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随笔化作文:改变作文教学的走向
作者:成 浩
文课上“愁眉冷对作文题,俯首咬碎钢笔帽”,而语文教师则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发扬“愚公”精神搬“作文山”,却又天天慨叹劳而无功。单纯的技巧指导,学生根本听不进去;让学生背范文,然后改头换面、剪剪贴贴,似乎是某些老师不得已的“绝招”,但这种“作文课”让老师和学生都痛苦不堪。
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首要的问题是让学生能够写得出。是“写”得出而不是“挤”得出,让学生一上作文课就亢奋,就有写不完的话,文字自然地、流畅地从笔端如溪水般汩汩而出。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初一的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喜欢那些有趣的事物,所以我们不妨从“有趣”人手。《随笔化作文导学》中《我要飞》一课,让学生在作文课上先叠纸飞机,然后来一个“飞机放飞”,这一下子就把学生拉回到了童年,此时教师稍加指导,他们会自然地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他们会有一种刹不住“车”的感觉。初一的学生不仅喜欢有趣的事物,他们还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我们可以激发他们先“情动于中”,然后“辞发于外”。《导学》中《残酷的游戏》一课,让学生先列出自己最宝贵的五样东西,然后一一划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情感能不深深地受到触动吗?我在上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是流着泪做游戏、泣不成声地写作的。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就这么简单。
仅仅写得出还不行,进一步的要求是“展得开”,也就是在表达上要做到细致、具体、生动。《飞向胳膊床》一课,让学生在讲台边沿上站好,身体笔直地向后倒下去,下面有几个同伴用胳膊交叉成的“胳膊床”把他接住。这个游戏的核心部分只有两三秒的时间,但在这两三秒里,“信任”“勇敢”“责任”“合作”等关键词一起涌上学生的心头,感受很深。这个游戏之前,教师就可以点拨一下把时间“拉长”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把当时的观察、感受铺叙开来。我在上这一课时,20分钟的写作时间,全班所有学生都超过了400字,最多的写了800多字。初一有两个“描写”单元,都是引导学生怎样展得开的。
课上写得出、展得开还不够。写作靠的是书面语感,这种书面语感应该是在大量的练笔活动中形成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天天坚持写随笔。初一的学生,不必给他们定那些条条框框,只要能写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受即可,写得越多越好。写随笔不仅是为了练笔,还是为了积累素材。许多本来会随风而逝的灵感,因为有了随时、随地、随意的随笔而被捕捉下来,作文课上,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对这些原始的素材进行裁剪、补充、连缀,从随笔这座矿山中提炼出作文的“金子”来。
学生在课下写随笔时。达到“疯写”的状态是关键,可以采用一些小“绝招”。
——积分法。一开始。我对学生的要求是每天都要写一点,哪怕写一句话也可以,这样的要求不可能有人达不到。待学生稍稍入轨后,制定最低标准——每天至少300字,这样的标准只要努力也都可以达到,事实上有很多学生早已经超过这个数目了。字数达到300字以上可以记1分,超过600字就可以记2分,以此类推,可以展开积分竞赛。学生没有不喜欢分数的,也没有不喜欢竞赛的,何况他只要想做就可以成为成功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在这种竞赛中学生一天写2000字以上并非个别现象。
——发表激励法。我定期上“随笔展示课”,在课上学生读自己的随笔,尤其是在自己小组内读,在班里读,他会有一种自豪感。特别好的,可以在“随笔成文课”上修改成作文,投出去发表。让学生把随笔本当做一本书来看,把作文本当做作品集来看,他的“书”和作品集可以在班内“出版”,他会特别有成就感,也就更喜欢写作了。
随笔成文
田道源
如果说七年级是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把切身经历、挚情真意、耳闻目睹、心之所想统统溶于笔墨,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之随意,进而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那么八年级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深刻而生动地再现生活,有选择有条理有深度地描绘事物,向“随笔成文”进军了。
那是八年级上学期,在一节随笔交流课上,身为班长的董妍妍展示了自己的两篇随笔。一篇写于2007年8月23日,写的是军训会操比赛,班级没有取得好名次,内心的郁闷之情溢于言表。最后她把失利原因归咎于抽签顺序不好。另一篇写于2007年10月22日,写的是他们班主持了周一全校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动作规范,阵容整齐,节奏准确,纪律严明,那种自豪之情也跃然纸上。同学们对两篇文章的评价是内容真实,语言流畅。
是呀,这是生活的真实记录,但是如何才能让这些作文素材有自己的归属,找到一个灵魂,以更好地打动读者,启迪智慧呢?这需要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于是我提醒道:“大家想一想,这两篇随笔所写的内容,能否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经过恰当的增删加工而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呢?”
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之中,一篇《崛起的八年级七班》诞生了。文章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撷取了“军训会操”“自习课上互助场面”“升旗仪式成功主持场面”三个镜头,加上一个结尾:“多严峻的挑战我们也不会丢脸,多沉重的担子我们也不会手软!回顾过去,我们曾失败过。可是今天,六张奖状高高挂起,一面锦旗迎风飘扬!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总有一天我们会到达幸福的彼岸!”这改后的文章,拿出去发表也许达不到标准,但是七班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这篇短文中却可见一斑。
在接下来的随笔成文课上。大家把自己的随笔改写成一篇篇主题明确新颖的文章,于是路瑶的《足球赛》、高冲的《眼泪》、杨风超的《回报》陆续变成了铅字。于是在我们的《随笔化作文导学》中,“云开雾散,慧眼观花”“凸透镜取火的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领新标异二月花”,四节内容,集中阐释了立意要“明确、集中、深刻、新颖”,并附上了例文。
渐渐地,随笔成文成为大家最喜欢的一种课型。课前,教师往往要精心筛选学生随笔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求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提供成功范文。课上一般有“读、评、改、展”四个环节。先出示一篇需要加工润色的学生随笔,请大家读一读,议一议,找出典型的问题。教师再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展示一篇成功的范文请大家对比分析。然后大家找出自己有类似问题的随笔,修改成文,在组内或班内展示。当然主题明确、材料新颖、语言生动的文章拿出去发表也是展示的一种形式。
针对同学们随笔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又陆续进行了选材、布局、顺序、表达等方面的专项导练,如在《随笔化作文导学》第十四单元“表达方式(一)——让随笔跃动生命的灵性”中,涉及到了“点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