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李鸿章 >  上一页    下一页


  编练淮军

  古人云:“时势造英雄。”重返曾国藩幕府的李鸿章虽算不上什么英雄,但是急剧变化的时势却为他实现梦寐以求的掌握军权,独树一帜的野心提供了良机。

  1861年8月,咸丰皇帝病逝于热河,6岁的载淳即位,以载垣、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五大臣。

  11月,载淳生母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欣一起发动了宫廷政变,杀害和罢免五大臣,从而夺取了清朝最高统治权。慈禧宣布垂帘听政,任命恭亲王奕欣为执政王,负责主持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慈禧、奕欣为迅速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维护清朝统治,继续依靠汉族地主武装,任命曾国藩统辖江浙皖赣四省军务,并节制自巡抚、提镇以下各员。

  1861年9月5日,曾国荃所部湘军攻陷安庆,李鸿章随同曾国藩自东流进驻该城,朝夕会商进军金陵和进攻太平军的计划。当时的军事态势,江苏、浙江的大部分地区仍为太平军所有,湘军要进攻金陵,非有大支劲旅分别进驻苏、浙不可,但湘军力量是显然不足的。所以为补湘军力量不足,利用两淮风气刚劲,编练淮勇,是曾国藩酝酿已久之事。恰好这时,太平军在“合取湖北、保卫安庆”的战役失利后,采取西线防御、东线进攻的战略,击溃东线清军,进克浙东、浙西大部分地区,直捣杭州,威逼上海。上海当时是全国最大商业城市和中外反革命势力汇聚之地。上海官绅面对太平军的凌厉攻势,惶惶不可终日,一面倡议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建立中外会防局;一面通过湖北盐道顾文彬向江苏巡抚薛焕、团练大臣庞钟潞建议,请求派人立即赴安徽向曾国藩求援。

  所以,弥补湘军力量的不足,上海绅士的乞师,促成了淮军的编练。

  1861年11月8日,由上海道吴煦筹银20万两,雇佣外国轮船,派遣主事钱鼎铭和知县厉学潮等人以苏浙乡绅名义到安庆向曾国藩求援。但曾国藩顾虑上海同安徽“地处遥远,一旦有紧急事发生,不能相通”,而手下又无多余兵力,于是并未应允援助上海。钱鼎铭探知李鸿章是曾国藩亲信幕僚,深得宠信,于是便亲自登门拜访,请求他帮助劝说曾国藩。

  李鸿章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多方劝说曾国藩立即派兵助守上海。同时清政府接受大学士、常熟人翁心存的上疏,颁发谕旨命曾国藩速遣大将东下江南,以慰“乡民”之望。至此上有朝廷谕旨,下有江、浙、沪官绅的坚请,再加上曾国藩认真考虑了当时局势,以为湘军正从西线顺江东下,威逼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分兵援沪,“由下捣上”,就可以造成东西两线互相配合形成分进合击之势,逼迫太平军陷于两面作战的困境。曾国藩终于痛下决心拨兵援沪。主意打定之后,曾国藩对领兵援沪的人选问题,作了周密安排。起初,决定派其弟曾国荃前往,进而,他又改派曾国荃为主帅,辅之以李鸿章、黄翼升。

  但是此时曾国荃心志不在于援沪,而在南京。于是他12月31日写信给曾国藩拒绝援沪,这样,曾国藩不得不派李鸿章、黄翼升先行救援上海。这种变化,为李鸿章创立淮军,掌握兵权、控制饷源重地上海、登上江苏巡抚宝座开辟了道路。因为此时李鸿章手中无可以直接控制和指挥的一兵一卒,而曾国藩的湘军因全力防“剿”各地太平军,没有充分的兵力可供调拨。于是,曾国藩于1861年12月让李鸿章先行回安徽招募淮勇,用以组建援沪之师。李鸿章就是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军事条件下着手组建继湘军之后晚清另一支地主军阀武装——淮军。这也标志着李鸿章政治生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李鸿章奉招募淮勇之命后,回到安徽老家,考虑到“徒党星散”,“立时募练”困难重重,而庐州一带旧有团练较为强悍,自己对当地人情也较为熟悉,所以决定罗致并改编庐州一带旧有团练,组建淮军。

  他没有返归故里,而是坐镇安庆,通过派人或通信积极与淮南各地团练头目进行联络:一是通过其父文安旧部张树声联络合肥西乡民团头目刘铭传及周盛波、周盛传兄弟;二是通过其门生潘鼎新联络庐江官团头目吴长庆等;三是派人联络其在合肥办团练时的旧部张桂芬、张志邦、李胜、吴毓芬等;四是令其弟李鹤章、李昭庆回乡利用乡族关系募集亲兵。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正式组成一支5000多人的军队,当时叫淮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淮军。

  这支淮军由“鼎”字营(营长潘鼎新)、“铭”字营(营长刘铭传)、“树”字营(营长为张树声)、“庆”字营(营长为吴长庆)、“春”字营(营长为张遇春)五个营组成。1862年2月下旬,李鸿章所招募的淮勇陆续抵达安庆北门城外驻扎,曾国藩亲临祝贺。李鸿章深知淮勇实力单薄,难膺重任,于是恳请曾国藩调拨数营湘勇,以加强战斗力。根据李鸿章的请求和淮勇实际情况,曾国藩决定从湘军中陆续调拨8个营归李鸿章统一节制。这其中有曾国藩的亲兵两营,由韩正国统带,充作李鸿章的亲兵;有曾国荃的“开”

  字两营,由程学启统带;有滕嗣林、滕嗣武统带的“林”字两营;有由陈飞熊统带的“熊”字营和由马先槐统带的“垣”字营。所有这些,就是淮军初创时期的基干队伍,加上原募5个营,共计13个营,6500人。1862年3月4日李鸿章陪同曾国藩检阅铭、鼎、树、庆和程学启、滕嗣林等营,标志着淮军正式建成。

  李鸿章组建淮军,虽得到曾国藩支持而较为顺利,但也遇到了困难:一是军心不稳;二是缺乏统帅;三是粮饷不继。但总的来说,淮军的建立不仅扩大了湘军力量,而且也使李鸿章拥有了兵权,为其今后的军旅生涯奠定了基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