿海,蹂躏江、浙两省,一直到南京城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害和破坏。在战争中,人民奋勇抵抗,个别的将领,也表现了爱国精神,如裕谦死守镇海,陈化成死守吴淞炮台,都得到人民的赞仰。但由於清朝统治集团和军队的腐败无能,终於向侵略者屈膝求和,订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一次战争的经过和失败,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加强了对腐败政权的不满,这种思想情感,成为不少诗人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较有成就的是姚燮和贝青乔。在张维屏、赵函的集子中,也有些好作品。
  
  △姚燮
  姚燮(一八○五~一八六四),字梅伯,号复庄,浙江镇海人。道光举人。
  生有异禀。读书过人,工诗词,长骈体文。论诗主张自寄性情,“唐、宋诗格递变,要皆各有其长,顾法古人,而但蒙其面目,则性情亡矣。”(见张子彝问己齐文钞)平生作诗万二千里,自存三千四百多首。有复庄诗问、疏影楼词和今乐考证等作。
  姚燮作了很多的诗,其古题乐府,多为拟古,一般流连景物以及抒写个人情怀之作,并无特色。但在鸦片战争时期,英侵略军骚扰浙东一带,姚燮身受其苦,目击人民所受的苦难,敌军的残暴以及清军的腐败无能等等,使他的作品发生了转变,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技巧也提高了。在这一时期他写了许多诗篇,表现了爱国热情,描写了当日的社会生活,歌颂了抗敌牺牲的民族英雄,对清军和官吏中的各种黑暗现象,进行了指责和讽刺。这一部分诗收在复庄诗问的二十一卷到二十五卷内,是他诗集中最有光彩的一部分。如近闻十六章、闻定海城陷五章、惊风行五章、哀东津、客有述三总兵定海殉难事哀之以诗,冒雨行、独行过夹田桥遇郡中逃兵自横山来、太守门、兵巡街、捉夫谣、后倪村、无米行、毁庙神、后冒雨行、冬日独醉书感八章、正月杪明州纪妻八章、哀江南诗八章诸诗,有的叙事,有的抒情,或用长篇,或用律体,叙事的真实生动,抒情的浓郁顿挫,内容丰富,有美有刺,都是优秀之作。他早期还写过巡江卒、迎大官两诗,描写了巡江小卒的穷苦生活,对作威作福、骄奢淫侈的高官,进行了谴责,也富有现实意义。
  江头白鸦拍烟起,飞飞呀呀入城里。城鬼捉夫如捉囚,手裂大布蒙夫头。锒锁禁钉室幽,铁钉插壁夫难逃。板床尘腻牛血臊,碧灯射隙闻鬼嗥。当官当夫给钱粟,鬼来捉夫要钱赎。朝出担水三千斤,暮缚囚床一杯粥。夫家无钱来赎夫,囚门顿音号妻孥。阴风掠衣头乱,飞虫领刀割卢,谁来怜尔喉涎枯?(捉夫谣)
  漫夸十万盾成林,摩垒如何气不森。草草军装同奕戏,啾啾战鬼哭天阴。有门纵可求援手,在史须难避心。掩耳怕闻行路怨,凄于秋响促繁砧。(正月杪明州纪事八章之一)
  飓风卷馘七星斜,白元戎误岁华。隘岸射潮无劲弩,高天贯日有枯槎。募军可按冯唐籍,解阵空吹越石笳。最惜吴淞春水弱,晚红漂尽细林花。(哀江南诗八章之二)
  他的七律,很有特色,语言精美,善用比兴,而又蕴藉宛转,有微吟深讽之妙。
  
  △贝青乔
  姚燮以外,在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的还有贝青乔。贝(一八一○~一八六三)字子木,江苏吴县人,诸生。一八四一年鸦片战争定海失守之后,清朝命奕经为扬威将军,进兵浙江,贝青乔为爱国思想所激发,慨然投笔从戎,在宁波一带,从事抗敌工作,他将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百首绝句,名为咄咄吟,共二卷。因为他有实际的战争生活体验,又深知军中利病,对于浙江战役,作了具体真实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在艺术方面也得到很高的成就。他还有半行庵诗存、苗俗记等作。
  咄咄吟每首诗的后面,有一段散文,说明这一首诗的本事。书前有自序一篇,兹节录於下: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扬威将军奕经奉旨进剿宁波叹夷,道出吾苏。仆投效军门,随至浙中,始命入宁波城侦探夷情,继命监造火器,寻又带领乡勇派赴前敌,终命帮办文案,入核销局查造兵勇粮饷清册,被逮后又命列叙军务始末,缮具亲供。故於内外机密,十能言其七八。顾一载之中,委蛇戎马间,毫无建竖,以为涓埃之报,鬼已。而独有所不解者:当其初,粮饷未足,兵勇未集,器械又未备,利不在速战;而督抚捉戏之使日三四使,即将军亦若大功可唾手成。乃一经小挫,众心涣散,不复整齐之以图再举,而坐视英夷之大肆其毒,是可怪已。且军兴经来,奏拨饷银,各督抚动谓经费有常。已。且军兴经来,奏拨饷银,各督抚动谓经费有常。及与英夷贿和,则竭数省藩运道库数百万之多而不之顾,惜数不足,则设法令绅士捐输,又不足则刻期书券以俊按年发给,若惟恐英逆之不饱其欲者。夫以此巨饷,何不可战?即不可战,何不可守?乃各大臣既甘心与犬羊之族为城下盟,而将军亦作壁上观,不发一语,是更可怪已。......又若调募兵勇,全无节制,驱之使战,遇贼即逃,既溃之后,并不加罚。甚且将军派某人为统领,督抚又派某人为队长,非但将与兵不相识,并兵与兵亦不相知。一旦命将出师,徵调络绎,徭役繁兴,固已扰商旅,骇闾阎,人心摇摇,怨ゥ四起。又况一将出京,从官数十。