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习汉文化,总结和积累治国经验





  在阿保机网罗汉士、借鉴中原统治经验的基础上,耶律德光继续留意广泛搜罗蕃汉人才、学习中原文化和积累、总结治国经验。

  即位之初,耶律德光即下诏“选遥辇九帐子弟可任官者”①。会同初,得燕云十六州,曾以汉士平素所习之业选拔汉士,治理汉地,得名臣室昉等。会同三年,“东京宰相耶律羽之言渤海相大素贤不法,诏僚佐部民举有才德者代之”②。五年,又下诏求直言,选拔有才识者,果奏对称旨,则可擢置高位③,表明了广泛延揽人才的愿望。

  灭后唐援后晋之役,得后唐掌书记张砺。耶律德光对他格外重视,以其人才不可多得,令手下人妥善照应。张砺感奋,亦以忠直事耶律德光。“太宗见砺刚直,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④。灭后晋之后,又以张砺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砺能言人所不敢言⑤,耶律德光对他虽未必言听计从,但他毕竟能使契丹统治者听到来自汉官的建议和呼声,这对他的统治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耶律德光重视农业生产,留意积累治国经验。特别是得燕云十六州后,他更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以游幸妨农时,禁止扈从扰民和行军践踏禾稼。不但保护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适宜于耕种的草原地区发展农业。会① 《辽史》卷3《太宗纪》上。

  ② 《辽史》卷4《太宗纪》下。

  ③ 参见《辽史》卷113《耶律海思传》。

  ④ 《辽史》卷76《张砺传》。

  ⑤ 灭后晋之役取得胜利,张砺曾向耶律德光进言称:“今大辽已得天下,中国将相宜用中国人为之,不宜用北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犹将失之。”耶律德光当时虽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他未必没有考虑这一建议。故而后来北归时,耶律德光才会做出了此行有“三失”的总结。《辽史》卷76《张砺传》、《资治通鉴》卷285。

  同二年(939),以乌古部水草肥美,诏北、南院徙三石烈户居之。三年,赐于谐里河、胪朐河近地为农田,使契丹人也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诏有司教民播种纺绩,发展契丹社会的手工业。

  他关注社会稳定,整顿赋役制度,惩治不法官僚。思奴古多里、乙室部大王和南王府二刺史等都曾因盗窃官物、摊派赋调不均和贪蠹而受到惩罚。为减轻部民负担,罢北、南二府民上供及宰相、节度诸赋役非旧制者。他也能借鉴中原统治者的治国经验,吸收中原封建礼仪制度和思想观念。

  会同元年,诏建日月四时堂,图写古帝王事于两庑,表现出学习和吸收中原统治者治国行事经验的意向。

  会同三年,至燕,行入阁礼,在礼仪制度上吸收汉制;除姊亡妹续之法,以法令方式改变契丹社会的婚姻旧俗;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不但为契丹人与汉人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南面官制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尽管耶律德光对中原情况有一定了解,但亲身南下与后晋争夺中原的战争实践却使他增加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不但他亲眼看到了中原文物之盛,眼界大开,同时也亲身体验了统治与治理中原的不易。

  灭后晋后,为了安抚百官和军民,他“诏晋文武群官,一切如故;朝廷制度,并用汉礼”①。他希望从此以后罢兵安民,不事征伐。进入汴京时,遣通事谕百姓说:“我亦人也,汝曹勿惧,会当使汝曹苏息。”当然他也不忘收买中原人心,转移民众对他所发动的这场战争的不满,竟称“我无心南来,汉兵引我至此耳!”入晋宫召集百官时,他“改服中国衣冠,百官起居皆如旧制”,对群臣宣布“自今不修甲兵,不市战马,轻赋省役,天下太平矣”。并任命了一批汉官主持汉地事务。但是,对中原的治理,他并没有成熟的意见,依然遵循立后晋的作法,“欲择一人君之”。而晋朝降臣不敢另立新君,声称“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耶律德光自认为他的军事、政治目标已经达到,他也就成了夷夏共主,从此可安享太平了,于是下诏“自今节度使、刺史毋得置牙兵,市战马”。他“服通天冠,绛纱袍,登正殿,设乐悬、仪卫于廷。百官朝贺,华人皆华服,胡人皆胡服,立于文武班中间”。耶律德光本人改着汉服,说明他与其父兄一样能积极吸收汉文化。他们的这一倾向,对后世辽朝诸帝和贵族、百官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辽朝皇帝和南面官着汉服,皇后和北面官着胡服的制度可能也自此开始形成。

  但是,契丹社会的传统习俗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改变。辽军无辎重粮饷,所到之处,“纵胡骑打草谷;又多以其子弟及亲信左右为节度使、刺史,不通政事,华人之狡狯者多往依其麾下,教之妄作威福,掊敛货财,民不堪命”②。为了犒赏契丹骑兵,耶律德光令后晋降臣征括州县财物,激起了百姓的不满和社会动荡。面对汉地军民的反抗和无赖之徒聚众为盗,耶律德光无力稳定其在中原的统治,无可奈何地发出了“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①的感叹。并因不服中原水土,眷恋游牧生活,遂于大同元年四月北归。沿途,他看到了战争造成的社会残破,听到了中原军民反抗的消息,反省和总结了这次军事行动的教训,他说:“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诸道括钱,一失也;① 《资治通鉴》卷285,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② 《资治通鉴》卷286,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① 《资治通鉴》卷286,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令上国人打草谷,二失也;不早遣诸节度使还镇,三失也。”对治理中原,也有了一些初步想法,他致信皇太弟称:“夙夜思之,制之之术,惟推心庶僚、和协军情、抚绥百姓三者而已。”②这一总结说明耶律德光在戎马倥偬之际仍时时以国事为心,在新的环境中,新的条件下,对待新问题,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及时思考解决办法。可惜天不予其时,回军途中病死于栾城,使他未能亲自将经三年征战和认真思索总结出的治国方针付诸实施。

  ② 《资治通鉴》卷286,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辽史》卷4《太宗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