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词语拾零(三九):“似乎确凿”和“大约的确”

作者:董水龙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头和《孔乙己》结尾分别这样写道: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了死了。”(《孔乙己》)
  受老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和教参的影响,这样的试题还在我们的各种练习和考试卷中出现:“‘似乎’表示猜测,‘确凿’表示确实,二者是矛盾的。我们该怎样理解呢?”为了方便教师,我们的教参往往就是这样解答:“这句话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笔者在人教论坛上再次看到了对此题的争论。如张国生老师认为“这一答案不能让人信服,因为说来说去还是矛盾的。”(sup)①(/sup)张老师还说: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理解‘似乎’。(sup)②(/sup)吴礼明老师则认为这是一种叫做“矛盾修辞”的修辞格。(sup)③(/sup)网名叫桃花源的老师则认为“似乎”和“大约”是表示估量、猜测的独立语。(sup)④(/sup)崔国明老师则说得更彻底,认为伟人也难免出错,不必人为地给伟人“拔高”。(sup)⑤(/sup)
  这样的争论大约有几十年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自然不能说争论完全没有意义,但如果不考虑鲁迅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环境,我们就很难找到真正的答案。可能是长期找不到合理的解释,现在的教参干脆把这一点给取消了。
  笔者认为,“大约的确”与“似乎确凿”其实只是绍兴方言的普通话对译。在绍兴方言里,有一个有四个音节组成的词组,读音是ang mang zèn dang,由āng mang和zèn dang两个词组成。āngmang在绍兴方言中是一个表示猜测的词,没有现成的汉字可以表示。如一个人昏过去了,于是绍兴人就会说“(那人)āng mang死了”,这里āng mang相当于“会不会”的意思。表示自己对这件事情不能确定,只是猜测。āng mang还可用于对记忆不清的事情的说明,如“那件事āng mang hang māo(即指过去的某个时间)你是话(说)过的”。zèn dang一词,依照笔者的理解,似乎可以写成“真当”,即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当真”,是“确定无疑”的意思。当āng mang和zèn dang两词连用时,则表示一种对可能发生的或已然发生了但记忆不清的事情的猜测,不是确定一个事实,猜测的结果既可以真实发生,也可以没有发生。
  比如两个好友约定在一个时间会面,但其中一个还没有来,先到的那个就会猜测说他“āng mang zsn dang不来了”。假如那朋友是开车来,于是,先来的人就会说。“这小子āng mang zèndāng半路里出车祸了”。换成普通话就是“大约半路上的确出车祸了”。这样猜测的事情必须是确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会用到āng mangzèn dāng的另一个场合是对难以记忆清楚的事情的猜测。比如带了很多钱购物,路上丢了钱,为了安慰家人和自己,就可以说“āng mang zèn dāng只带了100元钱的,会不会是出来时我们数错了”,表示自己已经记忆不清,但又必须要让人相信所说的是事实,这对应“似乎确凿”。换成“大约的确”也是没有问题的。
  在绍兴方言中,也可以把&ng mang和zbndang拆开了说,如“āng mang菩萨zgn dang显灵哉”,“āng mang他zèn dāng要走哉”。虽然菩萨是不存在的,但在信佛的人心里,相信这也是真会发生的事。
  总之,从绍兴方言的角度来看,“大约的确”与“似乎确凿”就一点也不难理解。类似的用法在鲁迅的作品中很常见。例如:《阿Q正传》中“似乎确凿打在自己的头上”(对可能发生的或已然发生了但记忆不清的事情的猜测),《父亲的病》中“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猜测一个真实的性格(事情)),(sup)⑥(/sup)从这类句子的规律性中可以肯定,这只是鲁迅的说话习惯而已,其中没有什么深意和微言大义,因为他是在绍兴这块土地上长大的,不能不受到绍兴方言的影响。
  ①②③④http://chat.pep.corn.cn/lb5000/pfint-page.cgi?forum=34&topic=5327
  ⑤崔国明《文本解读的四大误处》,《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9期,p20。
  ⑥承蒙绍兴文理学院陈越教授提供例证。
  浙江绍兴县安昌中学 31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