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考查趋势概说

作者:姚守梅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应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一般会在试卷中设置“积累与运用”板块,重点考查学生的字词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从近几年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尤其是2004、2005年课改实验区的语文中考试卷看,“积累与运用”部分题目设置更为简约化,考查趋势主要表现为注重基础,突出积累,强调语境,加强综合,着眼运用。
  
  一、注重基础
  
  所谓注重基础,指的是注重对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里所说的基础,和传统意义上的“双基”并不完全等同。总的说来,近两年语文中考试卷“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考点主要包括: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规范地书写汉字;积累常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借助语感及语法、修辞知识修改病句;积累记诵优秀古诗文;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阅读课标和教材中推荐的文学名著;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等。有些内容虽仍属于传统的“双基”的内容,但题目的设计着意于引导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着意于语文基本功的考查,着意于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那种以考查是否记住了某些语文知识为主要目的的题目越来越少了,语法、修辞的名词术语和静态辨析本身不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的立意,突出了学语文首先要打好语言的底子、文化的底子,突出了语文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基础。
  
  二、突出积累
  
  语文学习是累积性的,丰富语言文化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主要包括字词积累、古诗文积累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对字词积累,中考主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字义、词义的能力。除此而外,书写技能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05年的语文中考试卷看,许多地区在考卷中设计了考查书写技能的题目,还有一些地区设书写水平考查一项,单独赋分,提出明确要求,根据全卷的书写质量酌情记分。
  古诗文积累是积累的重中之重,最近两年,各地几乎无一例外地以默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状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7~9年级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以记诵积累为主,也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考查趋势上说,随着新课标对古诗文记诵积累的重视和强调,中考试题也会更加突出对古诗文积累的考查。命题一般比较注意“依标(课程标准)据本(教材)”,以经典诗文为主,题型和能力层次要求趋向多样化,在记忆考查之外,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下准确运用的能力。
  对于文学文化常识,主要是要把握课标要求,能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等。这部分内容,以记忆考查为主,但在部分地区的语文中考试卷中,这类题目的考查方式更加灵活,试题的情境性、综合性、应用性都有所加强。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2005年许多地区的语文试卷(尤其是课改实验区的语文中考试卷)都考查了学生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涉及书目包括《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平凡的世界》《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等。分值基本在2~4分之间,总体赋分不高,试题内容也较浅易,但对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侧重对文学名著的积累考查,侧重对学生文学名著基本阅读情况的考查,将成为一种趋势。
  
  三、强调语境
  
  语境是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前提条件。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之中,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因此,语境既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主要矛盾的焦点,也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主要矛盾最终获得解决的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在语文考试中存在着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孤立地考查知识的现象。从近两年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看,在积累与运用部分变语文知识的孤立、静态的考查为结合语境考查,已成为一种趋势。结合语境考查语文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语感的培养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加强综合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综合的,语文学习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形式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为此,在语文中考中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无疑更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
  在语文中考试卷中加强综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加强语文学科内的综合,如将识字与写字结合起来,既关注学生对汉字形、音、义的掌握,又考查了其书写的技能;将句式仿写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为学生展示自己丰富的积累和流畅的表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二是指加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综合,在试题载体的选择上努力体现学科之间的联系,反映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五、着眼应用
  
  着眼应用,指的是立足于学生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设计与实际问题情景基本一致的题目,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如创设具体情境,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采取不同方式表达语言的能力;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从2005年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看,许多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将时事材料引入了试卷,如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印度洋海啸,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财富》全球论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等等。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课程理念。
  总之,从近两年语文中考的改革发展看,“积累与运用”部分的考查趋势主要表现为注重基础,突出积累,强调语境,加强综合,着眼运用。除此而外,还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许多地区的语文试题将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也一并纳入“积累与运用”板块进行考查。因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部分另有专文讨论,兹不赘述。
  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