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改革

作者:张鸿秋




  动中有静——立足鲜活事实,贯彻基本理论形势、政策教育贵在及时、新鲜。《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要抓住一个“新”字,既不能千篇一律、墨守成规,更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形势。我们在教学中本着体现新形势、剖析新现象、讲解新问题的原则,坚持做到“动中有静,动静结合”。首先,“动”就是要立足鲜活事实。《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点注定要重视讲事实、讲事件,力争以事例或者事实为依据,宣传政策、说明问题、阐明观点。尤其是在当今传媒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消息的可信度参差不齐。教学中应坚持用事实说话,讲成绩不炫耀,谈问题不回避,以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其真正信服这门课,从而主动地自觉地接受这门课,由此也树立起《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权威。其次,“静”就是要贯彻基本理论。事实是用来证明理论的。形势与政策课涉及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贯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要在讲解事实的基础上体现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同时对一些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时事热点问题也需要上升到理论上去分析和认识。在教学中通过鲜活的真实事例讲述热点问题,阐明基本理论、基本形势,这样课堂才不枯燥,学生才会得到启发,有所收获,《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寓德于知——坚持传授知识,注重思想教育首先要传授知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知识性十分广泛,其内容囊括了多门学科,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同时,本课程又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不能仅是对已有定论事件的平铺直叙,还应当是针对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答疑释惑,以及成为最新知识传输、评述的平台。更不能只是往学生的脑子里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当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搜集更多的信息,扩大知识面,同时讲义内引用的材料要新,知识含量要大,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新信息、新知识、新科技的魅力。作为思想政治课程,在知识的传授中还要时刻注意政治路线应当贯穿全课程。知识传授是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在充分讲授知识、分析形势后,将落脚点归结到党和国家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只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入耳入脑。因此,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知识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性,不忘政治性。讲形势是入门,讲政治是落脚点,讲事实是方法,讲理论是目的,由此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虽然难讲,但只要我们严格管理,采用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性、信息性、趣味性、娱乐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一定能讲好,也一定能起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张鸿秋(1963—),女,天津市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管理。
  

[1]