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辛弃疾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三 | |
|
|
辛弃疾急忙换上官服,出去迎旨。 钦差带来的不是对率逢原的惩处,却反是辛弃疾的调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以荆湖北路安抚使辛弃疾与当地驻军统制率逢原不能协同一致,故调辛弃疾往任隆兴府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必当克尽职守,不负重托。钦此——” 原来辛弃疾的弹劾一到京里,就有人把消息通报给了率逢原,率逢原立即派人飞马前往,和朝里官高势重的靠山联系好后,又上上下下打点了一批人,最终不但化解了此事,而且得以将这位处处与自己作对的帅守调往别处。 一场不声不响的较量就这样结束了,很明显赢方是率逢原。 才只有一年时间,就不得不再次举家迁移。临走前,辛弃疾让兆福打听了冯金莲的家,送去四十两银子。 隆兴(今江西南昌)的情况和江陵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号称安抚使的辛弃疾仍然调遣不了一兵一将。只呆了二三个月他便被召回杭州去作大理少卿。 又是匆匆而来,又是匆匆而去。辛弃疾想起初任安抚使时心胸澎湃激动,写下过一首《满江红》,“汉水东流,都洗净,髭胡膏血。”那时他真以为自己能够力挽狂澜,有了“马革裹尸当自誓”,收复中原山河的机会了。现在总算明白许多事情都是无可奈何,难如人愿啊!他只能听从帝命,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来回奔走却碌碌无为了回首往事,云烟茫茫,辛弃疾不觉之间对官宦生涯生起了厌倦之心。他在将往杭州之际,留下一首《水调歌头》,中间道:“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又有“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乏鉴湖东”等句,把自己的感慨寄入其中。 重回杭州,辛弃疾已年近四十,前两回来此地召对金殿,等候待授的情景尚还历历在目,可这一切又已是那样遥远不真。时事变幻,尽都物是人非,难以复还了! 大理少卿其实只是暂时将就的职务,一个月还没到孝宗皇帝就又委派他去做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辛弃疾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干使这位皇帝认定他能够替自己弥补统治上的缺漏,平定任何或会危及王朝政权的内乱。湖北湖南古属楚地,民风剽悍,不从教化,为盗为寇者屡禁不止,使南宋朝廷大为头疼,辛弃疾于是再一次南下为这个摇摇欲坠的朝代延续一息。 不知不觉里已过去了将近大半辈子,这时的辛弃疾忽然开始感到生命的紧迫与短暂,从前是慨叹历史的风云变幻,现在则确确实实为自己瞬息而逝的岁月悲哀了,一生努力着为年青时的梦想而奋斗拼搏,却总被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命运推搡改变着最初的航向,有些事情真的不由自主。辛弃疾一片惆怅涌上心头,写下“应也惊问,近来多少华发”等文字,往赴湖北时与朋友唱和又留下“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的无奈之语,同一首词中浓浓地抒写了自己半生奔波却难酬壮志的苦涩:“笑尘劳,三十九岁非,长为客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半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从前辞章里的慷慨愤激已经内转深化,显出些自然淡泊的风格,与此同时又沾染了几分弥漫南宋文坛的脂粉气,有些薄愁浅恨、儿女情长起来。 比如在1179年春末从荆湖北转运副使改为湖南转运副使时就写下一首与前期词风迥异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然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被调到湖南仍旧是为了平定盗寇,这一二年里湖南连州、郴州、道州发生暴乱,南宋朝廷几乎有些应接不暇,头疼之极。辛弃疾作为得力干臣,便成为解危救急的头号人选。 暖风融融,绿柳成荫。刚刚到任不几天的辛弃疾推开案头堆积如山的案卷公文,换了平民装束,不带一名随从公差,信步迈出衙门,去欣赏初夏的风光。 街道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一派平和繁荣的景象。 穿过闹市,辛弃疾走出长沙城门,往不远处的田野漫步而去。展眼望去,到处是深深浅浅的绿色,有时夹杂几朵尚未衰谢的花朵,袅娜地摇动着细柔的枝条,远处还能听见鸟雀们叽叽喳喳的嘻闹声,辛弃疾张开双臂使劲撑了一下,大口地呼吸着清新甜美的气息,连续不断的奔走带来的劳累和积郁心头的各种烦闷顿时化去,自然真美,它永远能够安慰抚平自己儿女躁乱与悲伤的心。 不多会儿,城市被远远地甩在身后,辛弃疾走近道边的一个小村庄。看得出,正是农忙时候,多数人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没有几个人,所以显得很平静,只是偶尔听到几声狗吠鸡鸣。前面一间简陋的茅草房前摆着一架织布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吱吱呀呀地来回推拉着机梭。辛弃疾径直上前问道:“老人家,可有水喝吗?走了半天,有些渴了。” 那老妇人抬头扫了一眼辛弃疾,看他像个绅士老爷,有些没好气地道:“那边桶里,自己去舀吧!” 辛弃疾取起桶边半豁的粗瓷碗,从木桶里盛了水“咕咚咕咚”喝下去,觉得全身轻松舒畅极了。他重新来到老妇人面前,取过一个小方凳坐下,问道:“老人家,家里几口人?” 老妇人的眼里立刻流露出几分戒备,冷冷答道:“只有老妇和孙儿两个。”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