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中国对“9·11事件”的快速反应

作者:吴建民




  
  中国政府的选择
  
  “9·11事件”发生后,在当时,中国政府面临着以下几种选择:
  1.静观,不表态;
  2.静观各方反应和动向后再表态;
  3.以最快的速度谴责恐怖主义。
  中国政府选择了第三种。
   “9·1l事件”发生当晚,江泽民主席通过电视观看到了事件的几乎全过程,当即决定召集中央常委开会。会后,北京时间9月12日凌晨l点47分,江泽民主席与布什总统通话,谴责了这一恐怖主义事件,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慰问,并向死难者家属表示哀悼。这距第一起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仅仅五个小时。9月12日晚,江泽民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再次通了电话。布什总统首先对江泽民主席向他致电就恐怖袭击事件表示慰问和哀悼表示感谢。他表示期待着与江主席以及国际社会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加强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布什希望美中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加强这方面的合作。江主席表示,中方十分关心救援工作的进展,并愿向美方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和协助。
  9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发表谈话,代表中国政府表示:“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地区一些地方受到严重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们对此深感震惊。”“中国政府一贯谴责和反对一切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
  “9·11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反应迅速、及时、正确,尤其是两国元首间的电话往来,对于稳定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影响深远。2001年9月25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透露,美国总统布什仍将按原计划参加10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晤,但是将推迟对东京、汉城和北京的访问。在国家遭受巨大灾难的情况下,作出如此决定显示了美方对中国的重视,反映了双边关系的改善。2001年10月18日,APEC双部长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表示,“9·11事件”之后,来自中国的反应令人鼓舞。中美双边关系在诸多领域也越来越好。虽然在撞机事件的处理上中美双方还有不同之处,但我们都应当向前看。
  2001年10月18日至20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在“9·11事件”后首次出国,参加上海APEC会议。其间,江主席和布什就中美关系、台湾等问题,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交谈。布什明确表示,“美国希望同中国建立具有建设性的关系”,“我们寻求一种坦诚、有建设性和合作性的关系”。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中美关系定位为双方致力于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这为今后两国关系确定了积极的发展方向。
  “9·11事件”是美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突然之间失去了可与之对弈的对手。谁是美国的敌人?这是美国战略思考中的大问题。“9·11事件”和中国迅速作出的反应使美国认识到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恐怖主义才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和支持。如果说“9·11事件”前,美国是把对华政策的侧重点放在遏制和防范中国成为美国未来的对手上,那么该事件后,美国就将侧重点放在寻求与中国合作和发展关系上。2002年2月,小布什总统再次对中国进行了工作访问。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就双方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的积极势头、充实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加强对话、加深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和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四点意见。布什对此表示赞同,并认为,经过30年的发展,中美关系已是成熟的、彼此尊重的,对两国和全世界都很重要。2002年4月,胡锦涛副主席访美并取得了成功。2002年10月22日至25日,江泽民主席应邀访美,并到布什总统在德州的私人农场克劳福德牧场做客。在“9·11事件”发生后仅一年之内,中美元首就进行了三次会谈,两国关系趋于稳定。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不同于“过去”,中美关系不再是一个争论的焦点。这些都反映了中美关系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