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知新”来自“温故”

作者:张广萍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10课为《(论语)十则》,其中有孔子《为政》篇中一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于“温故而知新”的理解,总有学生草率地解释为:“温习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其实不然,它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尽管我把对此句的理解当做教学重点内容一遍遍地考查,但仍有不解其意者。
  近日,讲授到第20课蒲松龄的《山市》,为了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更深入扎实的理解,我在授新后紧接着安排了一节复习课,我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巩固文中的几个重点词语,如全文只有一个表示心理活动的词“惊疑”,表示对出现海市蜃楼这种现象的惊讶疑惑;文中有三个表示“突然”的词:忽见、忽、倏忽;还有四个表示时间变化的词依次是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当我依次把这些词语罗列在黑板上时,有一个聪明的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您罗列的知识点是一个、三个、四个,我还可以把您丢掉的‘两个’填出来,文中有两个通假字:‘乌’通‘无’,没有;‘裁’通‘才’,仅仅。”一投石激起了千层浪,一双双慧眼马上由注意黑板转移到注意书本内容,此刻的发现可是至关重要的,它将证明发现者的超级能力。教室里只听见刷刷的翻书声,凡能用得上的参考书都成了宝贝,我站在讲台上静静地期待着,期待孩子们在教师讲解内容之外的新的发现。不到两分钟,就有小手举起来了,“老师,我发现了四个叠词,它们是历历、莽莽、层层、屑屑,就是不知道‘奂山山市’那句中的两个山字连在一起算不算叠词?”马上有小手举起来了,“那不算,那两个山之间省略了结构助词‘的’。”又有小手举起来了,”老师,除了刚才同学说的那四个叠词,我还发现了两个‘ABAC’式的叠词,他们是‘或凭或立’和‘如拳如豆’。”“老师,这样算来,叠词已经有六个了,那五个的是什么呢?”就在这样的提示后,一个沉稳的女生站起来了,“老师,我找到了五个表示山市的变化过程的词,它们是寺庙、宫殿、城郭、危楼、消失。”该生坐下后,教室里已经有人带头为那女生鼓起掌来,我以为我们的发现已经大告成功,没想到又有小手高高举起,“老师,就在‘危楼’一处的细节变化中,还有五个变化词不可忽略,它们是危楼、常楼、高舍、拳、豆。”下面的掌声比前面的更加热烈。此刻,学生的兴奋点还在继续升腾,他们又为发现所谓的“七个”“八个”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中做着文章呢。
  适时,我叫起一个经常在“温故而知新”的理解中出错的同学说:“××同学,你知道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了吗?”他用最响亮的声音回答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发现。”
  天津市(大港区)培英外语实验学校30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