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随笔化作文:改变作文教学的走向

作者:成 浩




  特约主持 成浩(山东省邹平县教育局教研室)
  
  随笔化作文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掷下了一枚巨石,打破了湖面原有的平静。让语文教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摘自春水东流的blog
  
  主持人的话:我做初中语文教研员已经十四年了。在开始的前八年里,常有老师问我:学生一听作文心就烦,该怎么办?作文课该怎么备?该怎么上?我思量再三,或语焉不详,或无言以对。对此,我内心惭愧似乎又有些坦然。作文难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记得张志公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是个“老大难”,作文恐怕是语文这个“老大难”中的“老大难”。专家“定论”三十多年过去了,面貌依然。不知道怎么做,就先不做。我就一心一意地和全县三百多名老师搞起了“语文生态园”建设。“生态园”就是“生长园”,师生“双主体”,人人谋发展。从1998年开始,“园子”里慢慢长出了很多鲜活的东西:绿色阅读、绿色写作、智慧课堂、综合活动、客观评价、开放备课、校本研修、科学管理。大概是因为着了天然“绿色”的缘故,从2002年,一株“随笔化作文”的幼芽从作文园地里钻出,继而逐年呈现“疯长”的趋势。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全省在我县召开了三个语文教学改革现场会,在各地的来访者眼中,随笔化作文成为最“抢眼”的亮点。
  随笔原本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也可以评论。而在“随笔化作文”中的随笔则另有一番含义: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随读随议、随改随展,无论字数多少。篇幅长短,只要是随手下笔而成的文字都是“随笔”。课下随意地写。课上有序地读、评、改、展,如此一来,学生的日常写作实现了“随笔化”;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学生又把那些随意而写的文字“化”成像样的文章。于是,在我们的写作园地里,开始呈现这样的写作状态:
  作文不再难,如同吃饭说话一样自自然然,成为一种需要和习惯;作文不用造,它植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率真地流淌着自我的思想和情感;生活与作文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练笔与点拨结合,积累与“发表”结合;可以不再有作文本,而代之以一本本随笔本和装点精美的“作品集”;学生写,老师写,学生读,老师读,师生同读同写;任何一位老师,任何一名同学,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只要用心坚持做就一定会做好;日久天长,不知不觉。案头的随笔本日渐厚重了,手下的文字日趋具体、通畅、生动了;教师不再为一周周劳而无功的作文课束手无策,不再为批不完搬不掉的作文山身心疲惫;学生不再“挤牙膏”,不再“假大空”。不再愁眉不展;回归本真。走向简单,枯燥变成乐趣。痛苦不堪变得喜气洋洋。随笔化作文改变了作文教学的走向,师生以全新的方式感悟生活。抒写人生……
  如果说前几年的随笔化作文改革只是一种状态的改变,显得有些随意散漫的话。从去年起我们着力进行的以《随笔化作文导学》为中心的校本课程建设。则让随笔化作文走向了科学有序。初中三年确立了三级写作教学目标:一为写得出,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二为写得顺,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三为写得好,做到言之有文。通过排查问题,精心筛选,共归纳出一百余个“导学点”。每个“导学点”都从源头上探寻学生随笔问题的成因,帮助找到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读评修改,训练写作能力,总结写作规律。各导学点内容既各自独立,又内在贯通,循序渐进,螺旋递升。教学的三年规划和每年的具体安排。都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激发兴趣—培养情感—掌握方法一日积月累一养成习惯一自主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选择采用“循序渐进法”或“查缺补漏法”,如同从超市选物品一样,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实际问题,择取需要的导学点进行学习探讨。科学、有序、简便、实用,极大地减轻了师生负担;朴素、简约、随意、活化,让作文教学真正实现了返璞归真;自主、能动、创造、发展,为随笔化作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生成空间。
  1978年,叶圣陶先生说:“我又曾想。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习惯如何养成,我说不出方法和程序来。我只觉得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不知道我这样想是不是太偏了。”
  重温叶老的话,我们很高兴:似是无意,又是必然,随笔化作文对叶老的作文设想进行了充分的实践验证,而且形成了特有的程序和方法。品味再三,我们又很不安:叶老的设想已经提出了三十年,而这些年来我们这些语文人又让作文教学有过什么样的实质性进展?
  山东省教育战略发展研究室主任、《当代教育科学》常务副主编陈培瑞先生来邹平考察后评价说:“随笔化作文是对走进困境的传统作文教学的一次颠覆性改革。其根本价值在于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为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选择了一种合适的途径和方式。”
  教师有感觉,学生有变化,教育家有设想,专家有论断,这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今年八月,新学年开始前县教研室下发的“教学建议”上,“史无前例”地出现了一学期的“随笔化作文”写作教学进度建议:
  七年级:1-4单元;八年级:1-4单元;九年级:1-4单元。
  “教学建议”里,有这样一段显眼的话:
  丰富和发展随笔化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对《随笔化作文导学》校本教材的应用推广研究。进一步强化随笔的日常积累和课上的有序指导;验证各年级写作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单元内容编排、各课时写作教学指导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围绕“写、读、评、改、屣”等主要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践探索,形成系统的实践策略。进一步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如师生同写、日常随笔积累激励、作品集的建立与完善等。创造性地应用和开发作文教材,丰富各年级随笔化作文教学案例,大量积累“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典型随笔作品,为结集出版新的研究成果做准备。要加强对随笔化作文原理的学习探究,开阔视野。加深底蕴,丰富实践性知识,初步构建随笔化作文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
  我们进行“语文生态园”建设的目标是:人人做得到。人人做得好,人人活得好。数年下来,已经成长起了一些侍弄“园子”的好手。下面就请几位教师代表,谈谈他们的做法和体会吧。
  
  让学生爱上作文
  郭 平
  
  让学生爱上作文,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梦,而且是一个感觉上非常美好但似乎无法企及的梦。
  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在作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