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张良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一 | |
|
|
刘邦见张良愿往,并不答应:“子房亲往,必能成功。只是中军之内,不能一日无子房。”言毕,左右相顾,静候众人。 这时,帐下一人挺身而出答道:“某虽不才,自愿前往。” 刘邦闻声一看,却是随何。此人官居谒者,正是能言善辩之士。刘邦心中虽觉满意,但又感此事关系重大,不仅靠能言善变即可任之,便嘱咐道:“卿前往六邑,必堪当大任。但其中玄机,须要预究。”复又转向张良,“子房下去,仔细筹划,你等二人商议妥贴,即可前往,务要成功。” 接下来,众人商议从下邑退兵,撤往荥阳扼守诸事,张良与随何二人便回到张良帐中,共同谋划。 “公今前往六邑,可有成算?”二人入座后,张良先自发问。 “并无成算。但自愿前往,总要设法,不辱王命。”随何答道。 “不知公至六邑后,如何说辞?”张良又问。 “仓促之间,并未细思。不过见机行事而已。” “见机行事,固然不错。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今既前往游说,总要谋划在先,胸有成竹。不然一有闪失,身家性命之虞,自不待言,功败垂成,大王之事必误。” “不知军师有何见教。”随何听了张良的话,悚然心惊,方知事关重大,遂用心思虑,但一时之间,尚无所得,连忙请教。 “当今之时,天下纷攘,诚如大王所言:变数甚多。各方诸侯皆作壁上观,察望风色,审时度势,或力图自保,或待机而动。九江王英布原为项羽盟友,随其入关,建功封侯,且现今项羽尚强,说其背楚,实属不易。” 张良说到此处,特意顿了一顿,留心观察随何,看他有何表示。 随何也是机敏之人,心想适才当着大王,军师出此建议,想必心中有数。 今又自表畏难,定是考教与他。想到此处,开口说道:“军师之言,确是实情。但欲成大事者,自有主见,总要审时度势,以定行止。英布枭雄,当不肯久居项羽之下,受其挟制。况又素知项羽难处,如看破其将失势,自会幡然悔悟,归附大王。” 张良听了随何这一番活,知其心中渐有头绪,便径直将平时所思坦开来 说:“公适才所言,尽占其理。但今一去,足履险境,要处处小心。所说之辞,也应据实,使其信服。一要点破其心机,使其知晓,项羽对他,实已猜忌:相约伐齐,称病不赴;汉王进兵彭城时,又袖手旁观,并不前往救助。 如此举止,项羽必不能容,这是绝其依附项羽之念。二要历数项羽弑义帝、毁盟约等恶行,使其知晓,眼下项羽虽强,但已多行不义,这是激其义愤。 三要详述关中之富足,虎牢之险要,汉王之胸襟,使其知晓,情势之变化,必于汉王有利,这是让其看到将来之景象。有此三条,用心说之,其心必动。” 这一番条分缕析,使随何茅塞顿开。遂信心大增:“军师果然成竹在胸,使何受益匪浅。如若我是英布,先自被说动了。” 两人计议半天,将种种细节都预先设想,对应之策也都议定。觉得甚有把握,再无遗算,即报知刘邦。刘邦准允。随何领了持节。带了礼物,率领二十余人,南使九江,前往六邑去了。 此后,刘邦收拢人马,离了下邑,由梁至虞,由虞至荥阳,把持要地,扼守关隘,使楚军不能西进。不久,英布果然杀了西楚使臣,决意向汉,下令出军北上,攻击西楚。项羽派大将项声、龙且迎战,缠斗数月,英布兵败,径来投奔荥阳,与刘邦相会,刘邦使其把守成皋。彭越也乘项羽进攻荥阳之机,渡过睢水,截断楚军粮道,一度曾攻陷下邳,败杀守将薛公,与刘邦遥相呼应,使项羽腹背受敌,首尾难顾。韩信则从赵地领兵来会,与楚军连战三次,皆获全胜,终使楚军败退,不能越过荥阳一步,韩信又使军卒沿河之滨筑起甬道,运取敖仓之粮,萧何自关中遣发士卒十余万已至荥阳。至此,刘邦渐渐兵精粮足,足以与楚军抗衡。刘邦则乘机回到栎阳,立长子盈为太子,使丞相萧何为辅,监守关中。大赦罪犯,以充兵戍,分守晋关、函谷关、峣关、武关等边境四塞。安顿停当,刘邦复又东往前线,以荥阳、成皋为核心,北沿大河西岸,南用嵩山、伏牛诸山为屏障,筑成防线,与项羽对峙。 恰在此时,项羽督军亲出,兵至虎牢关下,首向荥阳大举进攻。范增献议:“刘邦固守荥阳,皆赖敖仓粮运。今欲攻取荥阳,必先截敖仓。敖仓粮断,荥阳乏力,一战可下。” 项羽纳计,立遣部将钟离昧,率兵万人,往截敖仓粮道,连番冲击,攻破几处甬道,劫取汉军军粮甚多,周勃闻讯来救,已是不及,反被钟离昧击败。荥阳城内,顿时慌乱。刘邦寝食难安,适逢郦食其来拜,刘邦即问计。 郦食其答道:“项羽倾国前来,锐气正盛,未可与敌。为大王计,只有分封诸侯,立六国之后,壮大汉势,方能牵制楚军,孤立项羽。从前商朝汤王灭了桀王,仍封夏朝后代;周武王灭纣之后,亦封殷朝后代,两朝都享有天下数百年。 唯有暴秦,吞并六国,废其后代,所以速亡。今大王若分封六国后嗣,六国君民必皆感恩慕义,合力拥戴大王。大王得道多助,自可称霸。” 刘邦听了郦食其一番高论,连称妙计,说道:“此计甚善,可即命有司刻印,赍封六国。各处都烦先生一行,为我传命。” 郦食其受了刘邦嘉许,喜不自胜,急忙吩咐有司官吏,刻铸六国王印,且已收拾停当,整装待发。 刘邦这才安下心来,顿觉腹中空虚,肌肠辘辘。士卒送来酒饭,正要享用,却见张良来见,遂大声说道:“子房来得正好,可为我商决一事。” 张良闻言,趋前坐了。汉王接着说道:“郦生献策,请封六国后人,壮大汉势,牵制楚军,不知是否可行?” 汉王虽语气柔和,似在征询张良意见,但心中暗想,此计张良必然欣喜。 因张良原是韩国之人,祖上世为韩相,曾为报国仇家恨置生死于度外,处心积虑,博浪沙行刺,随韩王东归,极尽心机,欲振兴韩室。今虽已归汉,实出无奈,仍念念不忘父母之邦。项羽杀了韩王成,张良悲痛不已,竟有殉节之意;项羽继封吴人郑昌为韩王,张良更是切齿痛恨。后来刘邦东出函关,遣韩庶子信击败郑昌,收复韩地,封韩庶子信为韩王,张良又有意追随韩王,再回韩地。现今依郦食其之计,复封六国后人,韩国自然能重整国旗,再兴国运。张良岂不感激涕零? 不想张良听了,大感惊诧,神情严峻,厉声答道:“谁为大王出此计谋?若如此,则大王之事必毁于一旦。”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