随员之中,良莠不齐,廉墨并立,非其亲戚故旧,即系出京时王公大臣所推荐,不得不委曲赡徇,而其人直视军营若利薮,法纪声石,罔所顾虑。督抚乃咎及主师而菲薄之,郡县官又迎合上官意旨而诋英之,或且阻挠之,於是主客相龃龉,满、汉相倾轧,文武相推诿,兵民相疑忌,而主师遂成怨府矣。同为国家大臣,而以睚眦之忿,自分畛域若此,是诚何心哉?然使为之帅者,申明赏罚,训练士卒,结之以腹心,驭之以智术,济之以威权,激厉众志而作之气,犹可说也,而又不出此。今日议战,明日议和,务求一万全之策,惴惴焉不敢轻於一决,究之敌东亦东,敌西亦西,苍黄应援,疲於道路,卒使海疆数千里,逆焰如沸羹,几几不可扑灭,此固近日行军之通弊乎?而实谁之咎哉?仆本书生,不习国家例案,何敢妄置一词,然军旅之中,听睹所及,有足长胆识者,辄暇纪以诗,积久得若干首,加以小注,略述厚委,分为二卷,题日咄咄吟,言怪事也。
  这一篇序很有价值,虽作了删节,仍然很长。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的诗歌精神和倾向,而且也使我们对当日清朝政治的腐败无能,而对抗敌战争的仓皇失措、毫无准备而终于惨败的内幕,有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表达出贝青乔的对于清朝统治者的强烈悲愤、深刻讽刺和爱国思想。在他的诗歌里,用艺术形象表现了这样的悲愤和感情。
  阿父雄心老未灰,酒酣犹是梦龙堆。呼儿一剑亲相付,要溅楼兰颈血回。
  曹娥庙里夜传呼,牛饮淋漓犒百觚。祭罢蝥弧天似墨,一齐卷甲渡梁湖。
  天花古刹怅重经,殿角凄清响梵铃。昨夜军容犹在目,风镫吹落万春星。
  铁错何堪铸六州,哗传新令下江头。早知杀贼翻加罪,误把雄心赴国雠。
  一军缟素廖奇男,战监横排乍浦南。记取普陀洋外捷,壬寅三月日初三。
  森严军府月黄昏,卫士横铍夹寝门。掠颈刀光寒一片,铁衫不见血留痕。
  一棹仓黄返故乡,纷纷问讯满邻墙。难堪阿母镫前意,亲解儿衣抚箭疮。
  击碎重溟万斛舻,炮€卷血洒平芜。谁将战绩徵新诔,一幅吴淞殉节图。
  鸩媒流毒起边烽,海国三年费折冲。叹息漏卮今已破,不堪重问阿芙蓉。
  材官厚俸不伤廉,薪水都从例外添。安得分肥到军士,休教辛苦怨齐监。
  归心飞上大刀头,倦倚雕戈俯暮流。见说班师新令下,月中齐唱小梁州。
  底用名山贮石函,筹边策备此中参。傥教诗狱乌台起,臣轼何妨窃海南。
  咄咄吟中一百多首诗,几乎都是佳作,上面所录的十几首,都是不看注解就可以了解的。运用绝句形式,广阔地反映时事内容,抒发爱国思想,其笔力真可与龚自珍媲美。在咄咄吟的注文内,还杂有不少古体和律诗,如杂歌九章、留别家人作六首、入宁波城、骆驼桥记事诗、逾长领投宿村农徐光治家、归里十日与客的约重赴戎幕诗以寄怀五首诸诗,描绘了抗敌门争时期的生活内容,表达了爱国热情,都是激动人心的好作品。
  另外,张杂屏和赵函,在反映鸦片战争方面,也创作了一些优秀的诗篇。
  张维屏(一七八○~一八五九),字子树,广东番禺人。道光进士,官至南康知府。有松心诗集、文集,并辑有国朝诗人徵略。他的诗一般比较平凡,但几篇反映鸦片战争的诗如黄总戎行、三将军歌、三元里歌、都是气壮词雄,三元里歌尤为杰出。姚燮、贝青乔取材於江浙,他则取材於广东。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男,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夷兵所恃惟仓礅,人心合处天心到。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岂特火器无所处,夷足不惯行滑泥。下者田塍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中有夷酋貌尤态,象皮作甲里身厚。一戈已扌春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纷然欲遁无双翼,歼厥渠魁真易事。
  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攸然逝。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绘岁币谋。
  这是一首富有历史意义的政治诗。鸦片战争第二年,一八四一年二月英国侵略军进攻虎门,提督关天培及士兵坚决防守,后又全部战死。到了五月,清朝将军奕山无耻求和,和英国签订休战条约,赔款六百万元。英国侵略军的罪行和清朝官员的辱国行为,激起了广州人民的爱国义愤。五月三十日,人民群众以广州城西北的三元里为中心,高举平英团的大旗,将一千馀英国侵略军层层围困,各地反英组织群起响应,迫使侵略者不敢在广东横行,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斗争的巨大力量。张维屏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诗题,歌颂了人民力量,反映出时代精神,对於屈膝求和的清朝将军奕山,作了强强烈的谴责。情感激昂悲愤,很能鼓舞人心。
  
  △赵函
  在当日许多反映鸦片战争、表现爱国精神的诗歌中,赵函的作品,也值得我们注意。赵函字艮甫,江苏震泽(今吴县)人。诸生。有乐潜堂诗集、菊潜庵稿。他的十哀诗和沧海八首,不但现实性强,而且艺术成就很高,悲歌慷慨,哀感动人,可称为诗史。
