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名师精彩课堂导入赏析

作者:夏熔亮




  教者针对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比较远的情况,巧选反映那个苦难时代的爱国歌曲《松花江上》,出示歌词,并让学生饱含深情,当堂演唱,营造了异常悲愤而又严肃的气氛,把同学们带入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里: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反动政府屈膝投降,无数百姓背井离乡。“音乐是沟通心灵的金色桥梁”,托尔斯泰也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那悲怆的音乐,加上教者以爱憎分明的语调对背景的详细介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亡国恨”。以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几分钟内就激活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情绪,收到了“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的效果,师生一下子在感情上找到了共鸣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五、讲述故事,扣人心弦。
  
  一位名师执教《竞选州长》,一开始就向学生讲了个故事: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发表后,引起轰动。纽约州州长对他怀恨在心,有一次他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极端仇视,威胁说:“马克·吐温,你的小说很成功吗?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坚固,最锐利吗?告诉你——我的防弹车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微微一笑说:“尊贵的先生,我了解的却和你不一样,我认为世界上最厚实最坚固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是你的胡须。瞧,你脸皮那么厚,而你的胡须竟能刺破它钻出来,能说不锐利吗?”
  很显然,这位老师紧扣教学目标中的一点——品味语言的讽刺艺术,讲了一个与课文、与作者息息相关而又鲜为人知、扣人心弦的故事,令学生忍俊不禁。这样的精短故事,有趣——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疑——发表一篇小说,怎就会引起纽约州州长的极端仇视呢?有味——让学生在一阵快乐的笑声中,感受到马克·吐温幽默的语言和辛辣的讽刺艺术,使读者如闻其声;有义——它鲜明地表现了马克·吐温坚持正义、蔑视权贵、不惧恐吓的一贯立场,使读者如见其人。这样的导入,真正做到了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叶圣陶语)。
  综上所述,课的起点要亮,才能一下子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漪老师说:“起点的亮关键在有妙言妙语、妙人妙事,聚焦在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名师的精彩导入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亮点的设计要紧扣课文主题与特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者的教学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精彩课堂的“凤头”。
  
  夏熔亮,教师,现居江苏兴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