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生 主




  【题解】

  所谓“养生主”,即“养生之宗旨”。庄子认为,只有循乎天理,依乎自然,处于至虚,游于无有,完全取消主客对立,使精神不被外物所伤害,才能保全自己,从而达到享尽天年的目的。

  全篇是以“缘督以为经”为纲,通过三则寓言故事来阐明养生宗旨的。庖丁解牛故事,从正面阐发了养生的奥义,认为养生也应如解牛一样,遗形去智,避实就虚,“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样才能达到享尽天年的目的。然而这则寓言所体现出来的客观意义,又远远超出了庄子的创作本意。它告诉人们只有像庖丁学解牛一样努力学习,勤于实践,才能熟能生巧、游刃有馀,进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从“族庖”上升为“良庖”,牛刀虽然用了十九年,而其“刀刃若新发于硎”,实属不易。接着又用右师不善养生与泽雉不蕲樊中的寓言故事,从正反两面阐明宗旨。第三则寓言故事用老聃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进一步阐明宗旨。文章最后以“薪尽火传”之喻总结前文,戛然锁住全篇。综观全文,以大笔起,以大笔收,开头和收束皆有千钧之力;而中间三则寓言故事,紧扣全篇宗旨,正反设喻,妙意环生,有如群峦起伏,互生光辉。

  吾生也有涯[1],而知也无涯[2]。以有涯随无涯[3],殆已[4]!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6],可以保身[7],可以全生[8],可以养亲[9],可以尽年[10]。

  【注释】
  [1]生:生命。 涯:水的边际,引申为有限。
  [2]知:思虑,情识。
  [3]随:追逐。
  [4]殆:危险。 已:通“矣”,了。
  [5]已:即上文“殆已”一词的省略。 为:追逐。
  [6]缘:循,顺应。 督:人的脊脉,骨节空虚处。 经:常。
  [7]保身:谓不使形躯遭受刑戮。
  [8]全生:谓保全自然本性。
  [9]养亲:谓不残生伤性,以辱双亲。
  [10]尽年:享尽天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2],足之所履[3],膝之所踦[4],砉然响然[5],奏刀騞然[6],莫不中音[7],合于《桑林》之舞[8],乃中《经首》之会[9]。

  文惠君曰:“嘻[10],善哉!技盖至此乎[11]?”庖丁释刀对曰[12]:“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4],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15],批大郄[16],导大窾[17],因其固然[18],技经肯綮之未尝[19],而况大軱乎[20]!良庖岁更刀[21],割也;族庖月更刀[22],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3]。彼节者有间[24],而刀刃者无厚[2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8],视为止[29],行为迟,动刀甚微[30]。謋然已解[31],如土委地[3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3],善刀而藏之[34]。”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5]。”

  【注释】
  [1]庖(páo袍)丁:名叫丁的厨师。庖,厨师。 文惠君:即梁惠王。
  [2]倚:靠近。
  [3]履:踩。
  [4]踦(yǐ倚):一足,引申为屈一足之膝抵住牛。
  [5]砉(huā花)然:皮骨相离的声音。 响然:指皮骨相离之声随刀而响应。
  [6]奏刀:进刀。 騞(huō豁):谓进刀解物的声音。
  [7]中(zhòng仲)音:合乎音乐节奏。
  [8]桑林:殷汤乐名。
  [9]经首:尧乐《咸池》中乐章名。 会:节奏。
  [10]嘻:通“嘻”,惊叹声。
  [11]盖:通“盍”,何故。
  [12]释:放下。
  [13]进:超过。
  [14]遇:接触。
  [15]天理:天然的纹理。
  [16]批:击。 郄(xì隙):通“隙”,指筋骨连接处的空隙。
  [17]导:引刀深入。 窾(kuǎn款):骨节间的空穴。
  [18]因:顺着。 固然:本来的样子。
  [19]技经肯綮(qǐng请):技,当作“枝”,谓枝脉。经,经脉。肯,着骨肉。綮,筋肉相结处。
  [20]軱(gū姑):坚硬的大骨。
  [21]岁:一年。 更:换。
  [22]族庖:指技术一般的庖人。
  [23]发:起。 硎(xíng刑):磨刀石。
  [24]节:骨节。 间:间隙,空隙。
  [25]无厚:没有厚度。
  [26]恢恢:宽绰的样子。
  [27]族:筋骨交错盘结之处。
  [28]怵(chù触)然:警惕的样子。
  [29]止:集中,专注。
  [30]微:轻。
  [31]謋(huò霍)然:筋骨解散的样子。
  [32]委:堆积。
  [33]踌躇满志:闲豫安适,从容自得的样子。
  [34]善刀:拭刀。
  [35]养生:指养生之道。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1]:“是何人也?恶乎介也[2]?天与,其人与[3]?”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4],人之貌有与也[5]。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6],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7]。神虽王[8],不善也。

