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作者:陈明友




  
  二、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对接。
  
  “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而自由,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里面。”所以,教师除了让学生读有字之书外,还要读生活这本无字之书。我们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家访等各种途径,提供给家长学习、交流、探讨的机会,指导他们积极为孩子创设一个课堂以外的安静、愉悦的学习环境。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社会中,走走、看看、问问、记记,那一刻,学问不再是传授,而是感悟。
  1.学校生活语文化。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比如,前段时间,学生强烈要求成立乒乓球队,我就要求他们给我写一封信,谈谈“为什么要成立乒乓球队”。学生交上信后,我用了一节语文课就“成立乒乓球队是否有必要”与学生展开辩论。在写信、辩论过程中,连最不喜欢作文、最不好意思发言的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最后,我被学生“说服”了。学生们十分兴奋——不仅因为能成立乒乓球队,更因为他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在参与学生的生活中,我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并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位学生发表“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的生活;开新年联欢会,由学生写《我设计的联欢会》……在“语文化”的班级生活中,学生自主创新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提高。
  2.社会生活语文化。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以理服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另外,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桐梓有长征文化——著名的娄山关战役、有抗战文化——囚禁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小西湖、有流放唐代诗仙李白的古夜郎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又如到村里去出黑板报、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家庭生活语文化。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的来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学生生活对接语文,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陈明友,教师,现居贵州务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