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进驻日本(5)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除了日产汽车内部外,这股质疑的风气更是广为流传。首先面临的质疑来自日本新闻界,他们一直非常注意日产的任何危机时刻,并对此结盟的效果抱持极大的怀疑;更别提美国各大报纸根本没注意到这则新闻,他们似乎很讶异雷诺在美国市场遭遇到溃败之后居然还能存活下来。国际媒体就只是很简单地对结盟效果抱持怀疑的态度,在东京的《金融日报》(Financial Times)藉由一篇“急就章的婚姻”来形容:“这桩结盟太过匆促,将为双方的前途蒙上一层阴影,并且提醒雷诺可能因为对前景过于乐观而对眼前的困境视若无睹。”
在与政府沟通方面,特别是和经济产业省(就是失去了往日光彩的MITI)的沟通上,日产总算可以稍稍喘口气。随着1999年3月31日年度会计账的结算,究竟这家日本产业之珠是要宣布破产还是由日本政府出面接管,马上便知分晓。
客观说来,我认为日本政府对此次的结盟颇为期待,有不少位官员曾对我说:“我们对于此次结盟感到非常开心,一定会尽全力促成此事。”他们很高兴有人愿意为他们拔掉足下的一根芒刺:愿意投注资金,还派遣一支经营团队前来。雷诺要是不来,大概也没有其他人出面接手。他们真的是松了一口气,并且衷心希望此事能进展顺利。
至于日产在日本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丰田及本田,即便心里十分关心此事的发展,但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太在乎。
我的感觉是,他们好像并不认为有一只猛兽闯入了他们的地盘——只不过是一只小蚊子罢了,就算被咬了也不过就是红肿一下,死不了人;一只小蚊子嗡嗡叫确实讨人厌,但充其量也不过就是扎人一下子而已。我认为一开始完全没有人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所有关于我的评论报导,只会更让人觉得没有人关心此事。大家都以为结盟无法持续太久,法国佬只是在把五十亿美元往无底洞里面砸。都是一些傲慢而无聊的内容,仅此而已。直到今日,仍有一些竞争对手认为我们在做假账,有些分析家就曾经告诉我:“有一些竞争对手认为you're cooking the books(你们在账簿上动手脚)。”可想而知,三年前的情况只会更糟。其实只需要观察一下我们表现的差异,就能明白当初为何被视为无关痛痒的小肿块。
各种主动提供服务的建议不虞匮乏,而且多半不带任何私心。对于在日本的法国商会而言,雷诺进驻日产可说是造成重大的改变(该年度,法国成了日本最大的外资来源,甚至超过了美国),大家都想见见卡洛斯·戈恩的庐山真面目,并期盼他的团队能成功。对日本人来说,往昔法国让他们联想到的往往是时装、奢华产品及美食,如今此印象已经积极而正向地从根本被改变。后来,戈恩在日产的全新陈列室里接待在日的法国工商会成员时提到:“我们两年前来到日产时,有许多工商会的成员跑来找我,并对我说:‘如果你们和日产的结盟能成功,我们全体都光荣;反之,若是失败了,不但我们面子挂不住,你们也一样颜面无光。’”
但这一群在日商场老手所传达的讯息,反映出一种对日本的刻板印象。该讯息根本对日产的危急状况没有任何帮助。
我和外界的联系大部分是人家主动找上门来,而不是我去找人家,因为公司里的事务已经够我忙的了,让我几乎没时间也没意愿和外界联络。有很多人一面跟我握手一面说,等哪天有时间再一起吃个饭、喝两杯。这一群法国人当中还有一些日本人,供货商或顾问之类的,主要是对我们想做的事情感兴趣。我得到了许多外界的建议,建议我们在日本什么可以做,而什么不可以做,但是最重要的是得有耐心。我都听进去了,但是我自己也很清楚,这些建议对于我将来要做的决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公司内部的状况十分糟糕,所以还是必须从内部整顿起。透过我的团队,我们建立起许多信条,且让人得以遵循这些信条。外界给我的建议很有趣,但还不足以说服我;那些建议不外乎是要我一步一步来,别躁进,野心不要太大等,这些我都听进去了,但是我的第一个直觉是,这并不是我应该采取的管理方式。在日产,最重要的是重新激起大家的热情,建立起大家的视野,让大家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让一切事情步上轨道、公司快速成长茁壮。我简单地做个比喻好了,就是需要火力、能量与光线。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