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风云人物 > 专制魔王-墨索里尼 >  上一页    下一页
八四


  意大利北部的上阿迪杰居住着不少德国血统的人,根据协议,德国将撤走这些人,但又百般刁难,一直闹到墨索里尼扬言“或许会在这个问题上与德国发生冲突”。当德国人发现意大利唯一的镍矿洛克里斯矿已被开采时,德国竟开口索取该矿。齐亚诺说:“此事却醒人耳目,请看这些先生们的所作所为,犹如恶霸、盗匪一般。对此我们打算忍受多久呢?”

  纳粹德国准备侵犯苏联时,齐亚诺去会见冯·里宾特洛甫,接待异常热情,无比周到,使齐亚诺吃惊不已。齐亚诺领悟到:“当你受到超乎寻常的接待时,就是有人正准备欺骗你,或者你已经受了他们的骗。”就在纳粹进攻苏联之前,齐亚诺特向里宾特洛甫询问情况,这个德国外长却对他的盟友只字不提。他说:“亲爱的齐亚诺,我此刻还不能告诉你什么,因为每一个决定都紧锁在元首那无法探测的心中。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无疑的:如果我们进攻,斯大林的俄国将在本周内从地图上抹掉!”

  《齐亚诺日记》也记下了意大利法西斯党羽内部的矛盾,意大利军事、经济方面的虚弱情况、齐亚诺个人的喜怒哀乐、生活片断以及一些传闻轶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齐亚诺对墨索里尼的看法和评价。对于既是领袖又是岳父的墨索里尼,齐亚诺既尊重又藐视,既感激又畏惧,欲反抗又缺勇气,常唱反调又欲言而止,这确实是一种进退维谷的复杂心境。直到最后,当意大利山穷水尽、败局已定时,齐亚诺才与墨索里尼决裂。他在1943年12月23日的绝笔书中写道:

  “几天内,虚伪的特别法庭将公布一份判决。这是墨索里尼在其狐群狗党影响下早已作出的判决。这些年来,这些家伙像瘟疫一样危害意大利的政治生活,并把我国引向深渊的边缘。我坦然迎接即将临到我身上的厄运。当我想到,我可能被认为是一个为我真诚信仰的事业进行战斗而捐躯的战士时,我感到安慰。在几个月的囚禁期间,我受到屈辱的、惨无人道的待遇。不允许我与任何人通信,完全禁止我与亲人接触。然而,在这间牢房里,在我一生最后的日子囚禁我的这间暗无天日的维罗纳牢房里,我觉得,我爱者与爱我者都在我的周围。这是既非牢墙也非某些人所能阻拦得了的。想到我不能凝视我的三个孩子的眼睛、不能拥抱我的母亲与爱妻时,我难过之至。当我哀伤的时刻,我的爱妻以事实表明她是我坚强、自信和忠实的伴侣……安宁正向着我的灵魂降临。我在等候最高的判决。”

  “我以这样一种排除任何谎言的心情宣布:日记中,没有一字一句是假的,或是夸张的,或是出于私怨的。日记中的一切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在我准备离开人世的时刻,如果我考虑答应出版这部仓促写成的日记,那并非因为我想在死后得到重新评价或得到昭雪;而是因为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份能证明真实情况的忠实材料,对于解救无辜者和惩罚罪责难逃者,可能仍然是有用的。”

  齐亚诺写了绝笔书,被带到了巴伐利亚。随后不久,他被转移到维罗纳,他在那里被盖世太保监禁了三个月,遭到他们惯有的残酷对待。齐亚诺在信中表示,他坚持认为,要对大家的苦难遭遇负责任的,不是意大利人民,也不是政府本身。他说:“有一个人,只有这个人,在阴险的个人野心和军事荣誉的驱使之下,一手造成了国破家亡的后果。这个人就是墨索里尼。”

