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清太宗全传 >  上一页    下一页


  大战过后迎来了暂时和平。明朝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也知道女真正在兴起,不敢高枕无忧。为了防御女真东山再起,加强了抚顺、清河、叆阳等城堡的守卫,并且开始在抚顺到凤城一线修筑边墙。其后又在抚顺到开原一线继续修筑了边墙【稻叶岩吉:《明代辽东の边墙》,载《满洲历史地理》,第2卷。】。此外,对李满住及董山的后代仍允许他们承袭官职,照旧作明朝的臣民。

  清太宗等追尊为兴祖的福满,其父锡宝斋篇古(石报奇),明朝史籍称为失保。他在董山等被杀后,于正德元年(1506年)请求袭升其叔父及从兄之职为都指挥佥事。除福满称“都督福满”以外,清太宗的曾祖觉昌安(叫场)、祖父塔克世(他失),都曾相继为明朝建州左卫的都指挥。觉昌安是一位有才有智的卓越人物。他在本家族受欺凌的困难情况下,率领长子礼敦,联合全族的人,消灭了两家仇敌,成为苏子河以西二百里内的部落首领。

  他同明朝也有频繁的交往,曾亲到抚顺马市贸易【觉昌安(叫场)到抚顺马市贸易,可见辽宁档案馆藏《明档》乙105号。】。后来觉昌安父子被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所部误杀,在他们的寨内有敕书三十道,这都是做都指挥所得的敕书。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明朝因误杀了他的祖父及父亲,允许他袭职为都指挥,把三十道敕书全部还给了他【孟森:《清史稿中建州卫考辨》,见《明清史论著集刊》下册。】。那时努尔哈赤对明朝表现得极为忠顺。

  明末以前二百年间,是女真发展的重要时期,清太宗的祖先在这个时期里经历了艰苦曲折的道路。但总的一直是在明朝统治下,在建州卫及建州左卫掌握一定的权力,相沿二百余年,始终是大明的臣民。《清史稿》隐约否定猛哥帖木儿即孟特穆,暗暗不承认清朝统治者的祖先曾隶属于明朝,已经比清代人更倒退了。清朝乾隆皇帝尚且肯定他的祖宗曾受明朝龙虎将军封号,而且说明那时清朝初起,明朝尚未削弱,这种事不足奇怪【《满洲源流考》,卷首,“上谕”。】

  事实上不止一个乾隆皇帝如此,清代官书往往在孟特穆和福满的名字上头加“都督”二字,称“都督孟特穆”和“都督福满”。“都督”二字显然是官职名号。谁给他们的官职呢?无疑是明朝。明朝发给清太宗祖先的敕书,一直保存到崇德四年(1639年),经清太宗下令在笃恭殿前才统统烧掉【《清太宗实录》,卷47,19页。】

  清太宗很了解他祖先的来历,所以明崇祯皇帝曾提到后金原来是明朝的附属臣民,后来起兵叛变,独树一帜。清太宗回答说:“我们原为明朝臣民,不仅皇帝您这么说,即我也不否认。”【《清太宗实录》,卷19,36页。】可见满族原为明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他们居住的东北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如果现在还有人坚持清朝统治者的祖先未曾隶属于明朝,那就在尊重历史事实方面连古人都不如了,当然是大错特错的。【[苏联]麦利霍夫:《满洲人在东北》居然否认女真、努尔哈赤家族与明朝的隶属关系,篡改历史莫此为甚。】

  1.2,父汗创大业

  一、辽东大乱

  清太宗出生时,明朝已由盛而衰。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八日,明太祖朱元璋对皇太子说:“自古帝王以天下为忧者,惟有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及守成贤君能做到,那些寻常之君,不以天下为忧,反以天下为乐,国亡自此而始。”【《明太祖实录》,江苏国学图书馆影印本,卷45,2页。】朱元璋在南京坐上金銮殿,当了大明开国皇帝,的确他是日夜“以天下为忧”,想使子孙把他创建的国家永远统治下去。他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右贫抑富,赈济饥苦,等等,千方百计以求长治久安。他本人每日天不亮就上朝,太阳下山才返回寝宫。夜间睡不着觉,有时披衣而起,凡想到有关老百姓的事,立即一一用笔记在本上,等到天一亮就派人去办【《明太祖实录》,卷115,1~2页。】

  他当了三十一年皇帝,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到了明成祖朱棣,继续坚持励精图治,迁都北京,扫除朱元璋晚年的积弊,把明朝推向了鼎盛时期。那时南自两广,北达朔漠,西到新疆、西藏,东到大海,东北到黑龙江以远,在中国辽阔广大的领土上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派出以著名航海家郑和为首的远洋船队,到亚洲、非洲三十多个国家进行和平贸易和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明朝因此在世界上发生了重大影响。明太祖可以称得上是创业之君,明成祖既是创业之君,也是中兴之主。但是明太祖至明成祖及以后的仁宗、宣宗,总共不过六七十年。从中叶开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如英宗、武宗,几乎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危机中断送了大明江山。然而,最严重的社会危机还是到了明神宗时。他是“不以天下为忧,反以天下为乐”的“寻常之君”。朱元璋总结出一点历史经验教训,并且在他的不肖子孙中得到了证明。

  明朝之亡,始自神宗。清太祖、太宗都经历了他的统治时期。他在位四十八年,从16世纪70年代,到17世纪20年代,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最久的一个。明神宗即位之初,因他是十岁小孩,由张居正柄政,社会矛盾一度缓和。张居正以内阁首辅的身份,推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严格考核官吏,打击大地主豪强,抑制土地兼并,清丈全国土地亩数,扩大税收来源,裁减宗藩俸禄,推广一条鞭法,巩固边防,在明朝封建统治江河日下的潮流中,他力挽狂澜,一时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明神宗亲政,政局急转直下。这个反动腐朽贪财好利的君主,沉醉于花天酒地之中,根本不理朝政。以前的明朝皇帝,一日三朝,或一日一朝,而他一连二十年不上朝召见大臣,不批复章奏。他手下的大臣们急得团团转,恳请他说:“章奏不答,先朝未有。事到今天,大半留中,一旦国家大事,被人截取,向外张扬,谁能澄清?请从现在起,凡有批答不过来的,尽可以当面写一纸条,转达有关部门,以免君臣隔绝,受人蒙蔽。”【《明史》,卷226,“吕坤传”。】

  逆耳忠言,无济于事。明神宗只顾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他大肆挥霍人民的血汗金钱,一次采办珠宝用银两千四百万两,相当于全国六个年头的赋税总额。他举行大婚,动用边防军费九万两银作织造费。在他的影响下,官场贪污盛行,一片黑暗。明神宗爱钱如命,他当政时,缺官很多,拖延不补,一是怕监察部门的“言官”揭露他的丑恶行径,二是怕花钱多。万历三十年(1602年)南北两京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科道九十四名。全国缺巡抚三名,布按监司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以后,内阁只有方从哲一人独相,他病倒了,内阁便无人办事。吏、兵二部缺掌印官,无人画押。文武选官,久留不遣。诏狱囚犯,以理刑无人不决,家属聚号长安门【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5,“万历中缺官不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