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金英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学校及其所在地区具有的某种特殊条件,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一些特色课的生长点”。我校原隶属于国有特大型企业——燕山石化公司,我们的学生家长多数为企业职工,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一社会资源,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性。我们举办了“走进我身边的劳模”系列讲座,把燕化公司多位劳模请进学校,请进课堂。他们结合自己成材经历,从不同角度,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生动个性地为学生介绍了燕化,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参与热情。接着我们开展“父母与燕化共成长”活动,鼓励全体学生回家利用和开发父母资源,了解燕化企业。最后组织学生,围绕“回眸燕化”主题,自己选取写作角度,采用走访身边熟悉的人或追踪劳模成长足迹等方式,利用图书、文件、音像等途径获得素材,通过人物成长看企业成长,透过企业成长研讨企业文化。当凝聚学生思索、才华的成果成为散发墨香的《走进劳模,回眸燕化》时,学生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在写作中学会了与人沟通,在写作中可以真实表现自我,在写作中能够创新展示感悟,在写作中明白体验生活享受诗意。
  随着文理科相互渗透的日益深入,边缘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现代教育更注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因此,要以社会为基点,注重多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性。语文教师讲解理科知识容量较多的科普类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因其理科知识储备相对不足,更缺乏较为深厚的理科专业知识。如果仅从语文的字句关系进行讲解,势必使抽象的知识更枯燥,使本该活跃的课堂变冷清。如何处理这类文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之学得生动,理解深刻,激发今后对科学的探索欲望?我们设计《空间与时间旅行》这篇科普文章时,创新地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有关学科的老师请进语文课堂,学生在自读文章弄清字词句章关系基础上,向各位理科老师请教相关学科知识,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各学科老师发挥其特长拓展文章内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只要立足学生、学科和社会三个基点,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科教学为平台,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类教学资源,发挥教师个性特长,必将形成学校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持续性发展。
  
  金英华,北京市房山区北师大燕化附中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