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秋瑾-竞雄女侠传 >  上一页    下一页
五八


  §绍兴建议

  2月中旬的一天,天刚蒙蒙亮,身穿和服的秋瑾从上海回到绍兴,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和畅堂。这里是绍兴郊区,清晨,四周不时传来雄鸡的晨鸣。因为秋瑾事先已经写信告诉了回家的时间,家里人纷纷出来迎接。同父异母的弟弟宗祥已经10岁了,看着门口身穿异国服装的女性,一时没有认出是自己的姐姐,正在他不知所措时,听到秋瑾说 :“是宗祥吧,快去上学吧。”

  辛亥革命后,宗祥改名叫宗章,1952年55岁时去世。留下手记《六六私乘》,记录了当时的情景。秋瑾的言行他终生不能忘怀,据说,秋瑾被处死刑的那天是7月15日,农历六月六日,所以书名叫做“六六”。秋瑾回到娘家休息了几天后,一改来时的装束,身穿白府绸上衣,后梳一条长辫,脚穿皮鞋,手持阳伞,完全是一幅男人装扮,来到位于仓桥街的蒋子良的照相馆,即现在的绍兴市越城区红旗路284号。从现存的照片看,秋瑾当时身穿黑色或其他深颜色的立领上衣,外罩西服夹克,左手像拄拐杖一样拿着一柄洋伞,脸部稍稍扭向一边,从右侧注视着前方。这是一张站立姿势的正面像。她穿着男式中国服装,如果是西服的话下身应穿长裤,她却是长裙,所以,从照片上看,很难区别穿的是男装还是女装。在右侧圆形台子上摆放着盆景,其他照片的背景也是相同的摆设,让人感到当时一般照相馆的背景设计都很雷同。拿到照片后,秋瑾给相片镶上镜框,还题诗一首,名为“自题小照”,还用小字写上“男装”。

  俨然在望此何人,侠骨前生悔寄身
  过去形骸原是幻,未来景界却疑真……

  2月下旬,以陶成章为中心,在绍兴召开光复会领导成员会,会上,秋瑾提议在绍兴成立学务公所(光复会的教育委员会)。绍兴府由8个县组成,即会稽、山阴、萧山、诸暨、嵊县、新昌、上虞、余姚,在这个地区开展教育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向广大青年宣传革命的主张和方针,进行一些基本的军事训练。会议决定,请光复会会长蔡元培从上海来绍兴担任总理,负责全面工作。

  不久,陶成章把光复会浙江分会的敖嘉熊和褚辅成等人介绍给秋瑾,他们活动的根据地是位于杭州和上海之间的嘉兴,嘉兴东北部与上海相连,北部是昆山和苏州,是交通要道,也是革命党开展工作的重点地区。

  陶成章把敖嘉熊和褚辅成等人介绍给秋瑾是因为敖嘉熊不仅是革命者,还是献身于实业救国和改善教育状况的社会改革者,这在众多的只注重政治和军事的革命领导人中比较少见。敖1874年生于浙江平湖,比秋瑾年长1岁,当时是32岁,家中世代以生产、销售腌肉为生。

  浙江东部和江苏南部水乡城镇盛行养猪和腌猪肉,许多地方用猪肉制作的“火腿”非常有名。

  少年时代的敖嘉熊性格豪爽、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这一点和他的先辈张謇相似,张謇比他年长21岁,被称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张謇出身于江苏海门常乐镇,在殿试中中头名状元,他没有做官,终身致力于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敖嘉熊出身于商人世家,从少年时代起父亲就命令他学习“钱谷之术”,但敖嘉熊不满足于平庸乏味的生活,在戊戌变法的激励下,他开始研究“经世致用之学”,经常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地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讨论社会问题,还和十余个志趣相投的人组成研究会,取名“浙会”。一般致力于社会改革的人,比较容易冲动,喜欢谈论武装起义,而敖嘉熊则从平湖来到嘉兴致力于改良农业和普及教育工作,为了把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他们“诸人合办学稼公社”,成立了“竹林小学”,为了方便腌制业者的子弟入学,又在嘉兴府城北门外建立了另一所小学。

  嘉兴和绍兴一样,行政区划为“嘉兴府”。敖嘉熊搬到府城北门外后,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工作。他首先来到上海,先后在蔡元培担任校长的爱国学社和中国教育会工作。

  这些组织名义上是教育机构,真实目的是开展革命工作,非常需要各类人才,因此,敖嘉熊的加入一定受到大家欢迎。但是,由于1903年发生的苏报事件,爱国学社被迫解散。敖嘉熊回到嘉兴成立了演讲会和教育会,这和秋瑾在留学生会馆成立演讲练习会一样都是为了宣传革命。一个偶然发生的事件,大大提高了敖嘉熊在当地百姓中的威望。

  嘉兴海关的洋人官吏强行掠夺当地百姓的土地,计划在上海附近修建商业会馆,当地居民“震怒”,但是,清朝官吏不敢去和洋人交涉,百姓们找到敖嘉熊商量,敖嘉熊找到美国传教士,针对他的弱点说:海关人员强行征用土地,引起百姓不满,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会对你的传教工作产生不好的影响。结果,洋人海关官员被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召回。这件事在当地引起轰动,敖嘉熊成了当地的名人。嘉兴府的官员怀疑“演讲会”、“教育会”在暗地里开展革命工作,因此,命令他们解散,还计划逮捕敖嘉熊。亲友们担心他的安全,劝他赶快躲避,但敖嘉熊不为所动。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