  十哀诗为乐府体,共有十首:一哀虎门,吊广东诸将也;二哀厦门,吊福建诸将也;三袁舟山,吊定海三镇也;四哀较门,吊裕节帅也;五哀甬东,吊宁波陷贼也;六哀乍浦,吊乍浦失陷也;七哀吴淞,吊陈提军也;八哀沪渎,吊上海失守也;九袁京口,吊镇江陷贼也;十哀金陵,吊省城居民及沿江甬落被贼蹂躏也。从广东、福建、到江、浙沿海一带,英侵略军队的罪行和人民沪敌的英勇事迹,有系统地描绘在他的诗篇里,并且在每一首的前面,附以短序,概括地叙明历史事实,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江头战舟监埋庐根,火轮飞入山门。横江铁锁虚语耳,浪打金、焦无一二。
  都统闭城兼下钅仑,不许城门出老弱。须臾贼破北城来,尽逐人民向南郭。郭门大开纵夜行,翻身乃至蒙古营。蒙古官兵睡方熟,梦里人头血漉漉。都统仓皇走且伏,嫠面割须逃鬼录。吁嗟乎!夷人据城两月馀,一城将吏俱亡逋。官廨作马厩,民舍作行厨。有子遣其父,有妇逐其夫。女使荐寝男樵苏,稍下遂意悉就屠。
  馀者疮痍满道途,官兵盘诘无时无。(哀京口、吊镇江陷贼也)
  在这十篇诗里,作者饱含着爱国热情,以雄肆的笔力,或是歌颂抗敌牺牲的英雄,或是描绘人民的苦难生活,或是谴责清军将领的贪生怕死,或是描写侵略者惨无人道的罪行,无一不是动人的作品。沧海八首,为七言律诗,伤时感事,沉郁悲痛。例如:
  绿车朱钺大牙旗,十郡良家侯誓师。弃甲曹江高枕卧,顿兵吴地执冰嬉。藏身拘窦军中客,续尾貂冠帐下儿。目送夷船入东海,将军还欲事羁糜。
  阿芙蓉上厌潮来,此是昆明几劫灰。奇货公然违令甲,漏卮无计惜民财。俄看夷馆连€起,又报皮船狎浪回。试问敦煌贤节使,赐环何日下轮台?
  其他如乐钧的十三行、鸦片烟、划草行、观音士行,顾翰的俞家庄歌,袁翼的鬼子街、相思土,陈春晓的杭关吏,黄燮清的灾民叹诸作,都是这一时期反映历史现实的好作品。还有一些无名氏的作品,如粤东感事十八首、广东感时诗六首、粤东海幢寺题壁诗十八首(缺一)、广东纪事新诗十二首诸诗,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都是优秀之作。在这些诗篇里,反映了具体的政治、社会内容,表现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在诗歌的精神上,同清代前期的作品,有很大不同。
  丰年无钱人食苦,凶年无钱人食土。和糠作饼菜作羹,充肠不及官仓鼠。此土寻常曾不生,饥人竞以观音名。云是菩萨所潜赐,杨枝洒地甘如肠。吁嗟乎,富家有土连郊,富家有米如坻京。米价日昂不肯粜,坐视饿殍填沟塍。此土幸出观音力,不费一钱能饱食。救荒已赖佛慈悲,莫向富翁苦啾唧。(乐钧观音土行)
  柜与竹扇鬼侍郎,碧琉璃眼蜷须黄。黑者为奴白者主,十三海国皆通商。鬼婆握算工书记,鬼儿尽解汉之字,奇技异物安足珍,坐令中域银山弃。剜骨剔髓不用刀,请君夜吸相思膏。(袁翼珠江乐府:鬼子街)
  触拨雄心独壮谈,纷纷与论亦堪参。募民尚觉红军勇,克敌真宜血战酣。投笔便应张劲弩,同袍谁与赠征骖。哀时重读兰成赋,不哭江南哭岭南。(粤东感事十八首之十八)
  山河不顾顾夷蛮,百万金资作等闲。辱国丧师千古恨,对人犹说为民间。
  (广东感时诗之二:咏奕山)
  阃外焚烧阃内惊,兵民逃窃此时情。临危且救军中急,不顾贻羞城下盟。铁骑远来空跋涉,金符曾握欠分明。他时画上凌烟阁,曾记当年听炮声?(广东纪事新诗十二首之八)
  诗的主题都非常明确。前诗的作者乐钧字元淑,号莲裳,江西临川人。嘉庆举人。有青芝山馆诗集。后诗的作者袁翼字廉,江苏宝山(今上海市)人。道光举人,官江西玉山知县。有邃怀堂诗集。最后三首来自人民群众,而在艺术上都有很高成就。
  道光以降,有一部分作者,又喜言宋诗。何绍基、郑珍、莫友芝诸人倡之於前,所谓同光体者如沈曾植、陈三立诸人继之於后。这与拟古的桐城派文的再起,精神上颇有相通之处。另有金和,作诗不拘常矩,自成一格。至於王运,提倡汉、魏,专以摹仿为能,等於是拟古的残骸了。在这些人中,比较值得我们提起的是郑珍和金和。
  郑珍(一八○六~一八六四),字子尹,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曾任荔波县训导。通经学、小学,尤精三体。为文守韩、柳家法,行文谨严。诗学苏试,兼尊韩、孟。有巢经巢集等作。他因科举不利,因处穷乡僻壤、生活极为穷苦。
  “素中有人产,今无一饭亲。”(饿)“愁苦又一处,何明开我怀。欲死不得死,欲生无一佳。”(愁苦文又一岁赠吕亭)可见其穷愁潦倒的情况。他有论诗示诸生云:“我诚不能诗,而颇知诗意。言必是我言,字是古人字。固宜多读书,尤贵养其气。气正斯有我,学胆乃相济。李、杜与王、孟,才分各有似。羊质而虎皮,虽巧肖仍伪。从来立言人,绝非随俗士。”他反对在形式上摹拟古人,主张诗中有我。他有许多诗反对西南苗民起义,表现他的封建立场巴阶级偏见,但同时也有不少关怀人民疾苦、揭露清朝官兵罪行的作品。如江边老叟行、抽哀、南乡哀、经死哀、禹门哀诸篇,都是佳篇。例如:
  虎卒未去虎奈隶来,催纳捐欠声如雷。雷声不住哭声起,走报其翁已经死。
  长官切齿目怒,吾不要命祗要银。若图作鬼节宽减,恐此一县无生人。促呼捉子来,且与杖一百,陷父不义罪何极,欲解父悬速足陌。呜呼北城卖屋虫出户,西城又报缢三五。(经死哀)
