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清太宗全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八 | |
|
|
三、优礼汉官 优礼汉官,是笼络汉族上层人物的一项政策。后金力图拉拢、收买、重用来自明朝统治集团的大小官员,争取他们对这个政权的合作与支持。早在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就制定并推行了这一政策。攻抚顺城,说降了明朝守将游击李永芳,把他升为总兵官,将孙女嫁给他。李永芳受到特殊重用。此役后,又有宋朝范仲淹的后裔、明朝秀才范文程前来参加后金政权。范文程有智谋,有远见,满腹经纶,又是名门出身,努尔哈赤看到他来了,立即接纳,高兴地说:“他是名臣的子孙,要很好地对待他。”于是,诸王贝勒竞相优礼相待。 但是,进入辽沈地区以后,随着不断取得的胜利,汉官来归的越来越多,努尔哈赤过分自信个人的才智和后金兵不可战胜,反而不把汉官放在眼里。他把从战争中俘虏或归降过来的大批明朝将吏分给诸贝勒大臣管辖,使他们备受歧视和凌辱。例如,因为不懂满语,满族贵族就嘲笑他们,甚至辱骂、殴打。在满族贵族的管辖下,他们的财物常常被强行取用;所有马匹,汉官不得骑,满族官员任意骑用;所有牲畜,汉官不得使用,满官用低价强行买去;汉官一旦病故,其妻子给满官家为奴。他们中有些人一年到头,粮食不够吃,每每出卖自己的仆人、典当衣服以糊口【《清太宗实录》,卷17,11页。】。 努尔哈赤如此对待汉官,深知已激起汉官的强烈不满;加上汉族广大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使努尔哈赤对汉官越发怀疑,不信任。有个明显的事例:天命八年(1623年),听说复州汉人叛逃,努尔哈赤打算马上派兵镇压。李永芳出于慎重起见,提出:“复州人叛,消息不一定真实,或许有人故意造此谣言,应予查清,然后决定可否发兵。”不久,准确的消息证实复州汉人确曾叛逃。努尔哈赤便转怒李永芳,气冲冲地痛加指责:“当初你在抚顺,我以为你是个明哲之人,故将千金之女给你做妻子。多亏上天眷护,我兴兵以来,攻无不克,一直攻到广宁、蒙古等地。你李永芳为何不信?因为你不相信上天对我的保佑,所以汉人常认为我不能长久呆在辽沈,而辽阳人屡次叛变。你可知道刘邦、宋太祖、朱元璋不都是起自寒微而得到天的护佑当了皇帝吗?你是否轻视我?我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影响,不治你罪,但我心中十分愤恨!”事后,一度革了李永芳的职,过些时间又给他复了官,但不似以前那样信任了【《满洲秘档》,“太祖怒责李永芳”。】。 身为额驸的李永芳因为几句话受到处分,有才干的范文程也不是想像地那样受重用。很多汉官被怀疑,甚至遭冷遇,造成人人自危。明朝方面不断派遣“奸细”作策反工作,一些汉官就跟他们暗中往来,有的叛逃归明。努尔哈赤捉住他们就处死。太宗也承认,当时汉官“如在水火之中,苦无容身之地。”【《清太宗实录》,卷37,14页。】刚刚建立起来的满汉贵族地主的联合极端脆弱,使后金政权缺乏稳固的基础。 太宗即位后,坚持优礼汉官的政策,比他父亲做得更有成效。首先,对现有的汉官都给以信任,量才使用,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对范文程的重用,就是个生动体现。努尔哈赤在位时,范文程仅仅熬了一个无关紧要的章京。太宗则把他安置到自己跟前,参与军政大计。每逢议事,太宗总问:“范章京知道吗?”太宗不直呼他的名字,而称“范章京”,以示尊敬。臣下的议奏有不当之处,太宗便说:“何不与范章京商议?”奏事大臣回答说:“范章京已表示同意。”于是太宗不再询问,指示依奏办理。有时范文程病了,一些事情还等他病好裁决。他多次为太宗起草敕书,都能做到合乎太宗的想法。开始,太宗还过目审阅,其后凡经范文程起草的文书,他不看就批准,说:“我相信你不会有差错的。” 太宗信赖范文程,经常召他进宫谈话,商讨方针大计,一谈就是几个时辰。有时范文程刚出宫,又被召去再谈。