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屈原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八 | |
|
|
这里的“拔木兰”、“揽宿莽”不过是修养品德的形象化说法。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都是坚实而有耐性的植物,用来隐喻自己勤勉进修,培养坚贞不屈的高贵品德。而惟恐“草木零落”、“美人迟暮”都是指怕时光白白流走,应趁年轻盛壮之时有所作为。 屈原忧虑的是楚国的前途,他的理想是使楚国富强,帮助楚王做一个中兴之主。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诗人并不害怕自身遭到灾祸,他担心的是君王之车的倾覆(喻国家灭亡)。诗人在皇舆前后奔走效力,希望辅佐楚王,把楚国治理好,能够赶上先王的功绩。 这里的前王是指楚国开国时期对楚国有巨大贡献而英明的君主:熊绎、若敖、蚡冒。屈原的理想是使日益衰败的楚国重新振兴,恢复到开国盛世的那种局面。 但是诗人的理想以及报国的忠贞之心,不但得不到理解,反而因触犯了守旧派贵族的利益而遭到打击、排挤,而怀王昏愦糊涂,一味听信谗言,更使自己伤心、难过。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诗人责怪怀王对事情茫然不加思索,最终也不了解他的良苦用心。围绕在怀王周围的那群小人嫉妒他的美德,造谣污蔑说他是淫荡的人。更使诗人感到悲哀的是他为实现美政理想而苦心培养的人才也纷纷变质,成为保守派贵族阵营中的人物:“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本来诗人希望他们能长成峻茂之才,以便任用他们来治理国家的,可现在他们都变节从俗了。诗人被疏远、黜落,尽管他遭受了这么严酷的打击,但是诗人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妥协,相反他对自己的理想的追求更为坚定、执着: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出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鹞鹰不与麻雀同群,从古以来就是如此。方和圆怎么能够相合,志趣不同的人又哪能相安无事?心受委屈、志受压抑,姑且忍耐小人造谣、辱骂;保持清白的节操,为正义而死,历来都是前代圣人所嘉许的。 鸷鸟实际上是指性格刚正的人,鸷鸟不群也就是不与小人们同流合污。诗人坚持自己的人格标准,始终积极探索着实现美政理想的途径。他高洁的志向不可改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我就是遭受肢解的酷刑也不改变我的节操,难道我的心还能够屈服吗?这是诗人对自己政治生涯回忆结束后立下的誓言:坚持理想、绝不妥协。 《离骚》的后半部分是描写诗人在遭谗被疏后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重新思考、探索。在这部分中,诗人充分展示了自己复杂的内心冲突,从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重新选择中,进一步表白了他坚持理想、忠于祖国的心迹。 首先写诗人在极度苦闷时,女媭劝说他改变态度,随俗俯仰: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余; 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女媭告诫屈原说:“伯鲧刚直忘我,结果被祝融杀死在羽山郊野。你何必太正直,太注重美好节操,与众不同独有这么多美德。大家都把菉、葹等恶草堆满屋室,你却独自抛开它们而不肯佩带。一般人是不了解你的,又不能挨家挨户去解说,有谁了解我们的内心呢?世俗的人们结党营私、互相吹捧,你为什么喜欢孤独而不听我的话呢?” 女媭是虚设的人物,女媭的劝诫不过代表了屈原思想矛盾中的另一方面。经过矛盾斗争,他还是不肯从俗自保。于是又幻想到古帝重华(舜)那里去陈词,向他历数历代兴亡的历史事实和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了重华的赞同。他受鼓舞,也增加了自信。于是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求女过程。求女比喻什么,古今学者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求君,有的认为求臣,还有的认为是求贤或求志同道合之人。我们认为紧承上文被重华确认的理想而展开的求女应该是指屈原要寻求一条实现自己美政理想的途径。但求宓妃而嫌其轻薄无礼;求有娀之佚女又被高辛抢先;最后想留有虞氏二姚,媒人又不得利。说明诗人求女不成,这也就意味着诗人在楚国找不到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途径。但是诗人还不甘心,他求神问卜,看看究竟能否在楚国实现自己的理想。结果是灵氛和巫咸都劝他离开楚国、远逝他乡。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