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屈原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八 | |
|
|
§屈原的思想 屈原的作品在汉文帝时已在流传,有贾谊《吊屈原赋》可以证明,汉武帝时已广泛流传。《史记·酷吏列传》说“朱买臣因读《楚辞》得幸”。“楚辞”这个名称见于此时,司马迁、刘安、汉武帝都是《楚辞》的爱好者,据《汉书·淮南王传》说,刘安曾受汉武帝之命写《离骚传》,此传原文已佚,部分章节保存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西汉后期,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西汉人的仿作,连同他本人的作品《九叹》汇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东汉王逸根据刘向此本,又收进自己写的《九思》,成《楚辞章句》传世,即今所见最早的注本。 楚辞,就是楚地歌辞的意思,它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宋人黄伯思《新校楚辞序》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史记·屈原列传》提到屈原的作品只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等。《汉书·艺文志》说“屈原赋二十五篇。”但不具篇名。王逸《楚辞章句》认为《离骚》、《九章》(九篇)、《九歌》(十一篇)、《天问》、《远游》、《卜居》、《渔父》为屈原作,正合二十五篇之数,而把《招魂》定为宋玉作。 现在学者多数认为《大招》、《卜居》、《渔父》、《远游》非屈原作。屈原可信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招魂》共二十三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以极富于艺术创造的杰出才能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领域,从而使他创造的楚辞成为划时代的典范。《文心雕龙·辨骚》称赞楚辞是“奇文郁起”、“金相玉式,艳溢锱毫”。同《诗经》相比,楚辞达到了崭新的艺术境界,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屈原作品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座浪漫主义的高峰。它与《诗经》的现实主义文学双峰并峙,共同形成了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屈原在他的作品中通过新奇而奔放的想象与幻想,灵活运用神话传说,运用夸张与比拟等手法,赋予作品以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新的生命。他的作品抨击黑暗邪恶势力,表达对美好理想的强烈追求,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高尔基在《我的文学修养》中说:“积极的浪漫主义,则企图加强人们生活的意志,唤起他心中对于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性。”屈原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屈原作品浪漫主义特征的突出表现之一是澎湃昂扬的激情。这种激情贯串在他大多数的作品中,诗人高扬善和美、揭露丑与恶,处处体现着是与非、曲与直、善与恶、美与丑的尖锐对立。屈原把黑暗的社会现象,腐败的官僚统治以及恶劣的品德比作恶草猛禽等令人厌弃的自然物,反映了诗人对丑恶的极端厌恶之情。在揭露社会的恶和丑的同时,屈原极力地颂扬善和美,这不仅表现在他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九死其犹未悔”的追求精神,而且也突出表现在他对峻洁、美好人格的强烈追求。美的人格不仅仅是美的仪表、服饰,这充其量不过是外在的美,而且要求高洁的品德、杰出的才能,这是内在的美、真正的美。 屈原自幼就将峻洁的人格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橘颂》可说是诗人从青年时代起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这峻洁的品格包括:正直、善良、诚实、纯朴、廉洁无私、光明正大、谨慎自守、独立特性等。《离骚》中的我对品德修养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是遭受小人排挤、被怀王疏远;还是放逐江南、独处薮泽,他坚决不改变自己的初衷:“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屡遭挫折而芳菲弥烈:“芳菲菲而难兮兮,芬至今犹未沫。”这种蹈死不悔的追求精神是屈原光辉人格的体现,是善与美的体现。善恶爱憎分明的态度、毫不妥协的斗争意志正是屈原作品浪漫主义的本质精神。 屈原作品浪漫主义特色的又一表现是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与幻想。诗人将自己对长期政治斗争和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感受加以概括、升华,艺术化地再现于作品之中,变成活生生的性格化的艺术形象。诗人大胆地进行艺术虚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遥远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抒情的背景,驱使历史人物、神话精灵为他服务,成为他表达情感的有效手段。对传说中的古帝、鬼神从不表示谦卑,与先贤圣哲交际往来、平起平坐。对古代的昏君佞臣恣意指责,强烈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在《离骚》中,诗人在政治斗争中屡屡失败,却仍然坚持美好的政治理想,并为此而上下求索。 诗人用了出人意料的幻想方式:他向古帝重华(舜)娓娓陈述之后,乘龙驭凤、飞腾驰骋,去寻求一条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他在太阳沐浴的咸池饮马,在日出的扶桑拴马休息。折一枝神异的若木拂拭太阳。让月亮在前边开路,让风神奔走相随,雷师筹措行装,鸾凤作为扈从,云霓齐相迎接,前呼后拥,飘飘翱翔,直奔玉帝的天宫。他命令天宫的守门人开门,但守门人只是倚门漠然相望,闭门不纳。诗人大为懊恼,他又渡过白水,登上神丘,感叹这神仙境界同黑暗的现实世界一样,找不到称心如意的美女——实施自己理想的途径。他命令雷神驾起祥云,到下界看看有无美女。他首求宓妃,但宓妃虽美却举止轻佻;次求简狄,又被高辛占了先;最后追求二姚,因媒人言辞笨拙而没有成功。在下界(指楚国)找不到实现自己美政理想途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向灵氛、巫咸问卜,经过反复思想斗争,决定趁年华未老之时远逝他国。于是在迷离恍惚中又开始了一次神游。诗人乘坐着飞龙驾驶的镶玉宝车按辔徐行,向高空飞驰而去,一路奏《九歌》、舞《韶舞》,到达阳光灿烂的天上。可是无意中间向下界一瞥,望见了自己可爱的故乡,不禁黯然神伤,无限眷恋,不忍离去。诗人通过这奇特、美妙的幻想情节,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坚决斗争和对美好理想的顽强追求。尽管他在遭受打击的极度痛苦之中有过彷徨、犹豫,但他离不开楚国,因此最后决定就是死也要死在故国的土地上。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