  本诗形式短小,而描绘曲折,以犀利的笔力,揭露出贪官酷吏的罪恶,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封建政治环境下,人民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结果是:“处处人相食,朝朝耳骇闻。弃尸旋骨,过七始名坟。”(饿四首之三)他这一类真实反映现实的诗篇,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积极的一面,表现出横恣俊峭的风格。
  他又善於写景,在这方面也有些好作品。
  金和(一八一八~一八八五),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
  诸生。有秋蟪吟馆诗钞。他放情诗酒,潦倒而亡。他有诗云:“生平好酒不好钱,黄金信手挥万千。生平好酒复好色,我絮因缘半倾国。”(癸酉七月得庆子元讣诗以哭之)可见其为人。他作诗不唐不宋,随心所欲,打破陈规和传统束缚,用散文体、说话体、日记体来写作,面目一新。他追求古人未到之境,未辟之意。
  “万卷读破后,一一勘同异。更从古人前,混沌辟新意。甘使心血枯,百战不退避。一家言既成,试质琅地。必有天上语,古人所未至。”(题有孙竹廷锯诗稿)他又自评他的诗说:“所作虽不纯乎纯,要之语语皆天真。时人不有为,乃谓非古文。”(癸酉七月得庆子元讣诗以哭之)他在诗歌的形式方面,尤其是古体诗,确实有些独创性。
  金和政治态度,表现了封建的反动立场。对於太平天国革命,予以诬蔑和反对,太平军攻克南京后,他陷在城中,曾地作清军的内应。因而在他的集子里,有不少仇视太平天国的作品。但在另一面,他又有些反映鸦片战争和揭露清朝官吏、军队腐败残暴的作品。如围城纪事六咏(壬寅英夷犯江之役也),包括守陴、避城、募兵、警奸、盟夷、说鬼六篇;有的谴责清政府的屈辱求和,有的讽刺抗敌官吏的仓皇失措,也有的描绘洋鬼子的奇形怪状和个别市民贪利失节的丑行。另如军前乐府,包括黄金贵、无锡军、接难民、半边眉四首,是一组强烈的讽刺诗。在这里值得我们特别提出来的是他的兰陵女儿行和烈女行经黄婉梨事。
  这两篇都是控诉湘军官兵劫略良家妇女罪行的长篇叙事诗。前篇描写兰陵女儿的勇敢机智,终於逃出了虎窟,以喜剧作结;后篇描绘黄婉梨在暴力劫持下,从容镇定,把两个暴徒毒死和杀死,终於自缢,成为动人的悲剧。两诗中极力铺叙湘军官兵的荒淫无耻和迫害人民的残暴行为,塑造出两个动人的妇女形象。兰陵女儿行长达一千五百馀字,以七言为主,黄婉梨篇以五言为主,都杂用长短不齐的字句和说话体的散文句法,显示他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兹举烈女行纪黄婉梨事中的一段为例。
  朝朝盼官兵,十有二年久。官兵既收城,全家开笑口。叩门来一兵,状貌比“贼”丑。搜屋无一钱,怒制刀在手。女前跪致词,请以身代母。兵曰不杀汝,杀汝全家人,汝能飞去否?全家被杀时,女木立若痴。兵徐缚女出,鞭马还怒驰。
  江干舣有船,驱女使上之。告以归湘南,妻汝汝勿疑。女心默自计,我死宁有他。
  我固不惜死,全家雠则那?忍泪向雠语,我方身有疴。随汝到汝家,嫁汝缔茑萝。
  今有同船人,男妇数十多。汝若苦逼我,我惟沈江波。不见金家妇,汝奈江波何。
  雠竟帖耳听,不敢相诋诃。朝夕敬事女,水程累月过。水程累月尽,合舟当就陆。
  同舟人各行,同行一雠独。女心摇摇撞小鹿,此去不如何处宿,何日诛雠死瞑目。
  行未数里,横来一人,伴雠而走,甚狎且亲。数数目女道女美,彼此虐谑纷笑嗔。
  女闻无言眉暗颦,两恶男子意不驯。我一弱女甯其伦,事急惟有死,保我金玉耳。
  报雠在今昔,万一沈冤伸,不报亦今夕,衔悲极千春。逆旅急偷,留诗壁间尘。
  后有读之者,为我聊酸辛。倚装几何时,白日暗平楚。两伧罗酒肴,烧烛照窗户。
  呼女陪壶觞,教汝伴歌舞。鸟音恣号呶,时杂莺燕语。逆旅夫何知,夜寐各宝主。明日之日日正中,房门不启人无踪,破扃睨视生悲风。一男中鸩死,口鼻皆青红。一男毒较轻,自刃洞在胸。一女挂罗巾,偏身穷绔穷。细读壁间诗,了子陈始终。乃知女所为,辣手真从容。万口啧啧称女雄,此女毋乃人中龙。
  金和政治立场是反对太平天国,但在他长期的生活体验中,他认识到清朝官吏、军兵的剥削人民、迫害人民的真实情况,又写出了上举的叙事诗一类的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所谓“朝朝盼官兵,十有二年久”,结果来的官兵,是这样的残暴丑恶,这就给了他很大的教育。正因为他能接受这样的教育,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又能形成积极的一面。
  
  ○七 诗界革命与清末诗歌
  
  △诗界革命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我国接续大败以后,形成了欧、美、日本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急形势。这一“创巨痛深”(谭嗣同语)和“四千年二十朝所未有之奇变”(康有为语)的形势,刺激了一部分染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变法图强的强烈要求,他们希望从改良政治而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来挽救中国的灭亡。代表这一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就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诸人的维新派。