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八章 中国传统外交文化——个案分析:1405年开始的那场外交(1)      


<



  也许是中国近代航海史上实在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也许是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的威力刺激了我们后人的神经,总之,1405年开始的那一场外交,成了现代中国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荣耀,一提1405年,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心生自豪。没办法不自豪。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的海军在一位小太监的带领下开始纵横整个东南洋,这个太监叫郑和。时至今日,2005年又值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精神”被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出,并赋予这一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为国献身、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热爱祖国、维护主权”等诸多内容。《人民日报》对今年的郑和研讨会作了一个小结。郑和出使西洋,“和顺万邦”,搞的是和平外交。这一点,应该让西方殖民者汗颜吧?还有,郑和外交,走的仍是传统中国的“厚往薄来”原则,这一点,西方政府没一个如此大气的吧?当然,还有专家从深层次认识到,当时航海事业的发展,取决于封建皇帝的个人意志,郑和等不能自主。当时面向海洋的举动,不可能得到主流政治文化的长期支持,下西洋并不意味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有了近代海洋意识。《人民日报》最后总结说:“台湾中华郑和协会谢台喜先生认为,郑和壮举昙花一现,明清闭关,让近代国人吃尽苦头。作为世界航海先驱的郑和若在天有灵,也会抱憾碧波”。为了认清这些遗憾,更为了将来永无遗憾,我想对郑和下西洋作一番梳理。因为已经有人拿郑和叫板哥伦布了,认为发现新大陆的根本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的郑和——英国海军退役潜艇军官、航海史学家孟席斯历时14年,走访了120多个国家、900多个档案馆、图书馆之后,提出惊人理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之前72年就航行到美洲;早在达·伽马之前77年就绕过好望角;早在麦哲伦之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在库克之前350年就到达澳洲。据说孟席斯的新理论震惊了世界!据我看,世界再怎么震惊,我们也得冷静,理智,既要看到郑和的辉煌,也要看到辉煌背后的遗憾。

  【一】有关骄傲问题

  中国并不缺少值得骄傲的东西,相反,值得我们骄傲的东西太多了。这样说吧,整个学中国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骄傲的过程,有时候我们都忙得骄傲不过来,一言以蔽之,中国历史里到底有多少世界之最,我们是数不清的。更关键的是,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就是一路骄傲着过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这种骄傲导致了我们的百年国耻。所以,依我的意思,我们千万要警惕西方孟席斯这类半吊子学者的马屁学术。我们一骄傲,他就会偷笑。众所周知,西方需要搞心理咨询的人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不能跟着他一惊一乍的,有失我大国人民体统。更何况,历史属于古代人民。有着那么辉煌的历史,我们现在再不进步,这种骄傲又能坚持到何时?

  【二】有关发现问题

  之所以把孟席斯的学术称作马屁学术,是有证据的,他把“郑和到过美洲”当作“郑和发现美洲”了。如果是故意的,其心可诛;如果是无意的,说明这人脑袋有问题,缺少起码的常识。“到过”和“发现”,在文化史上,那可不是一个概念啊!玄奘同志还到印度做过访问学者呢,而葡萄牙人,16世纪末才到达印度的,那么唐僧西天取经就可叫作唐僧精神,而唐僧到达印度就可叫唐僧发现?我们不否认,郑和有踏上新大陆的可能,但是踏上,跟地理大发现不是一码事。简单来讲,13世纪,西方流行地圆学说,并且在15、16世纪开始了地理大探险,而整个中国到清朝时都愣不信地球是个球,愣把地球当张大烙饼,中国就在那烙饼的正中心。这种地理观决定了我们在地理上不会有任何发现!如果非得说有发现的话,那么我们惟一的发现便是愈来愈坚信,地理上我们是天下的正中心,文化上我们是天下的核心。这种发现最终导致的后果是:东方永远不会发现西方,西方在航海之际,终于发现了东方!

  【三】有关郑和远航的时间问题

  郑和第一次远航,时间在1405年,相形之下,西方人比咱差远了,至少比咱晚半个世纪: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探险,始于148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印度的探险,始于1497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误把新大陆美洲当做印度,始于1492年,麦哲伦环球,1519年开始。看看这张时间表,由不得咱不自豪,看看,咱这边都歇菜了,不玩了,西方人才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时间上比西方人早,当然值得骄傲自豪。但是我们在骄傲自豪的同时,捎带着警惕一下“祖先阔多了”的阿Q情结,否则它会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拿来主义原则。

  【四】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规模问题

  郑和船队第一次出洋,200艘大船,27000名壮士,简直是酷毙了!好像世界上从来没有这等庞大的恐龙队伍,即使发动战争,比如英国来中国发动那可恶的鸦片战争,仅来了40艘船,4000步兵,加上海军,总共不到万把人。美国独立战争时,英国派兵也仅25000人。一句话,大明这27000人,相当于大英帝国干涉美国独立的整个队伍,更是大英发动鸦片战争的数倍。总之,大明弄这么大的规模,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至于西方的航海,那就寒酸得不成体统了:迪亚士出动,堂堂的葡萄牙王室也就给他配备三只小破船;达·伽马出动,三只破船变成了四只,水手160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西班牙王室搞的赞助,西班牙王室与葡萄牙王室一样小气,三艘船,87人;西班牙出手比较阔绰的一次探险,当是麦哲伦环球了,五艘船,260人!当然了,等老麦回去(当然不是老麦本人,半路上他就因公殉职了)时,只剩下一只破船和18位气息尚存的人!

  西方的寒酸,衬托出了大明的风光!但是风光背后,是财政上的沉重负担。费正清先生也认为“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些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226页)。费先生说得比较客气,对大明来说,如果没有什么商业利益倒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是本钱都捞不回来,亏损实在太大。所以,在感叹郑和舰队规模的同时,我们更得反思中国传统政府重名轻实、重政治轻经济、不讲效率、不计成本的巨大缺陷。正是这种缺陷导致了郑和航行的难以为继,并且在七次下西洋之后戛然而止,中国南方海域遂出现空虚,西方殖民者乘虚而入,真是便宜他们了!  


创建时间:05-11-20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