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李鸿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九 | |
|
|
§4、督师山东血腥镇压捻军起义 太平天国失败后,各地农民的反抗斗争失去了重心,全国革命形势趋向低落,但与太平军联合作战,彼此声援、互相鼓舞的捻军,仍活跃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一带,成为当时反抗清朝统治的主力。1864年12月捻军与太平军遵王赖文光部会合,捻军首领张宗禹、任化邦等共推赖文光为统帅,“誓同生死,万苦不辞”。赖文光按照太平军的兵制、纪律和训练方法,整编了捻军,并把“披霜蹈雪,以其复国于指日”作为奋斗目标。赖文光根据捻军精骑善走的特点,创造出一套步骑结合,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出奇制胜,击毙了清朝的“剿捻”统帅僧格林沁,打败了曾国藩。但是由于全国革命形势低落,赖文光深感“独立难持,孤立难久”。1866年10月捻军分为东西两支:由赖文光、任化邦率领一支,继续在山东和中原一带坚持斗争,称为东捻军;另一支为张宗禹率领的西捻军。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李鸿章走上了剿捻前线。 1866年12月12日,清政府实授李鸿章为钦差大臣,专办“剿”捻事宜,李鸿章成为“剿”捻主帅。李鸿章负责“剿”捻全权之后,妥善地解决了粮饷供应问题并灵活地实施了“划河圈地”、“以静制动”的战略方针。这是曾国藩所制定的战略方针,李鸿章在实施此方针时,鉴于曾国藩的军事部署防区太广而不能奏效的教训,提出了“扼地兜剿”的战法,即把捻军“蹙之于山深水复之处,弃地以诱其入,然后各省之军合力,从四面围困之”。 当时李鸿章所面临的作战对象主要是东捻军。李鸿章抵徐州后,东捻军会合西捻军,建立了一个以四川为中心的根据地。李鸿章追随东捻军到达湖北,这里地势对捻军骑兵作战十分不利。李鸿章一方面阻东捻军进入川、陕;另一方面又扼东捻军北上通道。同时集结了一支不下10万人的清军,妄图一举将东捻军消灭在鄂东北地区。但此次淮军却受到了沉重打击。 1868年2月19日,著名的尹隆河战役开始。 在这次战役中,淮军主力铭军几乎全军覆没,而东捻军却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6月,东捻军放弃入川计划,进入山东半岛,李鸿章获悉后,采取了“倒守运河,进扼胶莱”的作战计划。李鸿章根据刘铭传的建议,修筑长墙于运河之西,扼守胶莱河,企图把捻军逼迫到海边一隅围而歼之。但这次李鸿章又失算了,其胶莱防线最终并未发挥作用。但李鸿章仍坚持原有的扼守运河的战略方针,调遣安徽巡抚英翰手下皖军万余人扼守仰化集,湖北巡抚曾国荃所部湘军扼守靳口至京济闸,张树声等部淮军5000人防守齐河,浙军5000人防守六塘河,淮军一部和山东军防守运河中段。这样,东捻军虽经数次突围以图西进,但却没成功。 9月,东捻军与清军在宿迁附近的运河边激战,双方都未获胜。此时,东捻军战斗力下降加之内部发生分化,其势力大大削弱。12月,淮军潘鼎新、刘铭传捕杀捻军3万人于寿光、游河一带,并将原太平天国列王徐昌先、首王范汝增等人杀害。不久,赖文光又被杀害于扬州。至此,东捻军被李鸿章所率的湘、淮军血腥镇压下去。这是李鸿章继镇压太平天国之后的又一次“战功”,被清廷赏加骑都尉世职。 当东捻军在山东被困之际,赖文光曾派人向在陕西活动的西捻军求救。张宗禹闻讯,立即由绥德率军东下,经山西、河南,北进冀中,准备以“围魏救赵”之策,直捣北京,以解东捻军山东之围。1868年2月,西捻军挺进到保定、满城一带,清廷急命剿捻统帅李鸿章北上“勤王”。李鸿章对朝廷的谕旨无法抗拒,只得率师至山东德州,形成与左宗棠驻保定之师对西捻军的合围之势。1868年4月,左宗棠部湘军将西捻军追逼入山东,清廷限定李鸿章在一个月内将其攻灭于海边。 此次“剿”捻,李鸿章仍采取以长墙为依托扼守运河的战术,分遣各部淮军堵剿黄河、运河通道,形成合围之势。连续16昼夜,西捻军被追击得精疲力尽,无力回手。7月中下旬,西捻军连遭惨败。8月上旬,西捻军遭淮军左右夹击,首领张宗禹受伤败于高唐。在黄河、运河之间又被追杀,最后被迫投水自杀。至此,西捻军在湘、淮军的夹击下惨败。李鸿章又被清廷加恩授予协办大学士之职,赏太子太保衔。 综观李鸿章的军旅生涯,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典型儒生到领兵数十万的清王朝封建统治集团内的核心人物,除了个人的“奋斗”以及老师曾国藩的栽培,更主要的是特定的时代环境为他在政治上发迹提供了条件,即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威胁了大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李鸿章抓住时机,立马站到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文化的立场上,与农民起义军为敌。经过数年拼搏,李鸿章在处世治事、个人修养等方面逐渐成熟起来。他通过对农民起义军的镇压,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他官运亨通,荣宠异常,这段经历为他后来位极人臣,成为主持清政府内政、外交数十年的显赫人物提供了资本。与此同时,又由于他在这时期与洋人打交道较多,对西方文化了解、接触较早,为他以后开展以“求富”、“求强”为最终目标的洋务运动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