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风云人物 > 专制魔王-墨索里尼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八三 | |
|
|
韦尔斯说,齐亚诺与所有这些集团的观点是一致的。“在轴心国政府拥有极高权力的人物当中,惟有他毫不含糊、毫不犹豫地向我表明:他过去反对这场战争,还将继续反对这场战争;他预见到扩大战争只会使整个欧洲彻底毁灭;他个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全力阻止意大利参与这场冲突。” 但是,正如其他所有意大利人的努力一样,他的努力也是徒劳的。有一个人,而且只有他,即独裁者本尼托·墨索里尼作出决定,把意大利投入这场大灾难,造成这场悲剧,使意大利人民蒙受并将继续蒙受多年的惨痛苦难。在那黑暗的日子里,除了共产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外,意大利人已经拜倒在墨索里尼面前,因而使这个独裁者几乎得以控制意大利生活的一切领域。由于法西斯主义的侵蚀,意大利整个社会体系从上到下均已腐败不堪。齐亚诺终于成了墨索里尼的帮凶,特别是在他担任外交部部长期间,为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政策,四处奔走游说,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 齐亚诺所以堕落到这般地步,这和他的出身、经历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加莱阿佐·齐亚诺,1903年3月18日生于里窝那。他是科斯坦佐·齐亚诺的独生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科斯坦佐·齐亚诺在意大利海军任上校。老齐亚诺是法西斯运动初期最尽职守的人物之一,是墨索里尼的好友。法西斯掌权后,他被提升为海军上将,并受封爵位。此后,他多年担任交通部长和所谓法西斯众议院议长。他最为人知的是他的巨大财富。这笔财富是倚仗他在法西斯党内的势力,特别是担任交通部长期间聚敛起来的。 加莱阿佐·齐亚诺,1925年毕业于罗马大学法律系。他上大学的那几年正当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初期,当时他担任罗马一家日报的戏剧和美术评论员。说来也怪,那几年他对法西斯党采取了批判态度,而他至为尊敬的父亲当时已成为该党的一名显要头目了。 齐亚诺大学毕业后,随即进入意大利外交部门。在他供职的头五年中,先后被派驻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北平以及梵蒂冈。正是在这段时期的最后,他与墨索里尼的女儿爱达结了婚。同时,他成了一个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从此,他青云直上。他任驻中国上海总领事不久,于1932年又被提升为驻中国的公使。1933年再度返回意大利,被指派为出席1933年6月伦敦经济会议的意大利代表团团员,随后即担任墨索里尼的新闻办公室主任。1935年,他被提拔为新闻和宣传部副部长。其后不久,被提为法西斯大委员会委员。翌年,在他33岁时,被任命为外交部长。从此,他就成了墨索里尼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政策的辩护士和急先锋。 齐亚诺生活在意大利历史上最黑暗最颓废的一段时期,他本人也是这个时期道德沦丧的产物。在他看来,国际关系中不存在什么道义。他完全信奉强权即公理的观念。然而,他同他的岳父、他的政治领袖、最后处决他的那个人相比较,他远为明智之处正是在于他看到了意大利的真正安全何在。从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时起,他对德国的野心和希特勒权势的扩张对意大利必然带来的危险,已不存在任何幻想。他在日记中一再强调,他相信他所得到的报告是准确无误的:纳粹特权人物暗示的最终意图是从意大利手中夺取的里雅斯特,并占领意大利北部平原。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齐亚诺对重大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在墨索里尼面前,他总是唯唯诺诺,他从来没有或者是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特别是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以后,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德国统治下的欧洲将意味着什么,他对此不抱任何幻想。他被投进监狱后更加坚信,只有打败德国才能确立一种世界秩序,具有主权的意大利也只有在如此秩序中才能生存下去。但是,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要改变墨索里尼所遵循的轨道,齐亚诺是无能为力的。他生前曾向墨索里尼提出要防备德国的多次告诫,并且为了促使意大利与西方大国改善关系而不时作出努力。