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王猛 >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章 鬻畚野狂人】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家于魏郡。少贫贱,以鬻畚为业。

  ——《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

  韩信曾有胯下辱,王猛当年卖畚箕;
  寒缺衣矣饥缺食,犹言管仲与乐毅;
  燕雀不解鸿鹄志,龙游浅水被虾戏;
  焉知多少栋梁材,原本寒门一布衣。

  “卖畚箕罗!卖畚箕!”

  在洛阳街头,一个穷书生模样的人在叫卖。与众多买卖人不同的是,别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而他似乎是迫不得已才喊两声,颇有些心不在焉的味道。

  细看此人,长得高高挑挑,上下匀称,脸似碧玉,五官端正,尤其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深邃莫测。

  不过,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可惜此公不修边幅,邋遢不堪。他未戴读书人常戴的帽子,乱蓬莲的头发上沾满了星星点点的白色粉屑,说不清是灰尘还是头皮屑.抑或是活的与死的虱子。他穿着一件早已严重褪色的黑色长袍,乌不乌,皂不皂,两袖和大襟上分别有几个破洞,袖口和前襟中间显得奇脏无比,油光发亮,尤如屠夫的围裙。他脚上穿一双麻鞋,前边破了洞,两个脚拇指伸在外面。

  “卖畚箕罗!卖畚箕!” 见半天无人问津,他挑起担子,在市井上转悠。

  鬻畚人姓王单名猛,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省昌乐县)人,因战乱举家流浪到魏郡(今河南豫西一带)。王猛满腹经纶,谋略超人,可惜家贫如洗,不得已靠卖畚箕为生。

  畚箕是挑土盛物的一种简单劳动工具,用竹蔑编织而成。东晋(公元四世纪)时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比现在高出若干倍,洛阳一带气候温和、毛竹成林(不象现在毛竹只出在南方),因此竹编器具在中原相当普遍。编织畚箕勿须经过专门训练,一般篾匠和农户即可完成,加上原料充足,所以一对畚箕不值几个小钱。买畚箕的只有农民,而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农民逃乱唯恐不及,全无从事生产的心思,买畚箕者更是微乎其微。尽管王猛每天叫卖,但只能勉强为生,根本谈不上发财了。

  然而王猛似乎并不以发财为意。在没人光顾时,他用竹篾断头和石子在地上画一些谁也不甚明白的阵图,又像是自己和自己在下棋。摆到兴奋处,或击掌叹息一句:“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或摇头晃脑地背诵一句管仲说齐桓公的话:“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也。”俄而,他又摇头冒出一句:“何须三万,一万足矣!”

  人们看到的与其说是一个卖畚箕的买卖人,倒不如说是一个神经多少有些错乱的疯子、怪人。常有好心人劝他:“年轻小伙子,何不老老实实在家种几亩薄田,虽不能发财,也能吃口饱饭呀!”王猛听后摇摇头说:“先生有所不知,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不计一己之温饱。如今天下大乱,豪强并起,黎民百姓自身难保,妻子儿女离散四方,只有天下太平了,老百性才能安家乐业呵!”

  王猛偶尔发出的高论往往引来好心人的叹息,又屡屡招到富豪子弟的讥笑。有一天,一个富豪公子挤进人群看热闹,听王猛神神道道地讲什么“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马上讥之曰:“破衣烂衫、衣食无着,活脱一个叫化子,还侈谈以天下为己任,你可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吗?”对于富豪子弟的侮辱,王猛往往不置一辞,从不还嘴,挑起畚箕担子便走。对此,“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晋书》第2929 页)。对于这种无端的羞辱,王猛往往听之任之,从不与纠缠,只是无可奈何地笑笑而已。

