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6期
传奇女画家李青萍
作者:邱智军 崔和平
签定捐赠协议时,李青萍见自己用心血画出的绘画作品有了归宿,十分激动,眼睛放出光芒,她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眼泪流下来。
李向阳等上海美术馆的同志当即将李青萍的这些作品装好箱,11月28日,由李美壁专程送到了上海。李馆长说:“我们要将老人的作品一一精裱,装好镜框,让它身上穿着最华贵的‘衣裳’,展示给人民大众。”
已在病榻上躺了3年的李青萍老人,听了这番话,再也躺不住了,她想坐起来画画,可是当李美壁把颜料、纸张和画笔送到她床前时,她的手已经提不起画笔了,张之先又问她:“除了出画集、办展览,捐献作品,你还有什么要求?”李青萍说:“没有了,我就是想画画。”张之先等又一次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张之先、陈坚、魏新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画集已于2004年元月由湖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册《李青萍画集》共收入李青萍的画作104幅。画集由中国现代画理论家水天中和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画家周韶华作序,并选入了我国著名画家鲁慕迅、著名美术批评家严善錞、著名书画家阎正等人的评介文章。序言说:“李青萍的画,属于意向性流变抽象结构,它以凝重瑰丽的色彩,丰富奇妙的联想,凭积淀于心灵的印象感觉,形成了泼彩图象所独具的浪漫情调。李青萍是一位极不平凡的艺术家,她的泼彩图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的瑰宝,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瑰宝。”“她不仅是中国艺术史、女性文化史研究的对象,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政治史、法制史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被侮辱、被迫害的艺术家,她遭遇的每一片断都值得人们研究、追问和思考。人类文化史上,特别是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命运坎坷的文化人大有人在,但像李青萍这样的遭遇,确实使人叹为观止。通过研究李青萍,可以更深地了解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严善錞的评论说:“李青萍的画在用笔方面与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的手法有一定相似之处,图案画风与美国的波普画家琼相仿佛,抽象风格比较接近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霍夫曼、弗兰肯萨勒,色彩递进、衔接、层次方面颇有孔宁的风采。这位被誉为‘中国画坛一娇娜’的杰出女画家,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应当有她显著的地位。”鲁慕迅则这样评论:“从李青萍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艺术与人生的完善统一,她的人生与艺术堪与历史上的徐青藤、八大山人、凡·高等遥相辉映。青萍老人的艺术不仅属于中国,也是属于全人类的。”
不知是否是上苍冥冥之中的安排,这本画集的出版抢在了李青萍辞世之前。2003年12月30日,张之先、魏新等将最先下机装订好的20本画集抢先托人用车急送荆州,直驶李青萍家门。李青萍伸出颤抖的手接过还散发着油墨芳香的精美画册,将它紧紧地抱在怀里,摸了又摸,反复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老人眼眶涌出激动的泪花。她笑了,她笑得是那么甜。她那根紧绷着的心弦松弛了下来,没过几天,2004年元月3日半夜时分,老人感到身体严重不适,心慌气喘,养女李美壁、侄女婿江桑涛赶忙将她送到荆州中心医院。医生诊断为全身骨质疏松,内脏衰竭,并伴有胃出血,老人从此便一病不起。有人说,老人一生充满活力、争胜好强,生命力特别强,她是振作精神,等待着这本画集出版后再告别人世。
2004年元月29日,阴历正月初八上午8时,这位饱经沧桑、终身未婚,在中国画坛驰骋了70多年,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绘画艺术的画坛奇人,走过她璀璨而又坎坷的94岁人生之路,在早春的阳光里,终于告别人世,驾返天国。临终前,她对家人说:“如果有来世,我还要画画。”
元月31日,是李青萍老人出殡的日子。老人头上戴着她生前最喜欢的花帽,脖子上围着李向阳带来的红丝巾,头下枕着新出版的《李青萍画集》,面容安详。本市及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的悼念者排着长队,默默地与这位世纪老人告别。
李青萍老人走了,她给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李青萍为艺术在煎熬中奋斗了一生,不亚于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同是楚人,项羽一剑抹过,一切都结束了。李青萍茹苦含辛近一个世纪,把泼彩画艺术推向巅峰,她活下来就是个奇迹。她是任何天崩地裂都毁灭不了的伟大生命”。
(引自阎正《李青萍画集》、《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