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三十年的基本总结:三条路线、两种斗争、一个结局





  1919年至1949年这30年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时期叙述的。这30年的历史,理所当然地是古代中国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的继续和发展。但它既然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就会有它独具的特点,有它展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物;它既为未来开辟道路、提供条件,也为未来设置局限。因此这段历史和任何一段历史一样,是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总结的。这里只从历史发展历程及其归趋上作一个扼要的回顾式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后不久,就广泛深入地领导和发动起中国革命运动,很快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政治力量。从此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政治分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贫苦农民、下层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是最进步的革命的集团;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的知识分子、大部分的自由职业者,构成了一个中间集团;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军阀、官僚结合为一个反动集团,他们掌握着、控制着中央和地方政权,是当权派。这样三个集团的分野在二十年代初开始形成。那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和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主张。与此同时,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学者和政治活动人物,大力宣传“省自治”和“联省自治”、“和平统一”、“废督裁兵”、“好人政府”、制定宪法等主张,提出了比较完备的政治方案。他们的主张集中起来就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军阀官僚们则以国家政权为工具,剥削和压迫全中国人民。这样,中国政治舞台上就明显地出现了三个集团和三条路线。从此,也就出现了三条政治路线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的学说,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即社会主义纲领和民主革命纲领。但是在当时国际国内条件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就不再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而是新民主主义性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在1927年已初步形成。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的“左”倾路线用苏维埃共和国代替了民主共和国。1935年瓦窑堡会议后又重提民主共和国口号。到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的时候,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备了起来。毛泽东提出一个公式:“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①此后,这个理论在具体阐述上更加完备,到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①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7页。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我们要建立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符合世界潮流,符合中国国情,因此它能够消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路线,也能够克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路线,使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道路。

  1927年以后,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代替了北洋军阀政府,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具体的掌权人物变了,但政权反人民的根本性质没有变。1927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犯了“左”倾路线错误,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目标没有变,依靠被剥削被压迫人民进行革命的基本方针没有变。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路线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这时出现了一些明确声明既反共又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政党和政派,它们有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国民党改组派、人权派等。当时人们称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为第三党,他们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称呼。这清楚地表明了他们是国共两党之外和之间的一种政治势力。除了这些有组织的党派以外,中国社会上的许多人,有同他们一样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个政治集团以外还有一个中间集团,这是客观存在。当时中共是看到了这一点的。例如一个文件上说,国共分家以后,一部分政治活动人物“一方不满意C.P.的革命策略,深恨工农运动过火,一方受国民党在朝派之压迫,没有出路,所以有第三派的活动”。但认为“革命已经进到工农民主独裁制的直接革命阶段,客观上不容许中间阶级的存在”①。因此中共对他们采取了打倒的策略。但中共主观主义的政策不可能消灭客观上存在的中间集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社会政治力量明确地划分为三个集团:(1)顽固集团,即抗日阵营中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2)中间集团,包括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3)进步集团,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根据这种划分,共产党的基本策略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日矛盾的解决,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顽固集团转变为反革命集团,共产党对它的策略也就由孤立顽固势力,转变为打倒反革命势力了。

  这种三个集团的划分,是中共策略总方针的阶级基础,这个策略总方针的明确规定和正确执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到1949年,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在统治全国。

  这个政府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阀官僚掌权的军事独裁政府,一①《中共通告第四十六号》,1928年5月11日。

  般说是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政府。蒋介石既反对共产主义,又反对“自由民治主义”(即民主主义),在他的思想里根本没有民主的影子,他推崇的是“法西斯蒂之政治理论”②。蒋介石靠军队实行统治。他说“国家之生命力”有三,即教育、经济、武力。但认为:“广义的‘武力’不仅是教育与经济皆包括在这武力之中,凡是学术、政治、外交、文化、军事、思想,尤其是主义和其他一切精神与物质的力量,亦皆包括在武力之中。”又说:“人类一切文明,就是由战争而发生,因战争而进步”①。可见在他的思想中武力就是一切,战争就是一切。他对苏维埃区域实行武力进攻,在国民党统治区则实行白色恐怖。有时蒋介石也说要实行宪政,但“他们口里的宪政,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②。蒋介石南京政权在本质上是一个十分反动的政权。在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集团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抗日,另一方面又反共反人民。因此中共对他们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但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是全体中国人的敌人,中日矛盾是主要矛盾。那时对蒋介石集团的斗争还不是要消灭他们,也不是要把他们赶到敌人方面去。共产党的策略原则是以斗争求团结。

