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文言虚词复习课实录

作者:方建明




  1.与例句“君其无闻乎”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成以其小,劣之。B.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D.其畏主人乎?
  2.解释词语。(1)羊肉其鲜乎!(2)叼其一只而啖之(3)其言不堪入耳(4)君其许之
  师:根据刚才我们得出的规律,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我选择D项。A、C都是用在动词后面,是代词;B项是作“以”的宾语,也应该是介词;D项应该是语气词。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第二题谁来回答?
  生:“羊肉其鲜乎”中的“其”是语气词,“叼其一只而啖之”的“其”是代词,“其言不堪入耳”的“其”是语气词,“君其许之”中的“其”是语气词。
  师:他的回答有没有错误呢?
  生:我认为“其言不堪入耳”的“其”是代词,联系上文应该解释为“那些”。但是,这和老师刚才说的规律有矛盾的地方。
  师:我刚才说,用在句子开头大部分是语气词,但还有个特殊情况,即“其”充当句子的主语或主语的修饰语时,是代词,也用在句子的开头。你的思维很敏捷。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下面的“焉”。(投影)
  焉 1.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愿得张仪而甘心焉。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6.焉用亡郑以陪邻?7.五人者,盖当寥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9.盘盘焉。
  师:庄明同学,请你把句子中“焉”的用法解释一下。
  生:1是代词,2、3是语气词,4、5、6是疑问代词,7、8是兼词,9是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
  师:非常正确,你能不能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
  生:对于课文内容,我记得比较清楚。
  师:如果遇到课外的“焉”,你如何判断呢?
  生:首先看句中的“焉”能不能去掉,如果能去掉,那就是语气词,因为语气词在句子中没有实在意义。然后再判断代词与兼词,就容易多了。
  师:你的思考很有价值,对于“焉”这类用法比较复杂的文言虚词,首先就要迅速排除其中的一个,如语气词的排除。用删除法(板书:删除),再判断其他的用法,就容易多了。这样的文言虚词还有“而”“之”等。我们来看下面的文言短文。(投影)
  崤山有二陵焉,其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焉。晋人伏焉,果败秦师,掳三帅以归。献诸国,晋襄公免之,原轸怒,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1.与例句“崤有二陵焉”中“焉”用法相同的二项是: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D.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与“晋人伏焉”中的“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崆崆焉。D.昔者吾舅死于是,吾夫又死焉。
  生:第1题选择A、D,“焉”能够去掉,都是语气词。B项是疑问代词,哪里;C项是兼词,于此。
  生:第2题选择D,例句的“焉”不能去掉,根据上文,应是兼词;A、B能去掉,是语气词;C项是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师:回答正确。看来大家对文言虚词的把握还是很不错。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文言短文。(投影)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之,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卫地,今河南省),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重耳的舅父)曰:“天赐也。”嵇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采桑的女子)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谴之。醒,以戈逐子犯。
  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有人而校之,罪莫大焉。过卫,卫文公不礼焉(2)醒,以戈逐子犯以告姜氏,姜氏杀之A.两个“焉”相同,两个“以”不同。B.两个“焉”不同,两个“以”不同。C.两个“焉”相同,两个“以”相同。D.两个“焉”不同,两个“以”相同。
  2.下列各句在“其”字的用法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 B.吾其奔也C.蚕妾在其上D.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左右)
  师:已经有不少同学做好了,张雷,你读懂文意了吗?
  生:我认为主要写重耳逃亡的原因和一些经历。
  师:好,你来回答第1题。
  生:我选择B项,两个“焉”都不可以去掉,联系上下文,可以得出“罪莫大焉”的“焉”应该是兼词“于此”,翻译为“比这个”;“卫文公不礼焉”的“焉”是代词,代指重耳。两个“以”,前一个“以”的后面是名词,应该用做介词,后一个“以”的后面是动词,应该用做连词。
  师:能够灵活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很好。下一位同学。
  生:第2题我选择B项,从结构的角度,B项最合适,同时D项的“其”在句子中作主语,所以排除。
  师:大家同意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吗?
  生:同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了搭配推断、位置推断、排除推断的方法学习文言虚词。通过学习,我们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提高了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以致用,使我们的文言文学习与考试再上新的台阶。下课。
  江苏淮州中学 2233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