  齐亚诺写信告诉国王,他已经为他死后尽快出版他的日记作了安排。1944年1月,他被处死之前,他已委托妻子将日记妥善保存,嘱咐她设法予以出版。爱达·齐亚诺面临如何才能将日记偷偷送出意大利的难题。她本人受到了严密监视。纳粹分子出重赏要人交出日记手稿。法西斯分子也竭力防止这些泄露真情的材料传出意大利。

  爱达受丈夫的重托,在从米兰附近到瑞士边界的充满危险的旅途中,装扮成一个农妇,把日记系在一根带子上,藏在裙子里。到达边界时,她焦虑不安。但是,她十分幸运,没有被认出来,由于她像是怀有身孕,竟得到了特殊照顾。到了瑞士,她报告了瑞士当局。瑞士当局把她交托给伯尔尼附近的一个女修道院。在那里有好几个月的时间,除瑞士官方渠道同她保持联系外,为了安全起见,不允许她与外界联系。

  当时,正在瑞士采访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的记者保罗·加利,听到了齐亚诺夫人逃出意大利的消息。在她从女修道院被转移到一所疗养院之后,他与她取得了联系。加利听她讲述了如何设法将日记带出意大利的前后经过。经过几周协商,加利代表芝加哥《每日新闻》与她达成了一笔交易,取得在该报连载这些日记的版权。从此,齐亚诺的日记终于冲出了德、意法西斯的魔掌,与读者见面了。后来,这部日记被译成多种文字,得以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墨索里尼虽然按照希特勒的旨意杀害了齐亚诺,但是德、意法西斯在意大利战场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改善。不久,盟军就再次发起了对卡西诺要地的进攻,为了保证横渡英吉利海峡的“霸王”计划的进行,盟军已将大约20个精锐的德国师拖在意大利中部,动弹不得,否则其中的许多师,或许早已调往法国了。后来盟军的飞机又对敌人的交通线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这项军事行动,盟军称为“绞杀”,目的在于封锁通往意大利北部的三条铁路干线,主要目标是桥梁、高架桥和其他铁路交叉点。盟国空军力图使德军粮尽弹绝,从意大利中部撤退。

  正是:“大炮震天响,‘领袖’心更慌;‘日记’得传播,臭名更远扬”。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三十二章 罗马决战

  条条防线被突破 罗马京城又失落
  “固若金汤”何足惧 丧钟敲响多挽歌

  话说德军在意大利南部失败后,1944年1月初,被迫退守古斯塔夫防线。这条防线从那不勒斯以北地中海沿岸起,经加埃塔、卡西诺直到亚得里亚海滨的奥尔托纳,横贯意大利中部。该防线由大量钢筋混凝土工事和雷区构成,被德军称做“坚不可摧”的防线。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企图依托这条防线,阻止盟军占领意大利北部,保障整个欧洲战场南翼的安全。这时在意大利北部驻守的德军是凯塞林元帅指挥的“C”集团军群,下辖第十、第十四集团军,共含21个师,370架飞机。第十集团军负责防守古斯塔夫防线;第十四集团军驻守在意大利北部沿岸地区,对付当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反法西斯游击队。

  经过休整补充,在意大利南部的盟军,处于更为有利的作战态势。他们计划迅速突破古斯塔夫防线,一举攻占罗马,尔后向意大利北部推进,歼灭意大利境内的德军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残余部队,以配合西线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作战。这时,在意大利作战的盟军为美第五集团军、英第八集团军和英独立第五军。这些军队合编为第十五集团军群,由哈罗德·亚历山大指挥,共有19个师又4个旅,支援飞机约4000架,在地中海的舰船3000余艘。在人数上虽略少于敌人,但在武器装备上远远胜过德、意法西斯的军队。

  为了突破古斯塔夫防线,丘吉尔坚决主张在防线北面地中海海岸的安齐奥组织一次登陆作战,以配合正面军队的进攻。他把这一登陆比作是一只“野猫”,要把这只“野猫”投入古斯塔夫防线北面的海岸,去“抓碎德国佬的心脏”。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