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清太宗全传 >  上一页    下一页
九八


  二、兄弟的佐助

  太宗的兄弟们是他的亲戚手足,也是他的治国重臣。代善在太宗的大家族中是最年长的一个。他因为是皇帝的老大哥,又有拥立之功,个人也比较谦逊,所以得到太宗特殊尊重。清太祖在世时,命四和硕贝勒分直理政事,坐次并列,太宗即位后仍保持这一制度。后来代善主动提出不应继续并列,于是改为太宗南面独坐,代善与莽古尔泰坐于旁侧。朝会班制的这种更定,提高了太宗至高无上的权威。代善因此更受太宗信任和爱护。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被封为和硕兄礼亲王。他是最高统治集团中起稳定与平衡作用的关键人物。太宗当政年代,代善还多次参加作战,征蒙古、伐朝鲜、打大明,攻城夺地,功勋卓著。

  但是,崇德二年(1637年)有关部门揭发代善克朝鲜,违背圣旨,以所获粮米喂马并选用护卫超额。太宗说:“朕于兄礼亲王敬爱有加,何不体朕意若是?”又对代善说:“王等事朕虽尽恭敬,朕何所喜?必正身行义以相辅佐,朕始嘉赖焉。”【《清史列传》,卷1,“代善传”。】对代善的错误作了批评,又保持了兄弟情谊。崇德四年(1639年)十一月,代善跟着太宗到叶赫打猎,代善射獐子时,马扑地,伤了脚。太宗亲自下马为他裹伤,拿着好酒慰劳他,感叹说:“此番畋猎,原欲巡省,非为从兽习射也。朕以兄年高,不可驰马,曾屡劝之。兄奈何不自爱耶?”说着激动地流出了眼泪【《清太宗实录》,卷49,9页。】。罢猎而还。命代善坐轿缓行,每天走十几里,一直保护到家。太宗逝世,代善又拥立六岁的福临当皇帝,稳定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

  阿拜、汤古岱、塔拜、阿巴泰、巴布泰、赖慕布等人,也都受到太宗重视。他们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也在管理国家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比较而言,他们没有突出的优劣,太宗同他们的关系也一般。其中阿巴泰同太宗的关系有时紧张,而总的来看,尚属和睦。阿巴泰很有才能,清太祖在时,曾让他同四大贝勒接见过蒙古客人,太宗继位后封他为贝勒,他不满地说:“战则环甲胄,猎则佩弓矢,为什么不封我为和硕贝勒?”有人把这些话报告给太宗。太宗说:“你们应当劝说他,告诉我怎么办?”天聪元年察哈尔昂坤杜棱归服后金,设宴欢迎。要阿巴泰参加,他拒不出席,还说:“我与诸小贝勒同列。蒙古贝勒明安巴克位在我上,我感到羞耻!”

  太宗把这些不满情绪告诉了诸贝勒,代善与诸贝勒共同谴责阿巴泰。他们说:“德格类、济尔哈朗、杜度、岳托、硕托早已从五大臣议政,你不在其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先帝在时使领全旗,诸贝勒皆先你入八分。你现在封为贝勒,得到六个牛录,已超过应得分数,还想与和硕贝勒分庭抗礼,得了和硕贝勒岂不更有别的觊觎?”阿巴泰承认了罪过,接受处罚。以后他在作战中表现很英勇。天聪三年(1629年)与莽古尔泰等和明将袁崇焕、祖大寿战于北京广渠门外,听说明兵设伏于右,他们约定入隘后必趋右,如出中路,与避敌同。豪格趋右,败伏兵,阿巴泰出中路,也破明兵,与豪格会师。战争结束,诸贝勒议阿巴泰违约罪,应削爵。太宗说:“阿巴泰不是怯懦,因顾及二子,与豪格相失,朕奈何加罪于吾兄?”宽大了他。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阿巴泰管工部事。崇德元年(1636年)他受封为饶余贝勒。阿巴泰在筑城、修路及屯田等方面都做出许多贡献【《清史列传》,卷2,“阿巴泰传”。】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是太宗比较特殊重用的年幼兄弟。他们年龄虽小,地位却比许多兄长高。阿济格以勇猛善战著称。天聪元年(1627年),他跟着太宗伐明,攻锦州,逼宁远。明总兵满桂出城列阵,太宗欲战,诸贝勒认为距城太近不可击,惟独阿济格主张打。太宗领着他驰击明兵至城下,其余诸贝勒无不感到羞愧,见此情景连甲胄顾不得穿戴,也冲上去攻击明朝步兵,明兵死了大半。三年,再次随太宗伐明,在北京广渠门外同明将袁崇焕、祖大寿交战,马被伤返还。后来在山海关与明朝援兵遭遇,和代善一起突入明兵阵内,把明兵打个大败。崇德元年,他由贝勒进封为武英郡王。

