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边患日益严重,遂有更多学者致力于边陲史地的研究,期收经世致用之效。而要明确新疆、蒙古及其相邻境外诸地的沿革,自以研究蒙元时代最重要,如梁启超所说:“大抵道咸以降,西北地理与元史学相并发展,如骖之有靳,一时风会所趋,士大夫人人乐谈,如乾嘉之间竞言训诂音韵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另一方面,出于认识世界的迫切需要,外国史地著作被译成汉文者逐渐增多,中国学者从中了解到前人未详的元代西北宗藩国的历史,并且知道域外还有许多元史史料可补中国史料之缺,于是开始注意搜集和利用,逐渐突破前人所受的局限,把元史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魏源与《元史新编》最早利用境外资料研究元史的是主张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家魏源(1794—1857)。他与龚自珍同以讲求经世之学闻名,并且也很注意研究西北史地,在其名著《圣武记》中对新疆、蒙古给予了特别的重视。1841年,林则徐将自己主持译编的《四洲志》嘱托他扩充改编为《海国图志》。在编撰此书时,他读了许多外国史地著作,始“知元代西域远徼皆西北接鄂罗斯、西南连五印度,与今西洋夷接壤”(《拟进呈<元史新编>表》),疆域甚广,遂撰《元代征西域考》、《元代西北疆域考》等文。鉴于旧《元史》的疏漏,他在编成《海国图志》后,就着手重修元史,“采四库书中元代各家著述百余种,并旁搜《元秘史》、《元典章》、《元文类》各书参订旧史”,西域事则补充以外国书中资料,著成《元史新编》95卷,但未及完全定稿就去世了。后其族孙魏光焘觅得原稿,托邹代过、欧阳俌校定,到1905年才完成、刊行。其书本纪14卷,世祖以下袭用邵远平《元史类编》;志32卷,表7卷,其中《艺文志》、《氏族表》全取钱大昕书;列传40卷,按开国、世祖、中叶、元末四个时期人物主要事迹分类编次(如功臣、相臣、武臣、文臣等),并增立了《太祖平服各国》、《太宗宪宗平服各国》、《中统以来屡朝平服诸藩》诸传,多叙漠北、西域史事,以明元代疆域所至之广。其所补充外国资料主要在这些传中,自谓“西北疆域,颇如指掌”,邹代过也盛赞其“俾穷荒绝域,数百年如堕云雾者豁然得睹”(《元史新编跋》)。其实魏源所见外国之书都是一般的史地著作(如马礼逊《外国史略》、玛吉士《地理备考》),没有什么史料价值,不过他第一个突破中国史料的局限,并首创西北诸传,其“开榛莽而启津途”之功仍不可没。
其他西北史地与元史学者的成就同时以精于西北史地之学著名的学者还有张穆(1805—1849)和何秋涛(1824—1862)。张穆应祁巂藻之请复核其父祁韵士所著《皇朝藩部要略》,觉得应有地志与之“相辅而行”,遂著《蒙古游牧记》16卷,按蒙古各盟旗分述其山川、史迹,其中涉及元代蒙古历史地理者甚多,每有精辟的参证。书未及完稿而病卒,由何秋涛整理、补充而成,1859年刊行。张穆还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元秘史》总译部分,与他本校勘后刊入《连筠簃丛书》,使之得以广泛流通。何秋涛亦究心时务,以为俄罗斯地与我国北境相近,和边防关系甚大,而未有专书论述,乃采官私载籍著《北徼汇编》,初仅6卷,后复广泛搜罗有关俄罗斯和新疆、蒙古、东北三边区历史地理以及中俄交涉的史料和中外著述,扩编为80卷,1858年进呈,咸丰帝赐名《朔方备乘》。其中与元史有关者有历代北徼诸国、诸王、将帅传的元代部分和《元代北方疆域考》等多篇。何氏还在张穆协助下出了《圣武亲征录校正》。