  抗战胜利后,中日矛盾解决了,国内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就是蒋介石统治集团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但是在抗战刚刚结束时,由于国际国内各种条件的促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内的阶级斗争主要采取了和平斗争的形式,具体表现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三个集团的三条政治路线主要表现在建国问题上。蒋介石集团的政治路线是如何保持并巩固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个人独裁的反动统治。蒋介石说是要实行“民主”,但是民主必须以“统一”为前提,说要促成民主宪政的实现,但又说“政府的基础不容动摇”,国民党“对革命的责任不能放弃”①。所以蒋介石说要实行民主不过是个幌子,实质上他要维持的是独裁政权。蒋介石集团力求在政协会议上贯彻这个方针,但在会上由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斗争,由于人民的坚决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方针未能实现。政协会议达成五项决议,决定实行内阁制、国会制、省自治制的制度。这样就和国民党的方针相违背。所以政协闭幕后,蒋介石集团马上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国规模的大内战。

  中共对蒋介石集团的斗争又分两方面:一是战争。这是主要斗争方式,依靠武力打倒蒋政权。这是打倒蒋介石的第一条战线。二是国统区的群众运②蒋介石:《国民会议开会词》。

  ①蒋介石:《现代国家的生命力》。

  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940年2月20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6页。

  ①蒋介石:《告全国军民同胞书》。

  动。这是反对蒋介石的第二条战线。这样从前方和后方两方面向国民党的统治发动进攻。这种进攻很快取得胜利,1949年推翻了南京政府,蒋介石集团的一部分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中国大陆全部解放。这种用暴力推翻蒋介石统治的斗争,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种方式的斗争。这种斗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中共同中间集团的矛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以中共为代表的革命集团同中间集团的斗争属于人民内部斗争。在抗战期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具有中间集团特点的政党——中国民主同盟。这个党在开始成立时,领导人就宣布他们站在国共之间,力图调和国共两党的矛盾。他们努力争取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足道地的民主国家”。他们的基本口号是“调和国共”、“兼亲美苏”,主张用苏联的“经济民主”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主张“多阶级融合的民主”。总之,这个党要求在中国实现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他们的建国方针,他们在政协会议上竭力宣扬这个方针。但国民党很快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中共不得不采取武装斗争同国民党对抗。但就在这时,一些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大力宣传中间路线,宣传只有他们的路线才能救中国。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前,他们有人还幻想中国出现一个以黄河为界或“划江而治”的“南北朝”。这种幻想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和蒋军迅速溃败而破灭。在这期间,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其他民主党派也被迫转入地下。第三条路线破灭了,但是仍然有人怀着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中国共产党对中间集团的政策,在改变了“左”倾错误以后,一直采取团结的态度,同他们的斗争是人民内部斗争。到解放战争中后期,采取政治思想批判的方式使他们放弃走第三条道路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美国发表“白皮书”以后,共产党在全国发起了一个批判民主个人主义的思想运动,同时团结他们同他们一起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而奋斗。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中,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这个号召获得了广大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赞同和响应。中共动员他们到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他们进入解放区后,受到了现实的教育。1949年1月,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意见》,公开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为筹建新中国而努力。这样在共产党的争取和帮助下,他们逐步放弃中间派立场,归属到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上来了。中共采取的人民内部政治思想斗争方式,是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第二种斗争方式。这种斗争方式是完全正确的,它的运用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功。

  中共成立以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三个政治集团和三条政治路线,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路线、资产阶级共和国路线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路线,也就是人民共和国路线。中共的政治路线与其他两条政治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种斗争直到解放战争进入最后决战阶段终见分晓。中共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除了外国强敌侵入中国的时期以外,双方的斗争是敌我性质的斗争,通过这种斗争把蒋介石集团从中国大陆赶走,在大陆上清除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路线。通过人民内部的斗争,中共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路线克服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路线,使中间集团归属到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之下。现在一般的党史、革命史和现代史书上对于第一种斗争叙述的比较明确,但对第二种方式的斗争叙述的不够突出,实际上人民共和国的路线不克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路线,也不能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共同举行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并制定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的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经济政策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终结,标志着三条政治路线斗争的终结。新中国的成立,使国家前途展现了光明的前景。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在总体上实现现代化有了可能,中国出现了由落后变先进的转机。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