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营造与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的教学实例

作者:吴哲生




  营造与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绝非抽象空洞的口号,更不是柏拉图式的理想,它完全可以践行于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丰富语文学习资源,营造语文学习良好的心理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与优化,以下是笔者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社会与网络环境中营造与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的实例。
  
  一、阅读教学中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与优化
  
  (以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的教学为例)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经典篇目,本文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学生小说阅读的鉴赏能力。由于这篇小说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无论是时代、背景、思想、生活还是语言风格、习惯,都与今天学生接触的有较大差距,因此,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阅读动机普遍较低,这成为本课教学的一大障碍,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如何为《祝福》的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成为本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重点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消除学生对文本的神秘感,距离感,敬畏感。《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上,根据这一信息,我在备课时,首先上网下载和复印《祝福》当年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原始影像,并在课前将它张贴在教室的黑板报上。这一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不仅非常鲜活,而且从侧面让学生认识到,鲁迅的《祝福》曾经只是发表在当年一本普通杂志上的文章而已,就像我们今天在图书馆阅览室看到的一篇杂志上的文章一样。这大大消除了《祝福》作为教材文本给学生带来的神秘感、距离感、敬畏感,给学生营造了轻松、亲切、自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学习本文时能像看课外杂志一样放松、自然。
  2.强调、渲染《祝福》的影响和价值,激发阅读兴趣、强化阅读动机。鲁迅将《祝福》收入在他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我从图书馆借来《彷徨》让学生传阅,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不仅发现了《祝福》,而且发现了《彷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祝福》,可见其地位不言而喻。随即我顺势强调和渲染这篇小说在鲁迅小说集以及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影响和价值,并告诉学生,这篇小说还被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收入,有一定的国际影响。通过这些介绍,我无形中告诉学生,这是一篇不可不读,不读会遗憾终生的经典之作。果然,所有学生开始对这篇小说肃然起敬。教育学原理表明,对学习对象的价值的强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充分展现语文教师的语文综合素养,营造一种“爱屋及乌”的语文学习氛围。“言教不如身教”,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环境。在本文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优美流畅的导入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这是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里留下的两句名诗。鲁迅先生在第二部小说集《彷徨》出版时,将它题到了书的毒页上。可以看出1926年前后的鲁迅虽然苦闷、彷徨,但并不消沉,他依然紧握手中的笔,与一切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祝福》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并在课前精心准备了小说第一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示范朗读。最后在分析完祥林嫂死亡原因之后,即兴抒怀:“祥林嫂你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你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你的种种迫害与摧残,你曾进行过不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再嫁时,你挣扎;面对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你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上的迷信枷锁,你更是拼命地抗争;直到怀疑灵魂的有无。这一切表明你是一个很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人,但终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不但平平安安做人的权利没有争得,就是完完整整地保全自身的希望也已破灭。祥林嫂你是一位被‘病态社会’摧残致死的、勤劳、善良、坚强的旧中国劳动女子。如果说善良和光明的毁灭是悲剧,那么样林嫂正是一个被毁灭的悲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以一种不寻常的死以及死前对旧世界兢治的疑感,去警醒和启示一切活着的人,你没有白死,你的死唤醒了一个民族,重若泰山。”通过上述这些做法,充分展现了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陶醉在语文的美丽和魅力之中,直至欣赏崇拜教师,真正喜欢上语文。
  4.开展形式多样新颖的课堂教学活动,让语文学习环境的氛围更加浓郁。本篇课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相对今天的学生来说都显得比较单调枯燥,开展形式多样新颖的课堂教学活动,既可以很好地调节这种学习环境,又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本篇课文我安排了两个课堂教学活动,一个是以“侦察祥林嫂死因”为主题的审判活动。祥林嫂的死固是解读本文主旨和分析人物形象的一把钥匙,围绕这一主题,借用法官审判嫌疑人的形式,让学生逐一“审判”生活在祥林嫂周围的人物:鲁四老爷、鲁四婶、婆婆、柳妈、鲁镇的群众和“我”,通过对这些人物语言、行动、肖像的“侦察”,分析他们的各自的性格特征,进而得出“谁都不是凶手,谁都又是凶手”的审判结论,而本文的主旨至此就不言而喻了: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才是谋杀祥林嫂的真正凶手。
  第二个活动是要求根据上一节课的“审判”分析成果,按6人一组编写《祝福》一文的课本剧,并择优选出学生自己编写的课本剧,让学生表演,表演完毕后,其他学生对其作出评价。
  这两个活动将《祝福》一文的学习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并且进一步深化了对小说主旨及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小说阅读鉴赏的技巧方法。
  5.课后链接与延伸。课后的链接和延伸是语文学习环境营造与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完《祝福》之后,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祝福》的录像,[主持人插话:这样的做法得当。不要在学习选文之前看录像,那样反而会削弱阅读能力的培养。]然后又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阅读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其他篇目,这不仅是扩大了教学资源,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果,更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教学的价值: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于生活。
  
  二、写作教学中的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与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