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刘少奇说,元帅我“不要评了”

作者:顾永忠

元帅衔;正兵团级,基本军衔是上将,个别授大将或中将;副兵团级基本军衔是中将,个别是上将或少将;正军级,基本军衔是少将,个别的授中将;正师级,一般授大校,个别授少将;正团级可评上校和中校。但在授衔时,掌握比较严格,一般就低不就高。
  在评定军衔的过程中,第一个提出来让衔的元帅是徐向前。他认为革命已经成功,无所谓当元帅,并专门给毛泽东写了信。毛泽东不同意,批示道:“作为一个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代表,十大元帅绝对不能没有徐向前。”
  主持评衔工作的罗荣桓认为,自己一直从事政治工作,无甚军功,也不同意自己评元帅衔。毛泽东知道后说:“罗荣桓同志是我军政治工作者的典范。他是秋收起义后上井冈山的老同志,几十年从不为自己名利争短长。他协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也是有目共睹的。”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就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我们发现晚了。”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同我相处多年,就是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奉军委之命去山东,毛泽东说:“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活了!”所以,他坚持评罗荣桓元帅衔。
  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得知他评为大将后,心里很不安,当面向周恩来要求降低军衔,评他上将即可。周恩来让他的老上级贺龙去做他的工作。许光达对贺龙说:“要是周逸群、柳直荀、段德昌这些同志不牺牲,他们才应该是大将。”坚持要求降衔,并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写了“降衔申请”。信中说:“回顾自身历史,1925年参加革命,成绩平平。1932年至1937年,在苏联学习,对中国革命毫无建树……自苏联回国后,这几年是在后方……”“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为了安心,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面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卓著者大将。”
  毛泽东看了许光达的信,颇为感慨,他对朱德、彭德怀、陈毅等人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革命的明镜。”“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毛泽东和军委领导全面衡量了许光达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同时考虑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主要代表之一,如果不授他大将衔,红二方面军和一 ~师就没有大将了。所以没有同意许光达的要求,坚持授他大将衔。许光达对此很不安,又向军委请求行政降一级,以区别于其他大将。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军队军官授衔后与地方干部的行政级别比照为: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中央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元帅和大将可以做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省部级待遇;少将是行政七和八级,享受部长医疗待遇;大校是行政九级。军委批准了许光达降级的请求。这样,其他九位大将都是行政四级,唯许光达是行政五级。
  徐海东对授他大将衔也很不安,亦欲向军委请辞。在授衔前,他在大连休养,恰好周恩来去大连公干,专门去探望徐海东。徐海东一见周恩来就说:“总理,我长期养病,为党工作太少,大将军衔,我受之有愧啊!”在红军时期,徐海东和刘志丹等领导红十五军团,开创了陕北根据地,使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有了可靠的根据地。因此,毛泽东说:“徐海东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同时,中央政治局又考虑到他是陕北红军的代表,所以决定授予大将衔。
  周恩来听了徐海东这番发自肺腑的话,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海东同志,授你大将,是根据你对革命的贡献决定的,不高不低,恰当!”
  1955年9月3日,罗荣桓和宋任穷根据彭德怀指示,向周恩来和刘少奇正式报告:“关于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衔问题,中央已决定现任军委委员之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十一名同志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特请国务院转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理授予军衔的法律手续。”
  9月16日,周恩来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名单中少了邓小平。
  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二次常委会议,通过授予朱德等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定,完成了授衔的法律手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