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古都西安 旧城新命

作者:郑也夫




  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开放城市如果有很好的公共空间,游人们来了看着有意思,有趣、好玩。相反,如果城市名为开放城市,很多游人都来了,但这个城市的居却都躲在家里,街上没什么人,没人气,那这个城市看着舒服吗?人气不是光靠外宾内宾构成的,还需要本城的人愿意到户外,到露天的场公共所里来。城市学专家们都爱提一句话“人往人处走”。人们愿意往人多的地方走,人们愿意看别人怎么玩,怎么生活。公共空间就是这样一个场所。
  好的公共空间可以让人们通过这个窗。口看到这个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比如步行街。路不是充分的公共空间,因为人在路上不能交流。再比如街心公园,它和大的公园不同,大公园主要是为本城市之外的人服务的,而街心公园很大程度上是为本城市的人服务的。还有茶馆、咖啡厅。公共空间谁都可以来,但不同的公共空间在公共的程度上不一样。有些门槛士匕较高,进门要钱。比如咖啡馆要消费,对于不富有的人就不成为一个公共空间。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有不同档次的公共空间。
   有些城市城市化历史很长,有些民族非常善于享受公共空间。其实我们的毫祖宗也是非常善于享受公共空间的。远的不说,晚清民国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公共空间,比如北京的茶馆。茶馆里不都是富有的人,也有普通的人,大家在这里聊天,交换信息,娱乐吃喝、调解纠纷,也有做一些肮脏的勾当的,比如贩卖人口。咖啡馆是法国人的主要的公共空间,法国人消费的频次非常高。人们觉得在咖啡馆非常惬意,没有精神负担,还见到各色人等,听他们看球、吹牛、聊天,谈论巴以冲突,侃国际政治。
  下面谈谈几种公共空间的开发问题:
  第一,步行街。目前我国很多大城市都在变街为路,成人可以漫步、孩子可以玩耍的街越来越少了,都被让汽车风驰电掣的路取代了。要转变这种趋势很难,但短期内有一个小的手段,可以去折衷、平衡路对城市的摧毁,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吞并,那就是建设步行街。我觉得中国的大都市,每个城市至少应该有七八条甚至十条以上的步行街。北京原来一条步行街都没有,后来修了一条王府井步行街,既没有机动车,也没有自行车,在那里走很舒服、松弛,不用躲车,不用担心后面喇叭响,能真正体会到逛街的乐趣。我觉得像西安这样开放性的城市有七八条步行街不为过。但步行街必须要做得很彻底,自行车都不能走,这才能让人感到这条街舒服、安全,感觉这条街是我的。昨天晚上我去了西安钟楼回民小吃街,我喜欢这种人气足,各色人等、五行八作聚集的市民化场合,但街上还是有一些非机动车,人们走在街上还不算太松弛。如果每个人都付出一点代价,不使用交通工具,那么你就会享受到此前享受不到的乐趣。我们现在要折衷不幸被现代化所造成的变街为路的趋势,没有别的好办法,建地铁、步行街都是为全民服务的。是属于外宾内宾的,更属于本城人的。
  第二,街心公园。街心公园与大型公园不一样,大型公园尤其是国家级的公园,在历史不长的城市中是没有的,对于本城市的人们来说也是不常去的。大型公园主要是针对的是旅游人,而本城人应该有自己散心、休息、玩耍、健身的地方。一个城市应该有好多好多的街心公园,本城居民走个十分钟就能到那里健身、下棋、打牌、聊天。比如北京的玉渊潭公园。这个公园在北京是个很平民化的公园,它没有旅游价值,就是为本城人服务的,棋迷、票友、合唱的人都在这个公园里娱乐,这个公园里还有一项活动就是游泳。从毛泽东提倡到自然水域游泳以后,这个公园在北京是游泳人最多的地方。夏天你往湖边一站,听到的人声比蛙声、蝉声还要大。这里还有一项特殊的景观:冬泳,近几年越来越红火,观者如潮。退休老工人在这里开出冰道,十米宽八十米长,吸引了大批冬泳爱好者。我也在那儿冬泳了两年。但后来北京市政府认为“公园游泳有碍观瞻”,禁止游泳。游泳的人当然非常愤怒。后来我写文章给报纸,不仅自己写,还组织别人写,共写了五篇,反对干预市民的习惯。游泳的人伤害谁了?这个水又不是饮用水。我们安全我们自己负责任。干什么没有风险啊,登山没有风险吗?我每天进公园,就看见有人拿着报纸上韵文章跟园长吵架:你看北大教授郑也夫反对禁泳的文章。吵来吵去,后来解除了管制。要想正式通过解除令要等下届人大,但现在不干预了。
