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如何写创新作文

作者:尤志心




  凡有创意的作文,都可以叫创新作文。创新的特点在于“新”,在于它的创造性。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在某一方面有超人之处,都应该算创新作文。这种创新作文是一种有限的创新,它和文学作品中的创新有点面之分、高低之分,不能把作文创新与文学作品中的创新等同起来。
  创新思路有四种形式:倒过去想,进一步想,换角度想,合起来想。
  
  一、倒过去想
  
  “倒过去想”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它是一种逆向开拓法,即从某一固定的要领(或意义)的相反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这是作文创新最常用的思维方法。
  逆向开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逆向开拓来否定原有的固定观念,在立新的过程中破旧。例如,在写以《雪》为题的作文时,一般同学都在文中赞扬白雪的纯洁,这是一种习惯思维。我们引导同学“倒过去想”进行逆向开拓,有同学就认为“白雪掩盖了世上的丑恶”。这个观点较之“白雪纯洁”的观点新鲜得多,结果写成文章立意新颖,颇受好评。又例如,我们引导同学对“各人自扫门前雪”“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等成语“倒过去想”,逆向开拓,结果引出了“各人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出色完成总任务”“商品要重视包装艺术”“弄斧必须到班门”等新观点、新见解。由此可见,“倒过去想”这种逆向开拓法往往可以构思出不同寻常的“阳春白雪”来,值得提倡;但是不能滥用、乱用,要合情合理。对一些政治性的问题不能随便“逆反”,否则,会犯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另外,对一些“传统说法”也不能事事逆反。例如,“吃喝玩乐”本是人们对寄生阶级腐朽生活的形象概括,即使在旧社会也为正直的人所不齿。如果为了创新,提出“吃喝玩乐并没有错”的观点,就步入了创新的误区。
  另一种则是以逆向开拓来补充某些原有的单一观念,使之更臻完善。例如,“近墨者黑”是一般人的观念,但也有人从逆向提出“近墨者未必黑”。由于本人具有“抗黑素”,使外界不好的环境不能影响自己的品质行为。这种逆向开拓,没有否定“近墨者黑”,而是从反面进行补充,使之完善。再如“开卷有益”也是众所公认的观点,但也有同学从逆向提出“开卷未必有益”,由于读书的内容、态度、方法等因素有时可能使读书无益,甚至有害。这一观点并没有否定“开卷有益”,而是补充、充实了这一观点。又例如,最近大专论坛辩论“正其义当谋其利/正其义当不谋其利”,关键是对“利”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两种观点既有不相容的一面,又有互相包容的一面。这种逆向思维也是属于对某一观念的补充与完善。
  逆向开拓法是作者思维的催化剂,它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新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二、进一步想
  
  “进一步想”又叫深层开拓法,即在原有思想、意见的基础上前进一步,从而开拓出新的思想、新的意见。它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是纵向发展,叫纵向开拓法;二是扩展地想,是横向发展,叫横向开拓法。
  纵向开拓法是纵向思路的体现,又叫直道思路。它是前后联系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按时间线索展开联想的思路。“纵”是指事物的前后联系,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纵向开拓要求逐层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立意深刻透彻。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做“小草”这个话题作文时,一般学生都想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赞扬“小草精神”。我们引导他们“进一步想”,“小草为什么会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有阳光无私地给它热量,小草如果离开阳光也只能枯萎而死。这样,“阳光精神”不是值得赞扬吗?再“进一步想”,小草如果只有阳光没有土壤,还是不能生长,还需要土壤给予小草水分、肥料。这样一想,“土壤精神”不是也值得赞扬吗?再“进一步想”,“阳光”“土壤”在生活中不是母亲的象征吗?所以,“母爱”是伟大的,是值得赞扬的;由“母爱”再“进一步想”,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党”。歌颂祖国、歌颂党,这不是更深刻的主题吗?思想一步一步地深入开拓,也就是一步步有了“新”意,文章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了。这就是纵向开拓法。
  横向开拓法是一种横向思路,又叫旁通思路,它是进行“左右”联系的思想路线。所谓“左顾右盼”,就是一种横向思路。“横”是指事物不同方面或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从地联想到彼地方,按空间、地点的转移展开联想,或按事件性质的分类展开联想。例如,布置学生写以“高楼”为题的作文时,引导学生横向开拓,由现实社会中的楼,联想到人生的楼、知识的楼,并深入联想到它们之间隐含着的逻辑关系,一步步揭示出“知识是奔向小康的桥梁”等新观点。又例如,在写“《落花生》读后感”这个题目时,一般同学都正面歌颂落花生的谦虚精神,但有位学生采用横向开拓法,注意到反衬落花生的苹果、桃子、石榴。落花生“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待成熟,才让人把它挖出来”,而苹果、桃子和石榴,都把“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羡慕”。这位学生先思考落花生何以得宠而苹果等何以失宠,这一思考揭示了“人们总以喜欢自我表现为罪过”;再“进一步”思考,“喜欢自我表现”是否真是一种罪过?这一思考,又得出了“自我表现是人之天性”,“自我表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的结论。再“进一步思考”,“反对自我表现”这一传统观念,是不是要继承发扬?联系到当代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激烈竞争的现实,得出新的结论:“反对自我表现”的这一传统观念是陈腐的、保守的,应该予以抛弃。这样就开拓出了新意,观点有了时代性。
  “纵向开拓”“横向开拓”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有时先横向再纵向,或者先纵向后横向,纵横往往交叉进行的。上面所举的例子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换角度想
  
  苏轼《题西林壁》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讲不同角度看景物,会有着不同的形态。同一个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从不同的角度构思立意,往往就能翻出不同的新意来。选择新鲜的角度往往是创新的关键。例如,有一次要求同学写“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一般同学从南郭先生角度考虑,以《滥竽无法充数》为题,表达了“需要真才实学”的观点。而我们引导同学转换角度想:从齐宣王角度想,得出了“改革吃大锅饭的人事制度”“用人首先要真正识才”等观点;从齐湣王角度想,得出了“齐湣王勇于改革人事制度”的观点;从吹竽队角度想,得出了“包庇别人等于害了别人”的观点。这后面三个角度富有新意,且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往往能写出富有时代色彩的创新文章来。
  1990年高考作文题,提供了“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的寓言材料,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每丛刺上面都有花),联系生活实际,自择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一般考生,从审美者角度想,得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的结论,联系“如何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评价事物”的生活实际进行论述。但也有考生换角度想,从第一个小姑娘的角度想,她“怕刺,得不到花”,可联系“追求理想之花应当不畏艰难”的生活实际来论述。这一个角度较前一个角度“新”了一些。又有考生从玫瑰花自身的角度来想(刺保护花),可联系“民主与法制”“保卫社会主义之花”等方面的生活实际来论述。这一角度,又较前二者进了一步,容易写出新意来。
  换角度想,还要善于以独特的视角,选择新颖的材料。例如,歌颂教师是作文中常见的主题,一般学生都写教师带病上课、雨夜家访、孤灯下批改作业,或者写为了学生而耽误了自己的孩子等等。这些材料都是“大路货”,流于一般。有位同学却以独特的视角,写一位老师在退休的第一天,提着篮子上街买菜,不自觉地走进了学校大门。这位老师每天提着备课本和学生的作业本,从家到学校,已养成了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从“小刘到大刘,再到老刘,再到刘老”。他刚退休,提着篮子上街买菜实在不习惯,故不知不觉又走进了校门。这个材料生动地表现了他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由此可见,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往往能给人全新的感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