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论学校职业指导推动的八大策略
作者:应金萍
关键词:学校;职业指导;推动;策略
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可以追溯到1908年,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创建波士顿职业局开始了职业指导工作,并提出“职业指导应成为每个地区公立学校体制中的一个部分,其专家所得到的职业指导艺术培训,要像医学和法学界的培训一样仔细。他们应拥有科学技术所能设计的测量儿童感觉,能力及整个身体直立的情感素质的多种设施”。20世纪30年代起,职业指导开始普遍进入美国各公立中学。受美国影响,各国兴起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职业指导运动,有关学校职业指导的各种制度也相继酝酿出台。二战后,学校职业指导在世界范围内进入系统化发展的阶段,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模式也不断趋于成熟和科学,逐步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指导方法,并且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教育活动。
我国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开始于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提出实施职业指导。1994年《职业指导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指导工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因此,学校职业指导的根本目的,从社会的角度讲,是为社会选拔合格的劳动者,从个人的角度讲,是帮助其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相适应的职业,进而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学校职业指导主要包括升学或就业的职业指导和个性发展的生涯指导。
我国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伴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严峻。中国职业指导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也开始有组织地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最近几年,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职业指导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具体体现在政策的引导与支持、领导与组织机构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发展、内容和途径的丰富等几方面。此外,有些高等院校还非常重视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并成立了学校创业园区,为学生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与物质帮助。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的引导与影响下,职业指导工作也受到了充分重视。通过分析现状可以看到,近几年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
理论准备的不充分与认识上的偏差职业指导理论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虽然这些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能够促进我国职业指导的发展,但是对于这些理论的应用由于缺乏本土化研究,加之指导实践开展的时间不长,导致职业指导工作表面化、肤浅化、形式化,缺乏与实际结合的深入性和创新性。理论准备的不充分还体现在职业指导教材教法的单一性与陈旧性。一些高等院校虽然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是没有合适的教材,通常只能由授课教师根据自己搜集到的一些有限的、零散的资料加上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学内容。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丰富多彩的实践与运用机会,学生对职业与社会的认识仅停留于感性层面。而从对当前我国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现状分析,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还停留在“为就业服务”的认识层面。一些教师把顺利就业、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看作职业指导的唯一目的,而忽略了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素质,培养人自我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往往由于建校时间短,学校的主要精力用于招生和就业,而就业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毕业生,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尚未建立。
软硬件资源欠缺关键资源的短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薄弱。从浙江省高职院校来看,职业指导教师以行政人员和政工干部居多,之前没有经过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的专业学习,靠自己的经验摸索,素质参差不齐,教师缺乏职场意识和实际指导能力。调查资料显示,职业指导专职师资的力量相当匮乏,具备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寥寥无几,事务性工作的繁忙与人手紧缺而造成的超负荷工作,对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构成威胁。第二,职业指导教育缺乏系统规划。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连续性的工作,我国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对受教育者在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系统规划和全程指导,这体现在初等教育和普通高中的中等教育完全以升学率为中心,忽视学生个体与兴趣的发展上。而高职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职业指导主要是职业测评、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手续办理等方面,在短期内客观上满足了毕业生的需求——找工作、办手续,可是当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职业生涯第一步的时候,却不知如何计划中长期目标,怎么面对短期工作压力,如何调整职业心态,如何设计职业路线,哪些关键因素会影响职业生涯等等。对于受教育者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系统化、全程化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的开拓与研究远远不够。第三,现有资源利用率不高且更新缓慢。当前,高等院校一般都配备有就业招聘专用场地和相关可供利用的设备,也都设置了就业招聘咨询中心,但这些资源的利用一般只在就业高峰期比较好,在平时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各个高校都有就业网以供发布最新的就业招聘信息,但是在职业指导的资源收集方面往往非常欠缺,职业指导论坛中的互动较少,更新缓慢。
职业指导满意度与递进式职业目标图
运作载体单一,效果不明显从现状分析可知,职业指导工作主要体现在就业工作、职业指导课程以及部分学校已在探索的创业教育等三个方面。首先,就业工作除了增加网络与技术的运用外,其相关条款和操作规程大多沿用传统做法,而职业指导课程多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受师资力量的限制,缺乏联系实际和个性化指导,案例分析不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限于教师长期囿于学校环境,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了解的程度不深,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再次,许多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多为一些零星的讲座、简短的模拟招聘活动等,缺乏有效的载体拓展与渠道开放,难以体现职业指导的实际效果。
学校开展职业指导要厘清的几种关系
教育与援助的关系学校职业指导有两个任务:教育与援助。职业指导的教育任务使学校的职业指导区别于社会中介机构的职业指导,在强调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外,还强调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的形成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一方面,学校的就业援助是为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对特殊学生和经济贫困学生,不仅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如免费组织毕业生参加就业专场招聘会、提供一定的交通补贴等,并且还要利用学校的战略合作伙伴资源及动用教师力量,为毕业生推荐用人单位;而另一方面,也强调对这些学生心理和精神上的援助,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职业指导的教育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受教育过程,而职业指导的援助任务更关注弱势群体,由此达到面与点、整体与局部的有机融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