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改革
作者:张鸿秋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改革
高校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既是当前需要,也是长远之计。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他们加深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使学生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局部与全局、暂时与长远的关系,让学生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肩负起历史的重任。这也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我院严格按照教育部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全院学生中普遍开设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坚持加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探究教育教学方法,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课程设置形成长效机制我院党政领导大力支持,教务部门积极配合,社科部认真组织,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纳入到学院课程总体规划中,形成了稳定的长效机制。《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明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性质和教育教学任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任务是: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和要求,建立起学院党委统一领导、社科部牵头负责、教务处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社科部、教务处、各系部相互配合,紧密协作,认真组织实施教学。要改变以往随形势发展需要不定期安排讲座的做法,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常规划、制度化:学分纳入学院学生培养计划,课程进入学院教学任务书,教学计划安排到学院统一课表,并且充分考虑该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合理计算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以此为本课程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利保障。
建设稳定精干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的基础,改革《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应当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我院也得以迅速壮大,社科部的学生越来越多,相应地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需求也在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原有专家讲座的基础上,扩大专职教师队伍,吸纳兼职教师,培养新生力量,建立起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各系部党总支书记都积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成为兼职教师的主力军,与专职教师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我们为教师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注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例如,专门为教师订阅了各类资料,其中《时事报告》、《时事资料手册》人手一册,随时将新形势、新政策信息传递给教师,保持知识的鲜活性;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相关讲座,拓展知识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会实践,贴近社会生活,开阔眼界;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开辟讲座专题,教师结合自己专业兴趣、研究方向和特长,选择相应的专题内容进行研究,讲座内容相对固定,做到了发挥教师特长与专题科研相结合。如此,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师每开一个新的讲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备课,虽然很辛苦,但积累了许多素材,对提升自我、不断超越自我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教育部提出“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并且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殊性:开课学期相对分散,教学内容变化较快。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以保证教学顺利完成。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我们在全院学生中普遍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必修课,以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计,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前3年的6个学期(专科前1年的2学期)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不及格,可在最后一年参加重修。课程最后成绩由每个学期平均成绩构成,并且按照学院相关规定与学生毕业证挂钩。社科部每学期末制定出下学期教学计划,安排至少3次专题讲座,由教务处统一排课,开学后以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授课。采取任课教师检查学生随堂听课笔记、小测验的形式记录每次听讲座的情况,然后由专人负责汇总学生听课的全部情况,给出本学期成绩,并通过学院网上教务办公系统进行登录,公示成绩。学期课程不合格者取消该学期评优资格。每一学期,我们都投入大量的师资人力,对全校学生听课情况进行梳理,及时上报到各系,以便了解情况,督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改进,提高自觉性。
此外,考虑到学生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出现缺课情况,鉴于该课程的特殊性(若干次专题讲座方式),我们在每个学期整体课程结束后,各专题专门增加讲座一次,在提供补课机会的同时,达到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教学实施科学化、多样化
稳中求变——把握课程内容,体现与时俱进《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紧密结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热点问题的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地认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以此为教学目的。这决定了教学必须以重点分析国际国内重要形势的方式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我们在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了“稳中求变”的原则。首先,要保持课程教育教学的“稳”。每个学期,我们都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教育教学要点,积极把握现实的工作重点、焦点和难点,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新政策的制定,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等等,研讨、确定教学内容。通常是从专题分类入手将课程所讲内容分为几个大方面:一是关于党和国家重要时事与政策的专题;二是国际专题;三是关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专题;四是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的专题;五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特色的专题。这几大专题保证了课程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其次,彰显课程教育教学的“变”。一是与时俱进,专题具体内容随国内外形势而变化,每个学期不断更新。我们坚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特点,有针对性地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形势,阐明相关的政策,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我们立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掌握学生的思想热点,从几大专题中开设至少三个专题面向全体学生,讲座内容表现出时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二是具体学生具体对待,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同一学期专题讲座的内容不尽相同。对刚入学的新生,由学院党政领导专门开设“高等教育目前的形势与发展”专题讲座,结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学院办学特色,进行形势教育。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由系党总支书记和学团骨干开设“目前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专题讲座,进行成才就业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