  【注释】
  [1]公文轩:姓公文,名轩,宋人。 右师:官名。这里指做此官的人。
  [2]介:独足。
  [3]其:抑或。
  [4]是:指足。 独:独足。
  [5]与:给予。
  [6]泽雉:水泽中的野鸡。雉,野鸡。
  [7]蕲:求。 畜:养。 樊:鸟笼。
  [8]王:通“旺”,旺盛。

  老聃死[1],秦失吊之[2],三号而出。弟子曰[3]:“非夫子之友邪[4]?”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5],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6],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7],必有不蕲言而言[8],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9],忘其所受[10],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11],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12]。”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释】
  [1]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官。
  [2]秦失(yì逸):又作秦佚,庄子虚构的人物。
  [3]弟子:指秦失的门人。
  [4]夫子:指秦失。
  [5]其:指老子。 人:世俗之人。
  [6]向:刚才。
  [7]彼:指吊唁的众人。
  [8]蕲:期望。
  [9]遁:逃避。 倍:通“背”,背弃。
  [10]所受:谓禀受于自然的天伦关系。
  [11]适:正当。
  [12]是:这。 帝:天帝。 县:通“悬”,倒悬,即困缚。
  [13]指:通“脂”,脂膏。

  【文化史拓展】

  道家学派普遍重视探讨养生问题。老子在阐发他的哲学思想时,实际上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养生的原则,而庄子则把这些养生原则进一步发展成了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其主旨就是要求人们弃绝世事,顺乎自然,以恬淡虚无为养生之本。庄子的这一养生思想,对中国古代医学理论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此外,桓谭曾在《新论·祛蔽》中以“烛火”之喻来阐述形尽神灭的道理,王充在《论衡·论死》中也认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杨泉在《物理论》中同样以“薪火”为喻,认为“人死之后,无遗魂矣。”凡此,虽或与《养生主》篇末“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的意旨不同,但其所用比喻在形式上当皆与庄子的“薪火”之喻有一定关系。

  朱熹对《养生主》篇曾有很多论述。如他在《朱子语类》中对“庖丁解牛”寓言故事多有赞许之语,认为其中正呈现出了“许多道理”。但他在《养生主说》专论中却尖锐地指出,庄子借这一寓言故事来发挥他的“但欲依阿于其间,以为全身避患之计”的思想,这却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在他看来,“盖圣贤之道但教人以力于为善之实”,“夫君子之恶恶,如恶恶臭,非有所畏而不为也”,而庄子在这里却“不论义理之当否”,只是“欲以其依违苟且之两间为中之所在而循之”,岂非有违圣人为善、君子恶恶之道!朱熹还进而指出,庄子的这种“不论义理之当否”的思想,实际上正是与他所崇尚的“没拘检”、“不拘绳墨”等思想相一致的。

  其实,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对“庖丁解牛”寓言故事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这则寓言故事确实包含着许多有益的启示。如它正如《达生》篇“痀偻承蜩”、“津人操舟”、“吕梁丈人”、“梓庆削鐻”的寓言故事一样,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客观意义,远远超过了作者的创作原意,使人们诵读之后,可以从中引出如何在实践中精通技术,掌握存在于各种事物中的“道”(即内在规律),以便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合理见解。

  【文学史链接】

  1、相关文学典故

  庖丁解牛

  何逊之作,不费气力,如庖丁解牛,风成于騞然。
  (《说郛》卷八十引无名氏《竹林诗评》)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龚自珍《明良论四》)

  游刃有馀

  才令虽当繁剧,而才足以副之,用刀不折,游刃有馀。
  (袁宏道《管宁初》)

  明知白公办理此事游刃有馀。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薪尽火传

  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薪尽火传,理学大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

