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王阳明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 | |
|
|
无奈鬼徒子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稳如泰山。庞涓终于绞尽脑汁,懈气了。现在轮到孙子了,只听孙子毕恭毕敬地说:“弟子浅薄,学业不深,未能想出妙计来。但是如果让师傅从屋外走到屋内,弟子倒有个办法。”鬼徒子心中暗自思忖:这个徒弟平时沉默寡言,但是颇有心计,不知他有什么妙计让我从屋外走到屋内,反正怎么走都一样,不如看看他的计策到底是什么?”于是,鬼徒子走到了屋外。就在他两只脚都迈出门坎时,恍然大悟,在无意之间自己中了徒弟的计策已经从屋内走到屋外来了。每当王阳明讲到这里,就流露出一种赞叹敬佩之情,他太佩服孙子的足智多谋了,要是自己也能这样,那该多好啊! 阳明十一二岁时又随父亲住在京师。京师既是人材会聚的地方,又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各地的大事都要向京师汇报,住在京师便可以知道天下大事。这使阳明大开眼界,从小满脑子就塞满了关系着国家命运,人民生存的大事,而且立下大志,要做一个像孔子一样的圣人,建立利国利民的丰功伟业。同时,京师又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云集着许许多多安邦治国,事功显赫的文臣武将。 阳明非常钦佩他们的才能,常常缠着父亲带他一起去拜访。有一次,他听说陈泰的父亲屡屡用奇计而立战功,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又赶上他的父亲外出而不能带他去拜访,他就不顾身份低微,毛遂自荐自己去,听完陈泰父亲事迹后,还嫌不详细,又一个人去拜访陈泰父亲的故居直到全部弄明白为止。可见,少年时的阳明求学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当然,阳明少年时的才思敏捷,学识渊博也离不开祖父、父亲、塾师的教导。阳明的先祖王性常,曾任兵部郎中。从他的二世祖开始,二世祖王彦达,三世祖王舆□,曾祖父王桀本来都有机会推荐升迁,可他们却不愿为官,都放弃了,甘愿过贫寒、俭朴的知识分子生活,除了干点儿体力活维持必要的生计外,他们主要的时间都用来读书,教导子孙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在阳明的家庭,读书也很有特色,他们并不崇拜当时的权威著作《四书》,也不像一般人家为了中科举或高官,而死学《四书》,把它捧上天。他们往往偏爱那些把道理寓于具体事情中,以理服人的书,像《礼记》、《春秋》、《左传》,这都与他们不愿被功名利禄所牵扰,不愿被陈规陋俗所束缚,而宁愿保持像莲一样清白纯洁,刚正不阿的个性有关。他们也都不信鬼神,要眼见为实。 阳明的父亲对阳明的影响最大。有一次,阳明的父亲想为家中盖一座小楼,辛辛苦苦努力干活,眼看着就要竣工,忽然不知何故突然一场火灾使小楼化为灰烬,着火时,亲友来救,都怪阳明的父亲,责备他没有供奉神灵,所以遭到神灵的报应,神灵开始惩罚他,从此之后王家就该大祸临头。王阳明家里人听过后,惶惶不可终日,坐卧不安,茶饭不思,阳明也在墙角处偷偷看着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只见阳明的父亲神情自若,很镇定地同亲友谈笑。一方面安顿家人,另一方面又买木料重新盖楼。一年后,一栋崭新漂亮的小楼又拔地而起,并没有遭受到什么因果报应,阳明暗暗佩服父亲的胆量,也在无形之中慢慢培养了自己的个性,以后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够审时度势,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人云亦云。 阳明周围的人对阳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像阳明的塾师上虞人许璋,他非常精通兵法,常常教给阳明一些诸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贵胜,不贵久”等孙子的兵家思想,还有三国武侯诸葛亮出奇制胜,标新立异的阵法。 阳明跟着师傅如饥似渴地学习,慢慢有不少顿悟。 塾师许璋又是一个道家色彩极浓的人,他经常教导阳明要“上善若水”,就是说做人平时要像水一样善良,柔弱,遇到困难要坚强而不是一击就倒,像水一样决不轻易停止。其他一些人,如南濠子,吴舆弼的学生娄凉,陈百沙的学生湛甘泉也经常同阳明交谈,阳明从中更是受益匪浅。 阳明不仅受到周围人的教导,更是用他那渴望知识的眼睛环顾周围错综复杂的大社会,并且在幼小的心灵里不断地问着一个个为什么?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