  我觉得市政府做这件事是愚蠢的。你为什么干预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拥有一个有特色的居民娱乐方式是这个城市的声誉。久而久之,这项活动能成精的,比如西班牙的奔牛,全世界有多少人去看啊。北京冬天很寒冷,上千人不怕寒冷去冬泳,多壮观啊。到周末的时候,观者如潮,多好韵事情啊,这是本城的骄傲。你要想组织这样一台大戏都组织不来,干什么要压制?
  对于公共空间的使用,绝对不要主观,不要一厢情愿,不要由设计师来设计。不能这么干,这样“饭”非做糊不可。空间有了,让居民先使用,不断地观察居民有什么需要,如果下棋的人越来越多,可以:帮助在石头上刻个棋盘,找四五个石头凳子放在周围。也就是说,提供一点简单的硬件,帮助居民们把这个气候造起来。你不要先干,先干有的很滑稽,没人理你。每个地方的人有每个地方人的爱好。露天开展这样一种活动,就能增加这个地方的乐趣,生活就有意思了。我们应该这样去顺应、辅助、促进人们经常去街心公园的意愿,至少是不干预;慢慢地去滋养人气,慢慢地去培养该地人有特色的娱乐方式。我听说西安的人非常时尚,西安的孩子们车技、滑板非常好,他们会不知不觉地选择一个公共空间来玩,特别是滑板技术越高超的人会扎堆,会选择一两个地点在那活动。你发现了这个以后,不干预他们,而是帮助、辅助一下他们,造就此地的一个民间爱好,成气候以后就成了此地的骄傲,也是此地人生活的一大乐趣。千万不要设计者先行。
  另外,还应该有露天艺术活动,这些都能够托举出城市的特色。我们看到国外一些城市可爱,不光是它的硬件好,还有它的人文活动开展得非常出色。比如我在莫斯科去了有名的阿尔伯特街。到了晚上,这条街上人在这里杂耍,非常有意思,杂耍的人不是专业演出队的,就是自娱,他自己玩得高兴,别人看得也很高兴,觉得这个城市多姿多彩。这样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开展起来。我们有我们的特色、有我们的民俗,有我们的迷人的地方。像秦腔、剪纸、泥塑、杂耍,都可以形成不同特色的街道、露天艺术活动场地。当然,中国人“民以食为天”了,步行街现在绝对是吃为压倒优势。除吃之外,还应该有些别的活动,开始可以组织一些人轮流在这里玩耍,我想这条街的商家们也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你是卖这个的,我是卖那个的,但如果来人在这杂耍,卖艺,剪纸,会增加这条街道的趣味,提高这里的人气,人气提高了,商家们自然会高兴。
  
  三、深度城市化问题
  
  西安市政府的领导希望我谈一谈城市中和谐关系的建立。我愿意尽力而为,但是我知道人们在看待和谐关系上的视角是不同的,我只能讲我认为是重要的问题,就是本城人与移民,即农民工的关系。我觉得这是城市和谐关系上面临的最大挑战,最大困难。
  先说城市化。城市化是中国二十多年来最壮观的一项运动,方兴未艾。城市化将使中国的多数人改变自己的生存地,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今后居民的主要生活地是城市,不是农村。
  城市化应该有两个含义,一个浅层的含义,一个深层的含义。浅层的含义就是“非农”。他以前是农民,住农村,现在不住农村了;原来他务农,现在不务农了,从务农变成了做工商。这就是城市化。但我要说这是浅层次的城市化。深层次城市化的完成是他们接受了、同化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一个大码头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外来的农民,他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城市化的过程就进行的比较深入彻底了。

[1]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