  东晋乃豪强当道的社会,豪强可以取笑老百姓,生杀予夺,一念而已,但老百姓不可当面笑豪强及其子弟。所以,王猛的笑也是犯忌的。“臭小子,你笑啥?”豪强子弟们恼羞成怒。

  王猛笑他们无知。这些酒囊饭袋只知富贵之后,不知富贵之前。古来多少王侯将相,原本出身布衣之家。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一代名相管仲,年轻时曾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在分利润时,管仲得大头,鲍叔牙得小头,因为管仲贫穷,鲍叔牙佯装不知,从不计较;诸葛亮出山之前,只能身居茅庐(住不上瓦舍),亲自耕田劳作;刘邦的大将韩信,年轻时不仅曾有胯下之辱,而且饿得半死,不得不向漂母(靠为人洗衣服为生的妇女)讨碗饭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王猛不可能向纨绔子弟们讲这许多历史典故。在法纪废弛的东晋末年,万一把他们惹火了,一刀下来,砍你的脑壳不过像切西瓜一样。王猛乃北海剧(今山东省昌乐县)人,其老家古属齐国,虽举家迁徙到魏郡,但说话口音免不了仍带山东腔。恶少们欺生,拿他的口音来捉弄人:“北海佬(犹今之山东佬),都说古来‘齐人善辩’(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首都临淄聚集着一群有学问的人,史称‘稷下先生’、‘稷下学派’,不同观点百家争鸣,个个能言善辩,故有‘齐人善辩’之说),你怎么像个闷葫芦?”在恶少们缠住王猛不放时,突然有一位道士大喊“买畚箕”。道士连哄带劝疏散众人,谈起生意,出的价钱使王猛目瞪口呆。

  道士出十倍的价钱,买他的一担畚箕。当时货币比较混乱,但占主导地位的货币是汉代流传下来的五铢钱。一担畚箕充其量值十来文小钱(面值比五铢钱要小),道士要出十倍的钱,这无异是一个离谱太远的数字。“你发疯了么?用百多钱买这些破烂玩艺!”恶少不解地向道士问道。道士答曰:“出家人不出诳言!”不过,道士身上没带这许多钱,要鬻畚人与他一起回观去取。这种没谱的生意,要换了别人,肯定不会应允,但王猛欣然挑起担子,跟随道士走了。他太贫穷,急需要填肚子的钱。

  两人立即上路,一路无话,不觉出了城门,走进山坳。王猛挑着担子,渐渐走得气喘吁吁,汗流侠背,问“道观何在?”道士不作正面回答,只说“尽管前行。”

  直走到日落西山,王猛已饿得两腿直发软,两眼冒金星,但为了那十倍的钱,他硬撑着往前行。眼看夜幕降临,仍不见道观踪影。道士在一间小店门口停下,打点食宿。王猛问“道观尚有多远?”道士笑答曰:“尽管在此歇息,明日再行。”

  两人晓行夜宿,直走了三天。道士领王猛来到一座高山之下。王猛已走得昏昏沉沉,浑身大汗。道士不让王猛歇息,如猿猴攀山一样飞也似地前奔,王猛为了那十倍的畚箕钱,也顾不了那许多,咬紧牙关,死死地追着他前行。为了十倍的卖价,走得个贼死,肩上磨破了皮,脚上打出了泡,王猛多少有些后悔跟着道士来了。但既已到此,后悔已晚了。王猛迷迷糊糊跟道士来到一座古柏森森的道观之前,眨眼之间,道士进门不见了。

  王猛失去了引路人,只得硬着头皮走进道观。进得门来,全不见要买畚箕的道士的影子,只见一位皓首童颜、仙风道骨的长者坐在胡床之上,周围有十来个人围在长者身边,似乎在听他讲什么。王猛正在发愣,其中一人走过来有请。王猛跟他来到长者的胡床跟前,放下畚箕担子。长者眯缝着眼,瞧了王猛一阵,说道:“给他十倍的钱,请他下山。”王猛从一人手中接过百多文钱,一声道谢,转身便走。

  王猛喜滋滋地拿钱下山,顿觉浑身轻松,腿也不酸了,脚也不痛了。口袋中有了几个钱,又可以过个把月安稳日子了。心情愉快了,便有心看看周围的景色。前面有一牌楼,上书三个大字“嵩高山”。“嵩高山!”王猛不禁大喜过望。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