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接受中国的崛起(上)

作者:查默斯.约翰逊




  二○○四年五月,陈水扁以险胜连任。五月二十日,声名狼藉的日本政客石原慎太郎赴台参加了陈水扁的就职演说。尽管陈只以50.1%险胜,还是大大地超出了他在二○○○年获得的33.9%的选票。台湾“外交部”立即任命许世楷为台湾驻日代表。许在日本居住了将近三十三年,与日本资深政客和学者联系广泛。中国大陆对此的反应是,它将“彻底地击破”任何通向台独的步骤,哪怕是意味着损害二○○八北京奥运和与美国交恶。
  与美国新保守派和日本右翼的诡计相反,台湾人民则表露了与中国大陆谈判重新整合的时间与条件的意愿。二○○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台湾“立法院”颁布了选举规则的变化,以防止陈水扁如他在连任竞选中所承诺的那样朝台独的方向修改宪法。这一举动大大地降低了和中国大陆冲突的危险性。对“立法院”此举可能有影响的是八月二十二日新加坡新任总理李显龙的一个警告:“如果台湾走向独立,新加坡不会承认它。实际上,没有任何亚洲国家会承认它。而中国会宣战。无论孰输孰赢,台湾将会被毁灭。”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进展是二○○四年十二月十一日的“立法院”选举。陈水扁呼吁对其台独政策进行公投,以获得贯彻其改革的“尚方宝剑”。然而,选举以陈的惨败告终。反对派(国民党和亲民党)在二百二十五席的“立法院”中赢得一百一十四票,而陈的民进党及其同盟只得一百零一票(其余十票为无党派个人)。国民党领袖连战说:“今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人民希望稳定。”
  陈丧失对“立法院”的控制同时还意味着一个业已拟定的、向美国购买一百九十六亿美元的军火计划告吹。这一军购包括导航导弹驱逐舰、P-3 反潜巡逻机、柴油发动机潜艇和高级爱国者PAC-3反导弹系统。国民党以及宋楚瑜的支持者不仅认为这笔交易的价格太高,是奉献给布什政府的一个大红包(后者自二○○一年以来一直企图促成这笔交易),而且认为这些武器并不能保障台湾的安全。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国就国家防御问题发布了第五号国防白皮书。长期观察家贝德斯基(Robert Bedeski)指出:“这份白皮书最初给人的印象是有关领土主权的一个强硬声明,强调中国绝不容忍任何脱离、独立和分裂的举动。然而,紧接着的段落则表明了缓和台海张力的意愿:只要台湾领导人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停止意在‘台独’的分裂活动,两岸会谈可在任何时候进行,以消解彼此之间的敌意。”
  看来,这也是台湾对这一信息的解读。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陈水扁(自二○○○年十月以来)第一次会见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尽管两位领导人对两岸关系持截然相反的看法,但他们签署了一份声明,罗列了十点共识。他们保证设法开放两岸之间的交通和商业联系,增加贸易,放松对台湾商家投资大陆的控制。大陆对此立即报以友善的回应。令人吃惊的是,这一进展致使陈水扁说了如下的话:“如果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接受的话,我不排除台湾最终与中国重新统一的可能性。”
  如果美国和日本不插足台海问题而让中国大陆与台湾自己来解决的话,他们很可能会找到一条相对合宜的途径。台湾至今已在大陆投资了一千五百亿美元,这两个经济实体趋向于日益融合。同时,越来越多的台湾人认识到,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中文国家,与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三百七十万平方英里领土、一万四千亿美元GDP规模高速发展的经济实体、热衷于成为东亚地区领导角色的大国相邻,恐怕会是极其困难的。所以,与其宣布独立,台湾或许还不如寻求类似加拿大法语区的地位,即一个松散的魁北克法语区的类型,在一个名义上的中央政权之下持有不同的制度、法律和习俗。
  中国大陆面对这样的途径也会因如释重负而接受它,尤其是如果它能够在二○○八年北京奥运之前达成。中国大陆担心的是,台湾的激进分子在奥运之前的一两个月内宣布独立,把赌注下在中国因已在奥运投下巨资而不会进攻台湾。然而,大部分观察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除了开战别无选择,因为不如此则将导致一场反对执政者亵渎中国领土完整的国内革命。(待续)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