为了应他们的政治主张,他们在文学方面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要求诗歌从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密切联系现实和政治内容,为改良主义服务。这种文学思想是龚自珍以来进一步的发展,到了这一时期,提得更为明确和具体,形成一个新的思潮,它在当日固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因为“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在诗歌领域内的反映,所以它在本质上无可避免地存在着政治思想的局限。
  谭嗣同在当日危急的政治形势中,认识到诗歌改革的必要性。他说:“天发杀机,龙蛇起陆,犹不自惩,而为比无用之呻吟,抑何靡与?三十前之精力,敝於所谓考据词章,垂垂尽矣。勉於世,无一当焉。愤而发箧,毕弃之。”(莽苍苍齐诗自叙)谭嗣同有此觉悟,於是弃旧从新,创作了一些新体诗。梁启超说:
  “复生自熹其新学之诗,......盖当时所谓新诗者,颇喜ㄎ扯新名词以自表异。丙甲、丁酉间,吾党数子皆好作此体,提倡之者为夏穗卿。”(饮冰室诗话)这是“诗界革命”的初期情况,后来比较深入,要求“诗界革命”应当以精神为主。
  所以梁启超说:“过渡时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虽然,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以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类也。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苟能尔尔,则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饮冰室诗话)可各“诗界革命”运动,也经过了一个发展的过程。革其精神,要求新意境,同时也要求新词句,强调诗歌与政治结合,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排除传统格律的束缚,因而又对模拟古人,追求独创,对於同光体一派的诗歌,表示不满。在这一运动中,有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夏曾佑、蒋观€诸人,而创作成就,以黄遵宪最为杰出。
  
  △黄遵宪及其他诗人
  黄遵宪(一八四八~一九○五),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日、美、英各国外交官,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他认为中国政体,必须学习英国。取租税、讼狱、警察之权,分之於四方百姓。取学校、武佣、交通之权,归这於中央政府。尽废督府藩臬等官,以分巡道为地方大吏,其职在行政而不许议政。上自朝廷,下自府县,设立民选议院。又将二十一行省分为五大部,各设总督,其体制如澳州、加拿大总督。中央君主权,如英皇统辖本国五大部。如此则内安民生,外联与国,庶几可以自立。(节引其壬寅论学笺)
  其政治观点,由此可见。后任湖南长宝监法道、署擦察使,助巡抚陈宝推行新政。时梁启超、谭嗣同亦来湘,共同办学会,讲新学,提倡民治,主张维新,风气为之大变。旋调任出使日本大臣,尚未赴任,而戊戍变法,几罹党祸。后罢职放归,闭户著书,不预世事。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作。
  黄遵宪很早就有改革诗歌的志愿,他与丘菽园书云:“少日喜为诗,谬有别创作诗界之论。......诗虽小道,然欧洲诗人出其鼓吹文明之笔,竟有左右世界之力。”他认识诗歌的社会作用,有左右世界之力,故诗界革新尤为必要。他的酬曾重伯编修诗云:“废君一日官书力,读我连篇新派诗”,他自认他的诗是新派诗。他论诗“以言为志体,以感人为用”(与梁任公书),其要点见於他的人境庐诗草自序中。“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於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於胸中设一诗境。
  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於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迄於晚近小家,不各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又在杂感诗中云:“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他在这里,很全面地表达了他对於诗歌的论点。关於诗境、取材、述事和炼格各方面,都表示了很好的意见。主要精神是:善於学习传统,弃其糟粕,取其精英;取材必须广泛,述事务求充实;反对摹拟古人,摆脱束缚,要“我手写吾口”,做到“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而达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新境界。