太宗在生活上也给他以关怀,要他陪着吃饭是常事。有一次,饭菜极为丰盛,桌上摆的是“殊方珍味”,范文程想到自己的父亲不曾享用,迟迟不下筷。太宗一看,就明白了他的心思,当即把他吃的这桌珍味撤下来,派人骑马送到范文程的家,赐予其父。范文程这才向太宗拜谢【 以上见《碑传集》第三册,卷4之6“范文程传”;《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1,“范文程传”。】。 不仅如此,太宗还要招揽更多的汉官加入后金政权。为此,他制定了归降的具体政策:(1)现在任职的明朝官员归降的,子孙世袭父职不变;(2)一般百姓杀掉当地官吏来归的,根据功劳大小,授予官职;(3)单身一人来降的,由国家“恩养”;(4)率众来降的,根据人数多寡,按功授职。从汉官归降的情况看,有对明朝不满来归的,有在战场上被俘归降的,相当一部分是走投无路被迫投降的。太宗不问出于何种动机,只要前来归降的,都一律接纳。有的被俘后仍不肯投降,太宗也不强迫。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兵攻取大凌河城,明监军道张春被俘,他见了太宗不参拜,不薙发,也不接受封官。太宗很不满意,一时发怒,但没有杀,也不勉强,而让他居三官庙养起来。还有一种情况,投降后不安心留下,私自逃跑。太宗对此又规定了可来可去的政策。他对汉官明确宣布:“你们想归家看望,探听信息,就向我报告一声,明明白白地回去,他日或来或去,都听自便。” 天聪四年(1630年),攻打永平,明朝户部郎中陈此心归降后又要逃跑,被士兵捉住。经审讯,定成死罪。太宗不同意,说:“业已恩养,为什么还要杀呢?既然他不愿留此,还是放他回原籍好。”于是,赐给陈此心两匹马、四头驴、二十两银子,让他携带妻子和仆人随便到任何地方去【《清太宗实录》,卷6,24页。】。太宗对暂时不投降的,则耐心等待。明将祖大寿在天聪五年守大凌河城时被迫出降,但他被释放去锦州策反却一去不返。太宗等了他足足十余年,直到崇德七年松山战役兵败,才决心投降,但太宗不改初衷,仍然盛情相待。 太宗对待归降的汉官格外优礼。凡是来归的汉官,不分职衔尊卑,不分人数多寡,一律收留,“无不恩养之”,给饭吃,给衣穿,给房住,还配给妻室。对于在明朝社会上稍有点影响的人物,待遇更加优厚。来归时,先宴请,后赏赐各种财物,任命官职,安排生活,配给马匹、奴仆等。过一段时间,太宗还要亲自宴请。后金兵攻取大凌河城,招降汉官达一百数十员。太宗如获至宝,在内廷举行盛大宴会欢迎他们,亲自向这些人作出保证:“我国虽财用未充,必尽力恩养尔等。”【《清太宗实录》,卷10,27页。】他说到做到,特从国库中拿出大量钱财物资赏赐大小汉官,像缎匹、银两、雕鞍、各色贵重皮毛衣料,以及撒袋、鞓带、各类器物,一应俱全。隔一段时间就赏赐一次。有一次,赏赐大凌河城归降的大小汉官一百五十多员,仅赏给的仆役人口就达一千五百二十四人、牛只三百一十三头,除此,还赏给庄屯和大量土地【《清太宗实录》,卷17,29~30页。】。 赏东西之外,还频繁举行宴会。太宗规定:八旗旗主轮番宴请他们,每五天举行一次大宴,规格都是很高的,真够得上“宰牲设宴,曾无虚日。”【《清太宗实录》,卷17,38页。】其实不只是对大凌河的汉官,别处来归的汉官,即便是只身一人,也要设宴、赏赐、安排职务等等。随着来归的汉官日益增多,天天开宴会,常常是一天开数次宴会。太宗如此对待汉官,这正是一个政治家的胸怀。他自己说:“朕对于早归和新降的汉官,都不惜衣服、财帛、马匹、牲畜加以恩养,又每天三次赐宴,这岂不是件麻烦的事?但我就是要使人心悦诚服,以图取大事。”【《清太宗实录》,卷22,22页。】这个“大事”,当然就是指推翻明朝统治,取而代之。他大力做争取汉官的工作,这在他看来,是比财帛、武器远为重要的东西。他对诸贝勒大臣说:“惟多得人为可喜耳。金银币帛用之有尽,如收到一二贤能之人,堪为国家之助,其利赖宁有穷也!”【《满文老档》,太宗天聪27,373页。】在这些众多的汉官中不乏贤能之人,用他们辅佐国家,带来的好处是无穷尽的,决非任何钱财所能比。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