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教材释义指误

作者:高 峰




  例17:第三册屈原《湘夫人》。虽然学术界对此作意旨有不同的解说,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此诗乃楚地觋(男巫)扮作湘君寻迎湘夫人之词,表现湘君等待湘夫人不至而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故而“沅有 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教材释“公子”为湘君,误。应为“帝子”,指湘夫人。“公子”一词在古代也可用来指称诸侯之女。《公羊传•庄公元年》:“主王姬者,则曷为必为之改筑?于路寝则不可,小寝则嫌,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何休注:“谓女公子也。”湘君精心装饰了新房,急切等待湘夫人的到来,但是湘夫人终究没有来。“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句中的“灵”字,教材释为湘夫人,误。应指九嶷山上的众神。如果湘夫人果真前来,就不会有下面的“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抒发湘君失望、怨恼之情。
  有的释义错误,失之于语言随意,概念表述不清晰、不全面。
  例18:第三册《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教材翻译前句为:“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这里的“期”字解释不准确,应该特指婚期。
  例19:第三册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教材释“初度”为“我出生时的器度”,不够准确。“器度”一词指器量、识量;才具风度;标志名位、爵号等的器物制度。这些都不适于用在刚刚出生的婴儿身上,而应当解释为“容貌、气度”。
  例20:同上诗题注释中径直称诸葛亮“曾封武侯”,这也是常识性的疏误。诸葛亮在刘备称帝后,出任宰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追谥为忠武侯。“武侯”的简称,在口语中使用尚可,但是作为教材,还得力求规范,必须注明全称。
  例21:第三册李煜《虞美人》作者介绍中说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这种说法不准确。将李煜毒死的是牵机药,宋王 《默记》记载,宋太宗使徐铉见后主于赐第,“后主相持大哭,乃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
  例22:第三册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教材释“谬其传”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不准确。据全文意思,由于古书散失,人们常迷失在各种带有主观臆断的解说当中。这里的“传”就是人们不断耳食所得的讹言,“谬其传”就是自己再去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以致流毒无穷。因此作者才不由得发出感叹:“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例23:第三册归有光《项脊轩志》:“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教材解释“珊珊”为“美好的样子”,不准确。“珊珊”是指缓慢移动的样子,常用以形容女子的轻盈步态,如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三折:“步珊珊,環珮长;动霏霏,罗绮香。”这里是用来形容桂树斑驳的影子,在半墙之上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
  例24:第四册《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教材释“正”字为“本所应有”,意思含糊,令人费解。应为:自然本性、自然之气。
  例25:第五册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教材释“山东二百州”为“函谷关以东的州”,不准确。应指“华山或崤山以东的州”,即广大中原地区。
  例26:第五册《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教材释“从之也轻”为“跟着国君走挺容易”,流于表层、肤浅。应为:“人民服从起来就容易”或者“人民自然易于听从(号令)”。
  文言文作品释义中,还存在着应注而未注的现象。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数(shuò)目”(屡次以目示意),“道芷阳间行”中的“间”(jiàn,抄小路);《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不忍其觳觫”的“觳觫”(hú sù,恐惧发抖的样子),《孟子见梁襄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中的“人牧”(治理百姓的人,指人君)都应加以释义。
  以上所指出的问题,希望教材编写者予以及时修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