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作文文体教学永远不过时

作者:任明新




  研究《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的论述,研究课程标准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中关于作文训练的内容,我们会发现,文体教学已淡化到被弃之如敝展的地步了。因此,在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及教研工作者中开展“文体教学过时了吗”的讨论是十分有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我任教的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使用了五套语文教材。前四套教材的作文教学都是文体教学的方式,其中2000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对作文训练的指导,已初成体系。如果进一步将此体系细致化、具体化、深入化,那么初中作文指导可能会臻于较为理想的境地。
  但是,在前些年的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善钻牛角尖,不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积累素材等方面下工夫,却在作文模式上挖空心思。他们把不同文体的结构形式作了生硬、机械、僵死的、过于琐碎的分类。比如写人的记叙文,我以前只知道:要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个性和精神品质;人物描写可运用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等方法;表现人物的角度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关键要表现人物个性。可是有些教师却把这类文章按结构分为:“1.引联式2.寻访式3.转情式4.议论式”,这些生硬的结构模式,把作文文体教学拉进了死胡同。
  
  一、从两套初中语文教材的对比看新课标对作文训练的误导。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2000年版)中,作文训练及口语交际与阅读单元教学同步,作文命题注重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作文题材来源于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作文形式多为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作文指导除了注重和单元阅读在题材上的一致外,还注重对文体教学的指导。
  如:初中一册第一单元在学习了几篇家庭生活的课文后,让学生写作《我爱我家》《那次,我真的哭(笑……)了》这种和家庭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又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的作文;与之同步的作文指导短文《作文贵在创新》《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这两篇短文其实是在向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们点明作文的目标追求和作文选材来源,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造文”、不是“卖弄”、也不是“掉书袋”,而是反映生活——或记叙经历,或抒发感受,或发表见解,或神奇想像……
  再如初中四册中的阅读课安排了三个单元的说明文,其作文就分别为《以学校为说明对象》《给几种事物下定义》《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写作》,这几篇作文就是紧扣学习过的十几篇典范说明文而安排的训练学生写作说明文能力的。其方式是化整为零,各有侧重,分别从说明文的结构安排、常见说明方法的使用等方面训练,教材还同步安排了三篇短文《恰当安排说明的顺序》《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上)、《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下)作为作文训练的辅助指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部分内容安排在每一单元阅读课之后,和单元阅读同类题材,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得更加紧密。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了自然题材的几篇课文后,作文训练就围绕“感受自然”拟题;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了文化艺术题材的几篇文章后,作文训练就围绕“戏曲大舞台”来让学生练笔。此教材中作文训练的特点之一是在题材上使作文和单元阅读一致;二是教材代为搜集了大量的同题材素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方便学生写作和活动之用;三是将写作和综合性活动、口语交际三种形式结合起来;四是在编排上紧跟本单元阅读之后。
  两套教材比较起来,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标实验教材有两大突出优点:一是代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同题材的素材,方便学生进行写作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活动;二是采取写作训练紧跟在单元阅读之后的编排体例。但也有两个很大的弊端:一是不重视文体教学的训练,有意淡化文体观念;二是没有相应的及时的作文指导短文,仿佛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材料,好作文便会源源而出。
  对比两套教材,如果单从指导作文训练这一角度来看,新课标教材比起上一套人教版义务教材实在是一个大退步,对学生作文训练是一种误导。在教材编写者看来,只要帮助学生搜集了足够的名言警句、传说故事、歌词诗文等素材,人人都可以写出好作文来。仿佛只要给足了布料,人人都能裁出像样的衣服来;只要给足了菜料,人人都能做出丰盛的菜看来。其实这是一种极为浅显而又力所难及的作文指导。
  
  二、作文文体教学永远不过时
  
  (一)作文写作离不开文体的基本格式
  我以为,新课标教材的编写者之所以坚决抛弃了作文训练中文体教学的训练方式,乃是对前些年文体教学中存在的部分教师生硬琐碎的文体模式训练的矫正。那种过于僵硬琐碎的模式训练严重限制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教材编写者看来,只要松了绑,自由了,学生便可以自由的发展了。孰不知,作文写作除了自由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以外,还要按照一定的文体训练才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作文来。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运用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经过反复操练而逐渐形成和不断提高的能力。文体是什么,文体是作文的外在类型和写作样式。任何人写作只要一动笔,就必然要想到某一样式。作文好比裁剪缝制衣服,并非只要有足够的布料,任何人都能做成衣服,而只有经过训练的裁缝师傅才能做出称心的衣服,而且要中山装就做出中山装,要西服就做出西服,要夹克衫就做出夹克衫,可大可小,可胖可瘦。这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分工更细的专业化的技术。
  试设想,假如一个学生的脑中根本没有记叙文(写人为主、叙事为主)、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实用文体(启事、书信、报告等)几种文体的概念,不了解一点关于各种文体写作规律的常识,不论他写作话题作文,还是写作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甚而写作要求文体不限的作文,他只要动笔,写出来的作文就必定要合乎上述几种文体中的一种。这好比用一条鱼做一道菜,合格的厨师可以做成红烧鱼、清炖鱼、糖醋鱼等等,每一种菜各有一套做法和技巧,如果哪一种做法都不能掌握好,做出的鱼就可能让人难以下咽。
  (二)无文体教学的作文训练将会产生更多非牛非马的作文。
  教学实验证明,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师如果按照新教材上仅仅供给学生作文素材的办法指导作文训练,那么将会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产生许多不伦不类、非牛非马的作文。记叙文没有完整生动的记叙;说明文不知如何说明,倒加进很多的记叙描写成分;议论文不知道确立一个论点并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结果观点与材料“水是水油是油”……这样无文体作文训练所产生的作文,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没有一点真情实感,东扯西拉,海阔天空,尽情地炫耀卖弄,以为只要有文采就是好文章。第二个后果是知识点的拼凑,或者是对所背范文的生拉硬套。
  这样不顾文体训练的后果,与当今中考作文写作的评分要求也相差甚远,谈何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三)文体教学训练是创新作文的基础
  文体教学是作文基本格式的训练,它重在遵照作文文体的分类进行作文训练。在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上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不做限制。它是作文训练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作文创新的基础。没有文体教学的引导和约束,学生连最基本的作文能力都难以形成,作文创新也就无从谈起。近年来考场作文中出现了小说故事、诗歌寓言、报告、病历书、书信日记、对话体短文、戏剧等多种新型文体,都是考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了基本文体的基础上灵活创造的,文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容易出彩。
  
  三、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文体教学要搞得更好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7—9年级作文”是这样论述的: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从此论述来看,对文体教学中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都有提及,但论及过浅过简,不明确,不具体,其要求的程度如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议论文要有理有据等,这和中考写作考试的要求相差甚远。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情达意,进而反映生活。
  写好作文的关键是什么?作为学生来说,观察、体验、思考、积累素材,还要运用文体知识和一定的写作技巧写作。
  新教材在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方面做了努力,那么教师还要在其他三个环节和文体知识及写作技巧上给学生以具体、细致的帮助,其方式集中体现于文体训练的指导,这是引导学生走上作文的光明大道的最佳途径。
  从作文教学实践来看,作文文体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初中作文教学中永远不会过时。
  安徽濉溪初级中学 2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