张、何以后,清末民国初,从事西北史地与元史研究(时称“道咸时学”)的学者更多,他们中在元史方面贡献大者有李文田、洪钧、丁谦、柯劭忞、屠寄等。李文田(1834—1895)的主要著作是《元朝秘史注》15卷(据《连筠簃丛书》本),利用了很多宋金元明史籍以及清人西北史地著述以考释史事、部族、地理、人物。由于所据的仅是不完全的总译,李氏又不通蒙古、西域语言,而颇多错误,但在提供考证资料方面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作为第一部《秘史》注释①,它在这部重要史籍的研究上占有一定地位。当时著名学者文廷式(1856—1904)也很注意研究《秘史》,他为李注书增补了许多有价值的眉注。李文田编撰的其他元史书有《西游录注》、《圣武亲征录校正》、《和林金石录》(据俄人拉德洛夫所编《蒙古古物图谱》录出)等。在他之后研究《秘史》的还有施世杰(著《元秘史山川地名考》)、高宝铨(著《元秘史李注补正》)、丁谦(下详)等人。
丁谦(1843—1919)是晚清著名的舆地学者,尤精于西北历史地理研究。自汉至唐各史之西域传和历代西域纪行之书他都做了考证,而特别着重于元代,著有《元秘史地理考证》(附《元史》特薛禅、曷思麦里、郭宝玉诸传地理考证)以及《长春真人西游记》、《西游录》、《西使记》、《张德辉纪行》、《经世大典图》等书的地理考证,并撰《元太祖成吉思汗编年大事记》、《元初漠北大势论》等文。他自谓其考证西域地理乃“合中西各史书,参互推究”,观其所撰元史诸篇,“西史”、“西图”资料主要就是用了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和《中俄交界全图》。当时我国边疆图籍出了不少,丁氏搜罗殆遍,又得洪钧书译介之外国资料相参证,因而能比前人有所进步。不过他涉及的范围太广,又缺乏必要的语言学修养,错误颇多。
①岛田翰《访余录》称他曾见过黄丕烈所撰《元朝秘史疏证》,其言似不可信。同时代对蒙元史有研究的著名学者还有沈曾植(1850—1922)和文廷式。他们都是光绪进士,长于史学,喜治元史和西北史地。沈曾植初任职刑部多年,后任总理衙门章京。时俄人雅德林切夫、拉德洛夫发现了元和林城及其附近唐元碑刻,拉氏编为《蒙古古物图谱》4册(1892—1899年出版),驻华俄公使送了一部给总理衙门,沈曾植为其中的阙特勤碑写了一篇跋文。他的蒙元史重要著作有《蒙古源流笺证》、《岛夷志略广证》(据新旧各图及中外学者著述考证南洋各地古今地名、航路)和《元秘史注》。文廷式任职翰林,由编修升侍读学士。时《永乐大典》大部分尚存,他从中抄辑出不少元代文献,如《大元官制杂记》、《大元仓库记》、《大元毡罽工物记》等,后被王国维刊入《广仓学宭丛书》中。沈、文都是维新人物,拥护变法,并曾赴日考察,学术眼界也宽。文氏在日本结识了内藤虎次郎,受其托抄录了一部《元朝秘史》寄给他,那珂通世遂据以将汉字音译蒙文转译为日文。当时研究元史诸家中还有曾廉(1857—?)。他长期在家乡湖南邵阳教书,思想极端保守,反对戊戌变法。1902年客居贵州后从事于改编元史,著成《元书》102卷,1911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证》4卷。他虽取同乡先贤魏源的《元史新编》为蓝本,而宗旨却与魏源以来诸家致力于广搜中外史料、考订史实以补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称欲继孔子作《春秋》之志,申明纲常大义。其书主要依据《元史》,作了大量删节,仅少数重要儒臣列传及忠义、孝友、列女等传按其编纂宗旨增补了许多内容(如忠义由85人增至160余人,列女由107人增至160余人),所发议论亦多迂腐。此书无论在资料上和方法上都与时代进步背道而驰,在重修元史诸书中最无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