然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的忠告或努力取得了成效。 在齐亚诺身居要职期间,他完全屈服于墨索里尼的权势。在他一生的最后两年中,他几度试图在法西斯大委员会中争取支持,以便阻止墨索里尼对不可一世的德国主子日益卑躬屈膝。1943年7月25日,他和前任外长狄诺·格兰第一起,带头发动了反对墨索里尼的政变,这个独裁者终于被推翻。不过为时已晚。 齐亚诺留给人们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他的日记,西方一些史学家认为,这是“当代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之一”。这部长达40余万字的日记,是齐亚诺在二次大战即将爆发和战争前期写下的,前后达五年左右时间。从这本日记里,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希特勒德国和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的丑恶现实,也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在那决定命运的年代里,德国如何玩弄阴谋诡计的内幕真实情况,从而可以透视,希特勒如何屡屡重演故伎,以庄严誓言掩盖真实意图,蒙骗别国政府,甚至对其盟邦也不例外。 齐亚诺的日记所记载的,绝大部分是外交、政治方面的活动,很少涉及个人生活。即使仅有的一点个人生活内容也往往带有政治色彩。史学界专家们认为,日记的内容是切实可靠的。齐亚诺写这些日记,本来没有打算原封不动地出版,而是为晚年写自传和回忆录积累材料。他写日记时对许多事件不加修饰,事后不加修改,因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后人研究这一段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内部材料。 《齐亚诺日记》对希特勒的侵略行径和西方的绥靖主义作了有力的揭露。1939年,希特勒侵占捷克斯洛伐克是突然袭击。正当希特勒向人们保证“不欲夺取捷克一寸土地”时,德寇的铁蹄已经踏进了波希米亚。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前夕,齐亚诺为了弄清真相,向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问道:“你们到底想要什么?是波兰走廊还是但泽?”里宾特洛甫冷冷地瞪着两只凶恶的眼睛对齐亚诺说:“再不是那么一点东西啦,我们要战争!”另一个战争狂人墨索里尼的野心也不亚于希特勒,捷克斯洛伐克被侵占以后不到一个月,意大利便占领了阿尔巴尼亚。一年以后又进攻希腊,并企图夺取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声言要建立“罗马人的地中海帝国”。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奉行弱肉强食的强盗理论:“他们惧怕侵略,因此他们理应遭受侵略。”“他(墨索里尼)已决定前进,即使全世界群起而攻之,他也将前进。”《齐亚诺日记》记下了作者从战争狂人身边听到的咆哮声。 通过《齐亚诺日记》还可以看出以当时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绥靖主义给欧洲人民所造成的灾难。张伯伦的绥靖政策集中表现于慕尼黑会议。事后,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以嘲弄的口吻屡屡谈及此事以及英国的软弱表现。西方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1939年1月11日,张伯伦访问意大利,以谋求和平。齐亚诺写道:“领袖和我本人都深信此行毫无用处,所以对这次访问实际上都以比较低的调子进行。我们同这些人相距何远,真是天上地下。领袖说:‘这些人与创造了大英帝国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等伟大冒险家并不是同样材料塑造成的,说到底,他们只不过是些富豪世家的没有出息的子孙,他们会把他们的帝国败掉的。’”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时,西方反应并不强烈。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我向领袖汇报,他十分满意,尤其是因为国联方而几乎没有反应。珀思勋爵(曾任英国驻意大使)在进行友好访问时留给我们的那份备忘录,本来是可以使我们的办公室人员镇定自若的。” 齐亚诺在日记中以相当多的篇幅记载了德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事例,但也透露了两个国际强盗因利害冲突而互相倾轧的内幕。墨索里尼与希特勒打交道时,往往因为感到自己不是希特勒的对手而忍气吞声,但内心却充满愤懑。慕尼黑会议期间,英、法做了无原则的让步,满足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扩张野心。但在德、意之间却是充满矛盾的。会后,“墨索里尼非常尴尬。他感到自己当了配角”。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