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盛唐诗歌

  
  一、孟浩然、王维与山水田园诗派
  
  在盛唐诗坛,形成了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其著名作家就是王维、孟浩然,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等。
  (一)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原因:
  1、社会原因
  2、思想基础:隐逸之风风盛行则是山水田园诗派发展的主要思想基础。
  3、文学本身的承传
  (二)孟浩然(689-740),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有《孟浩然集》四卷。他的-生基本上是在隐居与漫游中度过的。他写下了较多的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描写山水田园的风气。他的创作,成就较高的是田园隐逸诗,其代表作是《过故人庄》,此外还有《夏日南亭怀辛大》、《夜归鹿门歌》等。但这一类诗歌数量并不多。他写得较多的是山水行旅诗,成就也较突出,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宿建德江》等。
  1、田园隐逸诗:他的田园隐逸诗主要风格特色是恬淡淳厚,如《过故人庄》。诗以故人相邀、"我"至田家开头,写得十分朴实自然。接着写故人所在村庄的自然风光,绿树青山环绕,也显得幽静而清淡。然后写宾主开轩把酒、小酌闲话,一股质朴的农家风味与劳动气息迎面扑来。最后以重阳再访的预约作结,真率而亲切,愉快而恬淡。这确是一首十分简朴恬淡的田园诗。孟浩然的这一类诗,多写日常生活,"不钩奇抉异",因而在语言上往往是平淡质朴、省净流畅,不追求浮辞丽藻,也少夸张渲染。在结构上则往往是根据事物发展的顺序依次写来,平平叙述,轻松灵便。在感情上则突出质朴淳厚、诚恳深挚的情谊。这样,诗的内容和形式便在恬淡淳厚的诗风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盂浩然的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孟浩然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说的就是这种风格。
  
  2、山水行旅诗;他的山水行旅诗的主要风格是清新淡远。如写故乡山水的《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写远树江舟,显得用笔轻淡,语言朴素,景色清远,意境清幽。又如他的《宿建德江》,写吴越山水,宁静清旷;写羁旅之思,寂寥惆怅。整首诗色彩素淡,意境清寂,是清新淡远诗风的典型体现。
  
  当然,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一些写洞庭湖景壮阔、钱江潮头汹涌的作品,表现出一种雄浑的格调。但这样的作品很少,其主要特色还是清新淡远。
  (三)王维(701-761),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另一位著名诗人,存诗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王维的思想与诗歌创作可以明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积极仕进,奋发有为,诗歌创作以政治诗、边塞诗为主。他的政治诗,以批判权贵、同情正直知识分子的坎坷遭遇为主要内容,感情激奋,言辞直切,富有批判精神。他的边塞诗如《少年行》写游侠少年的豪纵意气,《老将行》写边关老将的英勇精神,《观猎》写将军的游猎活动,都是意气风发、激情洋溢的作品;《使至塞上》更以描写边塞风光的奇异而被人们广为传诵。总之,他的边塞诗,基调积极乐观,具有盛唐时代雄壮豪放、积极浪漫的特色。后期,则由于生活上和政治上的一系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他隐遁山林,笃志奉佛,其创作题材也转向了山水田园,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为人们所称誉乙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作品,便是这方面的代表。王维在这些诗中,极力追求一种幽暝、恬适而又空灵的静美境界。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还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或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等等,都写出'种清幽澄净的意境,寄寓着作者宁静淡泊的心情,有时甚至流露出一种冷寂凄清的色彩,形成一种空寂旷淡的艺术风格。此外,王维还有一些意境高远的山水诗,如《汉江临眺》;也有一些感情真挚的抒情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  
  王维的山水诗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艺术特色,这就是苏东坡所说的"诗中有画"。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创作的诗歌,往往使诗与画的特色相互融汇,浑然一体。首先,他非常善于捕捉形象,然后加以细致刻划,构成一个生动的画面,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等名句,捕捉明月、青松、清泉、危石等形象,组成极幽静清新的一幅幅风景画面。其次,他还非常善于捕捉自然界的色彩与声音,把它们组合在自己的诗篇之中,使诗中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再次,王维诗歌往往以简笔勾勒的方法,追求一种萧疏清淡的水墨写意画的意境,重神韵不重形似。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肘"(《终南别业》),便都是具有水墨写意画韵味的诗句。
  (四)《辋川集》二十首之五的《鹿柴》一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代表作之一。鹿柴,是王维辋川别业中的一处胜景,这首小诗描写的就是鹿柴深林中傍晚时分的清幽景色。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首句写山的空廓,杏无人迹。"空山"两个字,不只是明写了视觉上山的空廓,也暗点了听觉上山的空寂:"不见人"三字,正是从视、听两方面补足了山空的意蕴。所以,这第一句就为全诗布置了一个空廓寂静的环境气氛。次句写林的深幽,只闻人语,不见人影。这里的"人语响"三字,似乎打破了前一句所写环境的寂静;但因为这"响"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声响,因而实际上不但没有能打破这空山的沉寂,给人的感觉印象反而是衬出整体环境的更为寂静。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后两句同样用的是反衬法,以一缕复照青苔的余辉,反衬出整个林中的幽深。
  通篇来看,这首诗在艺术上:
  1、善于敏锐地捕捉住微弱的声、光形象,把一阵人语和一缕返景这样的声响和色彩织入诗中,使全诗画面有声有色,鲜明生动。
  2、善于运用反衬法,借助人们视听上的感受反差,以音响衬寂静,以光亮衬黑暗,写出有声的静寂与有光的幽暗,使整首诗充满空廓沉寂甚而幽冷的意韵,表露出诗人追求恬静生活的情趣。
  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诗中所表露的恬静情趣,虽近幽冷,但并未枯寂;在幽暗的色调中,却透出一缕光丝,从而在读者心灵中引起了美感和希望。
  二、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派
  在盛唐诗坛上,与山水田园诗派并存,还有一个影响很大的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是高适与岑参,此外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顾。崔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