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没有了目标,教学走向哪里?

作者:王 惠




  开学了,你为你的本学期教学工作制定好目标了吗?如果没有,你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将走向哪里呢?你是否认为按教材一篇又一篇课文教下去,教完了选用的课文,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呢?你是否拿到一篇课文,眼里就只有这一篇课文了,只想着如何寻找一个最佳教学切入点,既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又能解决难点,并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可是你想过“为什么而教”吗?你教学的终点在哪儿?你可能真的不知道,因为你没有为本阶段的教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
  教材是用来实现我们语文教育目标的一个凭借。但是这种通过教材学语文的教学形式,却往往让我们陷入一种误区:学语文简单化的成了学教材。我们在学期初也制定学期计划,那也只是限于对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教学时间的安排而已。所以一个老师开始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时,制定合理科学明确的学期教学目标成为必要,不然教学会陷入一种盲目随意状态。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评估的进行等整个教学方案的设计都需要教学目标的导向,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应该是指向本学期学习目标的,如果没有学期目标的导向,教学将成为一种“闲逛”,碰巧会有点收获,但不大,因此语文教学陷入少、幔、差、费。
  而目前的教材编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体现,因此学期目标的制定更多要依靠老师自己。[主持人插话:现令的教材是选文的罗列,没有依据语文“双基”来编写,选文是内容形式的高度综合体,能服务于种种教学目标,它本身不是教学目标,它只是语文“双基”的教例。这样确定具体教学目标的任务完全转移给我们语文教师了,不知何日课标和教材的编者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根据手头使用教材的特点,根据语文能力形成的科学途径,去制定合乎实际的学期目标,成了每一个语文老师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怎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期目标呢?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依据和目标陈述
  
  学期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一件要全面统筹的工作,也往往会陷入盲目和随意,因此语文老师首先应了解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依据,并学会明晰准确的陈述。
  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学生的存在,教学就失去了意义。教学目标制定应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出发点,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根本,学生的原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是依据。因此准确地说,我们要制定的是“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本阶段学习能在知识结构、言语活动能力方面达到的水平。
  那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呢?
  第一个依据是语文课程目标。即国家教委统一规定的以文件的形式颁布的教育目标。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社会发展、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赋予语文学科的神圣使命。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需在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习惯及智力、思维品质等五个方面有发展,因此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习惯目标、智力目标、思想品质目标等。这些目标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通过语文教学一步一步走向课程目标,这之间还需要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将课程目标分解成不同阶段更为具体的阶段目标,如学期目标、专题目标、课堂目标。
  第二个依据是学情。教师要制定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本阶段的语文学习要达到的语文认知结构方面的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及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可能发生的变化是目标制定的依据,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原有能力水平、原有知识储备、最近发展区等要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只有符合学情的目标才是科学的目标。加涅说,学习需要条件,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学而设计的。
  第三个依据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科学途径。根据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应在知识、能力、智力、思想品质和方法习惯等方面有发展,而实际上,作为语文课程,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才是其根本任务,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以能力目标为主,其他目标为辅。
  皮连生从心理学角度阐述教学设计时说,在教师和学生两个系统中,教学设计不能改变的是学生的内部条件,只能根据学习所需内部条件来设计学习的外部条件。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所需内部条件去精心组织教学。外部施加的条件能影响学生内在认知结构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之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设定一个又一个更为具体的学习目标,需要进行一步又一步具体的技能训练,促其内在认知结构的变化。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体现层次性渐进性阶段性,不能将学习目标一下子指向终点,目标的设定不能过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但学生内在认知结构的变化会表现在外在的活动中,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应突出学生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可以在实际言语实践中发生的行为变化,避免大而空。
  第四个依据是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一个学习阶段教材的编写应为本阶段教学目标服务,而目前使用的教材并没有按照具体的阶段目标去编排,一个学期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也没有在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制定学期目标成了老师一项艰巨的任务,老师既要考虑到手头使用教材的特点,又要考虑本阶段学生内在认知结构特点。学期计划只有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找到教材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契合点,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学期目标。
  制定学期目标的目的是为一个学期的教学统筹规划,为教师进行的具体教学设计指明方向,目标的陈述会影响对目标的认识和执行,因此学期目标的最后呈现还有赖于目标的恰当陈述。目标的陈述首先需区别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实际上指的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智力、思想品质和方法习惯方面应达成的目标。学习目标应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变化)的一种明确而具体的表述。目标陈述的应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教师制定的学期目标有别于语文课程目标,它是直接指导具体教学的依据,因此目标陈述应明确具体,可操作,适合评估。
  下面就高一下学期即必修三和必修四的目标制定谈点看法。
  
  二、必修三、必修四学期目标的制定
  
  我们使用的是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教材主要以专题的形式编排,整个学期共八个专题,采取人文主题和文体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方式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种形式。作为必修课程的组成部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阅读和鉴赏、交流与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教材编写也依此而定。教师应对现有教材有创造性地处理,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