  2、后世有关诗赋文

  张楚《游刃赋》

  王履贞《目无全牛赋》

  朱熹《养生主说》

  李士表《庄子九论·解牛》

  吴如愚《养生说》

  乾隆《庖丁解牛》

  3、文学技法

  此篇止写养之之妙。开口便将“知”字说破病症,将“缘督”二字显示要方,解牛之喻,无过写此二字,要人识得督在何处耳,断不是拘定四方,取那中间也。若如此,与子莫执中何异?“公文轩”三节,止随手点三证,以见主之所不在,都不足留意,不是散叙事迹之文。末三句,至奇至妙,生主之义难言,止一喻觌面迸出,遂索解人不得也。(宣颖《南华经解·养生主》总论)

  “养生主”,是言养生之大主脑。开手直起“生”字,反旋“养”字;“善”、“恶”两层,夹出“缘督为经”句,暗点“主”字;下四句,飞花溅雨,千点万点,只是一点。随用“庖丁”一段接住,见养生者,虽不随无崖以自殆,亦不至畏物而离群;惟养此一片清刚之气,随机鼓动,神游于天理,则不自伤于物,明点“养生”二字。折到右师之介,将不养生的样子作衬。末段带出一极养生之老聃,拈着一无关养生闲事,坐他最足伤生的过失,正见得养到老聃模样,还须仔细,非贬薄老聃也。通篇只首段文法略为易明,余则月华霞锦,光灿陆离,几使人玩其文而忘其命意之处。(胡文英《庄子独见·养生主》篇末总评)

  篇内说透“养生”宗旨,全在“缘督为经”句,引“庖丁解牛”一段妙文为证;后二段,关会“为善无近名”二语,妙绪环生,均不类寻常意境。前幅正襟危坐,语必透宗;后幅空灵缥缈,寄托遥深。分之则烟峦起伏,万象在旁;合之则云锦迷离,天衣无缝也。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养生主》总论)

  【集评】

  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若乃养过其极,以养伤生,非养生之主也。
  (郭象《庄子注·养生主》题解)

  养生主,养其所以主吾生者也,其意则自前《齐物论》中“真君”透下。盖真君者,吾之真主人也。……此篇教人循乎天理之自然,安时处顺,将使利害不惊于心,而生死无变于己,然后谓之善养主人也。(陆西星《南华真经·养生主》总论)

  此篇教人养性全生,以性乃生之主也。……教人安时处顺,不必贪求以养形,但以清净离欲以养性,此示入道之功夫也。
  (释德清《庄子内篇注·养生主》总论)

  【彙評】
  養生主,養其所以主吾生者也,其意則自前《齊物論》中“真君”透下。蓋真君者,吾之真主人也。……此篇教人循乎天理之自然,安時處順,將使利害不驚於心,而生死無變於己,然後謂之善養主人也。(陸西星《南華真經·養生主》總論)
  此篇此養之之妙。開口便將“知”字說破病症,將“緣督”二字顯示要方,解牛之喻,無過寫此二字,要人識得督在何處耳,斷不是拘定四方,取那中間也。若如此,與子莫執中何異?“公文軒”三節,止隨手點三證,以見主之所不在,都不足留意,不是散敘事迹之文。末三句,至奇至妙,生主之義難言,止一喻覿面迸出,遂索解人不得也。(宣穎《南華經解·養生主》總論)
  “養生主”,是言養生之大主腦。開手直起“生”字,反旋“養”字;“善”、“惡”兩層,夾出“緣督爲經”句,暗點“主”字;下四句,飛花濺雨,千點萬點,只是一點。隨用“庖丁”一段接住,見養生者,雖不隨無崖以自殆,亦不至畏物而離群;惟養此一片清剛之氣,隨機鼓動,神遊于天理,則不自傷於物,明點“養生”二字。折到右師之介,將不養生的樣子作襯。末段帶出一極養生之老聃,拈著一無關養生閒事,坐他最足傷生的過失,正見得養到老聃模樣,還須仔細,非貶薄老聃也。通篇只首段文法略爲易明,餘則月華霞錦,光燦陸離,幾使人玩其文而忘其命意之處。(胡文英《莊子獨見·養生主》篇末總評)

  【思考与讨论】

  1、 此篇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养生思想?外篇《刻意》、《缮性》、《达生》所反映出的养生思想与此有何不同?

  2、庖丁解牛寓言故事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这则寓言故事在客观上给了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