  黄遵宪诗歌的主要特色,在於内容充实,反映了时代精神,把诗歌创作和社会生活、政治事件密切结合起来。他蒿自世变,抚时感事,所闻所见,发产於诗,表现了他关怀国家命运和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热情,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现实性。
  如冯将军歌、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降将军歌、台湾行、度辽将军歌、香港感怀诸篇,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对抗敌英雄作了表扬。反对外敌的侵略,忧伤祖国的危殆,哀悼台湾的沦亡,斥责失败将军的无耻,述事真实,情调悲愤,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的强烈感情,而具有真实的历史内容,其他如书愤、感事、京乱补述六首、己亥续怀人诗、群公以及和丘逢甲酬唱诸作,都包含有许多史料,其中有不少优秀作品。在他这些作品中,古体尤有特色,大都悲壮激越,元气淋漓,传之他年,可称诗史。例如:
  闻鸡夜半投袂起,檄告东人我来矣。此行领取万户侯,岂谓区区不余畀。将军慷慨来度辽,挥鞭跃马夸人豪。平时集得汉印,今作将印悬在腰。将军乡者曾乘传,高下句骊踪迹篇。铜柱铭功白马盟,邻国传闻犹胆颤。自从弭节驻鸡林,所部精兵皆百炼。人言骨相应封侯,恨不遇时逢一战。雄关巍峨高插天,雪花如掌春风颠。风朝大会召诸将,铜炉银烛围红毡。酒酣举白再行酒,拔刀亲割生彘肩。自言平生习钅仓生,炼目炼臂十五年。目光紫电闪不动,袒臂示客如铁肩。
  淮河将帅巾帼耳,萧娘、吕姥殊可怜。看余上马快杀贼,左盘右辟谁当前?鸭绿之江碧蹄馆,坐今万里烽烟。坐中黄、曾大手笔,为我勒碑铭燕然。么麽鼠子乃敢尔,是何鸡狗何虫豸。会逢天幸遽贪功,它它籍籍来赴死。能降免死跪此牌,敢抗颜行聊一试。待彼三战三北馀,试我七纵七擒计。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空营逃。弃冠脱剑无人惜,只幸腰间印未失。将军终是察吏才,湘中一官复归来。八千弟子半摧折,白衣迎拜悲产。幕僚步卒皆€散,将军归来犹善饭。平章古玉图鼎钟。搜箧价犹值千万。闻道铜山东向倾,愿以区区当芹献。藉充岁币少补偿,毁家报国臣所愿。燕€北望忧愤多,时出汉印三摩挲。忽忆辽东浪死歌,印兮印兮奈尔何!(度辽将军歌)
  此诗为讽刺吴大而作。中东事起,时吴为湖南巡抚。吴好金石古董,购得汉印,其文为“度辽将军”。吴大喜,以为是万里封侯之兆,於是请缨出关,与日军战,全军尽,大败入关,革职留住。此诗气势纵横,结构严整,用意深厚,语言凝炼,可为黄诗厌卷之作。其他如七月十五夜暑甚看月达晓、夜起、赠梁任父同年一类的近体诗,也流露出深厚的爱国感情。再如感怀第一首的讽刺坐井观天的儒生,杂感诸篇对於拟古主义者的嘲笑和对於科举制度的不满,也很有意义。
  黄遵宪很重视民歌艺术。他说:“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矢口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为,天籁难学也。余离家日久,乡音渐忘,辑录此歌谣,往往搜索枯肠,半日不成一字,因念彼冈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这是他写在几首山歌后面的题记,可以看出他对民歌的爱好和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主张作诗不避流俗语,要“我手写吾口”,都是受民歌的启示和影响。他的山歌序云:“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意,采其能笔於书者,得数者。”但在题记中,有“仆今创为此体”之语,可知这些山歌,是他在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的。他喜爱故乡的民歌,也喜爱日本的民歌,他写了山歌、都踊歌一类清新的作品。再如山军歌、军中歌诸篇,也灌输了民歌精神。兹举山歌两首为例:
  人人要结后生缘,侬只今生结目前。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总随肩。
  一家女儿做新娘,十家女儿看镜光。街头铜鼓声声打,打着心中只说郎。
  在诗歌表现方面,黄遵宪能在旧体中,注输新语言,造成新意境。如今别离四首,分别把轮船火车、电报、照像、东西半球书夜相反等新事物,写进诗中,别开生面。新语言表现新事物,新意境反映出新感情,今别离和古别离就大不相同了。从形式而论,信笔直书,不拘一格一体,变化抑扬,明畅通达,能於古人外独辟蹊径。梁启超说:“近世时人,能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
  (饮冰室诗话)当日如谭嗣同、夏曾佑诸人,在这方面的成就都比不上他。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相去三万里,画夜相背驰。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今别离之四)
