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郑成功 >  上一页    下一页


  郑成功少年时代,正值明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国事越来越混乱。老师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士,便常拿英雄志士的诗篇让郑成功学习,以期郑成功能成为济世的英雄。

  老师给他讲矢志兴吴、舍身力谏的伍员,高节不屈、海岛传声的田横,危言深论、激浊扬清的范滂,闻鸡起舞、击楫中流的祖逖,忠勇无敌、名垂千秋的杨业,三呼渡河、壮心未已的宗泽,尽忠报国、心昭日月的岳飞,法天不息、正气浩然的文天祥,横戈戍边、威镇宁锦的袁崇焕这些忠肝义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志士英豪,给郑成功很深的印象,燃起了他要做一代英豪的雄心。尤其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篇,在郑成功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郑成功天赋聪明,涉猎广泛,勤奋刻苦,8岁时会背诵“四书五经”,10岁能写八股文。12岁时,老师曾以“洒扫应对进退”为题命他作文,他在文章中写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文章的意境开豁、新奇,使老师感叹不已,大赞郑成功是“天下奇才”。

  文由心动,郑成功小小年纪就能说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自可见他的敏锐才思和汤武胸怀。

  郑成功学习非常刻苦,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有一次,郑芝龙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大船在五马江上游览。郑成功独坐在一个角落里潜心读书。郑芝龙对郑成功抱着非常大的期望,希望他将来能继承自己的事业,见他在学习非常高兴。

  船帆升了起来,风儿将帆鼓得满满的,像一支离弦的箭似的向前飞驶。郑芝龙想考考自己的宝贝儿子,便对郑成功说:“森儿,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

  郑成功说:“请父亲出上联。”

  “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没我们快,所以我认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你对下联吧。”

  郑芝龙的这个上联语带双关,表面上在说“橹”、“帆”,实际上“橹速”是隐喻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本意说“文官不如武官”。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要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语,实在太难了。

  但郑成功才思过人,很快就想出来了,便对道:“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语音刚落,满座叫绝。他的“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大元帅狄青,“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郑成功在众人面前的巧妙应对,使郑芝龙愈发觉得脸上有光,更加鼓励郑成功攻读诗书了。

  郑成功喜欢读《春秋左传》和《孙子兵法》,在《孙子兵法》上空白处写道“挥尘谈兵效古之英豪,究心天下封侯非所愿”。可见其志气非小。

  闲时郑成功喜欢练习武艺,到军营中与将士们谈海洋生活和战斗的故事。这使他更了解将士们的情况,更了解战斗的情况,为他以后投笔从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郑成功15岁,考取南安县学,中秀才。崇祯十七年,郑成功21岁,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南京国子监太学。

  他拜当时的著名学者钱谦益为师,学习儒家经典。

  钱谦益喜其才华横溢,称赞他说:“此人英雄,非他人能比。”为他取字“大木”,寓意他日必作国家栋梁之才。

  他又拜御史徐孚远为师,学习吟诗。当时的名家对郑成功的诗都很欣赏。应天府丞瞿式耜

  对郑成功的诗评为:“瞻瞩极高,他日必为伟器。”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有很高的志向。从他的诗中,就反映出了他的雄才大志。郑成功的理想非一般人可比,这也有其父母的功劳。

  他父亲郑芝龙敢于、善于同敌对势力做斗争,并富于谋略;他母亲田川氏长年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这些优良品质对于郑成功,不能说没有丝毫影响。后人曾评述郑成功说:“权谋术数受之于父,果敢刚毅传之自母。”

  郑成功的汤武雄怀,为他日后风云一生打下了基础,使他能在各种情况下以高视野去观察、思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