  阿济格为人锋芒毕露,太宗有时对他也不客气,褒则褒,贬则贬。天聪二年他擅自为多铎主婚,削去贝勒爵位,不久又恢复。七年,他同阿巴泰攻略山海关,太宗责备他不深入,他辩解说:“我想息马候粮,诸贝勒不服从。”太宗批评他说:“你如果坚决不还兵,诸贝勒能丢下你不管单独走吗?”崇德元年,他同阿巴泰等蹂躏京郊各州县,五十六战皆捷,获人畜十余万。凯旋时,太宗出迎至地载门外十里,见阿济格积劳瘠瘦,感动流泪,亲自为他酌酒慰劳。阿济格后来又参加松山大战等重要战役,立了不少军功。终太宗之世,阿济格一直是太宗的得力支柱【《清史稿》,卷217,“阿济格传”。】

  多尔衮也是太宗器重的小弟弟。多尔衮为人多才多智,英武超群。天聪二年多尔衮只有十七岁,因太宗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攻破了敖穆楞,他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五年设六部,多尔衮受命管吏部。太宗即帝位的原因之一是得到元的传国玺,而在得传国玺这件事上,多尔衮是有大功的。那是天聪九年,他奉命招降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因林丹汗先得元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个字,多尔衮又使额哲把传国玺献给了太宗。当时视为吉祥之兆,促成太宗登皇帝大位。多尔衮还在称帝的大典上捧着满文表文请上尊号【《清太宗实录》,卷28,13页。】,显示了多尔衮的突出地位。

  崇德元年,多尔衮受封为睿亲王。三年被任为奉命大将军,将左翼,岳托将右翼,分路伐明。在这次出征中,比他大二十多岁的阿巴泰作了他的副手。大军深入明朝腹地,至河北、山西、山东,攻克四十余城,俘获户口二十五万余,立功受赏。两年以后,多尔衮领兵围锦州,移营城外三十里,又今每旗一将校率每牛录甲士五人先归,引起太宗愤怒,派济尔哈朗代替他,并责问了他。多尔衮回答说:“臣以敌兵在锦州、松山、杏山三城,皆就他处牧马。若来犯,可更番抵御。是以遣人归牧,治甲械。旧驻地草尽,臣倡议移营就牧,罪实在臣。”太宗严厉而又惋惜地说:“朕爱尔过于群子弟,赐予独厚。今违命如此,其自议之。”【《清史稿》,卷218,“多尔衮传”。】多尔衮自己提出罪当处死。太宗命令降为郡王,罚银万两,夺去二牛录。后在松山大战中多尔衮重立新功,复爵为亲王。太宗死后多尔衮得为摄政王,掌握大清最高权力,实与太宗生前对他的培植有关。

  太宗众多兄弟中多铎年岁可能最小。他在天聪二年因功赐号额尔克楚呼尔。三年,后金与明在北京广渠门外大战,多铎年幼留在后方,他打败了来犯的明朝溃兵。之后他几乎连年从军作战,在多次出生入死的戎马生活中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天聪九年,太宗遣诸贝勒伐明,攻向山西,命多铎领兵入宁锦牵制明军。他从广宁进入,先遣固山额真阿山、石廷柱领四百兵为前驱,祖大寿合锦州、松山三千五百兵屯大凌河西,多铎率所部驰击,祖大寿军惨败,又分道追击,斩获无数。第二天返抵广宁。师还,太宗出怀远门五里迎劳,赏赐马、甲各五,夸奖多铎说:“朕幼弟初专阃,即能制胜,是可嘉也!”【《清史稿》,卷218,“多铎传”。】

  崇德元年,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掌礼部事。在这之后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多铎与明将祖大寿作战败走,损伤人马数十,崇德四年五月,太宗召见他,数其罪,说明多铎年幼,已对他作了种种照顾,而临阵败走必须惩治【《清太宗实录》,卷46,20~21页。】。由亲王降为贝勒,夺其奴仆、牲畜三分之一。后来虽然多铎在修城、屯田及作战等方面立了功,迄太宗逝世止,仅恢复为豫郡王。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