  此诗通过东西两半球画夜相反的新知识,来描写男女别离之情,别有意境。
  今别离诗共四章,辞意深细,构想奇异。他与梁启超书云:“意欲扫去词章家一切陈陈相因之语,用今人所见之理,所用之器,所遭之时势,一寓之於诗,务使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不能施之於他日,移之於他人。”可见其诗歌的精神。
  黄遵宪自称其诗,五古凌跨千古,七古不过比白居易、吴伟业略胜一筹,其自负如此。细观其诗,特色固多,然在某些篇章中,也有工力不厚、辞费芜杂之弊。而其佳者,诚能自成一家,为诗界革命诸人之冠。他的诗歌的主要倾向,表现了侵略、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正如康有为所说:“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人境庐诗草序)但也必须指出,由於他的阶级偏见,对於太平天国革命和义和团运动,表示了反对的态度。如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墟、拔自贼中述所闻、潮州行、喜闻恪靖伯左公至官军收复嘉应贼尽灭、乱后发家以及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感事又寄邱仲阏、述闻、天津纪乱、聂将军歌诸诗,都是这一类作品。但他晚年,对於曾国藩的看法,很有改变。他有书与梁启超评其为人云:“仆以为其学问,皆破碎陈腐,迂疏无用之学。於今日泰西之哲学,未梦见也。......然彼视洪、杨之徒,张总愚、陈玉成之辈,犹僭窃盗贼,而忘其为赤子为吾民也。此其所尽忠以报国者,在上则朝廷之命,在下则疆史之职耳。於现在民族之强弱,将来世界之治乱,未一措意也。所学皆儒术,而善处功名之际,乃专用黄、老,其外交政略,务以保守为义。......曾文正者事事皆不可师,而今而后,苟学其人,非特误国,且不得成名。”这些批评出之於几十年前,还是相当深刻的。
  戊戍变法时期,康有为、谭嗣同也颇有优秀之作,对“诗界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梁启超云:“南海先生不以诗名,然其诗固有非寻常作家所能及者,盖发於真性情,故诗外常有人也。先生最嗜杜诗,能诵全杜集。一字不遗。”
  (饮冰室诗话)他们当日的诗歌,大都能联系政治,富於鼓舞人心的热情,而具有气魄雄伟、感慨悲愤的共同特色。康有为的感事、己丑上书不达出都、出都留别诸公,谭嗣同的秦岭、夜成、和仙槎除夕感怀四篇并叙、有感一章、狱中题壁诸诗,都是优秀之作。
  沧海惊波百怪横,唐衢痛哭万人惊。高峰突出诸山妒,上帝无言百鬼狞。岂有汉廷思贾谊,拚教江夏杀祢衡。陆沈预为中原叹,他日应思鲁二生。(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五首之一)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一章)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高歌壮语,真挚动人。梁启超谓谭嗣同狱中诗人两昆仑,一指康有为,一指大刀王五,即王正谊,为幽燕大侠,以保镖为业。见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不以诗名。他说过:“余向不能为诗,自戊戍东徂以来,始强学耳。
  然作之甚艰辛,往往为近体一二章,所费时日,与撰新民业报数千言论说相等。”
  (饮冰室诗话)但他善於论诗,积极鼓吹“诗界革命”,并且他主编的一些刊物上,刊登新派诗,在这一运动中,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饮冰室诗话,是戊态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时所作,主要是记述“诗界革命”运动的情况,并着重宣传黄遵宪的诗歌成就。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爱国诗人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一八六四~一九一二),字仙根,号螫仙,又号仲阏、仓海。台湾彰化人。出生於苗栗县铜锣湾。躯魁梧,广额丰耳。幼负大志,博览群书。
  弱冠即以诗名。光绪进士,为兵部主事。其弟丘瑞甲作先兄仓海行状云:“甲午中日事起,损家资,编全台壮民为义军,计成幕者三十五营。乙未春,满廷割台於日,先兄电争,继以电骂,卒不得挽,遂集台人倡独立,为民主国,举清抚唐景崧为大总统,守台北;刘永福为帮办,守台南;先兄为大将军,守台中。防守严,日人不得登陆。未几台北告急,先兄率所部往援,至中途而台北破,唐已先去,日兵乃由铁道南下,直至新竹县,义军力御,经二十馀画夜,初战皆捷,因枪弹少不支。......先兄知事无可为,乃回台中,与先考妣仓卒内渡,时已六月初旬矣。”(江泉丘仓海传,谓他任副总统兼大将军。)他内渡后,住家於广东嘉应州镇平。并往来於潮、汕之间。他认为当日中国危机日迫,非开民智养人才莫能挽救,乃积极提倡教育,振兴学务,先在汕头倡办同文学堂,后至广州任省教育会长,维护新学,不遗馀力。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被举为参议院参议员。未数月,得吐血症回家,翌年二月去世。“卒之日,遗言葬须南音,曰:吾不忘台湾也。”(江泉丘仓海传)由於这些记述,我们可以知道丘逢甲不仅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诗人,而且是台湾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政治、军事方面的领导者,是具有实际斗争生活的诗人。正因如此,在他的作品里,真挚地表现了爱国思想的真情实感,表现了感动人心的反帝、爱国的激情。
  他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优秀的语言技巧,和善於学习古典进步诗歌的精神,使他的诗歌在思想和艺术的结合上,得到了卓越的成就。江泉说他的诗凌万雄迈,寝馈於李、杜、苏、黄诸家,去其皮而得其骨(见丘仓海传)。在清末诗人中,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反映新事物上虽不如黄遵宪,但在艺术工力方面,又往往过之。
  丘逢甲内渡以后,与黄遵宪交游,诗歌酬唱,甚为密切。他有诗云:“迩来诗界唱革命,谁果独尊吾未逢。流尽玄黄笔头血,茫茫词海战群龙”;又云:
  “新筑诗中大舞台,侏儒几辈剧堪哀。即今开幕推神手,要选人天绝代才”;又云:“芭蕉雪里供摹写,绝妙能诗王右丞。米雨欧风作吟料,岂同隆事无徵。”
  (论诗次铁庐韵)他虽未直接参加诗界革命运动,其诗歌精神与诗界革命是一致的。他的诗集名为岭€海日楼诗钞,凡十三卷,另选外集一卷。
  他现在流存下来的诗,都是内渡以后所作。只卷尾附有绝句六首,是离开台湾时候写的,题为离台诗,有序云:“将行矣,草此数章,聊写积愤,妹倩张君请珍藏之,十年之后,有心人重若拱璧矣。海东遗民草。”这六首诗写得非常悲愤,可见他当日离台时的哀痛心情。今举三首: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议旗?
  从此中原恐陆沈,东周积弱又於今。入山冷眼观时局,荆棘铜驼感慨深。
  他内渡以后,其诗在艺术上更有进步。他运用了律、绝、古体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追怀故土,热爱祖国,情感真挚,信心坚定。抑扬顿挫,沈郁苍凉,具有鼓舞人心的激情和感染人心的艺术力量。如春愁、天涯、送颂臣之台湾、往事、答台中友人、凌风楼怀古、得颂臣台湾书却寄、对月书感、秋怀、春感吹许蕴伯大令韵、寄怀黄公度、闻胶州事书感、澳门杂诗、九龙有感、珠江书感、香港书感、和平里行诸篇,都是优秀之作。
  春愁难遗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
  群峰垒翠倚楼间,一角颓€夕照殷。忽忆去年春色里,九龙还是汉家山。
  (九龙有感)
  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银烛鏖诗罢,牙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往事)
  窄袖轻衫装束新,珠江风月漾胡尘。谁知宠柳娇花地,别有闻歌感慨人。
  (珠江书感)
  海色不可极,西风吹鬓丝。中朝正全盛,此地已居夷。异服鱼龙杂,高巢燕雀危。平生陆沉感,独自发哀噫。(香港书感)
  残垒过南嵌,孤城枕北江。鬼雄多死别,人士半生降。战气花间堞!夷歌柳外双。伤痍犹满目,愁煞倚篷窗。(送颂臣之台湾八首之五)
  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弃地原非策,呼天偿见哀。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同上第六首)
  天涯雁断少书还,梦入虚无缥渺间。兵火馀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老斑。没蕃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Т故山。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天涯)
  读了上面这些作品,一面可以体会到他作品中思想性的强烈,同时也可体会到他的诗歌是在内容、形式结合得紧密的基础上表现出动人的感情和力量。送颂臣之台湾共有八首,俱为佳作。慷慨悲歌,有回肠荡气之胜。所赠黄遵宪七律多章,也很优秀。其如平里行长诗,为吊文天祥而作,元气淋漓,魄力雄伟,表现他在七言歌行中的卓越成就。“我来下马读残碑,吊古茫茫满襟泪”,借古伤今,抒写抚时感事的怀抱。其结段云:“平生我忝忠义人,浪萍还剩浮沉身。虚虏墩畔思故里,义师散尽哀孤臣。凌风楼头为公吊,振华楼头梦公召。眼前突兀见公书,古道居然颜色照。斗牛上瞰风雪扶,愿打千本归临摹。何时和平真慰愿,五洲一统胡尘无!”其心其情,於此可见。丘逢甲的爱国诗篇,到今天赋予以新的现实意义。台湾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不仅是丘逢甲一人的信念,也是今天全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